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E&E -- 2009聚会美食之一 ----- 酸辣青芒果 (2009-11-14) 闲夏采薇 · 有歌有酒,夫复何求------合唱团集训小记(虎头蛇尾草草写完了) (2005-3-2) 飞儿
· 今有寒门逆袭子,后庭王气岸然生 (2023-10-1) 八月飞雪 · Jaroussky in Sydney (2007-7-21) 闲过信陵饮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查看: 17329|回复: 287

[系列活动] 2011年7月半月谈 - 聊一聊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贝聿铭 [复制链接]

退役斑竹 2011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1-7-15 17:4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老猫晒太阳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老猫晒太阳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有人认得这个笑容可掬的老头么?


贝聿铭生平

贝聿铭身上有很多很多的光环,世界级建筑大师,现代主义建筑的最后一位大师,数不清的建筑界奖项,1983年获得建筑界的最高奖项普里斯特奖,十位杰出的美国人之一。数不清的荣誉博士头衔,跟老胡有得一比。

贝聿铭是第一代移民,为苏州人士。1934年,17岁的他远渡重洋,来到美国,身后是他牛烘烘的老爸和显赫的家族。他的父亲贝祖诒是中华民国银行的总裁,之前还是中国银行的创始人。贝聿铭的童年是在苏州名园-狮子林里长大的,这跟我们这些在鸽子笼或者小平房长大的草根从小受到的熏陶是截然不同的。作为银行家的儿子,贝聿铭受到的是西式教育,在教会学校里读书,打下了良好的英文基础。在狮子林的童年和西式教育,形成了贝聿铭今后室内外融合,天人合一建筑设计的思想。

六年后,贝聿铭在MIT拿到了建筑学学士学位,随后又进入了哈佛大学学习,其间去了美国国防局做了志愿者,在1946年,他在哈佛拿到了建筑学硕士学位,之后留在了哈佛教了几年书。在这期间,除了勤勤奋奋读书,勤勤恳恳教书,贝聿铭还在世界各地旅行游学做志愿者。幸运的人,也总在对的时候做对的事情,与此同时,贝遇到了同样出生望族的卢书华,很快结婚生子,家乐融融,他们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三个儿子依次为定中,建中和礼中,从三个儿子的名字上看,贝聿铭还是有很深厚的中国情结的,可惜听说因为种种原因,三个儿子都不会说中文,是标准的ABC了。三个儿子都学习了建筑学,后来都在纽约从业,其中礼中现在是贝氏事务所的董事。

1954年,贝聿铭成为美国公民,此后他的事业一直遥扶而上,在七十年代达到了顶峰。1955年,他的事务所I.M. Pei & Associates在纽约开业,背后是纽约的大发展商Webb and Knapp。从1948年算起,贝与韦伯之间有着长达十二年的合作。在贝聿铭事业的初期,韦伯起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伯乐。 就是这么一个精明的发展商,大胆起用了华人建筑师贝聿铭。在这十二年间,贝聿铭参与设计了很多住宅商业建筑和城市改造。

1955年,贝聿铭渐渐脱离韦伯,建立了自己的建筑设计事务所,名为I. M. Pei & Associates。很快,他形成了自己的建筑风格,代表作为1961年的,科罗拉多的大气研究中心。这个项目的成功,贝聿铭赢得了广泛的声誉,从而得以设计座落在华盛顿的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1968)和肯尼迪图书馆(1969)。七十年代,是老贝非常黄金的十年,他的许多重要作品都在这个期间完成,比如在波士顿的汉考克大厦和巴黎的罗浮宫扩建,这两个项目都很有戏剧性,都饱受争议,也都为他赢得美誉。

1982年,他得到邀请,回到北京设计了香山饭店,随后设计了维多利亚湾畔最有特征的高层,中银大厦。1983年,他获得建筑界的最高奖赏普利斯特奖。这个时候的老贝的中国情怀涌现,用获得的10万美金奖金设立了一个建筑奖学金,为中国学生建筑系学生赴美留学提供经济资助,条件是学成后必须回国。 老贝是个很矛盾的人,英文异常流利,几乎没有一点口音,也念念不忘中国,但是估计还是因为自己是亚裔在事业上多少还是受到过阻碍,他的三个儿子不会讲中文。在他的传记里也提到过,很长一段时间内,他对亚裔很敏感,不喜在事务所里聘用中国人。

