小时候,家门口有一个小小的凉粉摊,夏天主要卖凉拌凉粉,冬天主要卖炒凉粉.摊主是位白发白须的老人,生意还不错,据说已做了很多年.
夏天最热的时候,最喜欢要一碗凉拌凉粉,坐在低矮的长条桌前,探着脖子,目不转睛地看着老人用一个铁划子,在面盆那么大的一个凉粉堆上,轻轻一划,再用手抓一抓,细细长长的凉粉就出炉了..口水也就跟着一起出来...盛凉粉的碗必定是要粗瓷的,几朵青花饰边.看着老人不急不缓的往碗里依次放入芥茉,盐,醋,酱油,蒜水,辣椒油...我的口水已不知流了几个世纪..
如果说夏天那一碗酸酸辣辣冰冰凉凉的凉粉是沁人心脾,那么冬天一碗香喷喷热呼呼的炒凉粉,就是暖人心窝了.
冬天,天气冷,吃炒凉粉的人也就多了起来.长条桌旁,早已架起炭炉,上面搁着一个大大的平底锅,有三分之二的位置都堆满了切成块的凉粉,另三分之一的地方,倒扣着一只油渍麻花分不清颜色的老旧搪瓷大碗,里面或许正扣着一碗正在炒制的凉粉,那扑鼻的香气,搁着两条街,都能闻得到.
小摊虽小,吃客却不断.摊主只要听到吃客一句:辣子多来,蒜苗多放.头都不用抬,就知道,是个老主顾..老人依旧不急不缓,开炉火,放油,搁辣椒蒜苗,再入凉粉块,加盐,酱油等调料,然后一手持铲一手拿碗,炒一会儿,盖上碗焖一焖,反复几次,只听得锅里一陈滋滋做响,不多久,一碗晶莹剔透,油旺旺,香喷喷的炒凉粉,就做好了.还是那只粗瓷碗,盛得满满的,冒着尖,颤微微的就递了过来.吃客手中的筷子早已备好,顾不得烫,忙不迭的就往嘴里送...吸溜吸溜忽噜忽噜很快就见了底,吃客这时才顾得上抬起头来,一抹嘴,一头汗...
大学毕业后,远离家乡,在南方某城工作,每年只得回家一次,每次回家,都要去吃一碗炒凉粉,可是街口那家炒粉摊早已消失,那位白发白须的老摊主,在我上高中的时候,就去世了..
由于城市规划,路边的小吃摊都被取缔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条新建的,豪华的小吃街.想吃一碗炒凉粉,需得走两站路才成.
有一年公司放假很晚,长途跋涉地回到家时,已是大年三十的中午,我迫不及待的拉上LG,吵着闹着要去吃炒凉粉,LG无奈只好陪着我一起出门.结果小吃街早已关门,我们俩个只好沿着附近街道一条一条的找,天气很冷,冻得两个人都是红鼻子红耳朵,运气还不算坏,总算在一个小小的农贸市场门口,看到一个小吃摊,摊主正在收拾东西,准备打烊.我跑过去问摊主:有炒凉粉没?摊主一抬头看到我们俩,乐了:最后两碗,要不?
有人说,思乡,是从胃开始..我想,我的胃绝对是天天在思乡..呵..
来到澳洲,这种思乡的情结,更为明显.记得一个曾十指不沾阳春水的朋友说过:好厨艺,都是被逼出来的.. 她刚来澳洲的时候,连鸡蛋都不会煮,没想到几年后的今天,她也是炒得一手好菜.
心动不如行动,我自己也尝试做炒凉粉,其实真得很简单,一点也不难.LG吃过我做的炒凉粉后,也是一抹嘴,大呼好吃. 动力啊,这就是动力..
凉粉的做法,参见阿丝的贴子:http://www.oursteps.com.au/bbs/v ... hlight=%C1%B9%B7%DB
材料:
凉粉切1~1.5厘米见方的小块;
干红辣椒切成小段;
蒜苗切小段;
盐,生抽,老抽,五香粉少许;
*猪油一勺(怕肥的可以改用植物油,不过口感会差些)
做法:
炒锅烧热,加油一勺(多放些会好吃);
油八成热时,放辣椒,蒜苗炒香;
放凉粉块,加入生抽,老抽,盐,五香粉各少许;
炒三到五分钟,凉粉变成半透明状,尝一尝,是否入味,若已入味,即可出锅.
*如果没有猪油,可以加些红烧肉或卤肉时剩下的油汁,也会很好吃.
先来一盘凉拌凉粉:
[ 本帖最后由 bluesummer 于 2008-1-22 16:01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