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Supernanny: 如何让孩子好好吃饭(非常推荐,值得一看) (2010-1-29) 第一名 · Turimetta Beach日出 (2009-3-1) dickson
· 连载-也谈谈我在澳洲学习工作的事儿(大结局啦) (2011-1-31) Bluelily · SK 世界流行音乐系列之 ELTON JOHN 埃尔顿 约翰 (2008-2-24) steveking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查看: 1935|回复: 25

鲁迅的一个世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7 08:4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wdmznzd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wdmznzd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鲁迅的一个世纪

来源:《书屋》二〇〇七年第四期  作者:朱正





  鲁迅作为一个著作者第一次出现在读者的眼前,是在1903年,二十世纪刚刚开始,到今天是一百多年了。这年6月,日本东京出版的《浙江潮》杂志第五期上刊出的《斯巴达之魂》,作者署名自树,这是鲁迅公开发表文章的开始。

  义和团之乱引起了八国联军的入侵。1901年9月,清廷接受了谢罪、惩办祸首、赔款等等屈辱的条件,签订了《辛丑条约》,接着各国联军开始撤退。可是俄国却拒不从东三省撤兵。几经交涉,到1902年4月8日,中俄才签订东三省撤兵条约,规定俄军于十八个月内分三期撤退。到了1903年4月8日,俄军应该退出沈阳、牛庄、营口、辽阳和吉林,可是不退,俄国反而向中国提出七项新要求,这就激起了中国人的愤怒。4月27日,上海张园开拒俄大会,反对俄国对东三省的新要求。4月30日京师大学堂学生大会,拒绝俄国要求。愤怒的情绪扩大到了国外的留学生中间,4月30日,东京中国学生拒俄义勇队成立。5月2日拒俄义勇队改名为学生军。鲁迅的好友许寿裳就参加了这一活动。拒俄义勇队成立,即函电各方,在致北洋大臣袁世凯函中说:“昔波斯王择耳士以十万之众,图吞希腊,而留尼达士亲率丁壮数百扼险拒守,突阵死战,全军歼焉,至今德摩比勒之役,荣名震于列国,泰西三尺之童无不知之。夫以区区半岛之希腊,犹有义不辱国之士,可以吾数百万万里之帝国而无之乎!”鲁迅的这篇《斯巴达之魂》,写的就正是这次德摩比勒(今译温泉关)之役。文章气势磅礴,该刊编者许寿裳说,“文中叙将士死战的勇敢,少妇斥责生还者的严厉,使千载以下的读者如见其人”。可以认为鲁迅是以这篇文章参加拒俄运动,他的写作活动从一开始就是怀着救国的、爱国的目的。这种态度,一直贯穿着他整个一生的文学活动。

  鲁迅在日本留学。他看到,刚刚经过明治维新的日本,同晚清的衰败之象,对比太强烈了,这更加深了他的忧国之心。在将两国比较的时候,他还采取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国民性。在他晚年的一封信中说:“日本国民性,的确很好,但最大的天惠,是未受蒙古之侵入;我们生于大陆,早营农业,遂历受游牧民族之害,历史上满是血痕,却竟支撑以至今日,其实是伟大的。但我们还要揭发自己的缺点,这是意在复兴,在改善。”(①410)许寿裳在《怀亡友鲁迅》一文中回忆说:“鲁迅在弘文时,课余喜欢看哲学文学的书。他对我常常谈到三个相连的问题:一,怎样才是理想的人性?二,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三,它的病根何在?”他是为了探索救国的道路,为了改变国家的命运思考这些题目。

  正是这些思考决定了他对人生道路的选择。“知道了日本维新是大半发端于西方送学的事实”(①438),使他一度学医;后来受到刺激,“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第一要着,是在改变国人的精神,从而选定文学作为自己毕生的事业。

  在这些年里,他读得多,也想得多。因此,他于1907年至1908年在《河南》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就不只是反映出一种爱国的激情,还有他自己的不少思考了。

