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号外,号外,想买名牌能省俩子儿的好去处 (2008-4-21) ll007 · 参加活动 - 我的古董机300D (2011-7-16) roo81
· [JMMS厨房]蟹肉茼蒿鸡蛋饼 (2010-5-1) jmms_smmj · nothing (2010-6-23) 布鲁斯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楼主:缓缓

普通孩子普通家长,出路何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6 21:0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守望者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守望者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下面是两篇校友的文章:
======================================================================
  我在拉萨路小学的两年
  章早立

  我几乎不愿承认我毕业于拉萨路小学,而且一直庆幸只在那里呆了两年。我还经常劝阻那些想送小孩进拉萨路小学的家长,可是从来没有人听。我从不掩饰对这所小学的厌恶,甚至于——恨。

  从1997年到1999年,我就读于南京市拉萨路小学。在那里,我应该算是好学生。被选拔进奥数班、考上了南外,当年写的作文在毕业十年后仍然被当做范文在课堂上朗读,校庆45周年的时候校方还找到当时在清华读大三的我,请我写一篇纪念母校的文章。当然,我拒绝了。

  能被母校邀请写校庆作文的当然是难得的荣誉,而且估计这辈子只会有这么一所学校会把我当“杰出校友”。可是我不愿意回忆,甚至都不愿意提起学校的名字。可是没办法,记忆力太好有时也是件痛苦的事。这么多年了。还是忘不了那种巨大的绝望和痛苦。以至于哪怕仅仅是提起一些旧事,眼泪就哗哗的流。

  今天之所以写这篇文章,是因为我妈妈的一篇关于奥数的日志,其中提到我恨拉萨路小学。为了说明我恨拉小不是因为我当年奥数学的不好(虽然这是真的)或者讨厌奥数(当然这也是真的),我决定写一写在那两年里,都看到了、经历了什么。



  学业负担

  我五年级时转学到拉萨路小学。之前的四年,完全没有教辅书、课外班、提高班之类的概念。一到拉小,我突然惊恐地发现:在这里,每天的作业、每一张试卷都是要家长签字的;所有的考试都是要排名的;每一次排名是要打印出来贴在教室里的;排名前十的学生是要开小灶的——所谓小灶,就是每周三下午和每周六上午的“提高班”,也就是奥数——我被告知,要想上好中学,学奥数是必须的。

  由于基础不错,第一次考试就进了前十,兴高采烈地得到通知可以参加提高班了。一进提高班就呆住了:一道题也不会做,而周围的同学个个都能在卷子上写好多。每周都有考试,每一次都要排名。老师很惋惜的说:你起步太晚了,恐怕来不及。拉小的学生从三年级起就开始搞奥数了。

  于是我开始解一道漫长的“追及问题”。期间自信心受到的打击就不说了,只是从此一下子没有了任何课余时间。《让我们荡起双桨》里唱的“做完了一天的功课,让我们尽情欢乐”从此成了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到了六年级时,要为考南外冲刺。印象中,原本周六上午的提高班改成了周六全天。再后来,老师把“尖子生”每天早上七点就召集到学校:早自习。下午放学后继续学奥数:晚自习,直到晚上七点。我开始大量喝咖啡,确切的说,是灌,因为还没有适应咖啡的苦涩。我实在是太困了,每一天早晨起床都在挣扎。每一天晚上离开学校,也没有鸟儿出笼的快乐,因为我奥数总是考不好,经常别人都走了,我还被老师留下来听训话,要家长领才能走。



  撕作业本、罚抄作业、写检讨

  我的老师们对作业本有着一套独特的美学。比如我们班的数学老师,不喜欢本子上有错题。做错题了,要撕作业本,重写。语文老师,要求字的高度要统一,只准占格子的二分之一。我写字大,占满了格子,而且钢笔写错字后会有涂改。于是写好的作业无数次被撕掉。曾经眼泪汪汪的重新抄写到晚上11点。对了,眼泪汪汪是不行的,眼泪弄湿了本子,本子皱了,也是要被撕掉重写的。后来我们班有女生发明了一种新的写字方法:用尺子顶着格子的1/2。尺限制了笔尖的移动,字就不会写的不整齐了。我曾一度效仿,被妈妈及时制止。多亏了她的及时制止,致使今天我的字写得还算好看。

  罚抄作业。这往往是一项无厘头的惩罚措施。比如课堂上交头接耳了——罚抄本课生词100遍;某个词课堂默写错了——罚抄100遍;上课忘带课本了——罚抄50遍;课间操动作不标准给班级扣分了——罚抄50遍。我因为各种理由被罚抄,一度发明了手握两支笔在两行同时写字的方法以提高效率。最可怕的是,还有人因为罚抄字写得不整齐,罚抄的作业纸也被撕掉。

