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此文章由 dootbea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ootbea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澳洲人报:给孙辈投资时,要当心隐藏的税务陷阱
1.
来自新州的Mike问道:我们打算为三个孙辈设立投资账户,先投入一笔启动资金,然后在他们满18岁之前,定期往账户里追加。账户会以我们的名字代为托管,直到孩子达到那个年龄。我们不打算取出任何资金,希望把所有股息和利息都再投资。我们想了解资本利得税会怎么处理。
你愿意帮助孙辈,而且也有能力去做,这真是很好。
出现资本利得,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好问题”,因为这代表你赚钱了。资本利得在“实现”之前都只存在账面上;也就是要到你卖掉或发生交易时,才算实现。
如果你持有一项投资超过12个月,那么你可以对增值部分享受50%的减免。剩余的那部分,按你的边际税率纳税。
如果你在再投资的同时选择卖出,那么根据卖出的时间点和股息入账的时间,部分头寸可能达不到12个月的条件。如果你在市场下跌时卖出,也可能出现资本损失。损失不能用来抵扣普通收入。
能否把你的资金放在一种结构里,减少税负影响,从而让钱用得更久?文中没有说明孙辈几岁、你们的财务状况或你们的年龄,也不清楚你们是否退休,或如果在工作,你们的边际税率是多少。
如果资金是以代孙辈托管的信托方式投资,那么收益与增值将按你的边际税率纳税。如果把资金投到一种“投资债券(Invest in a bond)”(不是固定利率债券,而是债券式的投资结构 not a fixed-interest bond, but a bond structure),只要持有超过10年并满足所有条件,届时通常可以免税。
或者,如果你们已经退休,并且可以把资金放在养老金的“领取期”(pension)账户里,那么账户里的所有收益和增值都是免税的;同时你们也更灵活。这样做是否合适,也值得考虑。
你具体投什么,也会影响回报。比如,被称为“防御型”的投资,定期存款或高息储蓄账户,只有利息,没有资本增值。相反,黄金有资本增值但没有收入;债券/固定收益则兼有资本增值和利息收入。
如果你投资“增长型”资产,比如澳洲股票、国际股票、房地产、新兴市场或另类资产,它们既有资本增值又有收入;其中澳洲股票还会带来可抵税红利(franking credits)。
关键在于,根据投资期限、孙辈的年龄和你们的财务状况来制定策略。既要考虑税率,也要衡量你们愿意承担的风险,并思考你们将如何管理这些投资。什么才是合适的?
还有一个问题,通常也是我首先会问的:这笔钱是为了什么目的?是买车、读中学或大学,还是将来作为房屋首付?如果是房屋首付,那么要看他们的年龄,以及“首置业者”相关立法是否仍然有效;如果有效,把钱投向那里可能更合适。
2.
来自达尔文的Judy问道:我该如何安排购买伴侣住房的一半产权?
我的伴侣和他的继女,各自拥有我们现在居住单元房的一半产权。他们是按份共有(tenants in common)。我想买下她的一半份额。交易将通过产权转移完成,因此不需要支付中介佣金。这几乎会用光我的积蓄。我们两人都是领取年龄养老金的老人,没有其它收入来源。有没有一种方式可以促成这笔购买,并保证双方都有安全感?
在不了解你和你伴侣的财务状况、房屋价值、你们的年龄、你们的目标、开支计划,以及你们作为伴侣如何管理金钱的情况下,我可以先强调一些大家都会遇到的共同问题。
第一,生活成本显著上升,导致我们现在需要比过去更多的资金。几年前,按照澳洲退休公积金协会(ASFA)的标准,一对夫妇“舒适退休”的年花费大约是5.5万澳元。如今,这个数字上升到大约7.3万澳元。每年增加了将近2万澳元。
第二,我们的寿命更长了,这意味着需要准备更多资金来覆盖长寿带来的支出。还要记住,健康状况的变化和养老护理也可能成为需要考虑的因素。
所以,我的第一个问题是:你伴侣的女儿是否需要这笔钱?
看起来,如果你把所有资金都用来购买房屋份额,你就失去了流动性,这很可能会在长期里影响你的生活水平。
另一个需要考虑的是,你伴侣的遗嘱以及你伴侣女儿的遗嘱里怎么写。作为按份共有,各方各自拥有自己的份额,并可以按意愿处分各自的那一半产权。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的伴侣去世,会发生什么?你的伴侣会把他的一半留给你吗?反过来,你又会怎么安排?
我不确定这套房子的价值,以及这是否意味着如果发生变故,你是否有能力拥有一处以你自己名义登记的住房;或者,你们是否有可能共同换一处住房。
还可以考虑另一种安排:为你设立对这处房产的“居住权”(life interest)。这样或许能让你保留你的流动资金,同时继续住在这套房里。但这也取决于你伴侣女儿的计划、她们的财务状况,以及她们遗嘱中的安排。
你还需要就年龄养老金,向Centrelink了解,作为“自住房屋持有者”或“非持有者”的不同认定,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来源:
https://www.theaustralian.com.au ... e19f7ab32976706?amp
Helen Baker
4 min read
October 23, 2025 - 5:00A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