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面条记忆一二 (2011-10-4) 明河素月 · 老片新发,我和SAM哥的HIT-POP约会 (2010-11-27) yeu008
· ======= 悉尼地区历史房价分析软件 ======= (1.2版本已经推出) (2013-6-30) maplefire · 【提车】奶爸的性能车,喜提KIA Stinger GT。 提车一年了 (2021-9-18) heroxk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查看: 2059|回复: 22

[人生百味] 讨论:中国传统文化在这里没有培育的土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1 14:1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粤燕堂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粤燕堂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一位在MEL从事中国文化推广20年的老者,日前发出这样的感慨:中国文化,在这里没有土壤!

西人的社会,固然是西方的文化为主导,但我们是中国人,有我们历史更悠久的文化,起码,我们可以有自己的文化交流圈,我们不需要熔入西人的圈子,我们把自己的圈子做好了,做大了,反倒西人会来关注我们的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包括:民族乐器,国画,书法,古董,老家具等等。

我们的中国文化,包含了很多哲理的人文因素,佛,儒,道等思想都会在文化中体现。

归根到底,是否经济水平决定了文化的传播,举例,一个还在为生活忙碌的人,他是不会关注自己的传统文化的?

我总是在想,为什么中国传统文化,在这里没有培育它的土壤?

[ 本帖最后由 粤燕堂 于 2009-6-1 13:35 编辑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09-6-1 14:5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nowbird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nowbird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感觉上, 老家具,古董等你说的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中国也没多大的市场. 觉得,那都是些有钱有闲的人, 可以搞搞的爱好.

发表于 2009-6-1 15:0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qqya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qqya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很简单,没有一个意识形态的东西作为联结,很难推广的。犹太人有犹太教的私立学校,中东人有伊斯兰教学校,中国人没有宗教,也就没有像香港有的那些佛教和儒教学校。
Be nice, be calm.

发表于 2009-6-1 15:3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floodp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floodp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很同意LS的说法,文化是意识形态类的东西,需要意识形态上的连接才能互相传递。
LZ说的一些民乐,书法之类的东西,不足以担当文化的土壤。佛道法儒等是中国文化的枝叶却不是土壤。我们在国内长大的人,绝大部分对民乐、国画、京剧等类似的东西都不太感兴趣吧,我们在国内的时候也不是在为生计而奔波吗,但是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还算有些情结的。我个人认为任何文化的土壤都应该是教育,既包括从小到大的课堂教育更包括成人以后的自我教育,而教育本身某时某刻又处在一种文化当中,它又不可能超脱于文化而独立存在。澳洲的教育本身根植于西方文化,中国文化在这里确实没有土壤。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肥牛 + 2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9-6-1 16:5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我是老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我是老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在中国都没有.在澳也没有.

发表于 2009-6-1 19:0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粤燕堂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粤燕堂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我是老人 于 2009-6-1 15:56 发表
在中国都没有.在澳也没有.



不是吧,在中国,民乐,字画,书法等,是很火的呀!

古董,家具等,更是动辄千万的拍卖价。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09-6-1 19:0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微笑的假面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微笑的假面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粤燕堂 于 2009-6-1 18:01 发表



不是吧,在中国,民乐,字画,书法等,是很火的呀!

古董,家具等,更是动辄千万的拍卖价。



你说的这些基本属于表象

发表于 2009-6-1 19:0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我是老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我是老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粤燕堂 于 2009-6-1 18:01 发表



不是吧,在中国,民乐,字画,书法等,是很火的呀!

古董,家具等,更是动辄千万的拍卖价。



你不能把商品火热等于文化火热. 就象不能把拍卖价格等于价值

发表于 2009-6-1 19:0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西蒙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西蒙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粤燕堂 于 2009-6-1 18:01 发表



不是吧,在中国,民乐,字画,书法等,是很火的呀!

古董,家具等,更是动辄千万的拍卖价。



那个叫做玩家
本身就处在社会的最底层,利益每天都在受到侵害,却具有着统治阶级的意识,要在动物界找到这么愚蠢的东西几乎不可能。

发表于 2009-6-1 19:2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粤燕堂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粤燕堂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不懂,是不能玩的呀。

发表于 2009-6-1 19:2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粤燕堂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粤燕堂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我是老人 于 2009-6-1 18:05 发表


你不能把商品火热等于文化火热. 就象不能把拍卖价格等于价值


没有文化基础,那里来的商品火热?

拍卖价格当然不是价值,只是代表极个别的现象。

但这种文化市场,还是很大的。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09-6-1 19:3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hilprovenc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hilprovenc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古人说:饱暖思淫欲
西人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是一个意思。离开特定的社会群体和传承,异国的文化确实很难生存。
具体的一些比如穿唐装、写春联等中国现代青年(就像我这样的 )都很少做了,何况是鬼子。但是我们的哲学思想、道德规范体系有一些是可以影响他们的,比如说清净无为、中庸之道等等,这个讨论起来忒复杂了,还是留给高人们吧
体会、品味、珍惜
一切都随缘,平淡才是真

发表于 2009-6-2 12:5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我是老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我是老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粤燕堂 于 2009-6-1 18:27 发表


没有文化基础,那里来的商品火热?

