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澳洲招工网址大全以及相关技能培训网址 (2005-7-7) 蓝山老妖 · 台式三杯鸡.。。。。。。。。。。。。 (2011-8-30) chesecake
· 2023环游法国16天 (Day 16 - 开电频车游凡尔赛宫,完美结束法国之旅) (2023-4-30) vikki · 2014心留在了南美(全文完) (2015-12-3) patpatchow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查看: 2388|回复: 27

勘誤:有多少中国人不知道的抗战史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9 01:1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ifox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ifox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文有點如同金庸小說。半真半假。

1, 淞沪会战的確動員了75萬軍隊,除了各派隊伍。老蔣的確放入了自己的那些德國人訓練出來的精銳。當時老蔣的嫡系部隊還沒有完全訓練完畢,他有點賭博的性質壓上去的,當時日本是打算在上海開戰,卻沒有打算投入如此多的兵力,他們開始以為幾天可以完成任務。而老蔣本來打算速戰速決,以優勢兵力壓制日本。結果老蔣賭輸了,戰爭變成了2方都投入大量軍隊的消耗戰,各派精銳損失慘重。不過沒有查到有炸沉過甚麼旗艦,當時的日本第3艦隊旗艦出雲。前去轟炸的飛機投彈6枚,5枚掉入河中。1枚掉入洋行的倉庫。之後一日再炸,2枚落入法租界。
此戰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敗戰。戰鬥過程中展現出來雙方軍人在軍事素質差別巨大,單就炮火配合地面進攻的使用上就看出大家不是一個水平上。儘管戰敗,中國軍隊也讓日本付出了沈重代價,中國軍人在此戰中表現出了巨大的勇氣。
我看過不少分析此戰戰略意圖的分析。但是裡面卻看不到在戰爭期間任何說要轉移物資到重慶。當時政府也沒有有效的物資轉移行動。為物資轉移贏得時間不知道从何談起。

題外話: 此戰戰略上沒有大錯,但是具體執行上國民政府軍在戰場形勢變化的研判和指揮上就相當欠缺。比如說提前2星期退場可以挽救大部份損失,但是誤判了形勢導致後來崩盤如此種種錯失,在那幾個月里多次發生。
此戰以後,真正激起全國人民的抗日情緒。真正从輿論上讓中國人認識到了全面對日作戰的必然性和政府不會投降的決心。也把蔣中正推到全國抗日盟主的地位,讓他可以節制當時各派勢力,乃至有了生殺大權。莫說蔣中正打仗不怎麼樣,當時中國有足夠實力,有手腕能擺平各地方勢力,有聲望能擔此抗日盟主者唯他而已。套用梁啓超用來講李鴻章的話,.....(此處列舉李鴻章不足之處)雖然,以中國之大,其人之有學識有熱誠能逾李鴻章者幾何? 這樣的評論套在老蔣身上也是合適的。


2 缅甸远征。 第一次是个惨败,日军伤亡不足4500,而10万中国远征军损失5.5-6.1万(资料不同数字不同)。但唯独孙立人部在期间敢以千人杀入数倍于自己的敌人,于仁安羌之战解救友军获得嘉奖。 后来第2次远征。中国驻印军实在是战斗力惊人。孙立人的新一军更加是狼虎之师。最后在这次历时17个月的反攻战中,驻印军伤亡1.8万余人,歼灭日军4.8万余人。而相比之下从中国滇西出发的军队就弱多了。 孙立人杀降也是事实。我一向反对杀降,但是孙立人这次倒是完全可以理解.原文1.7换10.9就无法看到出处。最接近的是另外一说孙立人1.7万换7.5万日军受伤或者死亡。无论如何,孙立人打仗是中国军人的楷模。
题外话是,后来的内战,孙立人打仗相当厉害,让林彪好头痛。只可惜和杜聿明有矛盾,政治上也和中央大老不妥。所以很快被架空。新一军也被瓦解。

3 平型关伏击战。 我一直不以为这是什么大捷。赢了不假,可是没有改变战场态势,中共也没有否认过那就是运输队。凤凰台有个节目采访过一些亲历的人,里面提到说当时被伏击的日军,反应迟缓,作战没有专业军人的样子。不过考虑到当时的情况,就算共军要大吹特吹,国民政府也必定愿意全力配合以振奋人心士气。郁闷了那么久,一个小小的胜利都对中国很重要。

4 蒋介石的特别卫队。这样说吧。 在TOM,和网易上有他们的描述。600人的中国宪兵队伍。狙击的是梅村师团,还是唐生智越级调用的。不过这事情有点传奇故事的影子,其他相关记录不多。不表。有兴趣自己看。当故事看也是很热血的。

5 張靈甫在抗日战争期间的确英勇。不过勇夺张古山,应当是武汉保卫战。

6 常德之战。怎是一个惨字了得。。。。。没有很大问题也就不表了。不过事后老蒋要追究守将余程万责任而老百姓群起保之。

7

[ 本帖最后由 gifox 于 2009-9-11 12:09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6 收起 理由
lynnangel + 4 感谢分享
伐木者 + 2 原创内容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09-9-9 16:5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atr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atr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这个算是相对接近于事实了,但对远征军的战果我仍然持怀疑态度,交换比太高了。特别卫队那个也就只有民间传说能看得到,至于唐生智。。。那秒钟他就算调动,也是来保护自己跑路的。

发表于 2009-9-9 18:0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ifox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ifox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matri 于 2009-9-9 16:56 发表
这个算是相对接近于事实了,但对远征军的战果我仍然持怀疑态度,交换比太高了。特别卫队那个也就只有民间传说能看得到,至于唐生智。。。那秒钟他就算调动,也是来保护自己跑路的。


当时的第2次远征军分开2方面,从国内出发一批,另外就是驻印军。
从中国出发的那批是伤亡60000,歼敌21000。
但是驻印军实力强很多。接受了英美教官的训练,全部更换了装备,补给有保障,军队里面加了很多从中国来的知识青年,军人素质很高。那整整一年的丛林战训练异常残酷而艰难。
可以说新38师,30师和新22师是当时中国军队里面可能士气最高最有战斗力的。 日后孙立人同共军交战时再次证明此人何等善战。而且日本人到了后期兵员素质下降的厉害,补给能力还有气势大减。此消彼长加上有盟军从空中到地面的配合, 1:2.5 不足为奇怪。 4.8万的数字见诸于大陆自己的出版物(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 ,另外有一些大陆出版物引说这是盟军战后的报告,所以我觉得是可靠的。而且如果仔细看下去,孙立人也的确是一路胜过去。

