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文章由 dootbea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ootbea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彭博社:特朗普的关税让经济学家只关注一个词:滞涨
美国人应为经济增长疲软与物价高涨并存的“毒性组合”做好准备
在托马斯·品钦(Thomas Pynchon)描写二战的鸿篇巨著《万有引力之虹》(Gravity’s Rainbow)中,一位火箭工程师站在火箭精准命中的点上,测试他的新设计。
他的理由是:新技术中变量太多、复杂性太高,正中靶心反倒最不可能发生。
如今,试图预测美国总统特朗普“解放日”关税影响的经济学家,或许也会得出类似结论。
1. 政策不确定,谁知道这些关税会被保留还是被谈掉?
2. 经济不确定,到底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承担成本还说不准?
3. 模型不确定,没有可参考的近年经验,谁能估出这种大规模关税带来的影响?
三重不确定,那该怎么办?彭博经济研究团队采用了多种方法。为了评估关税上调对美国增长和通胀的影响,我们参考了美联储在特朗普第一任期进行的一项研究。为了估算对中国、欧洲等国家的冲击,我们使用了世界贸易组织的全球模型。同时,我们也分析了进口数据和通胀趋势,来观察特朗普政策对经济已经造成的影响。
结果显示,这一历史性的关税上调将带来历史性的冲击。特朗普4月2日宣布的举措,将美国进口商品的平均税率从2%大幅提高到约22%。将这一数字输入美联储模型,预测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将下降近3%,通胀将上升约1.5%。这种毒性组合,也就是经济学家口中的“滞涨”(stagflation),预计将在未来两到三年内持续发酵。
欧洲对美出口可能减少40%,中国对美出口可能锐减至80%。
苹果公司那种“加州设计,中国制造”的商业模式能否存活?
沃尔玛的供应链还能撑住吗?我们很快就会知道答案。
那么经济伤害可能比这更严重吗?当然可能。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已飙升至历史新高。如果这种不确定性持续,企业在不清楚关税是否已定型还是还在调整中的情况下,将陷入招聘和投资的犹豫停滞。
更严重的是,这次冲击的强度极大,全球最大经济体对所有主要贸易伙伴同时“开火”,可能会触发某种意外崩盘,比如疫情期间那种推高通胀的供应链混乱就可能再现。
那有没有可能影响小一点?当然也有。我们都知道,特朗普惯于反复操作关税。如果因为其它国家让步、企业高管直接打电话到白宫、或者金融市场崩盘,关税很可能被调低,那样冲击就会减轻。企业也很有办法。从过去几个月的美国贸易数据看,许多企业早已提前大量进口,趁加税前囤货充实库存。这一波“进口高峰”可能会让一些商品价格短期内不升反降。
在一片争议声中,特朗普所说的“别的国家在占美国便宜”其实也不无道理。中国、欧洲等地区对美国商品设置壁垒,而它们自己的商品却能轻松进入美国市场。这些壁垒是美国巨额贸易赤字的原因之一,2024年美国商品贸易赤字创下1.2万亿美元的纪录。研究也显示,开放进口确实导致数百万制造业岗位流失,使中产阶级收入长期停滞。
更糟的是,其中接近3000亿美元的赤字来自中国,间接助力了美国在地缘政治上的主要对手。
从这个角度看,不是特朗普搞错了方向,而是那些自由贸易派的主张出了问题。现在采取行动、重塑公平竞争环境,已经晚了太久。政府也可以拿出一些初步成果,比如苹果、英伟达、台积电等公司宣布对美国本土投资,总额已经超过1万亿美元。再加上中国和德国也表示将增加国内支出。虽然北京和柏林不会明说,但这正是美国长期要求的“多买少卖、再平衡贸易”。
不过,即使特朗普的战略思路正确,要把制造业搬回美国也不会比预测关税对通胀和增长的影响容易多少。怀疑理由也很充分。首先,美国的工资水平远高于中国、墨西哥等制造业重镇,基础设施也因长期投资不足而薄弱。再加上特朗普征收的关税,以及其它国家的报复性关税,会让美国制造商获取关键零部件和设备的成本大增。
即便有新工厂真的落地,最后可能受益的也不是劳工,而是机器人。
比如,苹果今年2月宣布将在美国投资五千亿美元,但只会创造2万个工作岗位。换算下来,每个岗位“成本”高达2500万美元。如果真有这种工作,谁不想干?
市场也并不太相信这真是一个“制造业回流”的新趋势。就在苹果、英伟达等公司宣布投资的第二天,它们的股价几乎没有变化,这说明投资人认为这些举措更像是配合政府的“公关表态”,而不是真正配合特朗普政策的战略转型。
在《万有引力之虹》中,那些本想飞向天堂的火箭,最终却成了战争武器。
人类的失败,把梦想从天空拉回地面。但火箭的弧线,也正是彩虹的弧线,代表毁灭之后的希望。
二战后由美国主导、旨在为欧洲带来和平与繁荣的自由贸易“火箭”,如今已经坠毁。
但或许从这片瓦砾中,可以建立起一个全新的格局,在开放边境所带来的经济效率与更高的社会公平和国家安全之间,找到更好的平衡。
这,正是特朗普所追求的那道“彩虹”。
只是眼下,从他宣布“解放日”关税之后全球股市大跌的情况看,要摆脱现实这股“万有引力”的拉扯,实在不容易。



来源: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 ... ?srnd=homepage-asia
LEARN MORE
By Tom Orlik
8 April 2025 at 7:00 pm AES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