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文章由 jer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er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应个景,贴篇我以前写的笔记
蒋介石评传
这是一篇完全走题的读书笔记!此传记一书中李敖极尽刨根问底之能事,揭穿蒋的"虚伪行径",我写此笔记却是出于对溪口镇的美好回忆,对雪窦山的深深怀念.
溪口景胜-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灵人杰的道理我从不怀疑,也正是奉化溪口这样山清水秀的地方孕育出了天字第一号人物蒋中正.蒋介石的祖父蒋斯千晚年的时候在溪口镇上开了一家玉泰盐店,后由次子蒋肇聪继承,蒋肇聪是个聪明人,经营有方,盐铺在他手上生意兴隆,他的第三任老婆王采玉就是蒋介石的妈妈,王氏过门翌年(一八八七)十月三十一日就生下蒋介石,族名蒋周泰,小名瑞元.
丰镐房,原有蒋介石祖传房屋六间。据《武岭蒋氏家谱》记载:“清光绪十四年,公(指蒋介石)两岁,肃庵公由玉泰迁居报本堂之西厢房。”迁居的原因是蒋肃庵(蒋介石父)经商之处玉泰盐铺被火焚毁,西偏房就是现在报本堂西边的独立小楼。
摩诃殿是蒋家的私庵,因蒋氏祖宗摩诃太公是个佛教信徒,所以这个私庵称之为“摩诃殿”。里面供奉着蒋家祖宗,蒋经国的生母毛福梅也安葬于此,由吴敬恒所题的“先妣毛太君之墓”即是。
关于王采玉,这里先来一段小插曲:蒋母是个迷信的人,生前曾告诫蒋介石,自己死后切勿与汝父合葬.母凭子贵,蒋介石飞黄腾达,其母地位也非同一般,若与先夫合葬,则位居两位前任夫人之下,于是蒋介石请了广东和江西走红的风水先生在溪口附近到处找寻“龙潭虎穴”,子孙兴旺的好坟地,最后选定在白岩山,修建了蒋母墓道,此处的确非同一般,苍柏参天,拾石阶而上,让人慕然起敬.当时我正好听见导游说了一段话,这墓穴对面的山脚下原本有几家农户,每晚生火做饭,炊烟不断,便形成了天然的香火,成就了蒋介石的运势,后来改用煤气了,香火断了,从此蒋家中落,一代不如一代,到了蒋介石的孙辈更是惨不忍睹.
蒋三次下野,落魄之时爱到妙高台静养,他8岁时"始上雪窦山见妙高峰爱之","民国十六年蒋介石先生建别墅于此地",妙高台前接悬崖峭壁,三面凌空,下临深渊。登雪窦绝顶俯视,只见平台不见峰,从山下仰望,只见山峰不见台,堪称雪窦山胜景中的一绝.妙高台附近是奉化布袋和尚为原形的弥勒佛的道场:雪窦寺,天下禅宗十刹之一.
1927年蒋宋联姻后,蒋常携宋美龄来文昌阁小住。文昌阁为古代“溪口十景”之一,因位于武山南端高处,别名“奎阁”,故将此景称为“奎阁凌霄”。1924年,蒋介石回乡扫墓,见其楹栋倾斜,与其兄蒋介卿商议重建,至第二年造成飞檐翘角的两层楼房,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完工之日,蒋介石名之为“乐亭”,作《乐亭记》以描述其胜。文昌阁改建后,成为蒋介石的私人别墅和藏书楼。
1937年蒋经国从苏联留学回来居于小洋房,屋内有一石碑镌刻着“以血洗血”四个字,是日日机轰炸溪口毛福梅遇难后,蒋经国在为母亲奔丧的灵前噙泪手书而就,表示他对日寇的痛恨及替母复仇的决心。依稀还记得小洋房那扇因轰炸而受损的铁窗.
儒家烙印-
蒋家嗣堂题字家传忠孝,这倒是一点不差,忠孝礼义仁爱在蒋介石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忠: 陈炯明叛变后他冒着生命危险护卫孙中山(被人说是投机行为).