忘了在哪里看到过日本人当时发了一个电报给指挥部说,“中国人归家心切,锐不可挡”。而且面对这样一支全新的中国军队。日本人也是轻敌在先。瓦魯班之战,自己叫自己丛林战之王的(日本人喜欢吹嘘,xxx之王的称呼很多队伍都在用)日本18师团被打到死伤惨重才意识到他们交手的是一个 编制装备技术战术都完全不同的对手。

孙立人将军是个非常爱国,爱护部属的将领,而且具备出色的指挥作战能力。老外叫他Rommel of the East。只是为人孤高,和其他国军将领难以相处,被人排挤,很快失势。国民党的这种内耗传统为共军除去一大劲敌。

[ 本帖最后由 gifox 于 2009-9-9 18:45 编辑 ]

发表于 2009-9-9 21:4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atr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atr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大势在共产党,就算孙立人是白起转世也救不了果党,无非多废点手脚。我对远征军战果的怀疑主要是因为孙立人和他的新一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表现几乎是截然不同,解放战争时期新一军可以说是寸功未立就被林彪的东北军吃了个干净,几次相遇,孙立人在林彪手上没占到半点便宜,这实在是让人觉得很纳闷,就算对面是林彪这种一代将星,也不该束手束脚到这个地步吧?

发表于 2009-9-10 11:5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ifox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ifox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matri 于 2009-9-9 21:45 发表
大势在共产党,就算孙立人是白起转世也救不了果党,无非多废点手脚。我对远征军战果的怀疑主要是因为孙立人和他的新一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表现几乎是截然不同,解放战争时期新一军可以说是寸功未立就被林彪 ...


我本来对于内战没有什么兴趣谁胜谁败都是中国人自相残杀,人民遭殃。我也不觉得孙将军一己之力能挽救国民党, 维护孙将军乃是因为他为中国抗日军人的楷模,是抗日英雄。而且不能同意说孙没有在林身上没有占到便宜。而是林拿孙没有什么办法。被吃掉的那个新一军不是打日本人的新一军。

细节如下。



新一军本来由郑洞国指挥,所以此前就不能算了。然后后来郑指挥不了,没有办法了才让孙立人回来。此前郑洞国从4月21日开始攻击四平,却一直无法攻克.孙立人一回来,3日后就是1946年5月18日,马上就攻占林彪的四平。林彪本来打算退守公主岭,可是孙立人追击太快,林彪无法再次在公主岭再次组织防御。马上北撤,情况相当混乱,没有组织起很好的撤退都是各自逃跑。 5月23日孙立人部攻下长春。然后直取哈尔滨。当时还是以大陆自己出版的资料,林彪不觉得能守哈尔滨打算往佳木斯撤退,党组织已经准备好撤退了。美国人马偈饵却要求2军停战,否则切断对华军援。孙立人被迫停止追击。后来连国民党自己都认,此乃一大战略失败。以政治因素左右战场决定的事情,在内战中的国民党多次发生。的确再好的将军都无法发挥。

4个月后东北战场再起。首先是林彪在其塔木吃掉了孙立人的2个团。不过这后孙立人大骂杜聿明说杜乱指挥,把他的兵力分散让对方可以各个击破。从当时的战场分布图,孙的部队的确是被分散。必须说明的是,孙杜一直有矛盾。我完全有理由相信杜是故意分散孙立人兵力,免其再争锋芒。又一个以政治斗争代替军事分析的例子。还有一个例子是本来前面提到的攻下长春,本来杜是安排听从他的新6军攻打长春的。用意就是说不让新一军拿这功劳。可是新一军进军太快,通过林彪的公主岭来到长春竟然比新6军更快。所以杜的想法才落空。此后个中很多细节我就不说了,总之就是杜多次插手直接指挥,而这些命令今日的军事分析觉得不合理。而孙之后多次不执行杜的命令。

47年2月 林彪1,2,6纵,3个独立师和1个炮兵师南下,先吃掉89团然后2月底3月始包围德惠的新一军50师,孙立人命令部下忽略杜的突围命令改成坚守。林彪调集4个师、80门火炮,4辆坦克,以6纵为主力,可以说是绝对优势却无法攻取德惠,及至3月3日孙立人绕了个大圈子(就是防止共军的围点打援战术)亲自带领3个团,赶到战场。看到孙立人来,50师士气大盛。这次硬攻德惠,林彪人数大大超过对方,于是不顾伤亡的轮番攻击,用人海企图突破炮火网快速解决战斗,但是没有成功。看到对方来援,加上国民党71军要威胁他侧翼,林彪知道不可再战。马上撤退到松花江以北。这次林彪损失不少(还没有查到具体数字)。

而后,林彪再南下。先大败71军,然后包围了杜聿明。杜要求孙部30师增援。30师唐守治还是为了防止中共厉害的围点打援军战术,绕了个圈子才到达现场。林彪看到对方援军,自行退去。但是过后杜要追究孙部增援缓慢的罪。孙和杜公开决裂,4月26日孙被明升实际上脱离指挥位置。这时老毛高兴啊,直接就说出从此以后东北是我们的了这样的话。如果你再查,林彪得以横行东北,时间是从1947年5月的夏季攻势开始的,刚好就是孙被架空以后。

孙立人和正牌新一军在东北战场活跃时间相当短。他本人很快就被架空。并且新一军被瓦解,人员被调离,重组,装备被调开。1947年4月过后已经不是同那打败日本人的新一军。辽西会战中林彪彻底歼灭了这挂名新一军。

[ 本帖最后由 gifox 于 2009-9-10 13:48 编辑 ]

发表于 2009-9-10 13:1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atr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atr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嗯?第一条,我看到的说法是当初林彪自己就跑路了,孙立人攻占的四平只是座空城,打了几天东北联军就自己跑了。

“1946年5月18日午夜。四平街一片死寂。东北民主联军正在迅速而安静地撤出坚守了一个月的四平,向齐齐哈尔等方向撤退。

    "事先没有一点撤退的迹象,一直快到天黑,各个阵地都在坚持战斗。"刘振华回忆。

    事实上,四平保卫战打还是不打,打到什么规模,不同的声音一直很多。当国民党军集中了8个军围攻四平时,西满军区司令员黄克诚就多次建议林彪不要硬拼,性情耿直的黄克诚甚至直接给党中央发了电报。林彪也越来越感觉到,战场态势正在向不利于我的方向发展,权衡再三,决定在天亮之前撤出战斗。

    由于组织严密,国民党军对民主联军的行动毫无察觉。"我们部队已经撤出好几十里地了,还能听见敌人的大炮在轰炸我们的阵地。"刘振华回忆说。

    东北民主联军撤退后10个小时,国民党军的步兵才尾随着坦克,开进了空城四平。”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09-9-10 14:0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ifox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ifox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matri 于 2009-9-10 13:11 发表
嗯?第一条,我看到的说法是当初林彪自己就跑路了,孙立人攻占的四平只是座空城,打了几天东北联军就自己跑了。

“1946年5月18日午夜。四平街一片死寂。东北民主联军正在迅速而安静地撤出坚守了一个月的四平,向齐 ...