  写检讨书。写检讨书和罚抄作业在多数情况下是可以互换的惩罚措施。除了以上情况之外还有:考试没考到100分——写检讨书。我很少能考到100分,所以写过无数次各种形式的检讨。我喜欢写检讨甚于罚抄,因为检讨书字数比较少。而且每一篇都差不多,写起来不累。有时候甚至犯了什么错,被训斥了一顿后,听到最后的发落居然是“交一篇检查!”简直喜出望外。记忆中曾经因为做眼保健操的时候睁眼睛写过一篇检讨。至于为什么,是因为听到身边有脚步声,出于本能睁开了眼睛。结果被检查员逮到,给我们班扣分了。



  暴力体罚、批斗会

  每隔不长的一段时间,我们班就召开一次“批斗大会”。通常在某个考试之后,也可能是老师心情不好,需要“整顿班风”。当是时也,语文老师和数学老师会同时出现,脸色铁青,目露凶光。一进门,先把手里的试卷/课本/教案往讲台上重重一砸(坐在第一排讲台下的同学往往被吓得一哆嗦)。站定,神色凌厉,扫视全班。大家纷纷被吓得鸦雀无声,一个个头也不敢抬,就像一只只待宰的鸭子。刚转学到拉小的时候,我自认为没犯什么错误,在批斗开始前,神情自若,抬头看着老师。结果班主任就恶狠狠的盯着我,硬是把我吓得低下了头。

  然后,就是等哪个倒霉蛋被拎出来了。被批斗的名单和顺序是无法预测的,因为批斗会很少有统一的主题。比如首先批斗某男生放学后不回家去游戏机厅;接下来就批斗我——奥数考试上个礼拜错了两题这个礼拜居然错了三题真是无可救药的从不学习的下流胚子……

  批斗的过程通常是这样的。班主任厉声念出某个人的名字。听到名字,这个同学的脸色一下子就变了。女生一般立刻就会哭出来。抖抖索索的从座位上站起来——站起来是不够的,还要自己走到讲台前面对大家站好。如果你不主动走,老师就会把你拖上去。

  拖上去之后,会被要求背贴黑板立正站好。如果站不好,前胸或后背就会挨一教鞭。教鞭在是批斗大会的主要武器。用教鞭在你耳朵边或者头顶上用力敲黑板,发出巨大的响声。站在边上的被批斗对象被吓得面目扭曲一哆嗦。我们班的教鞭总是不停的断,经常发生没有教鞭用的情况——没关系,我们还有椅子腿。现在想来我很好奇经常这么砸,黑板为什么还没有碎。除了发出响声,教鞭还可以打人、戳人。没有教鞭了,就用手。手还可以扇耳光。我最恨的事情是,老师批斗我的时候总喜欢用手指狠狠戳胸部。那时我刚刚开始青春期发育,因此每一次都痛得直掉眼泪,而且觉得特别羞耻。我一直特别羡慕四班,因为他们班有个男老师。男老师不打女生,而女老师男生女生都打。

  批斗会的另一法宝是抖书包。就是把你的书包打开,底朝天,在讲台上当众抖落开来。比如批评一个学生不好好学习,“看看他书包里装的都是什么东西!”于是书包里的东西被抖得满地都是。什么漫画书啊,一览无余。如果在地上发现了漫画书之类的“证据”,那么接下来一步大概是撕书,或者是用书扇耳光。我记得有个女生有次书包被抖,书包里掉出一整包卫生巾。她哇地一下就哭了。那时我们11、12岁,正是女孩子开始变得敏感的年龄。

  除了批斗会之外,老师还会根据自己的心情制定一些惩罚措施。比如某次考试考得好的学生上课可以趴在座位上,考得不好的学生上课要双手背在后面坐的直直的。这种临时性的规则实在太多了,我已经记不清。



  检举揭发

  在拉小所有的“治理”手段中,检举揭发是我最为憎恶的。事情通常是这样的:一门副科老师(比如自然课)向班主任告状,说我们班上课的时候太吵,学生不好好听课。然后班主任黑着脸在中午放学前走进教室,发动一场抓坏人的公审大会。让同学当众互相揭发:刚才那节课谁交头接耳了,谁传递小纸条了,谁偷看闲杂书籍了。如果你主动举报他人,你就可以收拾书包回家吃饭了。被揭发的那人只能站出来挨骂,然后要留下来抄书或者写检讨——有时候一个中午都没法吃饭,下午就只能饿着肚子。我当时极端痛恨这种手段。可以问心无愧的说,我从未举报过任何人。并且对于举报了其他人的,好几天都会不理不睬。正是从那个时候起,我开始相信文革在中国有着深厚的土壤,并且从未真正远离。