做为一个建筑师,老贝是个不折不扣的实干家,传统类型的建筑师,他没有出版过任何理论书籍,有的只是大批量的作品。在退休后,倒是写了一本讲风水的小书,有空可以找来研读一下。跟当下的一些非传统建筑大师很不一样,比如库哈斯,这个记者出身的建筑师,据说不会画草图,但是有极好的文笔和口才,俨然是个社会活动家。

1917年出生的贝聿铭,今年已经95岁,属于现代主义的时代也早以过去,影响力也愈来愈小,他的事务所在两度更名后称为Pei Cobb Freed & Partners,现在他的三儿子贝礼中是董事之一。 贝聿铭是现代主义的最后一位大师,他出生中国,在美国受教育成才成名,我不知道中国在他身上留下多少烙印,但是我还是为这样一样黄皮肤黑眼睛的大师而自豪。



为方便阅读,补充一点背景资料

1. 贝家有多显赫?
贝家的八卦请看朱爸在47楼的补充
https://www.oursteps.com.au/bbs/v ... p;page=2#pid6608066
69楼
https://www.oursteps.com.au/bbs/v ... p;page=3#pid6609351


2. 何为现代主义建筑

谈到现代主义建筑,不能不提到包豪斯,这个现代主义建筑的发源地。 众所周知,十九世界后期,工业革命给欧洲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无论是西班牙的新工艺文化运动,还是英国的新古典主义运动(art deco)都无法摆脱欧洲古典建筑的阴影,华华丽丽的柱廊,花草装饰的窗户,高高耸立的尖塔,宏大的拱顶。1925年,德国,现代主义建筑的师祖爷-格罗皮乌斯创立了“公立包豪斯学校”,旨意是创立一个新的建筑学派,追求功能,实用和大量工业化生产,摆脱欧洲建筑手工建造传统。现代主义建筑的特征为平屋顶,不对称的平面布局,简洁的立面处理,大量使用混凝土和玻璃,钢材,这几种当时的新材料。1930年,现代主义的另一个领军人物,密斯凡德罗(Mies Van Der Rohe)接收包豪斯。

不幸的是不久之后,希特勒上台,纳粹掌握政权,下令关闭了包豪斯,密斯带领部分学生老师赴美,也从而把现代主义运动传到了美国。现代主义运动在美国这片新大陆上得以发扬光大,密斯的名言:Less is more,就代表了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风格,简洁,绝无多余的装饰。

现代主义建筑发展到五十年代,因为不注重人文,不注重精神因素,不注重地域性,诟病被越来越多的人指责。柯布的“朗香教堂”把现代主义建筑带入了另一个时期,不再是单纯的玻璃盒子,简单可复制的建筑原件,光影,形体,人文重新进入了现代主义建筑师的视野。




参考资料:
《贝聿铭传-现代主义大师》
http://www.pcf-p.com/a/f/fme/imp/b/b.html
《贝聿铭的艺术世界》

[ 本帖最后由 老猫晒太阳 于 2011-7-16 19:17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25积分 +298 收起 理由
likespring + 5 精品文章
piao + 2 我喜欢这篇
o2h2o + 5 考 原创 文笔太好了

查看全部评分

埋头走我路,不问江湖事。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退役斑竹 2011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1-7-15 23:30 |显示全部楼层

贝聿铭其人

此文章由 老猫晒太阳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老猫晒太阳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大家对于贝聿铭的评价就如同对他作品的评价一样,褒贬不一。

贝聿铭是一个很喜欢把自己定义在一个很有涵养的形象上的人。做为银行家儿子的他,大概是继承了父亲的气质和习惯,永远地西装笔挺,比一般的建筑师要正式,但是又比银行家随便一点,这个度还真的是个技术活。就是这么一个形象,贝聿铭在美国的上流社会如鱼得水,跟许多名流都是之交,最为出名的就是肯尼迪遗孀杰奎琳了。在贝聿铭用鲜花打动杰奎琳后,事务所里就常摆放鲜花了,哪怕是受汉考克大厦事故影响的年代,事务所里的鲜花也从不间断,很有老贵族的风范。都说贝聿铭的口才好,我觉得他的口才的确是好得不留痕迹,又给人很踏实的态度,面部表情又很丰富,描述一件事情的时候,更是绘声绘色。尽管,美国建筑界的学术界对他颇有微辞,但是拿到好项目的才是好猫,其余的人只能无可奈何了。