4月21号开始的,坚持了1个月。自己跑路也是因为对方给的压力太大,这2点没有冲突。在孙立人回归之前,新一军一直就是炮火猛烈,地面部队不愿意拼死推进。
东南制高点在17号就失去了,然后对方增兵。林彪因时势作了正确决定。。攻克=林彪撤走,然后孙立人进入。没有矛盾啊。

[ 本帖最后由 gifox 于 2009-9-10 14:08 编辑 ]

发表于 2009-9-10 18:3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kiddyzhe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kiddyzhe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这个帖子好~~ 一扫该版块的脂粉气

发表于 2009-9-10 18:4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arrow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arrow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孙立人不听话,这点成全了他也埋葬了他。第一次远征要是跟了杜,多半也是葬身野人山了。我觉得杜聿明这个人是个有想法但从不执行的人,总是上中下三策然后让老蒋选了个下策去执行

发表于 2009-9-11 08:4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atr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atr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gifox 于 2009-9-10 14:04 发表

4月21号开始的,坚持了1个月。自己跑路也是因为对方给的压力太大,这2点没有冲突。在孙立人回归之前,新一军一直就是炮火猛烈,地面部队不愿意拼死推进。
东南制高点在17号就失去了,然后对方增兵。林彪因时势作了 ...


但从这点上来说,孙立人和林彪并没有正面交手,孙刚回来林就跑了,不过四平保卫战tg损失不小倒是真的。

发表于 2009-9-11 09:20 |显示全部楼层

附:孙立人案

此文章由 西蒙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西蒙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1955年,蔣介石炮製了“孫立人兵變案”,曾經遠征印緬、所向披靡的一代抗戰名將,並曾任台灣“陸軍總司令”的孫立人將軍因此被囚禁了33年。本文依據上世紀90年代美國解密的有關檔案,重新解讀了這一歷史事件。  

  ●將軍在緬甸打出了赫赫威名  

  1991年11月19日,孫立人將軍在台中市去世,出殯隊伍長達一公里,與蔣氏父子去世時的送葬隊伍不相上下。早在1942年,他率不足一團之眾,在緬甸取得仁安羌大捷,營救出被圍困的英軍七千餘人和五百多名戰俘時就已震驚世界,被譽為“東方隆美爾”。當時孫立人的新38師英勇善戰,打出了赫赫威名,令日軍膽戰心驚。被救的英軍官兵熱淚盈眶,向中國官兵豎起大拇指,高呼:“中國萬歲?”此役是二戰中以少勝多最著名的範例,打破了“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1942年5月3日,英軍的亞歷山大和史利姆兩位將軍,均以私人名義派員給孫立人送來了感謝信。亞歷山大是第一次緬甸戰役時英緬軍總司令,戰後曾出任英國國防大臣。他對孫立人在仁安羌營救英軍第3師深懷感激之情,並告知英國女王將向孫立人頒發“帝國司令”勳章。孫立人向全體官兵宣讀了他們的來信。而後,他慷慨激昂地說:“勳章的授予,是全體官兵的光榮,尤其是死傷的同胞,以血肉之軀換來的光榮?它的意義不僅在於這是中國軍官第一次以戰功獲得外國勳章,而是表現了中國和盟軍第一次並肩作戰所付出的血汗和捨己救人、不背盟信的中國精神,這一精神已得到了公平的評價?”駐印英軍統領代表女王向孫立人頒發“大不列顛帝國司令”勳章。該勳章是英國級別很高的榮譽,受勳者都要加封爵士爵位。  

  在第二次緬甸戰役中,孫立人率領新38師和以後的新1軍,在自然條件極端惡劣的緬甸北部,與日軍5個精銳師團連續作戰17個月,所向披靡。印緬戰區其他盟軍部隊相形見絀。孫立人出色的軍事才能,使他受到盟國政界要人及眾多盟軍將領的尊敬。1943年,美國總統羅斯福給孫立人頒發豐功勳章。  

  二戰期間歐洲戰區盟軍最高統帥、戰後曾任美國總統的艾森豪威爾也對孫立人頗為敬佩。  

  6月17日,孫立人應邀到英國訪問。在英國陸軍部,英國女王授予孫立人第二枚“大不列顛帝國司令”勳章,以答謝新38師114團在緬甸孟拱郊區援救英印軍第3師77旅的友情,表彰孫立人將軍在北緬橫掃日軍5個師團的卓越功勳。  

  6月23日,孫立人又應美軍總參謀長馬歇爾將軍的邀請赴美訪問。孫立人1923年從清華畢業後被保送美國印第安納州普度大學工程系讀書,獲工程學士學位後,又轉入弗吉尼亞軍校,與馬歇爾將軍等很多美國名將是同學。1928年孫立人從弗吉尼亞軍校畢業,回到南京從戎。  

  孫立人的歐美之行,在蔣介石看來是“大逆不道”,為他以後的仕途埋下了禍根。
  
  ●蔣介石炮製“孫立人兵變冤案”  

  美國政府在蔣介石兵敗大陸之際,曾打算“棄蔣保台”,由孫立人主政台灣。盟軍遠東統帥麥克阿瑟親自遊說孫立人,“有意要請閣下負起保衛台灣的責任”。對於美國的遊說,孫立人至少有三次予以拒絕。美國的這一舉動引起了蔣介石的不安。但蔣介石為籠絡美國,重登“總統”寶座,尚需得到孫立人擁戴,所以在1950年3月1日任命他為“陸軍總司令兼台灣防衛總司令”。隨著蔣介石地位的穩固,遂罷免了孫立人的兵權,並在1955年炮製了震驚島內外的“孫立人兵變冤案”,將孫立人囚禁了33年。  

  1955年5月25日,台灣陸軍少校郭廷亮被捕,經審訊,他承認,時任“總統府參軍長”的孫立人指使他在軍中聯絡了大批軍官,並派人偵察台灣陽明山西子灣、“總統”官邸等敏感地區的地形,企圖以武力實行“兵諫”。  