  人格羞辱

  不要以为这仅仅是我们一个班的现象。整个学校从上到下都弥漫着这个氛围。我曾经被校长在一节校内的公开课上当众闪过耳光。她主讲作文写作。我作文写得比较好,就被拿出来当例子。本来是表扬,结果说着说着就讲到我曾经没有完成她的要求,按时上交一篇歌颂革命先烈的文章送到市里参加比赛,导致我们学校错失了一次得奖机会。她突然暴怒,给了我一耳光。当时全校高年级的语文老师就坐在下面。——多年后我立志绝不靠给人摇笔杆子吃饭时,脑海里还隐隐地想着这件事。那位校长姓董。后来我进了南外,发现新校长也姓董,我害怕了好久——那时的我心中,“董校长”三个字就是一副凶神恶煞的形象。

  被要求隔离孤立某个同学。老师要求全班同学不理睬某个同学,不和他说话,不和他玩。我从没受过这样的待遇,但惭愧的说,我也参与过作恶。没办法,我胆小。我也怕被打骂。

  被怀疑作弊,是很多人都经历过的。考试成绩不好,要挨骂。考试成绩好了,会被怀疑作弊。 我曾经和几个被怀疑作弊的同学一起,被拎出来安排到专门的座位上参加考试。我们的座位都是面对窗户或者教室后墙,要不就远远的和其他同学隔开。

  我上大学前去过拉小一次,是为了找我以前在汉中路小学的一个喜欢的老师,汉小被撤并后,她到了拉小工作。在到二年级某班的门口,一个年轻的老师正在恶狠狠的骂一个小男生,原因是他一道乘法算错了。老师说这种题目都能算错你活该你回一年级好了。然后命令他同桌的女生帮他收拾书包。那个小女生就真的把男生的书包收拾好从窗口扔出来。老师叫小男生背好书包,用一只手拎着他的领子,要拽他下楼去一年级的教室。男生大哭,脸都哭红了,非常可怜。我当时心都凉了,6年过去了,一切都没有变,还是这样的当众羞辱,从语言到形式都一模一样……

  ……

  后记

  在本文的开头已经说明了:这篇文章,是一个在拉小只呆了两年的、成绩还不错的女生的所看到的和经历到的事。完全是个人记忆,可能细节不精确,但绝无任何夸张。我不知道男生是不是还遇到过别的什么体罚。我也不确定是不是成绩没有我好的同学遭到的体罚更多——以我的经历看,到了六年级时,学校几乎明确宣判了一些考名校无望的学生,任他们放任自流。我到六年级时成绩有了很大提高,但受到的体罚和辱骂比五年级时更多。

  我没有埋怨过父母让我转学到拉小。因为我原来的小学实在太普通,他们又实在太希望我进名校。我在拉小的两年,他们也跟着挨了不少训。——拉小的老师喜欢“带家长”。不管父母有多忙,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要一个电话把家长叫来,在家长面前训孩子也训家长。在拉小发生的很多事情,我都没敢和父母说。在这样的环境下,一个再聪明活泼开朗的孩子,也会变得自卑、恐惧、胆小如鼠。

  在拉小的两年,是我这24年人生中所经历过的最黑暗的一段时间。即使是在清华的第一年,学业压力巨大,我也从来没有想过自杀。但是,六年级的时候,我曾经拿着一把生锈的小刀在手背上比划。我紧张又恐惧的盯着刀刃,最后觉得心有不甘——至少也该放一把火烧了学校才是。

  我相信在未来也不会有比这更黑暗的时候。一是因为我已经比当年强大无数倍了,二是,在离开拉小后,我再也没有遇到过任何一个如此不尊重人的自由和尊严的地方。或者说,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并且还将继续躲避各种形式的“拉小”,努力追寻有自由有尊严的生活。

  最恨别人说什么“没有拉小你就上不了南外,就上不了清华,你就没今天”这样的说法。历史无法假设,通向幸福有无数种岔道无数种可能,不是只有读名校这一条。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我不读拉小,我会是一个更多快乐、更少焦虑、更加自信的人。



  章早立

  06/01/2012,于美国芝加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2-6-6 21:0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守望者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守望者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

