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熊猫做甜点--枣泥核桃糖(付详细做法) (2014-10-20) 小白的熊猫 · 选专业详细历程 (2005-7-8) he1696
· 80年代的一次旅游 (全文完) (2012-3-16) lvr · 香香脆脆的玉兰饼 (2009-7-30) bahamu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查看: 8967|回复: 121

[往事如烟] 故乡三部曲(终结篇)之上海的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25 16:1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ivald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ivald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rivaldo 于 2024-1-25 17:55 编辑

之前说了北京,说了深圳,拖了个把月,想想不能再懒了,今天把这个故乡系列做个了结。其实与其说了结,不如说是开始,因为动起笔才发现内容太多……

我妈妈是上海人,所以毫无疑问,上海这座城市,于我,肯定会有很多可讲的话题。

说上海,说我妈妈,肯定离不开外公。外公年轻时留学日本,主修骑兵,后投身辛亥革命。国民党元老,任教黄埔军校,南京中央政府要员。外公亦是江南一带极具影响力的知识分子,曾受蔡元培之邀任教于北大。记得妈妈告诉我,陈立夫陈果夫兄弟见到我外公都要恭恭敬敬称一声先生。两千年代初,小生我和彼时的女友到周庄游玩,无意间在一处名为迷楼的景点居然看见了我外公的照片和手迹,想想江南这片土地自古而今,多少文人墨客,多少诗情画意,多少烟花柳巷的不舍与流连,多少红绡帐里的千金一刻风光旖旎……这是何其的浪漫,又是何其的惆怅。古往今来任由时光流逝,终究留下些许点滴的印迹,能够让你让我在如今这喧嚣聒噪的尘世中,有片刻宁静与感怀。

我外公有五个女儿一个儿子。妈妈是老幺,和她的哥哥,也就是我舅舅年纪最接近,他们两个从小玩到大,所以感情最好。我舅舅小时候很皮,我妈说他总是从家里那幢三层洋房顶层阁楼的窗子爬到斜斜的屋顶,然后坐在上面朝着地面上的伙伴们大呼小叫,炫耀他的胆量与身手,楼下的小伙伴当中便有“离殇”一文的主人公忠伯,忠伯是我舅舅的发小儿,也是最好的朋友。他们都是非常有才华,也非常浪漫的完美主义者,但也正是因为此,因为他们很不幸地生在了那片土地,那个年代,命运由此便早早注定。

我舅舅,还有我妈妈,忠伯,忠伯的几个兄弟姐妹,以及以前出现过,或者以后将要出现在鄙人文字中的很多人物,基本都是上海中学读满六年,然后考上大学,自此四散东西,走上不同的命运轨迹。解放前能够就读上中的,非富即贵,解放后陆续有一些共产党的干部子弟出现,其中一个跟我妈同届不同班的,后来成了红色权贵圈子的顶层大佬,官拜国家副主席。回忆此人,我妈说他年龄比多数同学小一些,话不多,少年老成,你不会知道他在想什么。后来陆续也有一些平民子弟入读,那时的人们,无论有钱的没钱的,无论贫农子弟,资本家子弟,权贵子弟……都很质朴,完全不像文学和影视作品中描绘的那般。我妈妈一直把这六年视为她人生中最快乐,也最宝贵的一段时光。

这张照片是我妈在上中的标准照,背面是当时写下的几行留言。



我舅舅高中毕业考入北外英语系,自此离开上海,直至73年离世,再也没有长时间回上海生活。所谓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之于我舅舅再恰当不过。同样,对于四姨夫(详见“四姨夫的橘子”一文),亦是如此。前者生性善良浪漫,但敏感脆弱,后者性格粗糙皮实,其遭受的各种精神上和肉体上的冲击摧残远在舅舅之上,但他一直活到了近九旬。他们的所经所历,正是这片土地这个民族最动荡,最残酷,最血腥的那几十年,在这样的环境下,一个单纯而善良的人,是没有丝毫出路的。

妈妈从上中毕业之后考入上海第一医学院,即后来的上医大,如今的复旦医学院。这张照片摄于上医校园,彼时大学生的精气神儿是如今年轻人脸上看不到的。


笔到此处才发现关于上海,关于我妈妈这个家族的种种有太多人,太多历史,或者干脆说太多枝节可以延伸可以细化。所以我想没必要,也无法在今天一文中全部涵盖,弄得蜻蜓点水浮皮潦草,本文接下来的内容将聚焦于我妈妈大学毕业分配到北京后的一段经历,我想那也是解放后无以计数的政治运动大背景下很有代表性的一段,也只有在那样险恶的环境中,人性的善恶美丑才能那样清晰而真实地呈现。