  5月28日上午,蔣介石召見孫立人,說:“你以後少跟政客們來往。”孫說:“是的,我一生最討厭玩政治和與政客打交道。”蔣說:“這次我要把你給孤立起來。”雙方不歡而散。  

  6月6日,蔣介石在孫立人等人陪同下,前往屏東機場閱兵。閱兵後立即產生流言,說有人企圖在現場扣留蔣介石,實行“兵諫”,以排除腐敗,鞏固台灣。

 8月20日,蔣介石下令成立以陳誠為首的“九人小組”調查孫立人。同時,為了向輿論、特別是美國輿論顯示公正,又下令成立監察院“五人小組”進行調查。1955年10月31日,台灣“陸海軍軍事法庭”作出判決。從此,孫立人被軟禁33年之久。  

  轉眼到了1988年3月20日,台灣“國防部長”鄭為元來到台中孫立人家裏,告訴他:此後,他享有充分的自由了。3月22日,郭廷亮發表聲明,說他當年是在“保密局”局長毛人鳳的指使下誣陷孫立人的。  

  1990年,90高齡的孫立人,在“總算在死前親得以平反”的慰歎中與世長辭了。  

  1992年,美國政府開始解密50年代對台關係的有關檔案,這批秘檔分別來自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國務院中國科、中央情報局、麥克阿瑟和柯克私人檔案,通過這些檔案和美國政府早已公佈的《外交關係文書》(1949年、1950年),以及中華書局現已出版的民國外交家顧維鈞口述史,可以重看孫立人案。

----------------------------------------------------------------

  ●美國密謀倒蔣,頻頻試探孫立人  

  早在1948年底,國民黨在大陸兵敗如山倒,美國政府對蔣介石失去了信心,開始積極尋找可能的替代人選。並對麥克阿瑟譽之為“不沉的航空母艦”的台灣,傾注了更多的注意力。  

  1949年2月,美國駐華大使館參贊莫成德向美國國務卿艾奇遜報告:“我們所需要的是一個能力強、做事腳踏實地的人,不必聽命蔣介石,亦毋須服從李宗仁聯合政府,而專為台灣謀福利。孫立人的經驗也許不足,但其他條件卻甚合適。”艾奇遜當即指示,可與駐華大使司徒雷登商量,伺機向李宗仁提出以孫立人代替陳誠。  

  1949年5月,莫成德回國,向艾奇遜和國家安全委員會提出:由孫立人主持台灣政局,以此作為向台灣提供經濟援助的條件。6月23日,美國務院政策計劃處主任凱南向國務院和“國安會”提出處理台灣問題報告書。其中就有“邀請孫立人將軍加入佔領軍的新政權,如孫願意接受,則美國分化國民政府駐台軍隊的合作,即告成功”;“通知蔣介石,如他願意留在台灣,當以政治難民之身份相待”。  

  與此同時,中央情報局擬定了刺殺亞洲一些政治領袖的計劃,中國有兩人入選黑名單:一是周恩來,一是蔣介石。後因擔心過分刺激盟國,改成以“西方公司”名義,協助逃入中緬邊境的國民黨軍李彌殘部騷擾大陸。  

  當時,美國國務院主管遠東事務的助理國務卿臘斯克與艾奇遜一樣,對蔣介石政權的腐敗墮落深惡痛絕,一直積極推動倒蔣運動。這年秋,他派莫瑞爾去找孫立人,莫瑞爾以印緬戰場戰友的身份探孫立人的底,孫立人大發牢騷,但未正面回答他的提問。  

  1949年12月,美國駐台“大使館”代辦斯特朗和前美國駐臺北領事克倫茲抵台,與孫接觸,他們向孫立人明確表示:如果孫願意控制“國民政府”,美國將予以全力支持,遭孫婉拒。  

  美國方面並沒有放棄努力。1949年底,蔣介石的心腹鄭介民赴美,西太平洋美海軍司令白吉爾對鄭露骨地表示,必須任命一位新的台灣省主席,否則他們將撤出台灣。12月28日,白吉爾詰問台駐美武官為什麼“台灣防衛司令”孫立人沒有“充分的權力”﹖白吉爾還對蔣介石密使說:必須兌現授予孫立人全權的諾言。

  ●麥克阿瑟不甘寂寞示好,孫立人改變曖昧態度  

  麥克阿瑟也不甘寂寞,1950年1月,他派其情報處長韋龍比訪台表示:如蔣不願離台,則不應干預行政,麥克阿瑟可以派人入台相助。被蔣斷然拒絕。  

  1月3日,美參議員弗格森詢問台“駐美大使”顧維鈞:孫立人是否已和麥克阿瑟見面,因孫曾請他幫助安排。顧維鈞大吃一驚:想不到孫立人瞞著蔣介石與美國政客交往。  

  2月21日,麥克阿瑟竟然不與蔣介石打招呼,直接派專機去台灣接孫立人。孫為了表示“清白”,請求陳誠核准。孫立人到東京會晤麥克阿瑟,麥克阿瑟希望他負起“保衛台灣”的責任,並表示將盡力提供軍援。孫立人返台後向陳誠轉告他在東京的情形。孫立人以為這樣可免遭蔣、陳的疑心,實際上,不去東京才是最好的選擇,這是他臨死前的醒悟,可惜太晚。  

在麥克阿瑟以軍人的莽撞姿態向蔣介石示威的時候,美國務院和中央情報局分別擬定了《台灣政變草案》和《台灣可能的發展》。《草案》建議以孫立人為指揮官,以“反共、保台、聯美”為主旨,對蔣實行軟禁或放逐。《發展》則說:“最近幾個月,各種報道均暗示,受過美國教育、現負責台灣防務的孫立人,正計劃發動政變,俾使蔣介石成為有名無實的領袖,同時並剷除其親信。目前有幾項因素不利於在此時發動政變。有關政變的謠言廣為流傳,蔣周圍的人亦已知悉。此外,孫立人缺乏政治經驗,對軍政領導人欠缺影響力,顯示他也許沒有力量從事造反。如果未獲美國事實上的支持,將不可能發動政變。”

