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小镇的名字叫橙 (2015-6-23) bosstong · AFL-Footy Tipping (2008-9-5) ukbing
· 晒晒我最近研制出的一些好吃的。--各种冷菜,炒菜,地方特色。------做法已陆续更新。 (2013-3-26) 纯净夕颜 · 东北人做面食之一:花卷篇 (2008-7-16) Woba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楼主:我就是马甲

[人生百味] 第一代移民的归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8 18:1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qqya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qqya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闷闷 于 2007-12-7 22:19 发表


除非你觉得自己是教育失败的品种


我不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教育出来,我是爸爸妈妈教育出来的,所以,我不会让隔代主导子女教育。你的逻辑分析能力还要提高,不然还是未成年。
Be nice, be calm.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退役斑竹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07-12-9 20:0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大球球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大球球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qqyang 于 2007-12-7 14:48 发表


尽孝是心态,这个表述,首先来自吃喝大侠,在此声明一下。我也很同意。

对Patrick地总结回答,只有两个字,臣服。


越来越觉得吃喝大侠虽然年龄小,很多想法还是很有阅历的,佩服。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07-12-9 20:1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egr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egr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留名

发表于 2007-12-9 21:2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kek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kek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不是独生子女,我姐多年前去了美国,我几年前来了澳洲,可怜了我老妈在国内无依无靠。我选择出国时,朋友问我:你就不替你妈想想,你怎么能走的出去?我很惭愧,承认我心狠。但如果我不开心,我妈跟着我过也不会幸福。
    以前在国内我听不得半句我妈说美国好的话,经常为此和我妈吵架。我觉得我是为了年老的父母才放弃追求我的生活的,可我妈和我姐都说我自己是没本事,没出息。我妈说谁拉你后腿了,有本事你也出国,在家你也没做家务。我姐还说我在家白吃白住。我一怒之下就把出国赋予行动,而且坚决不去北美。我是先出来留学的,可来了之后就喜欢上了这里,真的不想回去了。
    现在我也很发愁照顾我妈的问题,只好努力挣钱,同意前面一位tx说的,钱多了解决办法就会多一些。提醒非独生子女的tx,多多感谢国内的兄弟姐妹为你们解决了后顾之忧。

退役斑竹 2007 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参与宝库编辑功臣 2012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9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0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4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5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07-12-10 10:3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atrickzh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atrickzh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提醒非独生子女的tx,多多感谢国内的兄弟姐妹为你们解决了后顾之忧。

有同感,我的心中除了感激还是感激。。。

发表于 2007-12-23 22:1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小豹子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小豹子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就是后悔出国晚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07-12-23 23:0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aniel11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aniel11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父母在哪养老,对很多人不是should的问题,而是have to的问题,也不单纯是money的问题。每一个人都希望和父母常相厮守,照顾他们。可是现实呢?如果父母老了呢,要人照顾你怎么办?很多同学说:在澳洲的老人院养老。记得我母亲来的时候,我鼓励她自己逛街,她不敢,怕走丢了找不到回家的路。在超市买东西,像小孩一样很紧张...,原因很简单,语言。那么她老了的话,在老人院我如何才知道她不被虐待?(不要和我争论澳洲老人院对老人都很好,相信我可以告诉你很多你所难以想象的东西),得病了如何在医院和医生护士交流?我记得我在墨尔本一次路过一家city边上的房子,一个中国老太太(估计75-85)站在阳台看来往的车辆,一辆一辆的数。我很难过,我想她可能天天都在数。如果有的tx确实有条件将来自己回去,保证自己家庭的生活,收入没问题,可以考虑。我曾经是坚定的想父母移民,但现在...,我和母亲通电话,她说:我想你们,但是我在澳洲很难过,觉得自己是废人。而在中国,我感觉我有自我。也许这就是问题的答案。世上没有完美的答案,每个人都要承担他所承担的,我们,我们的孩子,我们的父母,都一样。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4 收起 理由
robin_shi + 4 很中肯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7-12-24 01:2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江上往来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江上往来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daniel11 于 2007-12-24 00:09 发表
父母在哪养老,对很多人不是should的问题,而是have to的问题,也不单纯是money的问题。每一个人都希望和父母常相厮守,照顾他们。可是现实呢?如果父母老了呢,要人照顾你怎么办?很多同学说:在澳洲的老人院养老。 ...
她说:我想你们,但是我在澳洲很难过,觉得自己是废人。而在中国,我感觉我有自我。