拍卖价格当然不是价值,只是代表极个别的现象。

但这种文化市场,还是很大的。


日本人8几年买了多少梵高. 别告诉我. 日本人的文化基础是欧洲文艺复兴? 知道拍卖价代表个别现象, 你还问:" 中国文化有没有培育土瓤?"

其实这个问题要和大时代在一起的..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09-6-2 22:4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澳洲桉树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澳洲桉树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在中国还是有土壤的,还是有一批做学问的人在倒腾的。澳洲就是一个花盆,比较干净,养料要靠外部施肥---一个老美教授说的。

发表于 2009-6-2 23:2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Natuzz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Natuzz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这些都是看爱好跟个人能力!

如果每天上班累想着供房子,下班累忙着家务跟孩子,没有精力跟财力去想那些!

我喜欢收集邮票,这个不分国界;我也画国画,但这里买个生宣纸都不容易;想学二胡嘛,木头不让进!那就学笛子吧,小学时候吹腻了也不涨水平!玩古董嘛,算不算走私国宝啊?唉……等我老了,好好研究!
是小妇人,当小富人,不做小腹人~

发表于 2009-6-2 23:2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萱草无忧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萱草无忧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粤燕堂 于 2009-6-1 18:01 发表



不是吧,在中国,民乐,字画,书法等,是很火的呀!

古董,家具等,更是动辄千万的拍卖价。



我觉得在当下很多中国人,对某些东西的喜爱已经背离了它们的初衷,而成为一种显摆或者显富的工具了。现在有几人真正是因为某幅书画的意境或者对其欣赏不已而出手的呢,多看中的是画的作者是谁,这是他什么年代的作品,是否算得上代表作,现在市场参考价格几何。这样算是留住了中国文化了的根源吗?我看非也。至于古董,家具那些就更加了,家里堆满古董的人,有几个是会家子?有几个经常去博物馆?而真正精通这些的,往往很多囊中羞涩而只能无奈购入一些后仿作品来解馋。
是尘埃落定的安稳,是峰回路转的笃信,是不离不弃的淡淡然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退役斑竹 2012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9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09-6-3 11:1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缓缓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缓缓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15楼说的都是实际情况。

那 LZ 能给出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吗?像我们这些疲于奔命的“没文化”的普通百姓(我猜论坛里大多数群众都是这样),应该怎么去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怎么入门,怎么进修,怎么玩?

退役斑竹

发表于 2009-6-7 22:0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飞儿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飞儿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老实讲,偶连中国传统文化究竟是什么也弄不确切,更不用说培育孩子。。。

发表于 2009-6-7 22:0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hangpi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hangpi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Natuzzi 于 2009-6-2 22:20 发表
这些都是看爱好跟个人能力!

如果每天上班累想着供房子,下班累忙着家务跟孩子,没有精力跟财力去想那些!

我喜欢收集邮票,这个不分国界;我也画国画,但这里买个生宣纸都不容易;想学二胡嘛,木头不让进!那 ...


二胡可以带呀。只是松香不能带,要在这边买。
治疗忧郁症最好的方法是和坏人死磕到底!

发表于 2009-6-7 22:0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hangpi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hangpi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萱草无忧 于 2009-6-2 22:20 发表


我觉得在当下很多中国人,对某些东西的喜爱已经背离了它们的初衷,而成为一种显摆或者显富的工具了。现在有几人真正是因为某幅书画的意境或者对其欣赏不已而出手的呢,多看中的是画的作者是谁,这是他什么年代的 ...


  传统文化中,包含很多知识的,越玩越有趣。
治疗忧郁症最好的方法是和坏人死磕到底!
头像被屏蔽

木屐族

发表于 2009-6-7 23:0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figogl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figogl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追根溯源在于你是否真的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有渴求的心态一切都不是障碍,什么经济条件不够啦,没时间工作忙啦都是借口而已。买不起古董,不妨有时间读读诗词;工作忙可以利用休息的时候听听民乐。文化是无形的东西,诗词书画、古董家具不过只是文化的载体而已。四大文明古国唯有中国尚存。其余三个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虽然还存有不少文物,但实质上早已消亡,咎其原因是文化的传承没了。虽然历史上我们多次被异族侵略统治(元、清),但统治者最后却都被汉文化所征服,都是由于我们汉文化的生生不息所致。目前台湾的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比我们大陆要好的多,我们甚至还不如日本和韩国。当我们告诉下一代你是一个中国人时?如果孩子们问“什么是中国人”,我们将如何作答?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09-6-9 19:5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tbambo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tbambo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不知道有没有培育的土壤,但是我很喜欢古典文化,将来有了宝宝也一定会教他们读古诗词和经典的古文,了解自己的根在哪,了解他们爸爸妈妈来自哪里,还有了解那里的文化和历史底蕴,道德观念,对美的体验和描绘。他们不一定需要会自己写,但至少需要能理解能知道像“清明时节雨纷纷”“夜半钟声到客船”这样的句子是多么可爱。
至于要不要学习传统乐器,或是书法绘画,我当然希望他们能够懂得和喜欢,但我会尊重孩子的兴趣和意愿
Lucky Finance

发表于 2009-6-12 00:0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红袋鼠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红袋鼠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等中国移民超过500万的时候就OK了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