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章由 ifthereis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ifthereis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善始善终地坚持做一件事,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看到很多人,有的说要学英文;有的说要健身;有的说要每天记日记。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就都没有下文了,除了是兴趣点转移了之外,大多数都是因为没有恒心,没有坚持下去,三分钟热度一过就完了。
从小到大,我自己也有无数次这样的经历,总是在关键的地方突破不了,想做的事很多都是不了了之了,这个毛病,特别让我有挫败感。最近几年,这个方面的问题算是有所改进,有些体会与大家分享。
首先,在做事之前是不是有足够大的冲力,这件事真的值得你去做吗?如果觉得这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那么这件事是不在恒心的讨论范围之列的,喜欢弹钢琴和想成为一位钢琴家走的路数是不同的。如果是真正想做一件事,或者是想彻底改变或者养成某个习惯,就不能给自己留有余地。另外一个技术上的细节,就是在行动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计划,并且把可以预计到的困难都考虑进去,当这些情况发生了你将如何应对。
“冲力”这个事情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不少人不很重视的。朱熹说“为学譬如熬肉,先须用猛火煮,然后用慢火温”。朱熹又说:“须是策励此心,勇猛奋发,拔出心肝与他去做!如两边擂起战鼓,莫问前头如何,只认卷将去!如此,方做得工夫。若半上落下,半沉半浮,济得甚事?”曾国藩也有同样的体会:“做至大至艰之事,开头一定要提起全力,有股冲劲,“猛火”痛烧一段,否则绝难成功。”
关于两位前辈的“猛火”,都是指思想上的意志坚定,气势上要勇猛,决心不可有丝毫松动。
其次,在“慢火”的阶段。就是靠恒心了,行动上要循序渐进,不要追求一日千里,不能指望一口吃成个胖子,不能拔苗助长的。执行的关键就是开始的几个星期,需要强大的执行力,慢慢形成习惯,再以后就靠时间的堆积了。
曾国藩也说“但求有恒”,他自己每天必做的几件事有:临帖100字,读史10页,记茶余饭后偶谈1则,饭后3000步。每件事都是常人可以做到的,但是他坚持做了一辈子,这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了。
那么他是怎么做到的呢?曾国藩也有他自己的两招儿,就是写“日课”(写日记为他以后成为一个理学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和让他的朋友(倭仁,也是一位理学家)监督,借助外力逼一逼、促一促。对于自制力比较差的,这个“外力”在一开始就很关键了,最好是集严厉和榜样于一身的人物,要有“猛火”的作风。比如说对于一个经常赖床的人,到点不起的时候,不能慢条斯理地和他讲道理,而是要上去直接掀开被子,把他从床上拖下来。
再就是,在“更张”的这个过程中,还容易出现“反复”和“倒退”,这都是正常的,不能在这个时候动摇。曾国藩关于学书法的一些心得体会也值得我们借鉴,练字到了一定阶段“手愈掘,字愈丑,意兴愈低”的困境。这个时候要做到“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
我本人就用这个方法,培养了一些好的习惯和改掉了一些不好的习惯。万事开头难,开始的一个月特别不容易,一定要坚持住,不能对自己心软,不要给自己找任何借口。做的好要给自己有奖励,没做到要有处罚。我觉得如果事前的思想准备工作充分,并能按部就班的一步步走,进入了良性循环以后,持之以恒也不是非常难的事。
培养恒心有两个好处:一是,这是一种方法论,可以让你举一反三,比较容易做成你要做的其他事情。二是,它会让你越来越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