  拉萨路小学的前四年
  李萱

  今天一早起来看见了小学同学兼对门校友控诉拉萨路小学的文章(原文链接, 作者是和我一届从南外毕业, 后进入清华大学, U Michigan, 现在Northwestern University工作, 1997-1999两学年在拉萨路小学), 百感交集. 我突然发现, 原来因为毕业于南京市拉萨路小学而感到羞耻的不只是我一个——当做田野调查的时候许多家长问起我在哪里上的小学时, 我每次都需要支支吾吾, 百般搪塞. 而当我看见许多辛苦工作的父母就像我的爸爸妈妈当年一样绞尽脑汁地把孩子往这所号高升学率的"名校"里送的时候, 我每次都要苦苦劝阻. 作为一个喜爱回访母校的孩子, 我在小学毕业之后一次也不曾回到拉萨路小学监狱一般的校园, 因此我觉得实有必要以砖应玉. 总的来说, 我在拉萨路小学几年的经历中, 最高兴的, 就是我最后一次离开的时候.

  在开始叙述之前, 必须指出的是: 同原文作者一样, 我在小学的时候还反骨未露, 整体算是比较乖、 坐得住的小孩, 并且基础不错, 一年级的班主任王老师又跟我家是邻居, 因此我在学校遭到的摧残远远没有许多男同学多. 后者光是我眼见的就能写出一部虐童史. 这是后话.

  拉萨路小学对于学生的摧残, 毫无疑问地要从课业负担上开始. 抄生字生词和课文固然枯燥可憎, 但比起日后的提高班制度又是真心弱爆了. 提高班的本质就是奥数班——或许是因为语文和英语提高起来比较慢, 这两门课程似乎被无限挤压了. 在我印象里奥数班每周三晚上补课, 周六全天, 加上补课后发下的无穷无尽的试卷, 基本吞噬了学生所有的休息时间. 作为一个看似成绩不错, 实则作业磨蹭、反应迟钝的儿童, 这些补课让我从8岁到10岁的两年成为了一个大黑洞, 以至于到了五六年级转学之后我才知道世界上有个东西叫美少女战士, 有种游戏叫魂斗罗, 之前学到七级的电子琴(好吧我知道这个很弱= =)也被放弃了. 讽刺的是, 老师发的这些试卷自己也没有时间答疑讲解, 学生本次错下次继续错, 进步非常缓慢, 提高班莫如更名为停滞不前班.

  要是人民以为只有有升学潜力的学生遭此毒手, 那就错了. 至少在我上学的时候, 根据考试成绩, 提高班不仅有一班, 还有二班. 前者是考南外的主力, 后者则是民兵储备, 两者结合推高学校的升学率. 在定期或不定期的考试中, 这两个班级的人数加起来至少占所有学生的三分之一甚至一半, 两班之间有一定的流动. 这样的举措一方面给"主力"学生带来无穷的学习与心理压力, 更浪费了“储备军”学生的大量时间与精力去学习一些无用的知识. 是的, 我本人并不反对在兴趣主导下学习奥数, 并且完全支持对于较有天资与兴趣的学生加以特殊对待, 但现实情况是, 并没有太多的学生有天资在训练之后达到理想的升学效果. 运用举校体制搞人海战术从而提高升学率的方法, 在本质上是粗放、低效而残酷的. 而为了学校的利益把毫不知情的家长与没有反抗能力的孩子卷入, 则是极不道德的.

发表于 2012-6-6 21:0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守望者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守望者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有人大概会说, 这就是升学的代价呀, 学奥数准备考试就是需要花这么多的时间——然而这一点大错特错. 就我在多个老师处学习奥数的经验来看, 把一个学生教好, 更多需要的是清晰的讲解, 精选的练习, 个性化的辅导. 离开拉萨路小学之后我去投奔的是现在开办苏杰学校的张杰、苏平两位老师, 当时每周上课一次, 每周布置的作业只有五题, 但这五题足以考察所学的知识, 很好地锻炼思维能力, 并会在下一节课中得到反复讲解. 在一周五题就能解决问题的情况下, 大搞题海战术的必要性简直不堪一击.