贝聿铭的同事们对贝聿铭最多的微词大概就是贝聿铭在碰到问题的时候,总是能全身而退,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荣誉来临的时候,总是能最早伸出手去接。他多年的搭档Henry Cobb压抑多年,但是又无可奈何,因为要靠老贝的老脸和口才接项目啊。终于,终于在1989年,老贝退休后,得于扬眉,能不能吐气就不太清楚了,这些年在美国还是做了些大项目的,但是获奖和上杂志的不多。

总之,老贝的形象被定义为中国老绅士,至于他的内心世界就如同深闺里的小姐一样,无人得知了。


几张照片述一生


年轻的贝聿铭和夫人卢书华



意气风发的年代



阔别多年,初次回国



游桂林山水



近年照片,这个中国人在美国博物馆由林徽因的侄女林樱设计



贝老

[ 本帖最后由 老猫晒太阳 于 2011-7-19 22:07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9积分 +73 收起 理由
我看即我有 + 4 终于能坐下来慢慢欣赏了,先把剩下的4分都献上。
astina + 16 感谢分享
mlstring + 3 分分奉上。。。八卦继续否?

查看全部评分

埋头走我路,不问江湖事。

退役斑竹 2011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1-7-15 23:30 |显示全部楼层

贝的作品

此文章由 老猫晒太阳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老猫晒太阳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贝聿铭的的作品体现现代主义的设计原则,富有雕塑感,几何图形的平面,善用鋼材、混凝土、玻璃與石材。我挑了三个他的代表作,波士顿汉考克大厦,罗浮宫扩建和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


波士顿汉考克大厦 - John Hancock Tower

大家先来看看这个被称为三栋最经典的现代主义摩天大楼之一的汉考克大厦,Hancock Tower,它的建成过程有非常多的故事,有过美国建筑工程史上最严重的事故。












照片来源于贝聿铭的事务所:http://www.pcf-p.com/






要写这故事的时候,我有点胆怯,在原来的传记里,原作者是用了整整一章节来描述这个项目。这个项目给贝聿铭事务所带来了灾难,但是在n年后,又慢慢得到人们和行业的认同。

话说,汉考克公司是波士顿地头上的保险行业老大,跟另一个保险公司总是互相争锋,一会比谁的办公室气派,一会比谁的办公大楼高。这年,真理公司建了一栋高楼,从此鸟瞰汉考克公司。汉考克公司那个憋气,痛定思痛,一年后,决定建一栋200米高的大楼。前面有说过贝聿铭在波士顿生活多年,也有很多同学人脉,搭档亨利又是波士顿的地头蛇,所以通过各方面的搭线,这个项目落在了贝聿铭的事务所头上。这个项目对当时蒸蒸日上的贝聿铭事务所,真不知道是祸还是福兮。

汉考克大厦所在的位置很敏感,位于科普利广场(Copley Square),边上是大名鼎鼎的三一教堂,而波士顿人又以保守出名,偏爱厚重的古典主义石头房子。贝聿铭与他的搭档亨利偏偏决定用极简的方式处理这栋264米,63层高的办公楼,没有裙楼,由下而上全采用当时很时髦的反光玻璃处理墙面。这个方案一出,就遭到了来自媒体,公众和专业人士的否定,觉得这将会是波士顿历史上最丑,最不协调的大楼。

好不容易排除众议,和摆平当时规划部门对建筑高度和规模的质疑,大楼在1969年开工了,没想到这仅仅是噩梦的开始。 一开始是地基问题,原本是流沙和淤泥的地质,为建造这200多米高的大楼挖了很深的地基和打了数不清的桩,从而影响到了隔壁的三一教堂,这座波士顿,乃至整个美国的精神象征差点毁于一旦,经过技术上的抢救,为三一教堂补了三十多根桩,才抢救下来。紧接着,因为建造高楼落下的碎石泥土灰石又将教堂的屋顶玫瑰花窗砸破,三一教堂把汉考克公司告上了法庭,最后获得了1300万的赔偿,幸好法庭没有接受审理教堂状告贝聿铭事务所设计失误的申请。