  刊登在《河南》月刊第五号(1908年6月)上的《科学史教篇》,扼要地介绍了外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值得注意的是,在生产活动、应用技术跟理论科学的关系问题上,文章不但指出了“实业之蒙益于科学者固多,而科学得实业之助者亦非鲜”(①33)。这种两者“相互为援”的关系之外,更指出了“至十八世纪中叶,英法德意诸国科学之士辈出,质学生学地学之进步,灿然可观,唯所以福社会者若何,则论者尚难于置对。迨酝酿既久,实益乃昭,当同世纪末叶,其效忽大著”(①32),以见理论科学的研究并不总是可以立竿见影地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强调了理论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尽管一时还看不出它有什么用处。

  这篇文章论证了科学在推动社会进步、提高人类生活品质方面的巨大作用,但是它同时提醒读者,不能因为强调科学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精神生活。人们既需要牛顿,也需要莎士比亚;不但需要波义耳这样的科学家,也需要拉斐尔这样的画家;既要有哲学家康德,也要有音乐家贝多芬;既要有达尔文,也要有卡莱尔这样的史学家。

  《摩罗诗力说》介绍了以拜伦为代表的被人称为“恶魔派”的诗人。后来,鲁迅在《杂忆》一文中说:“那时拜伦之所以比较的为中国人所知,别一原因,就是他的助希腊独立。时当清的末年,在一部分中国青年的心中,革命思潮正盛,凡有叫喊复仇和反抗的,便容易惹起感应。那时我所记得的人,还有波兰的复仇诗人密茨凯维支,匈牙利的爱国诗人裴多菲”(①233~234),后面这两位,在《摩罗诗力说》里也都作了详细介绍。此外,还介绍了挪威的易卜生、英国的雪莱、俄国的普希金和莱蒙托夫等等。

  鲁迅在介绍了这些他所喜爱的、引起他心的共鸣的作家之后,想起了中国。他问道:“今索诸中国,为精神界之战士者安在?有作至诚之声,致吾人于善美刚健者乎?有作温煦之声,援吾人出于荒寒者乎?”悲哀的是,他接着答道:“家国荒矣,而赋最末哀歌,以诉天下贻后人之耶利米,且未之有也。非彼不生,即生而贼于众,居其一或兼其二,则中国遂以萧条。”(①102)文章里没有说的是,它的作者,已经决定自己来担当精神界之战士的使命了。

  鲁迅在《河南》上发表的文章,《文化偏至论》和《破恶声论》这两篇最可注意,它显出了作者对中国现状的深思。那时,中国必须变革,可以说是已经成了关心国家命运的知识分子的共识。在东京的中国人,从政治上的亡命客到留学生,有主张民主革命的,也有主张君主立宪的,活动很多。鲁迅自己参加了留学生的一些活动,观察了不少号称爱国志士的人物,了解到了他们的主张和作为,于是在这两篇文章里对这些作出了自己的评价。

  出国留学,目的是给中国图富强。到外国学些什么才好呢?鲁迅看到的是:“后有学于殊域者,近不知中国之情,远复不察欧美之实,以所拾尘芥,罗列人前,谓钩爪锯牙,为国家首事”(①45~46),“眩至显之实利,摹至肤之方术”(①29),“试按其实,乃并方术且非所喻,灵府荒秽,徒炫耀耳食以罔当时”,“掣维新之衣,用蔽其自私之体”(⑧27)。

鲁迅以为,学外国,重要的还不是那些应用技术之类。“然欧美之强,莫不以是炫天下者,则根柢在人,而此特现象之末,本原深而难见,荣华昭而易识也。是故将生存两间,角逐列国是务,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若其道术,乃必张个性而张精神。假不如是,槁丧且不俟夫一世”(①58),提出了“立人”这个首要目标。具体的纲领,鲁迅提出:“诚若为今立计,所当稽求既往,相度方来,掊物质而张灵明,任个人而排众数。”(①47)假如能够做到这一点,“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取今复古,别立新宗,人生意义,致之深邃,则国人之自觉至,个性张,沙聚之邦,由是转为人国。人国既建,乃始雄厉无前,屹然独见于天下,更何有于肤浅凡庸之事物哉?”(①57)应该指出的是:他在这里说的“世界之思潮”,主要是指尼采的学说。许寿裳在《亡友鲁迅印象记》中就说过,他在弘文学院就爱读尼采的书了。明白了这时鲁迅所受尼采的影响,就可以知道他这些文章里写的“少数”和“多数”,并不只是个数量的概念,而是尼采所说的“超人”以及与之对立的庸众。他是把希望寄托在超人身上:“今之所贵所望,在有不和众嚣,独具我见之士,洞瞩幽隐,评骘文明,弗与妄惑者同其是非,唯向所信是诣,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毁之而不加沮,有从者则任其来,假其投以笑骂,使之孤立于世,亦无慑也。则庶几烛幽暗以天光,发国人之内曜,人各有己,不随风波,而中国亦以立。”(⑧27)“与其抑英哲以就凡庸,曷若置众人而希英哲?这多数之说,缪不中经,个性之尊,所当张大。”(①54)显然,这英哲就是尼采说的“超人”了。