在“故乡三部曲”系列之后,接下来初步设想是一个名为“rivaldo讲故事”的系列,其中会涉及到我妈妈在上海的童年生活,家族中的各种人和事,到北京以后的种种经历,还有我爸爸的,我自己的,等等等等,总之应该很丰富,也很有趣。

好了,言归正传,今天的主题自此正式开篇(lol)。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21积分 +103 收起 理由
pgar + 5 感谢分享
linmanyi + 8 感谢分享
xlyy + 4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Tomorrow is another day......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4-1-25 16:1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ivald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ivald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rivaldo 于 2024-1-26 07:28 编辑

先上照片。时间是文革前,地点应该是景山公园。


若干年前中国曾经出现过一个新闻热点,主人公叫杨改兰,我想很多网友都应该还有印象(如果你忘了亦属正常,我们本就是个健忘的族群嘛)。就在今天清晨,起床之后捧着一杯热咖啡蜷于沙发一角透过窗外那棵陪伴我多年的老树出神遐思抑或凝望之时,不知怎的就想起了这个名字,继而想起董医生,然后便是阵阵清脆的鸟鸣将我的思绪带回到五十几年前冰天雪地的东北嫩江,然后自然而然地便将本不知何从下笔的今天的主题转移到这里。

可能会有网友质疑怎么瞬间就把上海的故事搬到了东北,其实不难理解。我这人的思维一向天马行空,更何况是一篇发在BBS上的小文。再者说来,所谓故乡三部曲,其实是写三个人,至于何时何地,未必那么重要(这个解释我自己听上去都相当牵强,lol)。

老生我出国已有二十几年,记得彼时那个小生离家一刻,妈妈要我记住,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发生什么,都要坚强和自信。语毕在我手中塞了一叠日元现钞,说是在东京转机时吃面用(那次坐的全日空,要在东京转机),自此便踏上旅程。这句话我至今谨记在心,其实这亦是当年诀别之时,舅舅要妈妈谨记的一句话。

尽管素昧平生,但关注我的读者一定会注意且熟悉鄙人文字中时不时带出的几句调侃与诙谐,哪怕再悲情的故事,我也希望能够用尽可能轻松的语气和表达来为各位呈现。人生一世,遍布暗礁与苦难,既然逃无可逃,那就让我们笑着面对吧。

很久之前就想写这段其实我并未亲身经历的往事,今天刚好有个足以推翻一切懒惰和懈怠的理由的切入点,便匆匆动笔,但愿我粗鄙乏味的文字和日渐麻木呆滞的思维尚且足够把我想表达的表达清楚。

杨改兰,一场悲剧的女主。记得当时微信和网上反复多次的删帖屏蔽其实并未增添我对这件事丝毫的好奇,我甚至没有兴趣耐下性子把这篇所谓什么蝼蚁的叙述读完。她的事情,让我时时跳跃的思绪飞到了五十几年前冰天雪地的嫩江,因为在那里曾经发生过一件何其类似的事情,女主是我爸妈所在嫩江五七干校的医务室医生,姓董,大家都叫她董医生。

在此我不想详述事情的来龙去脉,因为我实在无法用轻松的口吻讲述如此悲剧。简而言之,因为政治上的冲击和家庭关系的不睦,董医生带着小女儿一起自杀。时至今日我妈仍对那个当时只有四五岁的可爱女孩的样貌记忆犹新。

很多人说杨改兰有精神病,否则不会手刃四子,古今中外哪怕十恶不赦的大魔头亦是舐犊情深。但我不这样看,相反,杨改兰很可能是一个具有一定思考和判断能力的农妇。所以这样,是因为看不到希望,不仅仅是自己,那几个孩子同样没有希望。特别是在她离去之后,他们的漫漫前路有的只能是无助和伤害,连来自母亲这样一个唯一的关爱和保护也没有了,那就带他们一起走吧------杨改兰或许是这样想的,和董医生一样------在那样一个同样看不到希望看不到未来的日子里,一起走,在母亲眼里,也许是孩子最好的结局与归宿。

