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文章由 哇哇哇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哇哇哇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哇哇哇 于 2016-12-13 16:24 编辑
想象一下,在本世纪剩余的时间里,每年建造一个堪培拉大小的城市,或者,每十年建造一个新的墨尔本。
这听起来是否很牵强?
不过,澳大利亚国民银行的主席,前财政次长Ken Henry博士指出,为了适应预计中的澳大利亚人口激增,并且不增加对公共设施的压力,上面所说的就是我们大约所需要完成的工作量。
然而,对于从纸上谈兵到真正着手去做,他看起来似乎并没有多少信心。
Henry在上个星期强调了快速增长的人口对住房,教育,交通和医疗的巨大需求。
他不是第一个呼吁对公共基建做出更多投资的经济家或政治家。前储备银行行长Glenn Stevens,前总理Paul Keating,西太银行总裁Brian Hartzer,国际货币经济组织(IMF)和经合组织(OECD)都曾经提出过类似的观点。
但是,大部分此类辩论所使用的都是抽象的方式,呼吁借由公共支出来带动经济增长。
相比之下,Henry则联系到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交通拥堵,公交拥堵,房屋价格。正如我们后面所要讨论的,这些日常琐事同样得到了统计数据的支持。
首先,当Henry被提问,要他说出一个目前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的问题时,他的回答是:“基础设施是一个显而易见却又被忽略的事实与挑战。”
“目前,澳大利亚的人口增长速度是每年40万人。这样的速度等于什么?试想一下,从现在起到本世纪末,每年都会增加一个新的堪培拉;或者换个方式,每五年需要从零开始建造一座全新的200万人城市。”
Henry在参加澳大利亚以色列商会活动中进一步指出:“更为直观的解释是,从现在起到本世纪末,每十年建造一个与墨尔本相同规模的新城市。”
在他以往担任的财务管理工作中,Henry有机会就这些问题向政府提出建议。不过,他表示,如果他走进内阁说“我们需要每十年建造一个新的墨尔本”,一定会收到冷言冷语。
“他们会告诉我‘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没有能力这么做,走开’。换句话说,我们所能得到的,比这差得多。”
不过,随着人口的增长,目前这种对公共项目花费不足的情况将不可避免地拉高单位基础设施上的人口比例。
“我今天在悉尼和墨尔本观察到的结果是,人们开始带着非常合理的理由去相信,单位基础设施上的人口比例已经太高了。而且,我们脚下的道路会把这个比例继续拉高。这将势必会带来更严重的拥堵,更长的通勤时间,以及更大的住房负担。”
不幸的是,这些公众关于基建匮乏的担忧也从统计数据上得到了印证。
政府资本支出-通常用于固定资产(例如道路,桥梁,医院和学校)- 占经济总量的比例,从2010年起一直呈下降趋势,尽管今年有小幅回弹。
在过去一年时间里,公共投资支出占GDP的比重虽然从4.2%上升到了4.6%,但远低于几年前超过6%以上的数值。
也许,一个更有意义的衡量方式是看看平均到个人头上的基础设施花费有多少。而其结果表明,作为一个人口增长速度快于大多数发达国家的社会,我们的基建投入甚至无法跟上人口增长的步伐。
联邦银行的高级经济学家Gareth Aird在今年10月曾经强调,从2010年到2015年年底,人均公共资本支出已经从接近1000澳元降至不足800澳元。
对于公共投资的长期滑坡,其中的部分原因是全球金融危机后的刺激性支出已经逐渐凋零。
而另一部分更重要的原因是联邦政府出于对AAA信用评级的担忧,而不愿借债为有价值的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资金。
虽然近期的基础设施支出已经有了明显的复苏迹象,尤其是在新州,但Aird的报告指出,在基建支出上的不足会最终殃及生活水品的下降。
数据显示,悉尼,墨尔本和布里斯班的交通时间已经越来越长,并且开始拖累生产力。
除了要跟上人口增长的步伐外,还有其他一些原因促使全球各国政府都被敦促要加大基建投资力度。
在矿业不景气和其他行业对投资犹豫不决的时候,对有价值基建项目的公共投入可以成为保护经济,创造就业机会的一种途径。
虽然借贷成本相较几个月前的历史最低点已经有所回升,但债务还是很便宜的。
还有一个观点认为,如果政府借贷的目的是为了建造基础设施,而不是提高社会福利或公共部门的工资,那么信用机构可能不会降低政府的AAA评级。
正如西太银行的总裁Hartzer在上周五所说的那样,对基建的投资往往会对经济产生“倍增”效应,因为它通常会带来更多的商业投资。
除非我们重新考虑对人口快速增长这件事情的接受方式,提高政府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无疑存在一个令人信服的理由。
要么这么做,要么面临更多的交通堵塞,更长的通勤时间,和更加负担不起的住房。


Ken Henry

http://www.theage.com.au/busines ... 0161211-gt8x8c.html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