  可惜的是学业负担根本只是拉萨路小学这座魔窟中最不值一提的酷刑. 当众体罚是*许多*拉萨路小学的老师喜闻乐见的形式, 尤其是女老师. 直到今天, 有人跟我说男性比女性更为暴力(violent), 我都感到将信将疑. 当众体罚的变种从一年级就开始了——当时的数学老师, 是一个姓夏的老太太, 爱好是用教鞭抽打学生. 作为一个在上课纪律方面实在无可指摘的女生, 我都莫名地在背上挨过一教鞭, 男生们被用教鞭敲头的则更加不计其数. 大部分的家长要在自家孩子的屁股上打一巴掌都心疼得不行, 不知他们听说自己的孩子在学校有此遭遇作何感想. 我在拉萨路小学的整个过程中, 最受惊吓的体罚则来自原文中所说的董惠霖“董校长". 当时我是作为大队委员帮老师送个什么东西. 大约是因为送迟了或是拿错文件, 董校长在学校的走廊里拎着我的领子把我拎到空中大声辱骂——她骂了什么我都记不得了, 因为当时脖子已经被勒得喘不过气, 听也听不清楚. 这件事情在我日后于北大心理系的课堂上听到老师讲学校暴力的时候想起, 依然吓得浑身发抖.

  变相的暴力就不计其数了. 朝学生大吼大叫是家常便饭, 而需要吼叫的内容无非是鸡毛蒜皮的小事. 就我们这一级而言, 在一二年纪的时候我记得二班的班主任是一名面相凶恶的吕姓女老师, 每天下课或是午休的时候, 都能看到她在教室门口把学生骂得痛哭流涕. 当时教我们奥数的孙健老师, 兴趣爱好则是在考试让学生去死并撕毁学生的试卷——我至今不能理解她是想让学生怎么回去复习错题. 我们这一级的在四年级(不确定)时任一班班主任的吴姓老师, 则是跟学生的东西过不去——铅笔盒乃至整个书包被当众倒出来, 或是直接扔下三楼, 预测下一步就是直接把学生从楼上推下去. 听说到五六年级在提高班里还有更可怕的. 罚站这种事情, 在拉萨路大概根本就不算体罚了.

  不过罚站属于拉萨路小学生活的另一个主要范畴, 叫做公众羞辱. 这点在原文中已经得到充分展开, 我就不多举例子了. 只说一点: 我家熟人的孩子、被我视为亲弟弟的一个小朋友, 当我在他上学之前和他一起玩的时候, 能感到他是多么聪明、活泼、开朗、善良的一个孩子, 在被拉萨路小学老师的高压恐怖政策折磨了几年之后, 已经变得垂头丧气, 木讷寡言, 毫无自信, 他的家长则因为送他去上了这所小学悔不当初.

  拉萨路小学最为恶劣的是它对儿童道德的摧毁. 我记不清有多少次, 老师在因为有人在升旗仪式时说话而大发雷霆之后, 自己在队伍后面高声聊天(因为我是大队委, 有时候会在这种时候被差去做事, 所以能看到), 要求学生相互打小报告和检举揭发. 老师自己犯错而不承认反省反而转头大骂学生也是惯例了. 我之所以会认为这些行为比暴力与羞辱更恶劣, 是因为这些行为直接扰乱孩子的道德发展, 让成长中的学生看不到一个公平、统一、有效的赏罚体系和健康的问题解决方式, 让孩子知道大人是不用遵守规矩的, 小朋友是可以利用和伤害的, 责任与错误是可以推卸的. 这种言行不一的道德教育轻则让孩子困惑, 重则可能成为反社会人格的启蒙课.

  假如以上更多的是我作为一个学生的私人化回忆的话, 那么这一段是我以一个学习儿童发展的研究者的身份说出的: 拉萨路小学的培养模式剥夺学生的未来潜力. 当然, 中国的基础教育多多少少都有这个通病, 然而从小学开始极端的压迫式、功利式、羞辱式的教育则恐怕是疾在骨髓, 病入膏肓. 以我所见, 它耗竭一个儿童活泼的精力, 让孩子每天在苟延残喘的状态下生活; 它摧残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孩子除了跟着老师踉踉跄跄地完成每日课业, 不要说休闲玩耍, 就连进一步反思所学内容的时间都没有, 亦没有机会训练自己安排时间、计划生活的能力. 这一点即便从功利主义的角度上来说也不可饶恕, 因为这种后遗症在进入中学之后就立即表现出来——至少在南外这个背景里,比起琅琊路小学、北京东路小学的毕业生,拉萨路小学的毕业生在日后的适应中更为艰难,在社交活动与综合素质方面的缺陷暴露无遗; 它毁坏一个发展中的人格, 因为长期激烈的信心打击、当众羞辱、社交攻击(social aggression), 拉萨路小学给学生带走的不是知识与求索的快乐, 而是一种可能会蔓延一生的强烈的不安全感, 使得儿童或是为了取悦他人而自我压迫, 或是在压抑之后爆发或放弃.