好不容易,大楼封了顶,开始安装玻璃,眼看就要竣工,玻璃开始哗啦啦地往下掉。所有的人都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以为只是偶然事件,结果越来越多的玻璃破碎落下,越来越多的胶合板出现在大楼上。在一场冬天的暴风雪后,十层以下的玻璃窗有30%换上了胶合板。人们开始嘲笑这栋大楼,称之为“胶合板大楼”。问题搞大了,后果很严重。这个危难的时候,贝聿铭却消失了,把他的搭档亨利推上了前线。亨利在汉考克大厦设立了一个办公室,跟各路工程师一起研究了几年,终于找出了问题所在,是玻璃自身的问题!当年的双层中空反光玻璃有技术缺陷,热胀冷缩后会自体破碎。问题解决后,就是要说服汉考克公司接受全面换玻璃的决定了。几番来回,一块块单层玻璃换下了双层玻璃。当最后一块单层玻璃换上的时候,没有意外发生,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唯独汉考克公司,汉考克公司还要请工程师设计高楼稳定仪和加固顶层柱子。

1976年,汉考克大厦终于竣工,比预定的期限晚了五年。不过事情似乎并没有完结,诉讼开始了,跟国内的三角债一样,A公司告B公司,B公司告C公司,C公司告A公司,没完没了,最后在没完没了的诉讼后,忽然达成了和解,工程出现的问题被永远尘封。

大楼建成后,却得到了波士顿人和建筑评论家的美誉,人们热爱它反射的光线美妙的深浅变化,一天里的不同时刻,你都会在玻璃里的影子上有新的发现。这是汉考克大厦设计上最微妙的地方,大楼的短边的玻璃的角度有微小变化,向里形成了一个三角形的凹面,创造出了这变幻的光影。(见本楼图4)


汉考克大厦的事故,是贝聿铭的滑铁卢,给贝聿铭的事务所带来很大打击,很多客户纷纷离去,这个时候,贝聿铭需要一个有影响的大项目来挽救他和他的事务所的声誉,这个时候美国国家美术馆的董事给了他这么一个机会。若知详情,请听下回分解。

[ 本帖最后由 老猫晒太阳 于 2011-7-17 01:49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12积分 +85 收起 理由
冬迹之樱 + 20 你太有才了
大成若缺 + 2 感谢分享
BOC + 10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埋头走我路,不问江湖事。

退役斑竹 2011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1-7-15 23:30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国家艺术馆东馆

此文章由 老猫晒太阳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老猫晒太阳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1.

2.

3.

照片来源于贝聿铭的事务所:http://www.pcf-p.com/



美国国家艺术馆东馆建造过程没有汉考克大厦那么戏剧性,精彩的故事发生,如果还有,老贝也不是今天的老贝了。东馆的建造过程有的问题跟世界上所有的大工程建造一样,预算超标和工期延长,东馆的最后造价达9500万美金,至今还是美国境内最贵的美术馆,工期也长达七年。所以有人调侃说,要想请贝来设计,你要做的就是不断地付钱,付钱,再付钱。

这个把贝聿铭从几乎破产的边缘解救出来的人是美国国家艺术馆的董事,美国最有钱的家族之一梅伦家族。1967年,国家艺术馆的扩建项目-东馆启动,东馆用于收藏现代派艺术作品。经过竞标后,有意向的建筑师名单为四个人,其中一个包括贝聿铭和路易康。路易康是跟贝聿铭同时期,享有声誉,却始终穷困潦倒的建筑师(有兴趣的同学,我可以在后面八一八他)。最后,贝聿铭凭他得体的谈吐,优雅的出身,广泛的人脉和规范的办公室击败了康,拿到了这个令人垂涎,又是及时雨的公共项目。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贝聿铭酷爱三角形,中银大厦的立面就是由多个三角形组成,罗浮宫入口是金字塔,这里,他又摆弄上了三角形,采用两个三角形组成的平面,来处理原本不规则的又很敏感的梯形基地。 就是这三角形的平面给后来的施工带来了很多麻烦不便,比如什么门框,电梯都在安装在那斜线上。与此同时,媒体们又因为东馆迟迟未完工,看不到真面目开始大肆抨击,预言它成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丑陋的建筑“, 或者是什么“本世纪的美学犯罪”。

晃晃悠悠,七个寒暑载过去了,东馆的脚手架终于拆下,露出了真面目,贝聿铭的工作还在继续,为它选择适合的装饰物。美国著名艺术家,就是发明移动式雕塑的考尔德查为东馆三角形的阳光大厅设计了巨大的移动雕塑。这个移动式雕塑为三角大厅,增色不少。终于,终于,东楼在1978年5月30日,得以剪彩,贝聿铭重新成为了风云人物,做好了准备迎接建筑建造业的黄金年代,八十年代。