在美方日趨明白地將政變計劃付諸實施的感染下,孫立人也開始改變其暖昧立場。1950年3月,美巡迴大使吉塞普向艾奇遜報告:“孫立人將軍陷於困境,他向我抱怨無權指揮海空軍,亦無人在‘宮中’幫他說話。”臘斯克於5月30日向艾奇遜提出長篇報告建議:應告知蔣介石,要他離開台灣,將權力交給孫立人,然後,由聯合國決定台灣前途,台灣獲託管後,即宣佈撤銷杜魯門1月5日決定不協防台灣的聲明。美國國務院倒蔣態度日趨明朗。其實,早先,美國防部曾由坎拿德提出一份計劃:由孫立人擔任陸軍總司令,由一群自由主義分子在胡適領導下組閣。

  6月19日,美國國務院制定出在台實施政變的機密計劃。這份計劃規定:(一)美國如要達成防衛台灣的目的,蔣介石及其黨羽必須離開台灣,將一切權力交給由美國確定的中國人領袖;(二)上述步驟完成後,美海軍駐防台灣海域,以防止中共攻台或台灣“反攻”大陸;(三)如蔣抵制這一計劃,美國應派出密使“以最嚴密的方式”通知孫立人,如果他願意發動政變,則美國提供必要的軍援。  

  檔案顯示,此密使為美第七艦隊司令柯克,他被蔣介石稱為“我中國最良之友人”,1949年到1950年初,為台灣在杜魯門政府的禁令下購置大批武器立下了汗馬功勞。  

  然而,柯克支援台灣,並非沖著蔣介石,他是“以美國利益為重”的。他看到蔣政權日益腐敗,1950年2月,他曾勸蔣將軍事指揮權交給孫立人。據說當年3月,孫立人出任“陸軍總司令”,4月,出任“台灣防衛總司令”,均是柯克建言的結果。其後,鑒於蔣介石並未將“充分的權力”賦予孫立人,他對台灣能否經歷解放軍的攻擊大感懷疑,所以,越來越傾向於國務院的“扶孫倒蔣”政策,因此被艾奇遜選為密使。柯克尚未去台灣,形勢就發生了最有戲劇性的變化——孫立人主動將一封密函送交柯克。孫立人在信中提出願意領導兵變以除蔣,但要求得到美國支持,至少是默許;他表示,一旦掌權,將制止腐敗,並在對付共產黨方面,更具彈性(即不強求反攻大陸)。  

  杜魯門當時雖未立即作出決定,但鑒於其一貫的反蔣態度,所以,艾奇遜等緊張地部署政變前的準備措施:6月23日,臘斯克與胡適在紐約會晤,正式要求胡出面領導反共親美的自由派內閣以取代蔣,胡表示毫無興趣,還指責美國在盟友遭難的時候落井下石;不過,他認為蔣不宜再做“總統”。第二天,胡適在宋子文在場的情況下,向顧維鈞報告了此事。  

  據檔案顯示,美國務院擬定的政變日期是6月最後一個週末,並決定:在政變前,蔣介石“必須被解除權力”。然而,25日晨,朝鮮戰爭爆發,艾奇遜等面面相覷——他們知道,美國在朝鮮激戰的時候,無法在一個並非沒有一點利用價值的“盟邦”發動政變。

  ●蔣介石就這樣贏得了喘息之機?  

  蔣介石曾在“史迪威事件”中摸透美國政治家不敢真翻臉的脾氣,這次幸運之神再次降到他頭上,他自然不會錯過時機。據美駐台情報人員報告,孫立人已被蔣經國主導的政工特務盯梢,孫的一舉一動盡在其監視之下。  

  1953年3月21日,美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史蒂文森“訪問”臺北,約孫立人會面。據稱:“孫立人顯得不太自在,聲音壓得很低,顯系擔心房裏裝有竊聽器。”孫立人對史蒂文森說,馬歇爾1946年對國民黨貪污腐化、沒有效率、眾叛親離的批評“絕對正確”,他表示:“國軍”仍然是不錯的,亦有望“反攻”大陸,但其領導層不行。但是,孫立人的一番慷慨陳詞並沒有獲得史蒂文森的任何承諾,相反,卻為蔣經國的特務提供了“謀叛”的又一證據。  

  1954年6月24日,孫立人被調為“參軍長”,實際上脫離了軍隊。12月,美台簽訂了“中美共同防禦條約”,台灣成為美國封鎖中、蘇的“環太平洋島嶼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蔣介石不再擔心會與美國決裂。於是,“久蓄異志”的孫立人已成為他可以隨時、任意處置的俎上肉,“屏東事件”只是個“人造”的藉口而已。(來源:新聞午報)

[ 本帖最后由 西蒙 于 2009-9-11 09:22 编辑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09-9-11 09:4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西蒙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西蒙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孫立人案前後


周宏濤口述

    吳國楨事件發生後的第二年,總統府參軍長孫立人因部屬涉及匪諜案而辭職,以後他被指曾有兵變意圖,在台中被軍方察考監管多年。對於孫立人案,據查他確曾有意在美方的支援下,有爭取軍事領導權的野心;但如今看一九五五年的郭廷亮匪諜案,卻是冤枉他了。

    近幾年來,美國政府的史料顯示,美方在韓戰發生之前爲求避免台灣也落入共產政權之手,部分人士又對蔣公存有偏見,而產生以孫立人取而代之的企望。


美方策畫兵變?!

    我在韓戰爆發之前的日記上,記下了兩件關於孫立人的事。

    美國策畫由孫立人發動兵變接管政權的謠言,在一九四九年間就開始了,蔣公亦有耳聞,孫立人在一九五○年一月初曾經向蔣公否認過。①隨後,美國無任所大使傑賽普訪台,與外交部長葉公超交談時,陪同他的代辦師樞安卻意外露了口風。這次談話紀錄如下。

    傑:……據我所知,此島上現須維持六十餘萬部隊的軍費,而多半的生產均仍未及抗戰勝利前平均量。迄個嚴重的經濟問題,不知貴國政府打算如何解決?而原有島上居民對於中央及省政府定否能充分合作,本人封這類問題願知各方面的觀察與見解。

    葉:關於台灣中國人民對於中央政府的態度,有一種觀察是絕對缺乏事實根據,即近日貴國人士傳言台灣居民將有推翻政府的企圖。

    師樞安: 部長所謂「美國人士傳說」,是否指美國官方?