发表于 2007-12-24 10:4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dly69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dly69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钱多钱少只是一个方面,实际主要是我们自身对待父母和子女的心态不一样,整个社会都在悉心呵护下一代,所以好多人都是自己咬紧牙关也不能亏了孩子,要为孩子提供好的环境,好的学校,好的心情等等,花在孩子身上的精力和金钱会是花在父母身上的N倍,这种心态好吗?
好多人说主要是钱少,无法照顾父母,或者没有能力照顾父母,但是有几个真的做到因为钱少不要孩子和委屈孩子的?(当然,一些看见孩子就烦的丁克除外)只要喜欢小孩的,都会要孩子,而且会顶住一切压力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的家,但是有几个人能做到为父母去多多考虑,为父母辛苦工作的?
我们中国人的亲情视线是向下的,把精力都放到了下一代,而且不计回报,这样长久下去,自己的子女会接受这种观念,以后对我们也就是那个样子,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我们希望教出一个只要子女不要父母的孩子吗?
lz的这个话题真的很让人郁闷,像现在大家好多人都已经不年轻,父母肯定都已经退休了,他们的有生之年还能有多少年?我们正当壮年,是不是应该为父母做一些事情,不要等我们老了,“有能力”去尽孝道了,父母却不在了,只留下悔恨。
曾经有一个女士,在自己出国后刚刚参加工作,孩子还小,生活压力很大,但是父母并不了解国外的情况,就告诉她想翻修国内老家房子的想法,这是他们老人的愿望,因为为了子女上学,一直没有能力翻修,现在子女大了,就想完成这个事情,但是国内的孩子收入太低,无能帮助,希望女儿能帮助,这位女士就向朋友借了近20000外币给父母,让父母完成了心愿。然后拼命加班打工还钱。这个故事在国内时听了只是比较佩服她,现在出来了,又更有了一番感触。
实际上做父母的有时候对子女要求不会很高,他们来澳洲看看后,如果觉得给我们增加太多负担,就会自己要求回去,每当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一下,我就真的很为他们心酸。


不知道对大家有没有启发。
新手,随便聊聊,说得不对也请不要介意。呵呵

[ 本帖最后由 sdly69 于 2007-12-24 11:47 编辑 ]
小人慕其在天者,而措其在手者,是以日下。
珍惜现在的所有

发表于 2007-12-24 11:0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我就是马甲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我就是马甲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sdly69 于 2007-12-24 11:42 发表
钱多钱少只是一个方面,实际主要是我们自身对待父母和子女的心态不一样,整个社会都在悉心呵护下一代,所以好多人都是自己咬紧牙关也不能亏了孩子,要为孩子提供好的环境,好的学校,好的心情等等,花在孩子身上的精力和金 ...

你的回复正式切中了标题:第一代移民的归宿。这种事情当然不会发生我们下一代的身上。不过把精力放在下一代而不是上一代,对于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是有客观好处的。
但还是没解决我的问题,更加烦恼了。

发表于 2007-12-24 11:3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dly69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dly69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我就是马甲 于 2007-12-24 12:09 发表

你的回复正式切中了标题:第一代移民的归宿。这种事情当然不会发生我们下一代的身上。不过把精力放在下一代而不是上一代,对于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是有客观好处的。
但还是没解决我的问题,更加烦恼了。

不要害怕父母来,告诉他们实情和你的现状,也许不用说他们就会明白,只要大家相互理解,满足他们一个小的心愿(选择自己不是太忙的时候让他们来玩一下,等等)他们应该理解你们的困难。
祝你们早日解决米少的问题,那就没问题了,哈哈
小人慕其在天者,而措其在手者,是以日下。
珍惜现在的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07-12-24 14:3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左顾右盼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左顾右盼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daniel11 于 2007-12-24 00:09 发表
父母在哪养老,对很多人不是should的问题,而是have to的问题,也不单纯是money的问题。每一个人都希望和父母常相厮守,照顾他们。可是现实呢?如果父母老了呢,要人照顾你怎么办?很多同学说:在澳洲的老人院养老。 ...



说得实在,同意。
加不了分,欠着。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08-1-1 16:3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ottica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ottica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hy841 于 2007-12-7 01:32 发表
达到这个标准的小夫妻,我相信网上应该也蛮多的,但是作为第一代移民白手起家,贷款买房买车,生小孩,移父母,一开始的几年也是不可能达到的的,如果双方父母都卖了国内的房子,自己付买位的那部分,作为子女,只负责父母衣食 ...


cant agree more
签名被屏蔽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08-1-1 16:4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ottica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ottica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daniel11 于 2007-12-24 00:09 发表
父母在哪养老,对很多人不是should的问题,而是have to的问题,也不单纯是money的问题。每一个人都希望和父母常相厮守,照顾他们。可是现实呢?如果父母老了呢,要人照顾你怎么办?很多同学说:在澳洲的老人院养老。 ...