五七干校是文革时期为了贯彻毛泽东《五七指示》和让干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将党政机关干部、科技人员和大专院校教师等下放到农村进行劳动的场所(百度原话)。据说按照当时的指示精神,各大部委及中央单位的干部人数要精简至两成左右,由此便产生了一个如何处置多余人员且关键是谁走谁留的问题。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初始时的热情不同,这些中央部委、高等院校,以及总政总后总参等等部队系统的在职人员多是受过高等教育且多少具备一定政治头脑和思考能力的另一个完全不同的群体,他们深知此去前路漫漫凶多吉少搞不好有去无回也未可知,尽管一个个口头上都声称要坚定坚决地走毛主席的五七道路,其实心里指不定怎么七上八下呢。可在那样一个无比动荡的年代里,无论一介草民还是皇亲国戚,都只一叶浮萍,在望不到希望的命运中沉浮跌宕。

留下的都是政治出身好且关键是和具有话语权的那些人一条线上的主儿,像我爸这样整日醉心于他的专业、对拉帮结伙党同伐异这类行径毫无兴趣甚至倍加蔑视的自是首当其冲被划入五七名单,这还用问吗?走就走吧,我爸妈在性格特点上其实差异极大,但待人接物为人处世中的这份不卑不亢倒是出奇一致,其实也包括本人我,亦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在我看来,这就是血统和基因的力量。爸妈虽说一个老北京一个身出江南,但无独有偶皆是名门之后,两个家族中名噪一时抑或名垂青史的人物比比皆是,比如陈宝琛、比如张爱玲(关于张爱玲,现世之中有太多误读曲解甚至以讹传讹的胡说八道,找机会或许我会写一个小专题)。

说得有点远(总是跑题,这要搁小时候就是零分作文啊!),赶快把话题拉回来。去就去,没什么大不了。真正让我妈顿感晴天霹雳的是他们竟然被发配至天寒地冻彼时温度零下四十的嫩江!其实配偶是否随行当时并未有特别明确的硬性政策,如果所在单位不放,那么便有可能躲过这一劫。但偏偏我妈医院那个领导特别左,说什么我们坚决支持毛主席的五七路线。好了,这下没跑儿了。再说了,在那个红色恐怖的年代里,谁敢说我不去?那就等着万劫不复吧。

如果我妈妈的叙述以及我的转述没有偏差的话,那么他们开拔的时间应该是69年的一月。我妈回忆说那段时间北京大街最醒目的一景便是所有二手家具店收进来的旧家具都堆积如山甚至堆到了街上,哪儿来的?就是大面积去五七干校的家庭处理出来的。家没了,房子单位收回了,户口也销了,走吧------曾在鄙人小文“江湖那年”作为主人公出现的吴彬叔叔,当时也到我爸妈在炒豆胡同(中戏附近,南锣鼓巷南口)的家帮忙打包,同学们也来送别,数年前一个车皮欢声笑语离乡背井同来北京的那批上医姐妹在泪眼迷蒙间望着望不到尽头的未知与苦难不知该说什么,这一别何日再见谁也不知。临走一刻,我舅舅终于也赶到北京,在月台上隔着高高的车窗紧握妈妈的手说不管发生什么都要坚强乐观地活下去,此刻那个早已长大成人的妈妈已是泪飞如雨,依稀间恍若回到了童年时上海滩那栋三层洋房。。。那时的天真蓝啊,彼时的时光那样长,那样慢……此刻的妈妈又怎会想到,那天丰台火车站一别竟成永诀……

前文提到,我舅舅毕业于北外英语系,文革开始后被定性成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那些年受过的冲击迫害一言难尽,最惨的其实并非其间的苦难,而是在已然苦苦熬过八年之后、  在文革不久便将结束的73年自杀。所以为什么说刚刚提到的杨改兰、董医生,在我看来她们的行为并不难理解,人就怕看不到希望,其实也包括在文革中选择自杀的那些不计其数的苦难的人们,与其屈辱地活着,不如带着尊严死去。

