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文章由 飞儿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飞儿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谅偶独自欣赏堆砌材料。。。实在是喜欢她俩)
http://www.lishengsu.com/bbs/archiver/?tid-132.html
张火丁与李胜素
作者:观灯揽胜
李胜素与张火丁是当今梅程艺术的领军人物。这不是说她们已经可以和两位大师相提并论,而是说在同辈群英中,她们可以称得上是梅程两大流派的代表人物。当然这只是个人的看法,见仁见智,各人有各人的见解。两人天赋都极好。胜素在坐科和初搭班时,曾受教于名列“四小名旦”的宋德珠和梅派传人刘元彤,以后又拜在刘秀荣、梅葆玖门下,并得到姜凤山的指点,因此胜素传统的基础比较扎实,流派戏学得也比较多。胜素比火丁出道早,走红也早。火丁早年学艺的经历曲折、坎坷,后来得以拜在赵荣琛门下,但是赵门学艺的时间不长,学戏并不多。但是凭着她对京剧事业的挚着追求,终于赢得了众多观众的热爱。当前火丁人气之盛,可以说其他青年旦角演员无人可比。若是不信,请上网一看,不到网上不知火丁之“火”。仅就我所知,专为火丁创建的论坛和网页就有4个。有的并非专为火丁所设的论坛也有火丁的专题。有一论坛的火丁图片专区,截至写此稿时,浏览超过万次,贴图和评论五百余次。火丁受到戏迷们如此的厚爱,谁个能出其右。这虽然只是一个侧面,但是能够说明一定的问题。
胜素从河北到山西到北京一路走红,到北京后曾经如日中天。但是,近年来胜素向上发展的势头似乎有所削弱,最明显的是胜素几乎没有了自己的戏。观众对胜素也有些冷漠了,这在网上也反映了出来。有人说胜素成了于魁智的“二路”,话虽然有些尖刻,但是不无道理。于魁智宣传所谓的“强强组合”。“强强组合”应该是两强互补、互“捧”(不是吹捧,是捧场、帮衬)。两强不仅要有合作的精品,而且要有各自的精品。如果仅仅为一“强”打造“精品”,让另一“强”依“傍”于他,那是什么“强强组合”。当年李少春和杜近芳是高层次的“强强组合”。杜近芳傍李少春演过一些戏,如“野猪林”、“满江红”等,同时杜近芳也排演了许多自己的戏,如“柳荫记”、“玉簪记”、“白蛇传”“谢瑶环”等,都已成为传世之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李少春还在“白蛇传”和“白毛女”中,为杜近芳配演许仙和扬白劳,甚至还在“蝴蝶杯”中出演一个由二路老生应工的田云山。这才是老艺术家的品德风范, 值得现在的所谓“青年表演艺术家”认真的学习。
胜素和火丁发展的不平衡,有客观的原因,也有各自主观的因素。火丁外柔内刚,外表娴雅文静,内心蕴藏着强烈的进取心,并且敢于去争取,所以能够脱颖而出。至于胜素,据接近她的人说,她对人随和、大方。胜素自己也曾说过,她是一个低调的人和演员。这就不难解释胜素现在之所以安于现状、屈己求全。
胜素的谦虚、随和令人敬佩,但是在事业上,该争取的还是要争取。胜素应该争取排演更多自己的戏。“廉锦枫”、“红线盗盒”是胜素的成名之作,也是濒于失传的梅派经典之作,胜素应该将这两出戏的全剧整理排演出来。胜素早年上演的新编古代故事剧“孟丽君”,取材于一个在民间流传极广的传奇故事,若能加工重排,其演出效果不会在“谢瑶环”之下。并且希望胜素争取在前辈们的帮助下挖掘、整理、加工、演出一些濒于失传的梅派剧目,如“木兰从军”就很适合胜素的戏路,也希望胜素排演一些新戏,同时更希望中国京剧院的领导能够给胜素创造必要的条件,给胜素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这里送给火丁和胜素一句话:好自为之。再送给火丁一句:把握时机,也再送给胜素一句:时不我待。
梅氏太真 2008-7-9 10:1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