    葉:我並不是指華盛頓,而是最近曾由幾位美國駐此的記者談話中得到這種印象。②

    這段談話裡,師樞安對於葉公超所提「美國人士傳言」台灣居民要推翻政府的言論特別敏感,實際上他對聯繫及鼓勵孫立人計畫發動兵變之事也是關切。

    由於孫立人所練新軍在金門古寧頭戰役中表現優異,再加上美方對孫立人的好感,蔣公於一九五○年三月一日復職之後,調升他爲陸軍總司令,另兼陸軍訓練司令、第四軍官班班主任及台灣省防衛司令。這個命令於三月十七日發布,當時美援不來,又處於中共攻台的威脅之下,任用表現優異的孫立人,有多層面的考慮;四月間,蒋公又令他兼掌由台灣省防衛司令部改組而成的台灣防衛總司令部。

    孫立人雖然受到蔣公的拔擢,依美國政府解密的史料顯示,顯然他仍有其他想法。孫立人在三月初蔣公剛復職之時,就向美方駐台人員轉達有意推翻政府,並徵詢美國國務院是否支持的訊息,但美方沒有積極回應。③


鳳山陸軍訓練部改制

    美國遠東事務助理國務卿魯斯克以後證稱,六月初他突然收到孫立人託人帶來的一紙信息,表示願意領導兵變以除蔣,要求美國支持他或者至少默許。孫立人如確實在六月初又有如此舉措,我認爲應和鳳山陸軍訓練部的改制有關。

    孫立人從一九四九年起就擔任陸軍副總司令並在台灣鳳山練兵,自兼鳳山第四軍官訓練班班主任。一九五○年三月之後,孫立人身兼陸軍總司令及台灣防衛總司令,責任較以往重得多,另外他還有陸軍訓練司令及第四軍官班班主任兩兼職。蔣公在這個時候考慮台灣建軍工作,決定把第四軍官班所在地鳳山陸軍訓練部改組爲陸軍軍官學校,另外任命校長,但是孫立人有意見。

    孫立人要求兼任校長,他所持的理由是,部隊的作戰與訓練不可分,所以如果鳳山陸訓部要改組成陸軍官校,則他要兼任該校校長。孫立人有此構想,與蔣公看法不同。蔣公認爲孫立人的原職繁重,以不兼爲宜。

    就在鳳山陸訓部即將改制前,參謀總長周王柔向蔣公寫了報告指出,孫立人一定要兼軍校校長,態度堅決。蔣公得悉孫立人的想法俊,決定暫緩成立陸軍軍官學校。這份公文於五月三日批下,我在那天的日記記下這件事,並寫下當時的感覺,認爲「孫立人有把持陸軍的想法,這是很不智的」。

    孫立人爲何堅持要兼任軍校校長,當然很有可能是基於我在日記上記下來的正當理由:「孫立人以爲部隊作戰與訓練不能分,故欲兼該校校長」;但孫立人似有把持之意——從先前他和美方的祕密聯繫來看,他的堅持一來不尊重蔣公,再者也有厚植自己在軍方人脈及影響力的意圖。

    蔣公暫緩陸軍官校在鳳山復校,孫立人的反應如何我當時並不清楚,但魯斯克日後於做口述歷史時卻告訴兒子理察·魯斯克,孫立人在六月初透過美國駐台官員表示,他打算發動兵變,並尋求美方的支持。蔣公不想讓孫立人兼軍校校長,可能恰好又使他起了兵變的想法,不過美方卻因爲南韓局勢緊張也沒有同意他在台灣舉事。

    以後,顧維鈞在他的回憶錄裡,也提到有兩位美國國務院官員在韓戰發生後提及「中國部隊忠貞問題」的警訊,這兩位官員一位就是魯斯克,另一位是國務院顧問的參議院杜勒斯。

    顧維鈞即將返台述職之前,七月二十五日與魯斯克見面,魯斯克談到台灣的情況時說,幾個月來美國政府已接到台灣局勢改善的喜訊,但是最近幾週來的報告卻令人難以心安。顧維鈞回憶錄裡記載,魯斯克說,他認爲萬一台灣遭到入侵,「島上武裝部隊的忠心並非毫無問題」。

    結束與鲁斯克的談話後,顧維鈞即往訪杜勒斯,杜勒斯也提到這個警訊:「第七艦隊的實力並非十分強大,一旦共產黨發動入侵台灣有了初步跡象,島上的中國部隊將會起來叛變,反對國民政府,第七艦隊將無能爲力給予有效的幫助。」④

    兩位美國官員分別跟顧維鈞談起此事時,從時間上的巧合,顯然指的是孫立人的圖謀,但沒有明白告訴顧維鈞;而顧則不知內情。美國官員把有部隊可能叛變的消息透露給顧維鈞,明白顯示美國政府已不支持孫立人的舉措,警告政府要小心。

    鳳山訓練基地改制爲陸軍官校問題,蔣公後來未事先知會孫立人,即於同年八月八日任命羅友倫中將爲陸軍官校在台首任校長,並於十月一日正式復校。

    在美國一些對我友好人士傳達訊息之下,蔣公重用在美國深造、態度也親美的吳國楨與孫立人。孫立人對金馬防務和蔣公意見相左,蔣公在韓戰發生前的態度是不願放棄金馬,孫則主張不值得在金馬駐守那麼多的軍隊,而應把部隊集中用來防衛台灣。蔣公認爲孫立人傲慢自大、陽奉陰違,並且把軍方高層事務透露給美國在台官員,導致美國官員干涉我國內政。


孫在軍中發展受限

    孫立人雖然善戰,但是蔣公認爲他對國家的忠誠有問題,精神品格與思想都令人擔憂,這就限制了孫立人在軍中的發展。一九五一年四月二十六日,美軍駐台軍事代表團團長蔡斯即將來台之前,周至柔總長準備派余伯泉⑤擔任蔡斯的連絡官,但蔣公覺得余伯泉不是美國軍校出身,認爲並非妥適,囑咐我把這個意見告訴總長。次日,王世杰來電話告訴我,關於蔡斯的連絡官,目前除了余伯泉之外,沒有別的適當人選。其實蔣公擔心的是余伯泉也會是孫立人的同路人,經常在外國人面前推崇孫立人;不過,蔣公並沒有堅持一定不要余伯泉出任此職。

    一九五二年,蔣公決定建立軍事首長任期制,海軍總司令桂永清因而調任總統府參軍長,當時還因此引起美國國會議員的關切,在這次調動裡,孫立人續任陸軍總司令一次。自此以俊,軍事首長就建立兩任一換原則,不得久任原職。

    有情報說,孫立人曾幾度到草山官邸附近「勘查地形」。這樣的書面情報先交到我的手中,我曾呈給蔣公,蔣公看了看,就問我:「他是什麼目的啊?」我没回答,因爲無從回覆。蔣公隨後就在報告上批示:「查明目的」。情报单位是有查這件事,但查了之後也沒發現什麼不妥。