该来的总归要来,既然躲不了,就坦然面对吧。专列到达齐齐哈尔之后,继续乘车到嫩江农场,开始了一段铭心刻骨的日子。

其实后来再看,如果不是天寒地冻的自然环境太过恶劣,干校本身的各方面条件在那样的年代里其实还算过得去。五七干校是给干部锻炼和劳动的地方,并非劳改,所以所有学员(甚至也包括有政治问题的候补学员)的工资皆由原单位照发,同时干校尽管只是一个特定历史环境的临时性产物,但衣食住行倒也事无巨细一应俱全,什么食堂、医务室、小卖部,甚至子弟学校都相对正规地存在着。像前文提到的董医生,以及之后要提到的另一个周医生,均是名牌医学院科班出身,发配到遥远的嫩江总算还能人尽其才发挥所长在医务室继续当医生,不像我爸,大富之家出身一路教会学校读上来,堂堂北大的高材生到那鬼地方居然成了炊事班长,整日裹着一身满是油渍的破棉袄在馒头的蒸汽猪肉炖粉条的香气以及棒碴粥的雾气间穿梭。当时他们那个中队的伙食标准大约是一周一头猪,久而久之我爸还练就了一手庖丁解牛的杀猪功夫,据说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其北大机械系的工科背景,将诸多机械制造理论应用于杀猪产业,还美其名曰是受“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文革时风行一时的一项政治运动)思路启发将理论知识实践于革命事业。

所以说,在生活层面,除了冷,其他方面其实都还是蛮人性化的。可就是这个冷字,就足够要了这个江南望族小姐的半条命。再加上上海人、大学生、出身等等这几个在当时显然属于减分项的负面概念,不治你治谁啊?这下好了,不但被分到一年四季活儿没完的饲养班,而且具体分工是养猪!

当时在干校最轻省的差事是菜班,因为嫩江那样的苦寒极地冬长夏短,所以真正或种或收的日子也就那几天,一年下来多数时间基本没太多事儿,这种现状导致的直接后果便是那两年菜班学员的怀孕率生育率特别高,我后来认识的好几个孩子都是70年前后生的,你想嘛,那么冷的天哪儿也去不了,又没别的事儿做,那还不就是整日介老婆孩子热炕头嘛!不过那一间间北国的小屋现在想想还是挺温暖的,火炕火墙伺候着,甭管外面那个雪花儿飘啊那个北风吹,屋里应该还是满满的暖意与温情。

养猪不光是一年四季没完没了,而且是最脏最臭最累的。其中最难的一项工作是打井水(水打上来用做煮萝卜炖白菜喂猪,看来猪的伙食还不错),北大荒零下四十度的严寒直接导致井台周边结上了厚厚且呈坡状的一大圈冰(顺便普及下知识------井水是不冻的),所以每每上井台打水便哆哆嗦嗦战战兢兢如受酷刑一般半蹲马步半扎弓步久而久之估计歪打正着谁都能练就一身少林寺觉远那般的下盘功夫。

与养猪平行隶属于饲养班的养马绝对是个天壤之别的好差事。通共就两匹马,养的和被养的整天在那无所事事,我妈就向中队建议把这两匹革命的马的革命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和学员们一起参加劳动经受锻炼(其实主要是帮忙挑水)。

好,这下儿可炸了。为这事儿中队指导员话里话外没少数落我妈,而且关键是这孙子(来干校前其实就是单位里一干事)凡事总是阴阳怪气含沙射影,一向坦荡直率的我妈可不干了,某日清晨的天天读散会后,我妈当着所有人的面指着他说指导员你留一下,我有几句话跟你谈一下。话音刚落余音绕梁,所有人包括那个姓赵的指导员都怔了一下,一秒钟后所有闲杂人等见势不妙瞬时已不见踪影。我妈先读了一段语录(这是那个年代几乎所有公开场景的标志性动作),原话已不可考总之就是共产党人理当襟怀坦白光明磊落云云反正大帽子是扣上了,然后直言有意见可以提有错误我们也接受批评,但你作为一个部队干部和共产党员有话请直说少在这里云里雾里。

此人在诸多干校随行家属中间颐指气使惯了,可能从未碰到如此这般的质问和指责,一时有些语塞。我妈之所以有此底气一是性格使然,二来自认没有任何政治错误,三是彼此身份和所处位置的关系摆在那------我是老百姓,你是军人;我是群众,你是党员;我是女,你是男;我是被领导,你是领导。
这是一次,还有一次就是71年整个系统的三个干校合并至贵阳,在撤离嫩江时炊事班尚存不少没有用的食用油要由各家分掉,每人可以分十斤,但轮到队里医务室的周医生,却只分到五斤。周医生两口子都是解放前夕从国军起义过来的军官,显然是因为这层背景,文革开始以后时时事事多少会有些抬不起头,一家三口被分散在三地的三个五七干校显是上面有意为之,而且在队里也经常受到排挤欺负。