  1911年的革命推翻了清王朝。鲁迅成了中华民国政府教育部的官员。十多年之后,他在一封信中说:“说起民元的事来,那时确是光明得多,当时我也在南京教育部,觉得中国将来很有希望。自然,那时恶劣分子固然也有的,然而他总失败。一到二年二次革命失败之后,即渐渐坏下去,坏而又坏,遂成了现在的情形。其实这不是新添的坏,乃是涂饰的新漆剥落已尽,于是旧相又显了出来。使奴才主持家政,那里会有好样子。最初的革命是排满,容易做到的,其次的改革是要国民改革自己的坏根性,于是就不肯了。所以此后最要紧的是改革国民性,否则,无论是专制,是共和,是什么什么,招牌虽换,货色照旧,全不行的。”(⑾469~470)

  这样,又回到国民性的问题上去了。这时他给《猛进》周刊编者徐炳昶的信中说得更加痛切:“看看报章上的论坛,‘反改革’的空气浓厚透顶了,满车的‘祖传’,‘老例’,‘国粹’等等,都想来堆在道路上,将所有的人家完全活埋下去。‘强聒不舍’,也许是一个药方罢,但据我所见,则有些人——甚至于竟是青年——的论调,简直和‘戊戌政变’时候的反对改革者的论调一模一样。你想,二十七年了,还是这样,岂不可怕。大约国民如此,是决不会有好的政府的;好的政府,或者反而容易倒。也不会有好议员的;现在常有人骂议员说他们收贿,无特操,趋炎附势,自私自利,但大多数的国民,岂非正是如此的么?这类的议员,其实确是国民的代表。我想,现在的办法,首先还得用那几年以前《新青年》上已经说过的‘思想革命’。还是这一句话,虽然未免可悲,但我以为除此没有别的法。”(③22~23)

  他想到的唯一的办法,是循着《新青年》开创的路走下去。陈独秀1916年创刊的《新青年》(第一卷名《青年杂志》),旗帜就是民主和科学。1918年9月鲁迅开始在上面发表文章,“虽然不是最主要的作者”〔1〕,但就倾向来说,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我的作品在《新青年》上,步调是和大家大概一致的”(④468),“记得当时的《新青年》是正在四面受敌之中,我所对付的不过一小部分”(①307)。

  在《新青年》杂志上,陈独秀、钱玄同、吴虞等人的文章,对中国文化传统特别是儒家思想持激烈的批判态度。鲁迅为了批判专制主义文化的传统旧的伦理观念,反对保存“国粹”,也写了好些文章。他说:

  

  什么叫“国粹”?照字面看来,必是一国独有,他国所无的事物了。换一句话,便是特别的东西。但特别未必定是好,何以应该保存?

