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文章由 dootbea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ootbea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彭博社社论:加征全球关税 无法促使美国盟友联手对抗中国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将白宫对全球贸易的混乱打击包装为一种“理性策略”:
先与其它国家达成更公平的贸易协议,再联合起来向中国施压,迫使其做出让步。
他说对了一点:美国如果没有盟友,确实难以应对中国式重商主义。
但用关税进行威胁,绝不是争取盟友的正确方式。
虽然许多国家确实想方设法规避目前暂时延至7月的“对等关税”威胁,但这并不代表它们愿意加入美国主导的孤立中国的阵营。
对多数小国而言,中国是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它们根本无法承受与中国交恶的代价;而欧盟和其它主要经济体,也不愿破坏基于规则的贸易体系,即便中国领导人也口头支持这一体系。
更关键的是,没人能确信华盛顿不会再次突变政策,毕竟白宫眼下就在面对市场下跌和企业反弹的压力下对华强硬态度出现动摇。
或许让盟友犹豫最深的原因,是白宫提出太多相互冲突的目标作为其征税的理由:
从反制中国的不公平贸易行为、将制造业回流、消除双边贸易逆差、减少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到增加政府收入,目标众多、方向混乱。
若政府能将关注点集中在美方与盟友都真正关切的问题上,效果或许会更好。
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对关键商品依赖中国,例如药品原材料和稀土金属。自新冠疫情扰乱全球供应链以来,各国都意识到这一脆弱性,但在构建替代体系方面进展缓慢。美国应着力推动这一过程,联合盟友建立“自由世界供应链”,充分利用各国优势,而非要求所有产业都回流美国本土。若确需设立关税引导转型,其范围也应限于与国家安全高度相关的产业,而不是涵盖从汽车到球鞋的各类商品。
美国的合作伙伴也同样对中国违反WTO承诺的“精神”感到不满。
若美国政府带头利用现有、合规的WTO工具,如反倾销措施打击中国补贴出口,更有望获得广泛支持。
通过协调一致的行动,更可能迫使中国做出妥协,例如接受自愿出口配额。
此外,美国还应重新唤醒“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背后的逻辑,为愿意遵守高标准规则的国家开放更多市场,让中国自己权衡是改革,还是被边缘化。
最后,白宫必须认识到:
猛批中国、强逼盟友,并不会让工厂在美国各地自然涌现。
制造业真正需要的是一个理性、可预期的政策环境,还要有长期稳定的支持:
比如加强教育与科研投入、吸引高技能移民、简化管制,以及切实应对美国严峻的财政状况。
与此同时,中国也应对美国的缓和举措作出对等回应。
若中美两国迟迟缺乏高层对话,“鹰派”声音就可能填补真空。双方都可能尝试采取除关税之外的手段:
投资禁令、出口管制、签证限制,甚至对中资持有的美国证券征税。
这些手段一旦出台,将难以收回,任何误判都可能极具危险。
例如,如果中国突然在台湾问题上施压,或美国封锁对华关键技术出口,都会被对方视为冲突的前奏。
在争取盟友的同时,美国也必须保持与主要竞争对手的沟通渠道畅通。




来源:
https://www.bloomberg.com/opinio ... ?srnd=homepage-asia
24 April 2025 at 8:00 pm AEST
By The Editorial Board
The Editorial Board publishes the views of the editors across a range of national and global affair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