人性的光辉,人性的卑劣,越是在险恶的逆境中越是会时时闪现。无论是雪中送炭仗义执言的的温暖,还是口蜜腹剑落井下石的阴险,在这样的环境中都会倍加放大,让人看得真切让人感慨让人唏嘘。

周医生和我妈本是萍水相逢之前并无任何交集,但在嫩江的那两年,我妈尽管自己处境并不好,但非常同情周医生的遭遇。此刻见此明目张胆欺负老实人之举,顿时拍案而起直接当众炮轰赵姓指导员,对方终也忍无可忍两人大吵一架,最后就为周医生这五斤油还闹到了大队部,由大队政委出面抹稀泥才算摆平。话到此处不妨多说一句,9.13事发之后,该政委被定性成林彪线上的人,而后自杀。

分别的时候,周医生抱着我妈大哭一场。我想当时除了感激这一份来自素昧平生的暖意之外,她会不会在想,如果当年没有起义而是随军去了台湾,又会是怎样一番景象?可惜人生没有如果,很多时候不经意间的一个决定,一生命运就此改变,永不回头。

71年的这次干校合并终于让我妈的五七路线有了转机------贵阳。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8积分 +28 收起 理由
虞宅与美丽 + 8 感谢分享
pipitang + 4 写得好
安远翔 + 2 你太有才了

查看全部评分

Tomorrow is another day......

发表于 2024-1-25 16:1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ivald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ivald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rivaldo 于 2024-1-26 04:10 编辑

这张照片应该是去贵阳之前,在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前所摄。


虽说也不是什么好地方,穷得叮当响不说,还天无三日晴。我妈说当地民居的窗户就是一个个黑洞,经过时一股浓郁的霉腐味便扑面而来,和当地少数民族在头上缠了无数圈貌似一劳永逸永不换洗的黑粗布一样,让你逃无可逃。

题外话时间,你看但凡是那些传统酷爱吃辣的省份,什么四川、江西、贵州、湖南湖北,除了气候原因,无一例外绝不是富裕的地方,原因很简单,辣椒下饭嘛,这样就不需要更多其他菜式。贵州便是如此,我妈说那会儿当地人一日三餐除了主食恨不得就只有辣椒,看不见别的。不过贵阳干校条件还是不错,那是一个大得没边的茶场,既然是此前三个干校的大合并,自也是人丁兴旺有的是劳动力。可能是得益于此,我妈也不再需要做体力劳动,人一听是上海来的,又是大学毕业------去子弟学校教书吧!

贵阳干校挨着一个军用机场,宿舍是新建的,虽然不大,总算干净敞亮。每天早上从机场一侧的田间小路去往学校,在我此刻的想象中,心情轻快不少的我妈当是轻哼一首“乡间的小路”(那会儿还没这歌,确切地说应是偷哼两声苏联民歌“小路”),伴着时有起降的军用飞机轻歌曼舞,北大荒零下四十度养猪的梦魇渐行渐远。

尽管条件好了不少,但阶级斗争的残酷却丝毫不减,时时在你刚刚开始乐观明媚的心田撒上一片灰冷。子弟学校有一个来自空政文艺工作者家庭的中学生,十几岁的男孩子,无聊、躁动,浑身精力无处释放,那天这小子不知哪根筋搭错了,百无聊赖间居然用一支灌满蓝色墨水的英雄牌钢笔捅穿了语文课本中间的一页,谁曾料想鬼使神差当他在班里翻到那一页的反面时,那个蓝色的破洞刚好覆盖了正在挥手致意的毛主席的面门------反革命,一点儿争议都没有,直接被定性成反革命。好在念其还是个孩子,并未判刑抑或劳改,而只是跟随大人一起劳动,但帽子是结结实实地扣上了。

这样的事情现在的年轻人可能觉得匪夷所思,但在那个年代里绝对屡见不鲜比比皆是。我妈妈说可能是跟这段经历有关,事后这个孩子的性格甚至心智都受到不小影响,学业更是彻底荒废。文革结束后做了一名工人,90年代历经下岗、离婚等等诸多不幸,时至今日蜗居在一间破旧的筒子楼中,不用问生活状态相当惨淡。