  倘说:中国的国粹,特别而且好;又何以现在糟到如此情形,新派摇头,旧派也叹气。

  我的一位朋友说得好:“要我们保存国粹,也须国粹能保存我们。”

  保存我们,的确是第一义。只要问他有无保存我们的力量,不管他是否国粹。(①321~322)

  

  试看中国的社会里,吃人,劫掠,残杀,人身买卖,生殖器崇拜,灵学,一夫多妻,凡有所谓国粹,没一件不与蛮人的文化(?)恰合。拖大辫,吸鸦片,也正与土人的奇形怪状的编发及吃印度麻一样。至于缠足,更要算在土人的装饰法中,第一等的新发明了。(①343)

  

  反对了保存国粹,就要引进外国的观念:

  

  即使所崇拜的仍然是新偶像,也总比中国陈旧的好。与其崇拜孔丘关羽,还不如崇拜达尔文易卜生;与其牺牲于瘟将军五道神,还不如牺牲于Apollo。(①349)

  

  主张保存“国粹”的人对于引进“西学”,一种态度是抵制和排斥。鲁迅描写说:“从前的排斥外来学术和思想,大抵专靠皇帝;自六朝至唐宋,凡攻击佛教的人,往往说他不拜君父,近乎造反。现在没有皇帝了,却寻出一个‘道德’的大帽子,看他何等厉害。”(①316)即以“道德”的名义来抵制“西化”或曰现代化。

  另一种态度要开明一些,主张将“西学”和“国粹”调和起来。鲁迅描写说:“闻所未闻的外国人到了,交手几回,渐知道‘子曰诗云’似乎无用,于是乎要维新。维新以后,中国富强了,用这学来的新,打出外来的新,关上大门,再来守旧。……‘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曰诗云’也更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要新本领旧思想的新人物,驼了旧本领旧思想的旧人物,请他发挥多年经验的老本领。一言以蔽之:前几年谓之‘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几年谓之‘因时制宜,折中至当’。”(①352)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当然不失为一种主张。若问:这种主张能不能行得通呢?能不能够“早上打拱,晚上握手;上午‘声光化电’,下午‘子曰诗云’呢?”鲁迅回答说:“‘西哲’易卜生益以为不能,以为不可。所以借了Brand的嘴说:‘All or nothing!’”(①353)

  这些不过是举一点例。在鲁迅的文章里这一类意见还可以摘引出许多来。我们还记得,批胡适的时候,批过他的“全盘西化论”,批胡风的时候,批过他的“民族虚无主义”。那么,怎样来评价鲁迅的这些意见呢?依我看,这些意见不多不少就是“全盘西化论”。不要以为这只是他在《新青年》时代的观点,到了1934年他还说,“即使并非中国所固有的罢,只要是优点,我们也应该学习。”(⑥84)这可是毛泽东说的他已经“有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后期的杂文”〔2〕。应该看到,固有文化的保守性或者说惰性是很大的,即使以全盘西化为目标,努力接受外国的先进文化,旧文化的惰性也会对接受的幅度加以强有力的限制,并不会失掉固有文化的特征。鲁迅说过:“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了。没有更激烈的主张,他们总连平和的改革也不肯行。”(④14)把话说得极端一点,绝对一点,在事实上也有他的必要吧。

  时间过去几十年之后,回过头来看就一切都明白了。要不要保存“国粹”,要不要现代化(即“西化”的同义语),这问题早已由生活给出了答案。我们对鲁迅以及当年许多为此做了努力的人们满怀崇敬和感激之情。经过他们的努力,“国粹”一词,是早已没有人再说了。不过近年又出现了一个类似的新词,叫做“亚洲价值”论。这是“国粹”(“中国之粹”)的放大,性质却是相同,提出来也是为了抵制世界先进思潮,预料它最终也将同五四时期喧嚣一时的国粹论同其命运吧。

  

  三

  

  1917年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在俄国夺取了政权。为了摆脱孤立的处境,于1919年建立了第三国际。第三国际即派人到各国去组建共产党。1921年维金斯基来到中国,找到了陈独秀、李大钊这些激进的知识分子,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共产党同国民党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

  这些历史上的大事件,在发生的当时,鲁迅似乎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反应。他还是在书斋里写他的《彷徨》,写他的《野草》,办他的《莽原》。晚年,他在答苏联国际文学社问中,说他当初“对于十月革命还有些冷淡,并且怀疑”(⑥19),这是确实的。至于新成立的中国共产党,它的领袖人物陈独秀、李大钊,是《新青年》的同仁,鲁迅了解他们,知道他们都是为了中国的改革和进步而努力的人物,虽然他并没有参与他们的活动,可是同情他们的事业。他1926年9月从厦门寄给广州许广平的一封信中说:“此地北伐顺利的消息也甚多,极快人意。”(⑾546)可以看出他的态度来。