有的父母是这样,有的父母却还是想跟子女一起,即使语言有问题。现在syd移民的父母已经形成气候,只要父母会开车,还是找的到朋友的。只要老人碰头有活动,人的精神面貌就不同了。不过就是有个问题,移民要趁早,不然即使是副费移民,10年后才可以享受老年福利,意义就不大了。
签名被屏蔽

发表于 2008-1-1 22:1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ayaaz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ayaaz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们家从小是三代同堂,标准五好家庭,邻里典范。妈妈绝对是个好媳妇,奶奶绝对是个好婆婆。 但是妈妈对我们的忠告是:结婚后不要和老人住一起。两代人代沟是客观存在,要相处的好,彼此都要很多的忍让和付出。她和我爸以后就去老人院,不跟我们任何一个住一起。

以我妈30多年上有老下有小的经验,我是服她滴

发表于 2008-1-1 22:4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拙泥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拙泥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Mum and dad are very loving parents. One day mum said that she was missing me and feeling sad at the thought that I wouldn't  be able to live close to them. Dad said to mum "Do not always think of your own feeling. As long as our daughter enjoys her life......"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08-1-1 23:2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拙泥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拙泥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I cann't do much for them at the moment, but to prey for them and often speak to them throught the phone.

发表于 2008-1-2 18:3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Jul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ul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父母第二次来探亲了,这一次母亲比上一次看着老了许多。我为自己当初不顾他们已年老,日渐需要人照顾(我是独生子女)而执意来悉尼深深地后悔着。我不像坛子里众多姐妹有专业工作,有学历,如果回国很难再找到出国前的工作了。我只能祈求父母能再多坚持几年,待我的孩子能稍微自立之后,努力争取时间多陪在他们身边。

发表于 2008-1-2 18:5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obin NSW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obin NSW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July 于 2008-1-2 19:39 发表
父母第二次来探亲了,这一次母亲比上一次看着老了许多。我为自己当初不顾他们已年老,日渐需要人照顾(我是独生子女)而执意来悉尼深深地后悔着。我不像坛子里众多姐妹有专业工作,有学历,如果回国很难再找到出国前 ...

因为没多的钱,我们也是如此打算。即使父母自己付钱过来,租房吃用开销我们也负担不起。太悲哀了!
搞电脑的,寻求以工易工,比如:
我帮你修二小时电脑,你帮我做一小时肉包子
住turramurra,有空找我家孩子

发表于 2008-1-2 19:29 |显示全部楼层

心中的痛楚

此文章由 艾窝窝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艾窝窝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和老公也都是独生子女, 同样面临着将来养4个父母的问题.前阵子听老公说他的父母想今年来这里看看.我当时心里有点郁闷.不是做儿媳不想他们来, 公公婆婆人都很好,我也想他们能常来住住和我们生活互相照应. 但一想起,我来了6年了,自己父母都还没见到澳洲的蓝天到底什么样, 和LZ 比起来,自己才是不孝啊. 想当初,自己是为了什么所谓的理想来这里学习,虽然父母是打心里不想我离开他们,但因为是我愿望,他们就义无返顾的支持我,无论是精神还是物质上. 现在我工作了,让他们来看看, 哪怕是几个星期也好, 毕竟是女儿曾经生活奋斗的地方,可他们总是推脱说等需要他们的时候在说吧,那么远多折腾啊,嗨,有时候真想他们对女儿自私吝啬点, 什么事都是在为我考虑.即便我现在成了家,他们仍然在默默为我付出, 而自己似乎并没有为他们做什么,连东西都没为他们买过什么, 他们总是说国内什么都有, 让我自己留着吧. 真是惭愧啊,
无论现在是幸福,还是艰难与困苦, 将来都是未知数!

发表于 2008-1-2 22:39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很难的问题

此文章由 lauralula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auralula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看了LZ的帖子和很多回帖, 觉得大家都想在了一个方面, 那就是父母移民很难, 来了以后照顾很难, 但是我觉得是不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考虑, 就是这里是澳洲不是中国, 对赡养老人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我在上500小时的英语课时, 老师介绍了很多澳洲的情况, 对于老人也谈得很多.在澳洲对老人的照顾不是要求子女来承担的, 而是社会来承担的, 这和中国的法律是完全不同的.老师举例说如果一个80岁的老人中风走动不便,而且他不愿去养老院,那么国家就有责任来照顾他, 可以提供送饭服务, 做家务服务, 也可以派人陪你去SHOPPING, 当然都要收费的, 但是是很便宜的, 福利部门根据老人的经济状况收很少的费用.如果老人的子女能提供照顾的话, 可以申请照顾费, 也就是你照顾自己的父母, 国家付你工资.