这样的事情听上去令人唏嘘黯然,但绝对是童叟无欺有据可考的真事,那本就是一个荒诞、严酷、冷漠甚至血腥的时代,可悲的是在文革结束五十年后貌似已然盛世的今时今日,这个健忘的民族仍未对这样巨大的人祸与浩劫做出冷静而客观的全面反思。

邹韬奋,在中共党史中的历史地位不是前五也是前十,那是可以和毛相提并论的一线元老,他的儿子邹竞蒙当时便与我爸妈同在贵阳五七干校,我爸是锄草班班长,而邹则是粪班班长。

到贵阳以后,我爸在嫩江练就的一手庖丁解牛的杀猪功夫立时被搁置已至很快荒废,大队里说你是学机械制造的,那就开锄草机!据我妈妈说那是一个看上去和收割机一类的物事非常相近的庞然大物,那东西对男同志来说应该不难上手,而且相对炊事班的鸡零狗碎要轻省干净且关键是畅快得多。

在贵阳潮湿的雨季抑或清风拂面的春日,一个来自北京毕业于北大的拖拉机手在广阔的田野中驾机疾驰,身后留下一串草屑扬起的烟尘,印象中邮电部曾在七十年代发行过相关主题的邮票,莫非我爸便是画中主人公也未可知哈!

邹竞蒙的差事显然没这么好,粪班,你想想,据我估计比我妈在北大荒养猪还窝囊。但此人的可贵之处在于不仅丝毫没有高干子弟的架子,性格也非常爽朗乐观,脏的臭的什么都抢在前面,同时还非常善于把这份苦中作乐的积极感染传递给别人。这份身处逆境仍能时刻保持的自我与真我的确不是每个平常人等都能具备的特质。如果让我来翻译概括我妈的叙述,那么邹竞蒙,至少在当时,绝对是一个满是阳光,或者用现在时髦的话说就是极为正能量的人。但是很遗憾,邹在99年死于一次应该是意外的抢劫案(印象里好像发生在海淀的双安还是当代商城)。我妈说以其的出身背景和综合能力,如果没有早早离世,进入国家核心领导层并不意外。

从辈分讲,邹竞蒙应该算是红二代。当时在贵阳干校还有一个红一代的大人物,贺龙夫人薛明。她就住在我爸妈所在的那排房子的后面一排,实际上是被软禁于此,整天有两个荷枪实弹的女兵形影不离,据说是怕她自杀。我妈说9.13爆发之后,在贵阳的薛明闻讯放声大哭,为自己蒙冤遇害的至亲,也为老天有眼让迫害亡夫的仇人死无葬身之地。

说起来贵阳那段日子的处境较之北大荒好了许多,但面对前路,仍是茫茫一片没有未来。我妈说当时没有人知道明天在哪里,所有人都觉得这辈子就这样下去了。但人生就是如此变幻莫测,或许大时代中的跌宕与沉浮更有它别样的精彩------71年9月13,林彪事件爆发,全国空军系统受到了大面积的清查与整肃,干校学员陆续返回原单位待命。对我爸妈而言苦日子总算熬到了头,终于可以回归北京重新撑起那个从前的家。但对空司系统的很多官员,厄运就此降临。前文提到的在嫩江干校在我妈和中队指导员的争执中抹稀泥的大队政委,就是因9.13事件受到牵连并被划为林彪线上的人而自杀。

再说点和我家有直接关系的。我的姨夫,时任广州军区参谋长,甭管有事没事(其实没事儿),职位摆在那,自是脱不开与林立果那一脉的干系。毫不夸张地说,经过长达数年的无数审查,最终也没查出个所以然,但总之自9.13以后,姨夫就此挂了一个享受同等待遇的虚职,正军的工资、正军的专车、正军的二层楼别墅,总之一切正军级别该有的都有,就是没有实权。说起姨夫,这里不妨稍稍花点笔墨。

我姨夫和姨妈的结合像极了都梁小说“亮剑”中的李云龙和田雨。一个是如假包换的泥腿子,一个是江南望族大富之家的千金闺秀;一个是只有私塾肄业文化程度早早出来干革命的红小鬼,一个是北平女师大(北师大前身)英语系英国文学专业的高材生。就是这样一对看似天差地别搭不上边的两个人居然走在了一起,这一走就是六十年。我姨夫已在数年前去世,姨妈目前仍居于广州东山的高干别墅。