  然而,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从1928年初开始,创造社、太阳社对鲁迅发动了猛烈的批判。创造社中人好些是共产党员,太阳社几乎全是共产党员。冯乃超、李初梨、钱杏邨、彭康、潘汉年、弱水(潘梓年)、石厚生(成仿吾)都写了文章。骂得最出格的是杜荃(郭沫若)的《文艺战士的封建余孽》,说鲁迅“他是资本主义以前的一个封建余孽。资本主义对于社会主义是反革命,封建余孽对于社会主义是二重的反革命。鲁迅是二重的反革命的人物。以前说鲁迅是新旧过渡期的游移分子,说他是人道主义者,这是完全错了。他是一位不得志的法西斯谛!”“不消说他是根本不了解辩证法的唯物论”。说鲁迅和陈西滢、高长虹的论战是“猩猩和猩猩战”。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8 收起 理由
孔武 + 8 谢谢奉献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09-3-8 12:1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inosydneyside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inosydneyside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一直是钦佩鲁迅的:其文风,其思想,及其骨气。

发表于 2009-3-31 13:1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fastfish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fastfish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很喜欢鲁迅,觉得思想很超前,看问题一针见血,而且又不死板,识时务。

发表于 2009-4-5 18:1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公子小白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公子小白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记得最清楚的是《藤野先生》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退役斑竹 2007 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09-4-5 18:2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vill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vill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8 收起 理由
孔武 + 8 谢谢奉献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9-4-5 23:5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heapers2003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heapers2003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鲁迅的文章在学生时代的出镜率恐怕最高,老师们和同学们都喜欢读。说句憋在心里十几年的话吧,他的文章生涩难懂,毫无生命力。上中学时,我对语文老师说周树人的文章是精品,我完全模仿一篇就是充满病句的次品。可能,我确实领悟不到他作品的精妙之处。和我持相同观点的唯一一位女士就是我老婆了。表拍我呀。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2007 年度奖章获得者 参与宝库编辑功臣 飞天奖章

发表于 2009-4-5 23:5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stin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stin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和LS差不多,没法理解鲁迅文字的妙处

发表于 2009-4-6 00:17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的帖子

此文章由 widelink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widelink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敢情您奉献上一篇模仿周树人的大作  让大家也拜读一下

发表于 2009-4-6 00:2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widelink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widelink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不过 说实话 这个文章写得确实很烂  不是一般的烂

发表于 2009-4-6 00:4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heapers2003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heapers2003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第二位理解我的女士终于出现。
(+20分 你说的太好了!)
个人感觉鲁迅希望文言转白话,可是在东渡学医,受了日人文化熏陶,句式词语真是不舒服。高考谁来模仿鲁迅的文风写篇,准定一炮而红,分是低分,红是赛过芙蓉。可怕的是七十年,八十年后的今天,膜拜他文章的人只多不少。正可谓萝卜白菜了。我记的开国主席评鲁迅,文学家,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倡导民主,反对议会,好像一些社会科学的常识有点......思想家真没觉出,这文学家吗,不说也罢。总之,还不喜欢他东洋人一样的小胡子。话说多了,扯呼

发表于 2009-4-6 00:55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的帖子

此文章由 cheapers2003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heapers2003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戏场历史,丑角站在台前,来通知了看客,大家以为这是丑角的笑话,喝彩了,丑角又通知了火灾,但大家越加哄笑,喝彩了,我想人世是要完结在当作笑话的开心的人们的大家欢迎之中的吧。

语文和口语不能完全相同,讲话的时候可以夹许多这个这个那个那个之类,其实并无异议,到写作时,为了时间,纸张的经济,意思的分明,就要分别删去的,所以文章一定应该比口语简法,然而明了,有些不同,并非文章的坏处。

你觉的这两段文字怎么样呢?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09-4-6 01:1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widelink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widelink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如果读鲁迅全集只记着这两段 那还不如不读