东馆建成后,褒贬不一,有人称之为“后期现代主义第一楼”,有人认为它失去了美术馆应有的含蓄典雅,象一个游乐场一样骚姿弄手,甚至有人把它跟候机室相提并论。

就我来说,东馆是我唯一去过的贝聿铭所设计的建筑,我的第一感受就是尺度超大,用英文形容是abnormal,所以才有人将之形容为候机室。 施工质量的确如同贝聿铭一直要求的那样优质,所有的石材墙面拼接完美,因为降低成本而采用的精心现浇的混泥土梁也如同预期的那样散发着迷人的淡淡的粉红色光芒。原设计为疏散和休息用的,巨大的,三角型玻璃中庭,我却不太愿意停留,因为太空旷,也太暴露,往中间一站,总有一种你在桥上看风景,我在桥下看你的感觉。我最喜欢的角落,却是连接东西两馆的地下通道,那个炫目的光带,仿佛带我走进了时光隧道,我兴奋地在上面走了好几遍。



时光隧道


增加施工难度的,19度锐角


中庭补一张吧
以上照片为老猫所拍

此坑填完,紧接着就要聊贝聿铭的事业顶峰罗浮宫扩建了。



[ 本帖最后由 老猫晒太阳 于 2011-7-17 14:39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7积分 +40 收起 理由
tyxzh + 18 时光隧道,记下来了
征途归来 + 3 小浮云支持
太有才了 + 3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埋头走我路,不问江湖事。

退役斑竹 2011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1-7-15 23:31 |显示全部楼层

卢浮宫扩建

此文章由 老猫晒太阳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老猫晒太阳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照片来源于贝聿铭的事务所:http://www.pcf-p.com/




1981年,巴黎,密特朗上台,大刀阔斧进行原来竞选时承诺的改革,大幅度增加社会福利,其中一项,增加艺术方面的支出,为原政府的两倍。密特朗这位总统对法国的现代建筑高潮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先是启动了德方斯项目,后是着手进行卢浮宫的改造。不知道什么原因, 密特朗特别青睐贝聿铭,先是在1981年底约见了贝聿铭,表达了这个意向。一般来说,这么重要敏感的公众项目一定都是通过投标决定,但是贝聿铭两次表示不愿意参加投标竞赛,只愿意接受委托。即使是这样,法国政府还是毅然决定直接把这个如此重要的项目直接交给一个美国建筑师。书里面,阐述的原因是,贝聿铭的资历出类拔萃,设计的东馆把过于严肃的艺术场所变得生机勃勃,而他参加德方斯的竞赛方案也打动了密特朗,即使是这样的描写,我还是有点不解,世界上有这样能力的建筑师不只贝聿铭一个,为什么法国政府下了这么大的决心把这个项目直接给了贝聿铭?

没有改造前的卢浮宫是混乱无章的,流线不清,标志不明显,连厕所都只有两个。贝聿铭接到任务后,并没有告诉任何人,三次秘密到巴黎旅行,构思卢浮宫改造的方案。这里书里面有一个很好笑很有意思的描述,“贝聿铭说他是用他的母语-中文-思考设计图案。从一个所谓的美国人用中文规划卢浮宫的未来,这样一幅图景中,那些吵吵嚷嚷的法国文化卫士恐怕得不到什么慰籍。”

果然,密特朗聘请贝聿铭改建卢浮宫的事情公开后,在法国引起了轰动。大家都知道,法国人是世界上最骄傲的民族,特别为他们的文化历史艺术所骄傲,请一个纽约人来改建他们的国家珍宝库,那真是太讽刺了。矛盾在一开始就埋下了伏笔,当贝聿铭公开他的设计方案,将在拿破仑广告放置一个二十多米高的玻璃金字塔后,法国人不能平静了,掀起了一阵阵的抗议浪潮。有人嘲笑金字塔想一块眩目的红斑,有人比做蹩脚的钻石(这个比喻还可以啊),有人比作“飞机场或者药店”,有人认为金字塔充满葬礼气氛,应该放到拉雪兹公墓,有人觉得它是拍卖城堡或者是好莱坞的所罗门神殿,有人觉得贝聿铭把卢浮宫庄重的拿破仑广场当做了游乐场。前任文化部部长还创建了一个反金字塔团体。抗议活动还进入了每天的生活,人们带着“为什么要建金字塔?”的小徽章上街,甚至有人在街上遇到贝聿铭,还向他吐唾沫。一场场气氛紧张的记者招待会和讨论会,法国人变得异常偏激和粗鲁,贝聿铭的翻译居然吓呆了,目瞪口呆,不敢翻译。据民意调查,有90%的巴黎人反对建金字塔。法国媒体津津乐道,把抗议活动称为“金字塔战役”。