我爸妈能够相识也是得益于姨夫牵线。60年代姨夫到北京出差,跟空司的一个部长(此人姓项,在9.13之后亦受到极大牵连)打招呼,说把你们这儿最好的小伙子给我叫来。部长眼珠子一转心说给参谋长的小姨子介绍对象可不能含糊了,一个电话就把我爸从鼓楼(空军后勤部)叫到了东交民巷,背景一介绍,姨夫一拍大腿就你了!lol……

人生一世几十年的光阴来去匆匆真就是眨眼的功夫,活着,就应该积极乐观,因为我们有明天,无论多么艰难困苦,只要有明天就有希望(TOMORROW IS ANOTHER DAY是我非常非常喜欢的一句台词,出自“乱世佳人”女主郝思嘉)。如果看不到明天,我想,那就带着尊严离开吧。可是,在那些已成曾经的岁月里,在如今灯红酒绿的纸醉金迷间,有多少人可以忘了来时的每一步,忘了该有的良知和正直,为了名与利,抑或就是为了活着------而像狗一样地活着。

我从不相信包括杨改兰在内的这些自杀的人有什么劳什子的精神病,对一个有尊严的人而言,那样活着真不如死了。我至今记得在我不到三岁上幼儿园的时候,我所在的小班有个男孩子叫什么浩(姓氏已不可考,主要是我记忆力越来越差),整天调皮捣蛋。那时我们的幼儿园老师都特别严厉,经常拿根竹竿打淘气孩子屁股,但对这个什么浩却格外留情,基本处于一种放任状态。后来才知道,他的妈妈不知为何喝敌敌畏自杀了,那是个不幸的孩子,他的身世显然软化了所有老师冰冷坚硬的心,所以特别照顾他。幼时的我自是无法想象和理解缘何一个妈妈能够自杀,现在我终于有了答案,因为她看不到希望看不到明天。没有TOMORROW,也就没有那个ANOTHER DAY了,与其屈辱地、不幸地活着,不如走了吧!唯一的区别在于四十年前的浩母留下了浩,而四十年后的杨改兰更决绝。

我爸妈在五七干校的经历,其实还有很多亦喜亦悲亦唏嘘的内容可写,可我这人做事写文章一向如此,虎头蛇尾有始无终,弄得我笔下的主人公也跟着受连累,所以哪天灵感来了或许会写个补充或者续篇。

关于上海,关于我妈妈这几十年间的生活经历,会在日后的专题中继续呈现,今天,我想就到这里了……

此刻已是清晨,仰望头顶一抹暗蓝的天色,依稀可见散落的几点星辰……坚强和自信……寸草春晖,天涯海角,妈妈当年的话始终铭记于心。但愿彼时那个不羁的狂小子,没有让你失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11积分 +54 收起 理由
pgar + 5 感谢分享
pipitang + 4 文笔好
剪刀石头布 + 4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Tomorrow is another day......

发表于 2024-1-25 17:5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Nosugarcoffe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Nosugarcoffe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楼主妈妈好美,有气质。

这里很少配照片的心情感悟文章,楼主是不是第一人了?

发表于 2024-1-25 18:1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ivald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ivald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Nosugarcoffee 发表于 2024-1-25 18:58
楼主妈妈好美,有气质。

这里很少配照片的心情感悟文章,楼主是不是第一人了?

谢谢无糖咖啡。

配图文章的想法源自多年前在文学城bbs看到的一个帖子,名字我忘了,好像是“我的青葱岁月”或者类似,很多北美的网友都上了自己,或者家人的旧照片,配上记叙和感慨,非常动人。

btw,出门前记得带钱包,手机,最好再看看车子有没有油……lol
Tomorrow is another day......

发表于 2024-1-25 18:1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ountaindais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ountaindais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写得好!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4-1-25 19:3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Nosugarcoffe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Nosugarcoffe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rivaldo 发表于 2024-1-25 19:10
谢谢无糖咖啡。

配图文章的想法源自多年前在文学城bbs看到的一个帖子,名字我忘了,好像是“我的青葱岁 ...

哈哈哈!谢谢提醒。已经吸取教训了。

发表于 2024-1-25 19:3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ark19831106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ark19831106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谢谢分享,楼主的回忆是活的历史,让我对祖国的过去有了更深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