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看那些站在生命最后一个十字路口的人们(9月更新) (2010-2-18) yann · Shall We Dance? (2005-3-17) NT
· 【魔头的2015年 第一季度 爱用品分享】 彩妆篇 (2015-5-7) 魔头 · 【美食接龙】 - 猪血粉丝汤 和 红油牛百叶。下一棒,魔公。材料 - 鸡肫(鸭肫也可以) (2009-9-15) 老陶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查看: 3029|回复: 24

在这里长大的孩子大了会不会孤独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12 12:0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ioguili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ioguili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不知哪位妈妈有经验或者周围有这样的孩子,如果孩子一直在西人比较多的地区上学生活,长大之后会不会比较容易孤独啊?听说小孩子在primary  school的时候还可以不分种族打成一片,但是到了high school的时候就大多倾向于扎堆玩了,如果这样子的话,是不是还是从小住在华人比较多的区比较好一些呢?
study hard and enjoy life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09-7-12 14:1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ngel8791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ngel8791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什么都不是绝对的,在西人区长大,也可以有很多朋友,在华人区,也不见得朋友就多。要看孩子的性格了。我的孩子今年年初从一个区的小学转学到另一个区的小学,有了很多新朋友,但是原来的好朋友还是会经常联系、见面,假期也会找时间一起玩儿。

发表于 2009-7-12 17:3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ioguili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ioguili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孩子的性格倒是那种比较容易交朋友的性格,很快就能够交上朋友。但是现在是在小学啊,我是听说到了中学阶段,孩子们都还是有点扎堆玩了,而且说实在的,其实我们那些成为一生的朋友的人,基本上都还是在中学和大学阶段交往的,所以就有点担心如果长期呆在西人区,小孩子会不会不容易交到一些一生的朋友?
估计有人会说我多虑了,儿孙自有儿孙福。但是看到活波可爱的孩子,总是想能够替他考虑周到一点就周到一点啊:si1
study hard and enjoy life

退役斑竹 2007 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09-7-12 19:0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ylittlelove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ylittlelove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说实在的我好像不是很操心这个问题。

LZ担心的是会不会不容易交到一些一生的朋友,这个真的看运气和造化了,有时候并不是你淘心肝对别人,别人就能同样的回报你的,这在成人不也一样吗?:)  人一生能有几个“一生的朋友”呢?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 收起 理由
melodyhelen + 1 有共鸣

查看全部评分

高高山岗立 深深海底行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09-7-12 19:3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人民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人民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觉得这个问题不用担心太多,孩子们在这里长大,他们的想法跟当地的人一样的,不论肤色的,他们会融入这个社会的,不会孤单的。其实是我们自己都是有这样的感觉而已。

退役斑竹 2012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9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09-7-13 11:0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缓缓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缓缓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未来的事,谁也无法预测。总会有人根据自己的有限生活经验告诉你A, 另一群人告诉你B.

如果要有个 peace of mind,  楼主还是考虑搬家吧。自己尽力为子女做了该做的,以后出现什么后果,也不后悔。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09-7-13 11:1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edith921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edith921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不管在哪,只要不是孤僻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总会有自己的一堆儿~

发表于 2009-7-13 12:5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S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S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假如小孩是学校体育明星,通常会被很多同学崇拜。假如参加的是需要集体配合的运动,一定会有更多的朋友。

退役斑竹 2009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09-7-13 13:0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旋木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旋木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不觉得这是个问题。我们所能提供给孩子的是舒适的生活和无尽的爱, 可是这不保证TA一辈子的幸福快乐。人生的路还是得让他们自己走

退役斑竹

发表于 2009-7-13 13:1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eu008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eu008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看怎么养了,天天关在家里肯定是孤独的,但放出去太野了也不行.  要一张一驰.

发表于 2009-7-13 15:4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ioguili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ioguili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是啊,自己都感觉是不是有点操心过度:si16
其实主要是担心如果长期让他住在西人区,到了中学的时候变成西人玩不到一起,又找不到华人的朋友。怕他觉得苦闷和受排挤。所以在考虑是不是现在干脆搬到华人区会不会好一些。
主要是周围没有一些熟悉的本地长大的华人小孩,所以不知道他们的感觉会怎样。
study hard and enjoy life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09-7-13 15:4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ONEXFA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ONEXFA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别操心了。可以孤独求败

发表于 2009-7-18 21:38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的帖子

此文章由 Ha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a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你说的没错,我家小伙子就是那样的,当时才来几个月就代表他们学校去比赛了,那时候语言还不行呀,我都不知道他怎么能代表他们学校的。不过在国内的时候他年年都拿不少体育奖的,来了澳洲一年,拿了好几个体育第一与第三呢。现在学校的同学都跟他很要好的,因为他的体育很好,也参加学校的FOOTBALL队,现在还常跟别的学校比赛。