  我不知道大家是不是了解这个情况, 我在500小时课程结束时, 学校特地邀请CONCIL的AGE CARE部门的领导来介绍不同的工作, 当然学校是为了让我们继续读社区服务的课程, 因为社区很需要这样的人来工作,(就是送饭工, 上门清洁工, 陪老人SHOPPING工),  好笑的是那位领导特意解释说很需要双语人才, 因为很多老人都是移民不会英语, 不过中文人才不是很需要, 因为中国老人很少申请这种服务的.那当然, 因为我们的父母我们自己照顾是我们的责任, 我们都是这样被教育的, 但在这里却是国家的责任, 那我们现在在这里是不是应该入乡随俗呢?

  另外老师还介绍说一般的政府低价租赁房优先租给两种人:单身母亲和年纪大的老人, 如果是80岁以上都不用排队的, 一般的困难家庭都要排很长时间的.

  所以我觉得LZ根本不用很担心, 可以先排队为老人申请移民, 反正要等十年, 十年内你没有特别的烦恼, 最多邀请他们来探亲, 等十年以后成功移民, 那他们就能享受这里的福利, 自己也有养老金的收入, 能合得来就住一起, 合不来就申请政府房, 自己负担房费, 不用LZ为老人买房, 等以后要人照顾了, 你自己照顾, 政府付你工资, 别人照顾,老人自己也负担的起. 所以LZ不用很担心.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08-1-3 18:5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aulie_mm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aulie_mm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lauralulan 于 2008-1-2 23:39 发表
看了LZ的帖子和很多回帖, 觉得大家都想在了一个方面, 那就是父母移民很难, 来了以后照顾很难, 但是我觉得是不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考虑, 就是这里是澳洲不是中国, 对赡养老人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我在上500小时的英语 ...

貌似来的头几年不能够领取福利的。所以移民过来的老人好像都要担保人来保证他们短期内不能依靠澳洲的政府。。
那些福利大多是给本地的老人吧。。

参与宝库编辑功臣

发表于 2008-1-3 19:5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von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von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lauralulan 于 2008-1-2 23:39 发表
看了LZ的帖子和很多回帖, 觉得大家都想在了一个方面, 那就是父母移民很难, 来了以后照顾很难, 但是我觉得是不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考虑, 就是这里是澳洲不是中国, 对赡养老人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我在上500小时的英语 ...

LAURALULAN一定很年轻,也一定刚来澳洲没多久。
很简单,在中国你不跟老人一起住,他们可以有自己的生活,这里?有多少不会说英语的中国老人能独自住在公房里?

发表于 2008-2-12 20:5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托蒂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托蒂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说来说去,钱索王道啊,看来我们还是少来这里发牢骚,多去理财去学习生财之道。

发表于 2008-2-13 12:3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angpa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angpa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澳洲老人视需要子女帮助为耻辱。至少我BF的父母是这样。他们已经80多高龄了,女儿是护士长,可能出于职业习惯,当他们不适时,联系诊所,医院,接送等。为此老人非常生气,说干预了他们的生活,他们能够安排好自己。我BF在中间做了很多沟通工作也不行。老人很过分的说"nobody like xx (xx指女儿)。后来女儿生气了,说以后不管了,他们才意识到自己的不妥,向女儿道歉。

老太太有眼病(白内障),有评估机构评估他们自我料理的能力,从而决定请清洁工,乘的士的福利。还可以评估可以接受respite agent照顾的小时数。老太太够条件每周去一天,或每月去一周respite agent接受全面照顾,但她还是乐意呆在家里。现在有义工每周带他们shopping一次。

澳洲老人很会享受生活,十年前他们还去玩高空蹦极,照片登在一个有关视障患者的杂志封面。他们家里总是纤尘不染,每周的每天做什么有时间表。面对他们,我有时会感到惭愧,我自己家里都没有安排得这么井然有条。
流浪 - 流动的浪漫
地球村体验之旅,每日进行中...

发表于 2008-2-13 12:3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ilkzha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ilkzha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觉得对于老人, 钱不是他们要的, 钱也解决不了真正的问题. 对于老人, 他们需要的是轻松的生活和和睦的家庭. 轻松的生活, 在国内一般是很容易得到的, 但是在这里, 除非英语好, 否则很难轻松. 而和睦的家庭, 老人也未必希望整天和儿女生活在一起, 而是希望能经常见到子女. 对于已移民在这里的子女, 只有经常打电话, 经常回去看看(包括邀请父母来这短期旅游), 甚至可以电脑视屏. 老人自己不能照顾自己的时候, 可以送到中国的敬老院. 在老人最后的日子, 当然要多陪一陪, 这是儿女所能做到的. 我想即使在中国, 也不过如此.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08-2-13 15:0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qiangzi1999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qiangzi1999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第一代移民往往是最难得。到你的孩子那一代就好多了。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