孝: 侍母至孝,王采玉虽为一介村妇,却也颇有见识,节衣缩食遍访名师,教子求学.蒋经常回乡看望母亲,延误军机在所不惜,母亲故去之后修建蒋母墓道,自撰《先妣王太夫人事略》和《哭母文》,并在墓旁修建慈庵,表纪念慈母之意.
礼: 蒋礼仪繁缛,对部下尤其是军方人物,特别看重对方礼仪.他自以为深得曾国藩的冰鉴识人精髓,往往以人的衣着、风貌、眼神,决定其好恶.(这也是我经常说的相由心生,只是我比他看的准而已)
义: 蒋颇重情意义,提携大批奉化同乡.义兄陈其美被刺身亡后蒋介石也是爱屋及乌,发迹后重用陈其美的两个侄子:陈果夫与陈立夫,以至于有“蒋家天下陈家党”之说.
仁: 蒋曾担任家乡的武岭中学的名誉校长和奉化县的孤儿院名誉董事长,他秉承亡母遗愿"所遗家产之半自办义务学校,教授乡里子弟之因贫失学者",以自家丰镐房前进的老当店屋作为完全小学校舍,曾筹资20万元,在武山西麓新建校舍.
爱: 待宋美龄至爱,剡溪旁的文昌阁便是name after宋美龄的故乡,两人在此度过了不少恩爱的时光,虽然蒋宋联姻有一定的政治目的,虽然蒋为了迎娶宋休了前任老婆,但是他对宋美龄用情之真用心之专是不容置疑的.
生平简史-[完全拷贝自梦雨斜阳]
蒋介石(1887-1975),名中正,字介石,幼名瑞元,学名志清,浙江省奉化县溪口镇人。1906年赴日,结识陈其美。回国后,1907年就读保定陆军速成学堂,学习炮兵,1908年获公费前往日本振武学校学习,并在陈其美介绍下,加入同盟会,参与反清革命事业。1910年辛亥革命爆发,蒋介石回国,受沪军都督陈其美的指派,率先锋队进击杭州,参加攻克浙江的战斗。随后任沪军团长,极受陈其美赏识。二次革命失败后,蒋介石再渡日本。1914年孙中山于东京成立中华革命党,他奉派返国协助陈其美反抗袁世凯。
1916年袁世凯死后,中国仍陷于分裂。1917年,孙中山在广东建立中华民国军政府,蒋介石于1918年来粤,担任粤军总司令部作战科主任、第二支队司令,之后却因人际关系不顺遂,即返回上海。1922年,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叛变,带给了蒋介石的人生重大转折。陈叛变后,孙避难于永丰舰,蒋闻讯急奔广州,登舰随侍四十余日,由是得到孙中山的信任与器重。1923年,蒋出任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和行营参谋长,并赴苏联考察。1924年国共合作后,孙中山更将黄埔军校校长、粤军总司令部参谋长等重要职位交给他。同年,蒋领军东征陈炯明,次年二次东征,战果卓著。
1926年,孙中山过世的隔年,蒋介石誓师北伐。1927年4月,发动清党,与共产党决裂,并与汪精卫宁汉分裂。8月,被迫下野。12月,与宋美龄于上海结婚。1928年1月,重新取得领导地位,继续北伐,在张作霖易帜之后,暂时在名义上统一中国。1929年,蒋与桂、阎、冯三派爆发内战,分别击败对手。1930年蒋介石开始剿共,但九一八事变后,他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受到抨击,1931年再度下野,但很快复出,继续与中共展开武装斗争。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蒋介石答应与中共合作抗日。
西安事变后,直到1937年领导八年抗日战争期间,蒋的声望极高,受到人民拥戴。然而在与共产党全面内战期间,逐渐失去民心,1949年1月,在兵荒马乱、民生动荡中,蒋被迫第三次下野。国民党政府来台后,蒋复职总统,并连任四届,1975年病逝于台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