发表于 2009-7-18 22:5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itta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itta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培养你孩子的体育和打电子游戏能力。
澳洲的小孩交朋友和认可你主要看你在这2方面强不强。
女孩子就是要会打扮,会社交。

你儿子要是男孩子,体育不怎么样,电子游戏打得水平很差,建议你就考虑搬家去华人区。

我们现在就住的纯白人区,别人的情况我不知道,我家的是,有歧视,很难交到朋友,即使交到朋友,最后也被朋友的家长不动声色的分开了。这些别人告诉你的都是比较片面的,每个孩子不一样,具体不同的区也不一样,作为家长就是多观察自己的孩子,如果发现确实有这种倾向,当然就要当机立断。

发表于 2010-1-18 16:5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jerryclark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erryclark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mittag 于 2009-7-18 23:56 发表
培养你孩子的体育和打电子游戏能力。
澳洲的小孩交朋友和认可你主要看你在这2方面强不强。
女孩子就是要会打扮,会社交。

你儿子要是男孩子,体育不怎么样,电子游戏打得水平很差,建议你就考虑搬家去华人区。
...


很同意你的观点。

其实,这是一种适应社会的技巧。要学会能够嗅得出什么样的能力才能融入社会。当这个社会流行体育的时候你就要体育好,当这个社会流行读书的时候,你就要读书好。
一个人不可能改变社会让社会来融入自己,只有去改变自己来融入社会。
搬家到华人区无非就是能够短期换一个环境,但长期呢,最终还是要你改变自己去融入社会的。

发表于 2010-1-18 23:2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Ia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Ia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亚裔压倒性多数的学校和西人压倒性多数的学校一般都不至于有很明显的种族界限,三七开四六开的学校搞成亚裔圈和西人圈不相来往的可能性最大。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0-1-19 08:4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ilkzha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ilkzha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交朋友这事很大程度上靠良好的性格, 跟肤色和英语水平不完全相关. 我LG英语不怎么样, 但是他却能和一帮鬼佬打成一片, 而我, 连华人朋友都没交到几个.

看看年轻人中一对对的很多都是不同肤色的(男黄女白的例子也不少), 就能明白.

退役斑竹

发表于 2010-1-19 08:4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arys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arys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扎堆其实很正常,就好象大陆来的人也会分各个地方的扎堆,白人其实也扎堆。只要交流没问题,能和不同亲密程度的朋友都相处得好,就没啥顾虑了。

发表于 2010-1-23 17:5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yh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yh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Ian 于 2010-1-19 00:25 发表
亚裔压倒性多数的学校和西人压倒性多数的学校一般都不至于有很明显的种族界限,三七开四六开的学校搞成亚裔圈和西人圈不相来往的可能性最大。

同意!

发表于 2010-1-25 00:0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miletolif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miletolif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真正是铁哥们,好姐妹的,绝大部分都是同一国家的人。看看周围,就一清二白了。我同学在美国,他说那儿也是印度人,中国人,韩国人,东欧人,各玩各的。不是语言的问题,而是文化和兴趣的不同,以及价值观的不同。

发表于 2010-1-25 00:0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miletolif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miletolif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们这儿的学校,就是亚裔压倒性多数的学校(75%)。华人孩子几乎不跟其它民族的成为好朋友,玩也不太在一起。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退役斑竹 2007 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参与宝库编辑功臣 2012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9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0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4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5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0-1-25 08:0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atrickzh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atrickzh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smiletolife 于 2010-1-25 01:05 发表
我们这儿的学校,就是亚裔压倒性多数的学校(75%)。华人孩子几乎不跟其它民族的成为好朋友,玩也不太在一起。

除了文化以及价值观的不同是个内在的根本原因之外,
外在的原因是,华人孩子的家长很少(甚至从不)和洋人家庭有来往(或者成为朋友),
这样的家庭环境又如何要求华人孩子和洋人孩子成为朋友呢,没有业余时间的来往,就只能成为“同学”而不是“朋友”。

所以个人觉得这个事和学校NESB的比例高低关系不大。

发表于 2010-1-25 08:1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olinloop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olinloop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澳大利亚扎堆情况比较严重,我们公司里西人占多数,但是一些出生在这里的华人,可是这些华人还是扎堆得厉害。我一个亲戚长期在北美工作,他上次来出差一周,就发现他们澳大利亚公司也是这个情况,还跟我说看来这情况在澳洲比美国严重很多

发表于 2010-1-25 08:3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yh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yh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来之前就有人告诉我了,这里鬼佬孩子和鬼佬孩子扎堆,ABC和ABC扎堆,大陆新移民新到的小孩之间扎堆。
每个人都可能有一两个不同肤色和背景的朋友,但还是相同背景的是最好的朋友

发表于 2010-1-26 23:5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miletolif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miletolif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同意版主的看法。孩子要成为好朋友的先决条件,就是家长们要成为经常走动的朋友。也就是说,家长们要有共同语言。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