  如果说拉小的四年极度的黑暗与寒冷, 我在学校生活中能够存活四年半(后因家庭原因转学), 依赖着为数不多的几点微光. 在这个污浊的环境中, 我还是遇到了几位比较善良的老师. 他们是: 一年级班主任/语文老师王秀年(她也是我外婆的邻居, 对我非常和善); 三四年级班主任/语文老师张丽丽(虽然有时比较严, 但在我外公过世、精神非常脆弱的时候很照顾我); 二三年纪(记不清了)教数学的缪玲玲(虽然有时也急也凶,但不曾记得她羞辱过学生, 或许是当年刚开始工作的缘故). 当时并不觉得,但现在想起来, 能在拉萨路小学这个上梁不正的环境中做到他们能做的已经很不容易. 而在丑恶的学校制度不断激发儿童内心相互迫害的狼性时, 许许多多的同学还是保持着单纯和善良, 形成了同甘共苦的情谊.

  只是,这种被虐儿童互助会式的共情, 不知道到哪一代人才能被欢乐的集体记忆所取代呢.

  本文作者署实名. 欢迎转载.

  李萱

  01.06.2012

发表于 2012-6-6 21:1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守望者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守望者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拉萨路小学是南京三大名小学之一,另外两所是力学小学和琅玡路小学。这三所小学之间距离大概都在两三公里左右。
我儿子当年读的是力学小学。
国内的名校给孩子压力之大,是我很庆幸能在三年级左右就能带孩子离开。
从而不必受中考之荼毒。
因此也不会再让孩子陷入补习的怪圈。
快快乐乐学习成长就ok了。

发表于 2012-6-6 21:1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on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on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D妈妈 于 5-6-2012 12:51 发表

让一个人接受自己平庸很难,接受孩子平庸更难。需要时间和勇气

承认自己平庸很难吗?我想我们多数人其实内心里都是承认自己平庸的,嘴不服输而已。

退役斑竹 2007 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参与宝库编辑功臣 2012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9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0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4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5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2-6-6 21:1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atrickzh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atrickzh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守望者 于 2012-6-6 21:15 发表
拉萨路小学是南京三大名小学之一,另外两所是力学小学和琅玡路小学。这三所小学之间距离大概都在两三公里左右。
我儿子当年读的是力学小学。
国内的名校给孩子压力之大,是我很庆幸能在三年级左右就能带孩子离开。
从而不必受中考之荼毒。
因此也不会再让孩子陷入补习的怪圈。
快快乐乐学习成长就ok了。

长见识了,这个力学小学的名字很有趣啊,为啥叫力学?有啥故事吗?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2010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2-6-6 21:3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JuJ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uJ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守望者 于 2012-6-6 21:15 发表
拉萨路小学是南京三大名小学之一,另外两所是力学小学和琅玡路小学。这三所小学之间距离大概都在两三公里左右。
我儿子当年读的是力学小学。
国内的名校给孩子压力之大,是我很庆幸能在三年级左右就能带孩子离开。
从而不必受中考之荼毒。
因此也不会再让孩子陷入补习的怪圈。
快快乐乐学习成长就ok了。


原来你儿子读过这学校...

还看到过关于国内别的名校的事和从朋友那听到一些,真的不喜欢国内过于功利式的教育方式, 相比较这里真的好很多.

发表于 2012-6-6 21:3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林草123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林草123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存在即合理,但是我相信在澳洲不是只有读书这一条出路的啊。

发表于 2012-6-6 21:3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yxzh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yxzh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守望者 于 2012-6-6 21:05 发表
    下面是两篇校友的文章:
======================================================================
  我在拉萨路小学的两年
  章早立

  我几乎不愿承认我毕业于拉萨路小学,而且一直庆幸只在那里呆了两 ...

国内的竞争很厉害,许多孩子初中就开始厌学了
梦想只有坚持才会实现

发表于 2012-6-6 21:4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zzbinc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zzbinc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守望者 于 2012-6-6 21:07 发表
  有人大概会说, 这就是升学的代价呀, 学奥数准备考试就是需要花这么多的时间——然而这一点大错特错. 就我在多个老师处学习奥数的经验来看, 把一个学生教好, 更多需要的是清晰的讲解, 精选的练习, 个性化的辅导.  ...