    蔣公心裡是有些懷疑,不過後來孫立人的陸軍總司令任期到了卻沒有升任參謀總長,是否與此有關,仍很難說。然而他在出事之前的際遇,卻不是蔣公刻意的打壓。其實以他的言行,蔣公已是十分容忍,依然讓他擔負重任。他被調任參軍長,這個位子很重要,這也顯見蔣公是繼續重用孫立人的。

    孫立人被指兵變出了事,這還是緯國告訴我的。以俊,九人調查小組報告完成,是蔣公批了「不辦」,才由國防部對孫執行察考。自此以後餘波盪漾,有待日後澄清。


注釋

   ①《中國時報》二○○一年十月二十九日六版:美國國家檔案及紀錄局公開之文件,一九五○年一月三日美國駐台灣助理武官發給陸軍參謀本部情報署的電報,電文說:「孫立人通知我說,蔣介石現在已知道有關孫立人計畫發動兵變的傳說。他告訴蔣這項報導是共產黨製造的。他告訴蔣如果屬實,他怎麼會到處張揚。」該電報說蔣相信孫的說法。

   ②傑赛普大使偕代辦師樞安於一月十五日下午六時拜訪葉公超之談話紀錄,存於周氏民國三十九年日記。

   ③同注一:美國國家檔案及紀錄局(NARA)一九五○年三月九日文件,美國駐台北總領事克倫茲(Krentz, Kenneth .C)寫給國務院政策規畫局局長保羅·尼茲(Nitze, Paul H. )、遠東事務副助卿莫成德(Merchant, Livinhgstone T.)、遠東事務助卿鲁斯克(Rusk, Dean)的密函。美國經濟合作總署(ECA)駐台主任克雷格(Craig, L.F.)返回華府述職,克倫茲說:「克雷格在台灣曾收到孫立人將軍的一項信息。我在台北當總領事的時候,克雷格是我的經濟官員,他不知道要見什麼人,就來問我。孫將軍向克雷格吐露,他和自由派團體相信,反動的國民黨政府正在糟蹋台灣並讓共產黨有機會占領。他和自由派團體將推翻政府以成立一個能夠反映人民意志的政府,掃除腐敗與無能,這個政府能夠保衛臺灣。孫立人說這項計畫的可能性相當大。孫想要知道政變後,美國是否會支持他們。與適當官员磋商後,克雷格被告知他可以口頭方式逐字向孫将軍轉達下列事項:一、我們不能對這項行動的可取性,表示任何意見;我們也不能對結果接受任何責任。二、我們将傾向於繼續協助任何健全的政府,既能够反映台灣人民的意志,而又有能力抵抗共產主義的政府。」

   ④《顧維鈞回憶錄》第八分冊,頁六二至六九,中華書局出版。

   ⑤ 余伯泉當時是國防部連络官,後來擔任國防大學教育長、中將副參謀總長、第一軍軍長等職,一九六三年晉任陸軍二級上将,又任總統付参軍長、三軍聯合大學校長等職。一九八二年於台北病逝,享年七十三歲。(國防部史政編譯局:《中國戰史大辭典——人物之部》)

2013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09-9-11 10:0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tepreg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tepreg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gifox 于 2009-9-9 18:09 发表
孙立人将军是个非常爱国,爱护部属的将领,而且具备出色的指挥作战能力。老外叫他Rommel of the East。只是为人孤高,和其他国军将领难以相处,被人排挤,很快失势。国民党的这种内耗传统为共军除去一大劲敌。


抗战中这种传统也为日军除去好多劲敌,为他们横扫半个中国减了很多麻烦吧。

抗战中国军里有很多值得尊敬和记住的英勇将士,可是他们的功劳算不到蒋的头上,也掩盖不了国民党作为一个整体在抗战中的消极和无能的表现。

[ 本帖最后由 steprego 于 2009-9-11 10:08 编辑 ]

发表于 2009-9-11 11:1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ifox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ifox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steprego 于 2009-9-11 10:05 发表


抗战中这种传统也为日军除去好多劲敌,为他们横扫半个中国减了很多麻烦吧。

抗战中国军里有很多值得尊敬和记住的英勇将士,可是他们的功劳算不到蒋的头上,也掩盖不了国民党作为一个整体在抗战中的消极和无能 ...


蒋的功劳还是很大。此人军事不怎么样,政治权谋就厉害了。当时中国是个名义上是有个合法中央政府,实际上山头林立,割据势力很多的社会。能领导抗战的唯独他而已。对内摆平协调各派势力(黑社会出身的当然擅长“讲数”),领导全国抗战,对外争取国际援助。这就是他的功劳。至于说消极和无能,还是梁启超评论李鸿章的那句话吧,把它应用在这里就对了。

[ 本帖最后由 gifox 于 2009-9-11 12:07 编辑 ]

发表于 2009-9-11 11:1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wenil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wenil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抗战中这些史实我不是很清楚, 但是我知道我奶奶的妈妈和2个弟弟都被国民党活埋了,就是因为奶奶的爸爸是共产党. 当时奶奶在外面玩,没被抓到.

发表于 2009-9-11 11:3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ifox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ifox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matri 于 2009-9-11 08:47 发表


但从这点上来说,孙立人和林彪并没有正面交手,孙刚回来林就跑了,不过四平保卫战tg损失不小倒是真的。


如果不是孙回来了,林至少可以在4平支撑多一段时间。公主岭追击战,还是一个以快打慢制住了林彪。
德惠围城战也还是孙部取得最后胜利。 坦白说,孙林2人并无很多交手的机会,我不打算评判他们2人高下。内战是中国人自相残杀。2方若是名将越多,战斗力越接近,战争就越是旷日持久。看不出对老百姓有任何好处。以前在中国读书的时候毛论教授推荐过一本书“雪白血红”,当时是禁书,不过他知道哪里有门路买。里面就可以看到日后国共再战长春时,老百姓有多么的遭殃。

我想强调在有限的正牌新一军和共军交手中,尤其是德惠围城战中149团中的表现就知道新一军的战斗力强的特点。这样一个部队,面对士气已经不怎么样,补给又没有保障的日本人,又有美军共同作战还有空中支援。能把日本人打个1.7 比4.8 伤亡合情合理。毕竟象新一军这样的队伍在国民党中凤毛鳞角。当时滇西出发的远征军就是仅仅以3换1 的消灭日本人。所以不能以日后内战中国军不济来评判作为当时中国精锐中的精锐的中国驻印军。还有4.8万是在解放军出版社自己出的书里面。我看不出有夸大的需要。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5-4-23 15:5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风平浪静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风平浪静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学习了