如果照着毛太祖的话和这篇烂文章去读鲁迅文字 也不如不读

发表于 2009-4-6 19:4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heapers2003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heapers2003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敢情您说来说去,这也不读那也不读。那您到是说说哪篇文章值得一读,哪几段文字值得咂摸。嚼口香糖泡虽小,能听个响。吹泡泡糖,个是大,最后一声响脸都没了。还望您给具体评评树人的文章。哪出彩,为什么出彩?我也好跟着找找中心思想,看看六要素,分析分析段落大意。

“得了吗?得了”------ 人血馒头

退役斑竹 2007 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参与宝库编辑功臣 2012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9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0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4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5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09-4-6 20:0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atrickzh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atrickzh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对政治没兴趣,抛开鲁迅文章中关于映射政治的部分。
我也很不喜欢鲁迅写的东西,读书的时候就觉得他的东西很难懂,特别是有些东西充满着尖酸和刻薄,我也没好好读过鲁迅的生平,不知道他现实生活中是如何的一个人。
反正这样的文风是我很不喜欢的。

不过他是“大家”,我等水平一般的人也说不了什么更多。
但是不喜欢就是不喜欢,没啥更多的理由了。

个人意见。

退役斑竹 参与宝库编辑功臣

发表于 2009-4-6 20:2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ig_beas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ig_beas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鲁迅骂人是一把好手,新派旧派被他骂过的数不胜数,最难得的是,愈战愈勇,鲜有能和他老人家骂到最后一合的
至于鲁迅的文字,当年受过黄侃的称赞,大意是新一辈中国学根底比较好的一位。虽然俺看鲁迅的文章看得少,但黄侃说他不差,估计也不会差到哪去。
鲁迅因骂成名,他的稿费后来便狠高,传说报业资本家史量才签稿费,签到鲁迅手就发抖,可见稿费高
P民一个,屌丝一枚,傻妈一只

记得给俺加分……

退役斑竹 参与宝库编辑功臣

发表于 2009-4-6 20:2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ig_beas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ig_beas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想骂WS男的女同学也可进来参一手

鲁迅当年听鲁老太太的劝,在老家娶了老婆,洞房一看,小脚,长得也不甚美,转身就去日本了
老婆一直跟着鲁老太太,后来也随着去了北平,但鲁迅就当她是鲁老太的贴身丫头。
鲁迅据说先和某女过往甚密,以至某女到他家帮忙管钱,后来又和女学生搅到一起,也就是传说中的许广平,两人年岁相差颇大,也算是怀里抱着下一代
他老婆倒是过了狠久才死,生活颇节据,最后据说还是和鲁老太埋一块
实际上他老婆出生大家,结局不过是守活寡当老妈子,也可一叹
P民一个,屌丝一枚,傻妈一只

记得给俺加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09-4-7 01:04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 的帖子

此文章由 widelink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widelink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他人读不读鲁迅作品  读他的哪些作品 喜欢也罢 讨厌也罢  不关痛痒也罢 ; 我没兴趣, 另外我也不觉得自己有资格误人子弟五,六日

我只不过对你帖子里这句话有一点点好奇  "我对语文老师说周树人的文章是精品,我完全模仿一篇就是充满病句的次品" . 就想看看 您是已经写出来了 还是觉得自己能写出来“一篇就是充满病句的” ”模仿“ ”周树人的文章“。 如果有机会能拜读一篇,当然求之不得; 因为我很久很久以前就看到过这一句  ”我对xxx说, 鲁迅/周树人的。。。 “  

最后一句  吃鲁迅这碗饭的人,有作学问的,有抬轿子的,有挥棒子的,有粉饰匠,还有臆测的.
我兰已经凋零

发表于 2009-4-7 01:07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 的帖子

此文章由 widelink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widelink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当下以骂出名的是宋祖德

发表于 2009-4-7 02:2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宝宝乖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宝宝乖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挺崇拜鲁迅的

发表于 2009-4-7 03:1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heapers2003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heapers2003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widelink 于 2009-4-7 00:04 发表
他人读不读鲁迅作品  读他的哪些作品 喜欢也罢 讨厌也罢  不关痛痒也罢 ; 我没兴趣, 另外我也不觉得自己有资格误人子弟五,六日

我只不过对你帖子里这句话有一点点好奇  "我对语文老师说周树人的文章是精品,我 ...