太可怕了,还有这样的学校。我的小学也是重点学校,上高年纪也有老师骂我"精神溜号"。但印象最深的是一年纪的班主任姓宋,是军属,她住的离我家很近,我还给她送过白菜。每次给她帮忙,她总是塞好多糖果给我。记得她给别的班代完课,邻班同学说,你们的班主任讲的真好,就象讲故事一样。

哎呀,歪楼了。大家别拍我。
奶妈

发表于 2012-6-6 21:5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守望者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守望者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patrickzhu 于 2012-6-6 21:18 发表

长见识了,这个力学小学的名字很有趣啊,为啥叫力学?有啥故事吗?


民国时期,邵力子和傅学文开办了这所小学,取名力学小学。
我当年上这个小学的时候,已经被更名为育红小学。
改革开放后恢复旧名。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 收起 理由
patrickzhu + 5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2-6-6 22:0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prilpoo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prilpoo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zuozuo 于 2012-6-6 12:03 发表
作为在中国教育体系下成长起来的我,实在不能理解西人花那么多时间和金钱送孩子学体育等杂七杂八的有什么意义,偶还是觉得应以学业为重,其他的只要balance就够了。


体育可以提高自信,学习团队合作,当然还有最基本的锻炼身体。我很难想象一个不喜欢运动的孩子是什么样子的。西人也很不能理解为什么华人要以学业为重,要知道不是每个孩子都是读书的料的。

发表于 2012-6-6 22:0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avid72s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avid72s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个人以为西方人比较注重个人形象,所以积极运动以保持体形。华人更注重内在美...

发表于 2012-6-6 22:0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yDreamhous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yDreamhous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都是Professor Gardener的错。


原帖由 aprilpoon 于 2012-6-6 22:04 发表


体育可以提高自信,学习团队合作,当然还有最基本的锻炼身体。我很难想象一个不喜欢运动的孩子是什么样子的。西人也很不能理解为什么华人要以学业为重,要知道不是每个孩子都是读书的料的。
祝大家梦想成真!

发表于 2012-6-6 22:1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yDreamhous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yDreamhous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发表于 2012-6-6 22:1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jasmineh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asmineh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david72s 于 2012-6-6 22:07 发表
个人以为西方人比较注重个人形象,所以积极运动以保持体形。华人更注重内在美...

还有历史原因,西方人是祖先是游牧,狩猎民族,华人祖先以耕种为生的多,对体格要求不大。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2-6-6 22:1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yDreamhous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yDreamhous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哈佛教授
Professor Gardener

发现人类的intellengence
不止于学术上,应该扩大其它方面
意在让家长认识孩子的其它潜能
尊重他们其它方面的发展

结果被亚洲家长发扬光大
认为
孩子除了学业,
还得赶快去发现他们其它八种intellegence
结果,补习泛滥成灾

完全颠覆了他的原意。


这些话是2005年,他到台湾演讲,我去听的时候,他亲口说的。

[ 本帖最后由 MyDreamhouse 于 2012-6-6 22:16 编辑 ]
祝大家梦想成真!

发表于 2012-6-6 22:1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prilpoo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prilpoo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joyhcheng 于 2012-6-6 18:35 发表
我是补习派妈妈!觉得是社会分工不同啊,有限的时间精力就不想再折磨孩子和自己了。但是凡事有度,过头就不好了。补习好像已经是悉尼普通孩子的普通生活了啊。


最后一句话代表了太多不补习的孩子了吧

发表于 2012-6-6 22:2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匿马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匿马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D版的儿子考上了James Ruse
发这样的帖子,想表达什么意思呢

因为自己不是普通家长,儿子不是普通学生。

所以想了解下普通家长的思想?

发表于 2012-6-6 22:2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wa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wa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也来说说我们孩子的经历。
他7岁来澳洲,现在在读牙医二年级。
当年VCE99,除了英语38,其它数学物理化学都是45分以上。而且就是英语参加过辅导班。
我总觉得补习似乎没有什么作用。补了也是没有什么进步。不过也说不定如果不补,成绩可能更差?

我们一直在普通高中, 孩子也没有沾染什么不良习惯。可能没有那些精英中学,私立中学的学生那么自信满满,多才多艺,不过普通中学教会他做人低调,踏实,平淡和不攀比。这些可能就是打工者必备的品质吧。
我们没有push过他学什么,不过只要他喜欢的,我们也尽力给他提供条件。
到后来就是完全随意发展了。没有什么特长,不过高高兴兴,现在充满学习兴趣。

评分

参与人数 3积分 +15 收起 理由
高寿财 + 5 感谢分享
zjrlisa + 5 榜样的力量。。。
缓缓 + 5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2-6-6 22:3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ood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ood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gwang 于 2012-6-6 22:27 发表
我也来说说我们孩子的经历。
他7岁来澳洲,现在在读牙医二年级。
当年VCE99,除了英语38,其它数学物理化学都是45分以上。而且就是英语参加过辅导班。
我总觉得补习似乎没有什么作用。补了也是没有什么进步。不过也说不定 ...