那段时间,对贝聿铭来说是异常煎熬的,但是他身上中国人所有特有的达观、冷静、从容的特征让他在这场战争中稳住了阵脚,镇定地参加一场场辩护会,电视演说。贝聿铭和他的助手们全力以赴,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设计图纸和模型,飞往巴黎参加最后的方案汇报。总统很智慧地轻描淡写地略过了金字塔,讨论的终点集中在卢浮宫现有展厅的改造上。很快,不知道是什么样政治因素,卢浮宫的管理层居然签署了一份一致支持贝聿铭的设计的申明。紧接着贝聿铭扫除了最后一个障碍,密特朗的反对党,当时的巴黎市长。

1985年春天,卢浮宫扩建项目破土动工,这个时候巴黎人沉默了,他们从不反对一个既成事实。

卢浮宫的建造过程倒还算顺利,只是有一些小插曲。当时,贝聿铭找到了法国最大的玻璃制造商要求顶置坚硬的无色玻璃,可以防爆,防恐怖袭击,和抗爆风雪,刚开始玻璃制造商态度暧昧说无法满足要求,后来威胁要选择德国进口玻璃的时候,他们又同意了。最有意思的是金字塔的玻璃框架居然是一张柔软的电缆网,由游艇索具公司设计制造。

1988年,卢浮宫的扩建在总统选举前两个月顺利竣工。象征权力的金字塔给密特朗的选择打了一针强心针。金字塔揭幕后,媒体又开始大唱颂歌,把金字塔比做三重冕,观景楼,宝石,闪光的蜘蛛网,高科技的蛋奶酥等等。 不过人们又开始担心玻璃金字塔的清洗工作,当一块块鸽子屎落在玻璃上的时候,实在很不雅观。最后的解决方法是派遣专业登山队员爬上倾斜的金字塔,用海绵一块块清洗。

卢浮宫揭幕后,贝聿铭已经72岁,着手考虑退休问题。很快,贝聿铭从事务所退休,不再以事务所的名义参加项目的设计,卢浮宫可以说是他建筑师生涯里最后一个里程碑。

从图片上看,玻璃金字塔是美丽异常的,无论是日间还是夜景,都闪烁着它迷人的光芒,它引人注目光芒四射,不是含蓄内敛谦虚的,但是如同以前现代主义建筑一样,它是一种对过去的割裂,一种跟老建筑的碰撞,这种碰撞是危险的,有可能互相映衬,也有可能粉身碎骨。

下面有请华金和芝麻绿豆同学发表高见。

华金评玻璃金字塔
https://www.oursteps.com.au/bbs/v ... p;page=5#pid6626404


贝聿铭的建筑艺术成就

做为一个第二代现代主义建筑师,贝聿铭不是一个风格缔造者,他是一个追随者,他并没有形成让人追随的明显的建筑风格,他只是把现代主义的几何结构运用到了极致,把现代技术运用到了极致。但是就是这么简单地如此,即使在人们摈弃现代主义美学的观念后,他依然可以宁静致远,兴盛不衰。

[ 本帖最后由 老猫晒太阳 于 2011-7-17 21:21 编辑 ]

[ 本帖最后由 老猫晒太阳 于 2011-7-18 23:15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12积分 +95 收起 理由
floraz + 16 你太有才了
胡须康 + 20 感谢分享
征途归来 + 3 辛苦辛苦

查看全部评分

埋头走我路,不问江湖事。

退役斑竹 2011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1-7-15 23:5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老猫晒太阳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老猫晒太阳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开放, 不知道有人感兴趣不,我的任务算完成了一半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退役斑竹

发表于 2011-7-16 00:0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ACIFIC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ACIFIC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先坐沙发,再慢慢看

退役斑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