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文章由 公主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公主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Tictac999 于 2012-4-17 14:44 发表 
言归正传,下面回答你的问题:
1. 新员工招上来后,要有一个好的 Induction, 把公司的理念,愿景灌输给他们, 说白了,就是给每个人画个大饼,你提供高工资这只是物质上的,同时,精神上的也要有。其次,澳洲比中国工作压力小,西人相比工作而言,更注重Working and Life Balance, 平时搞一些Family Day, Birthday Party, Team Building这些活动。
公司培训,从最初的偏重技巧和技能,目前考虑更侧重心灵的启迪。
团队中的主要力量是80-90后,让我感觉都无能威力的是,这一代人缺乏“信仰”,如果能从净化心灵,建立信仰,为启迪点,期望能激发员工自我的一个认识,心甘情愿付出一份责任。
在澳洲工作,公司的CEO是我进入职业的领路人,加入到这样的团队足让我受益一生。回国创业,我选择从事着同样的行业,我很希望能把澳洲我所受益的一切,传达并分享给如当年和我一样刚刚进入职场的年轻人,希望他们能利用我目前给他们提供的这个平台,尽情的去发挥自己的青春和热情,在这个社会上留下一道风景线。
我参照了澳洲的文化,员工party,生日party,嘉奖优秀员工休闲游,绅士风度,野外生存等活动。
2.. 注重员工发展,我看到很多部门经理都是到年底才例行公事给员工做review,这是远远不够的。员工在工作中,都是希望自己的努力得到公司或上层的认可。就像管孩子,批评多了,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多给予鼓励,就会越干越有劲。放到工作中,你可以给你的精英团队每季度就做一回工作回顾,看看他们做了什么,计划做什么,做的好了,给予肯定,做的不好,及时给出正确的direction,这样保证生意在正确的轨道上运作. 再次,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估模式,你能offer 公司的option,这非常好,但不能随便给,容易得到就不会珍惜。同理,培训可根据课程不同分出等级来,有些培训只能是做到中层或技术骨干才能参加。而不是谁都可以参加。只有大家都有盼头,才会有激情,就像新足迹的水晶靴子,谁不想要,天天都来这里灌水是不是?
激励员工,激情奋斗。
我尝试了各种办法,从调换经理,甚至整个团队调防,效果都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也许您会质疑我的要求标准,其实就3点要求
1,工作流程。我希望我的团队,整个工作流程标准化,因为这是很多业内精英总结出来最简洁有效的一套流程。问题:培训保质期一到,流程就不遵守了。
2,一个微笑。无论什么尺度,可以尽情的发挥,只要一个温暖的微笑。问题:微笑随着时间而冷淡
3,自我学习。我愿意给员工提供更多更广的职业发展空间,选拔优秀员工,请业内的老师,给这些有梦想的员工送上一对翅膀,让他们有机会飞的更高更远!问题:求知的员工太少了
员工的考核标准,目前公司每6个月一次,套用的澳洲公司的KPI,在澳洲工作的时候没有注重这块,结果现在吃亏了。
绩效评估标准,还是套用澳洲公司的平衡记分卡制度,目标,激励,奖金。
KPI和BSC在澳洲都十分好用,拿回中国用感觉有点土鳖了,可能是我没有领会到精髓,效果不佳。也就是说单纯用目标+奖金,无法激励员工潜在的激情,目前能想到的就是“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阳,当年我也是他创办俱乐部的铁杆粉丝啊,如果我们的员工也能粉丝一下自己的公司,是不是有点理想化了,哈哈。
3. 现代管理制度当然不能拿个鞭子在后面监督着,铁的制度就是把所有你能想到的都做到量化,任何工作都用数字说话,这比有些人一到工作汇报的时候吹上大天的有效多了。这点日本人做的就非常好,我听说过一个例子,日本人在中国开了家酒店,要求前台服务员微笑都要成45度角,主管监督。开个展会,每块展板到地面的距离是多少都有规定,中国的会展公司觉得差不多就行了,放眼望去差不多齐就行了,没想到小日本来验收的时候,居然拿把尺子一个一个量,结果可想而知,会展公司的人加了一宿的班返工。所以说量化就是最有效的铁的制度。再加上绩效考核,每个人心中都有了标准。
因为我们是刚刚起步的小公司,组建的管理团队虽然是业内经理成次,但是在管理方式上各有千秋,我不愿意用制度限制管理层的发展潜能,这样同时也暴露出,管理力度的欠缺,甚至坏了根基。
目前,公司处在高速发展,战线长,所以管理只能通过大大小小的会议,这样虽然不是最佳方法,目前没有能力解决。问题我自己清楚,我们缺少得力的人才,招兵买马和培训的速度,更不上公司发展的数度,人员更不上,是我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所以,近期,我重点亲自来解决这个问题。
正如我所说,遇见您,犹如行走在沙漠中的我喝到一缕清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