家长有没有能力在家里辅导过孩子的数理化?如果没有那真的狠牛。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退役斑竹 2012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9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2-6-6 22:36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匿马 259# 帖子

此文章由 缓缓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缓缓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JR里也分三六九等。垫底的孩子其实就是普通孩子,也许你要觉得这说法是过分谦虚。

就我本人而已,我就是一普通水准的妈妈,俗人想法时时刻刻有。所以找个话题,让大家聊聊想法,同时繁荣论坛

就目前来看,很多参与讨论的同学都分享了真实个案,表达了心声,大家相互交流下思想,挺好

[ 本帖最后由 D妈妈 于 2012-6-6 22:48 编辑 ]

发表于 2012-6-6 22:4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en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en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2010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2-6-6 22:5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JuJ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uJ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强中自有强中手,世界大得很, 强人多着呢, 基本上大家谁不是普通小孩普通家长呀? 除非真的是陶哲轩来了.

发表于 2012-6-6 23:0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匿马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匿马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D妈妈 于 2012-6-6 22:36 发表
JR里也分三六九等。垫底的孩子其实就是普通孩子,也许你要觉得这说法是过分谦虚。

就我本人而已,我就是一普通水准的妈妈,俗人想法时时刻刻有。所以找个话题,让大家聊聊想法,同时繁荣论坛

就目前来看,很多参与讨论的同学都分享了真实个案,表达了心声,大家相互交流下思想,挺好


唉,其他人不这样看啊。

JR里面再普通的小孩也是精英。

普通家长普通小孩说不羡慕人家是假的,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精英中学和大学里好专业。
当然了,考不上就希望小孩快乐,身体健康,平安一生

所以这只是一个伪命题

2010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2-6-6 23:0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粉猪妈妈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粉猪妈妈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JuJu 于 2012-6-6 22:52 发表
强中自有强中手,世界大得很, 强人多着呢, 基本上大家谁不是普通小孩普通家长呀? 除非真的是陶哲轩来了.


井底之蛙。。跳出去一看,阿哦,原来是个井中井中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2010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2-6-6 23:1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JuJ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uJ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粉猪妈妈 于 2012-6-6 23:03 发表


井底之蛙。。跳出去一看,阿哦,原来是个井中井中井。。。


我们做家长的, 一方面明白接受自家的小孩就是普通小孩, 另外一方面又把自己小孩每个都当做特别的天使一样来看待珍爱, 就好的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6 收起 理由
粉猪妈妈 + 6 完全正确。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2-6-6 23:1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zjrlis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zjrlis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希望孩子能够快乐成长,我们离开了中国的学校。澳洲,孩子在学校里拥有了更多的自由,这已经是一个优点了。至于家长要孩子去补习,那也是各自的自由,只要不是过头的,把孩子逼得厌学,我觉得都可以接受。

我经常说的一句话 “孩子闲着也是闲着,还不如。。。”

比如我们家“孩子闲着也是闲着,还不如去弹个琴”,这个从小开始的学习,个人感觉确实带来给了孩子自信,训练了他的记忆力和耐心,定力。 现在他喜欢阅读,于是,我就帮他去找一些他不曾涉猎的书籍, 希望扩大他的阅读范围。补习,暂时不在计划内。

如果家里的孩子周末只是看电视,打游戏,我觉得 “孩子闲着也是闲着,还不如去上个补习”。

其实大家都是普通人,用心,用爱去教育孩子应该就是最好的。

发表于 2012-6-7 00:3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豆包妈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豆包妈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对于孩子人格的侮辱和践踏,大概国内读过书的孩子,不是那种特别乖乖牌+成绩好的,大概都受到过

2020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12-6-7 10:1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zuozu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zuozu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aprilpoon 于 2012-6-6 22:04 发表


体育可以提高自信,学习团队合作,当然还有最基本的锻炼身体。我很难想象一个不喜欢运动的孩子是什么样子的。西人也很不能理解为什么华人要以学业为重,要知道不是每个孩子都是读书的料的。


我现在懒了,真的不愿意带孩子跑来跑去了。但是其实我的孩子每天都运动的不少,她也很喜欢运动,还能拿点小名次。不像我,小时候虽然喜欢在外面疯玩,一到跑步的时候,就总是最后。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