发表于 2015-4-24 12:4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石堡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石堡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感觉孙立人有被神化的地方。

四平战役并不是孙立人马到成功那么简单,孙到东北,四平已经接近瓜熟蒂落了。

孙有孙的能力,但是太过自我中心,没看出他有主导和协调战区的能力。比如艾克和巴顿,巴顿也做不了欧洲总司令。

军人可以有己见,还是要服从命令,杜聿明用新一军救火是不是上策可以讨论,孙立人消极抵制是有问题的。

东北的新一军和印缅战场时是不一样的。新一军在东北的弹药基数只有印缅时期的不到三分之一,而且在印缅战场新一军有美英的绝对空中优势,从装备上对日军是绝对优势。据说三十八师的装备标准在美军都算不错。除了空军不及韩战美军,和日军的装备对比差不多就是美军和志愿军的对比了。那样的情况下,廖耀湘,李鸿都是八面威风。

发表于 2015-4-24 14:2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hecatintheha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hecatintheha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thecatinthehat 于 2015-4-24 14:25 编辑
石堡 发表于 2015-4-24 12:42
感觉孙立人有被神化的地方。

四平战役并不是孙立人马到成功那么简单,孙到东北,四平已经接近瓜熟蒂落了。 ...


作为一个军长,孙还是相当不错得,在派系林立得国军中能够独树一帜已经很不易了。

他不是一个战区指挥官,所以很难与林彪或杜聿明进行比较。

他们皆是抗日名将,但是又在内战中厮杀,实在让人遗憾。

另外,国军中美械部队是美军轻装师得标准,而且是打折扣。主要是,炮兵火力差太多。

志愿军参战时什么武器全装备。有不少部队全是美械。

其实在内战就是这样,孟良崮战役时,华野6纵三分之二以上装备美械。

发表于 2015-4-24 14:4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石堡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石堡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石堡 于 2015-4-24 15:02 编辑
thecatinthehat 发表于 2015-4-24 14:23
作为一个军长,孙还是相当不错得,在派系林立得国军中能够独树一帜已经很不易了。

他不是一个战区指挥官 ...


国军大部分美械师包括廖耀湘的22师都是你讲的那样。
只有新三十八师的炮兵强于部分美军。
孙立人抱怨弹药基数低,实际是因为他的炮比别人多。

发表于 2015-4-24 14:5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石堡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石堡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志愿军是共军装备最好的部队,以轻美械为主,所以我认为缅甸日军的装备水平实际不高于志愿军。

当时的新一军实际包括后来新一和新六两个军的主力师。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5-4-24 15:0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zhinanzhe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zhinanzhe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zhinanzhen 于 2015-4-24 15:03 编辑
matri 发表于 2009-9-9 21:45
大势在共产党,就算孙立人是白起转世也救不了果党,无非多废点手脚。我对远征军战果的怀疑主要是因为孙立人 ...


东北军就是原来满洲国的伪军,本来就训练有素的生力军,日军投降后缴获了全部日式装备,后来又加上苏联给的大量高级货,国民党军队几年抗战下来的残余部队身心俱乏,无论各方面都完全不是对手。摧枯拉朽一样从哈尔滨打到台湾岛

发表于 2015-4-24 15:3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石堡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石堡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从老蒋日记和美国解密文件看,美国已经压迫老蒋退位让给孙立人,老蒋同意退位让给其他人美国人都不认可。美国在策划以孙立人为中心的军事政变,孙开始不愿意,后来至少已经是半推半就,甚至可能有点跃跃欲试了。他的陆军总司令是美国人逼着老蒋给他的。老蒋拔掉他的总司令,转任参军长,和孙关系密切的一帮军官蠢蠢欲动。

西方国家应该出不了这样的军人,如果有了,至少也会解除军籍吧,会不会被制裁也难说。麦克阿瑟是比孙立人大几号的二战英雄和韩战英雄,前面打个败仗后边狂言几句总统就让他回家歇着去了。

发表于 2015-4-24 16:4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石堡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石堡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thecatinthehat 发表于 2015-4-24 14:23
作为一个军长,孙还是相当不错得,在派系林立得国军中能够独树一帜已经很不易了。

他不是一个战区指挥官 ...
孟良崮战役时,华野6纵三分之二以上装备美械。


六纵哪里弄了那么多美械?

苏中战役的对手很多是国军地方部队,只有李天霞算是美械吧,可李并没多少损失。

然后在淮阴涟水被张灵甫打残了,没有什么洋捞可捡。

莱芜战役收获不小,李仙洲那几个师都是美械吗?有的话也是见着有份,轮不到王必成独吞。

发表于 2015-4-24 17:0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imonle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imonle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孙俪人没什么了不起的。你也说了,全副美戒装备和后勤。

共党10大元帅10大大将,随便拉一个出来在同等装备和后勤下都能让孙俪人吃翔。彭德怀在朝鲜装备和后勤和美军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美军都没占到便宜。别老提解放军100万,美军才10万,尼玛另外90万南棒不是人啊?而且还是美械装备的。
http://us.

发表于 2015-4-24 22:0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hecatintheha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hecatintheha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thecatinthehat 于 2015-4-24 23:50 编辑
石堡 发表于 2015-4-24 16:42
六纵哪里弄了那么多美械?

苏中战役的对手很多是国军地方部队,只有李天霞算是美械吧,可李并没多少损 ...


呵呵,整26师也是美械啊。光缴获得榴弹炮足够装备4个榴弹炮兵营,坦克还有20多辆。其实,所谓美械也没有什么了不起。装备是次要得。主要还是依靠战区指挥官得指挥。

我得说法是出自24集团军战史,网上找找看,应该能够找得到得。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5-4-25 15:5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石堡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石堡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thecatinthehat 发表于 2015-4-24 22:06
呵呵,整26师也是美械啊。光缴获得榴弹炮足够装备4个榴弹炮兵营,坦克还有20多辆。其实,所谓美械也没有 ...

巧妇难为无米炊,家伙还是很重要的。

宿北和鲁南战役(整26)都没有六纵多少事。

如果六纵自己说自己孟良崮战前大部分美械,估计还是莱芜或者苏中搞到的。李仙洲应该是半美械部队。

发表于 2015-4-26 18:4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ynnangel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ynnangel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gifox 发表于 2009-9-11 11:34
如果不是孙回来了,林至少可以在4平支撑多一段时间。公主岭追击战,还是一个以快打慢制住了林彪。
德惠围 ...

原来是版主 难怪那么博学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