我真后悔我说了这么句话,还拿引号给您引过来了。Lux的文章我真模仿不来。我不知天高地厚了,就想表达下自己认为Lux的文字晦涩难懂,得罪您了。您的误人子弟严重了,对我的引号也别好奇了,哪怕是一点点。我觉的您和我高中语文老师说的话真像,又唤起了10年前课堂朗朗读书的美景。记得那是1997年的一天,你说说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药),我说是买药治病,结果买了假药致病。老师摇头,我都讲了好多遍,是对辛亥革命脱离群众而失败的批判。一个未满18岁的少年连药要表达的中心思想都不能领悟,后来更不能让我释然的是,我的表弟告诉我药有四条中心思想。可我的假药致病没在里面。在后来的日子里,我彷徨过,我呐喊过,我期冀有一个像闰土一样的朋友来分担我的忧和愁,我渴望有一个百草园和一个三味书屋来承载我的苦与泪。青春的日子逝去的总是很快,转眼高考将至,在语文课的复习阶段,我再次面对了那篇文章(药),而语文老师的问题也再次抛向了我,你来说说药这篇文章的写作手法好在什么地方呢?我已经基本能掌握4条中心思想了,可却再次被击倒了。于是,我营营的说到“周树人的文章是精品,我要完全模仿一篇就是充满语病的次品"老师怒不可遏,你倒是写一篇出来看看呀,我也好拜读拜读,"可是我不懂lux的写作手法,我不是Lux,我模仿不出来”。在神圣的高考殿堂中,我还是坚持了自己流水帐的写作方式,顺利的通过了语文考试。如果我大胆尝试鲁式写作,可能我此刻的人生早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了,也不会在此遇到兄了。最后一句,我回帖时在前,却不知有兄其人,兄当我空气。罢了,此处关帖。

退役斑竹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参与宝库编辑功臣

发表于 2009-4-7 06:5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孔武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孔武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倒觉得鲁迅的文字不是没有生命力的,而是相反
他的东西,就是拿到今天来看,也是虎虎生气的
我个人极尊崇鲁迅的

[ 本帖最后由 孔武 于 2009-4-7 05:54 编辑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退役斑竹 参与宝库编辑功臣

发表于 2009-4-7 10:2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ig_beas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ig_beas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俺不待见鲁迅,俺不喜欢他的作派和脾气
可并不等于鲁迅一无是处
鲁迅的国学水平,俺私下以为,比cheaper同学还是要高一点,或两点
说个狠简单的事实,在牛人林立的民国,鲁迅可以靠写字吃饭,且能吃得不错
cheaper同学在通讯泛滥的今天,想在名不见经传的小报上登个豆腐干,还得努力半天-_-b
P民一个,屌丝一枚,傻妈一只

记得给俺加分……

发表于 2009-4-7 10:4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NRE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NRE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孔武 于 2009-4-7 05:50 发表
我倒觉得鲁迅的文字不是没有生命力的,而是相反
他的东西,就是拿到今天来看,也是虎虎生气的
我个人极尊崇鲁迅的


赞同。 鲁迅的文字不是行云流水,温文婉约的那种,但是极具生命力。描写孔已己的那句“排出几元大钱”至今印象深刻。

发表于 2009-4-7 11:0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jasonliu234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asonliu234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鲁迅 太过政治,如果国民党执政,鲁迅 绝对没有现在这样的地位

而且光从他的文字本身而言 半文言,半白话,不伦不类,实在不觉的有啥可取之处。
恢复人体的秩序,让免疫力自己去治病。

发表于 2009-4-7 11:0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jasonliu234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asonliu234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还有弃医从文 这段

动机有点太高尚,太假

恕我小人,我很怀疑是因为医生当不下去了。。。

[ 本帖最后由 jasonliu234 于 2009-4-7 10:13 编辑 ]

发表于 2009-4-7 15:3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凡戈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凡戈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20多年过去了对鲁迅的大多杂文几乎没什么记忆, 但会记得 "闰土的项圈, 早字,茴香豆" , 对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背影" 等倒是深入骨髓.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