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软糯鲜香的【芋头扣肉】 (2012-5-16) chesecake · SPIRIT1的澳洲生活(4)----滑雪记 (2004-12-20) spirit1
· 开心!过了NAATI了!!! (2006-2-17) tiffanygz · 雪耻一菜,京酱肉丝 (2009-12-10) edith921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楼主:hellovic

昨天和一朋友聊天,感叹中国有这么忠诚的老百姓 [复制链接]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7-5-31 17:50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uigu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uigu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igotowhere 发表于 2017-4-8 12:08
小时候党教育我们资本主义人民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

我们坚信不疑,这难道不是洗脑是什么?

现在看 党还真说对了 这个月足迹抱怨悉尼地铁涨价 电费太高的帖子已经有几个了 还有人问冬天怎么取暖省钱 我把这些转给国内几个朋友圈 国内人发现的确如此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7-6-12 15:0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eko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eko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guigua 发表于 2017-5-31 16:50
现在看 党还真说对了 这个月足迹抱怨悉尼地铁涨价 电费太高的帖子已经有几个了 还有人问冬天怎么取暖省钱 ...

这个要比较的包括所在城市和所处阶级.
在澳洲大家都没什么认识人,阶级也是从头开始.最多带着些钱.
而国内就差异化大了.
一线城市和二三线,县级城市的区别,每个城市自己所处的阶级和位置.
这些感受太特么因人而异了.
中国沿海城市的经济已经和发达国家无异,可是其他地方大都是欠发达地区.本身发展就不均衡,来讨论和澳洲的比较...能比出结果算你们牛.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7-6-12 15:3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uigu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uigu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ekong 发表于 2017-6-12 14:09
这个要比较的包括所在城市和所处阶级.
在澳洲大家都没什么认识人,阶级也是从头开始.最多带着些钱.
而国内 ...

现在叫做阶层

发表于 2017-6-12 18:4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eko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eko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guigua 发表于 2017-6-12 14:39
现在叫做阶层

换汤不换药。

发表于 2017-6-12 18:5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hefores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hefores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hellovic 发表于 2017-1-29 09:24
不是和我意见不同,是能睁眼说瞎话,把国外公认好的好的地方说成差的,那还有什么可聊。你要是说国外没有 ...

你把澳洲的缺点一口气都说完了,还能喷你么?这么精
吃亏是福,RP累计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7-6-12 19:0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uigu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uigu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guigua 于 2017-6-12 18:03 编辑
ekong 发表于 2017-6-12 17:46
换汤不换药。


以前按出身分阶级 现在按财产分阶层
微信总有帖子宣传阶层 人们对号入座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7-6-12 19:4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JunhuiCHE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unhuiCHE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TT 发表于 2017-1-29 18:34
很多鬼子普遍这强调,你说点中国好的他就说你被洗脑了,理屈词穷了就说你那你怎么不回中国啊?你妈我说你老 ...

牛b

发表于 2017-6-13 01:0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eko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eko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guigua 发表于 2017-6-12 18:02
以前按出身分阶级 现在按财产分阶层
微信总有帖子宣传阶层 人们对号入座 ...

同一阶层还分层,人们还互相瞧不起和攀比。
有时候觉得竞争很好,有时候觉得很累。
安心过自己日子就好。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7-6-13 01:2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uigu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uigu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ekong 发表于 2017-6-13 00:09
同一阶层还分层,人们还互相瞧不起和攀比。
有时候觉得竞争很好,有时候觉得很累。
安心过自己日子就好。 ...

攀比 不满足是经济发展的动力

发表于 2017-6-13 01:3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oyoyuy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oyoyuy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快捷导航 发表于 2017-1-30 13:10
刚从广州回来,带着小朋友搭过好几次BUS,非高峰期,司机都等我坐好才开车。我出来十二年了,当年出国其 ...

确实,澳洲在退步或停步不前,而国内在进步!

发表于 2017-6-13 10:3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eko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eko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guigua 发表于 2017-6-13 00:28
攀比 不满足是经济发展的动力

也同样会带来其他的问题。不过很多问题澳洲也不能解决。
比起来,少学英语至少是能省下很多精力的。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7-6-13 10:3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uigu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uigu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ekong 发表于 2017-6-13 09:35
也同样会带来其他的问题。不过很多问题澳洲也不能解决。
比起来,少学英语至少是能省下很多精力的。 ...

少学英语?现在一线城市小学期末考试都考口语了 一对一和英语老师对话 还得录像抽查 今年上海英语高考也考口语

发表于 2017-6-13 10:4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eko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eko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guigua 发表于 2017-6-13 09:39
少学英语?现在一线城市小学期末考试都考口语了 一对一和英语老师对话 还得录像抽查 今年上海英语高考也 ...

对于父母来说,工作不用说英语,平时日常也不用说英语,比在澳洲压力能少很多。对于小朋友,反正不学英语也要学其他。现在学英语比以前学英语容易太多了。那时候靠老师死啃,现在呢?英语早都活起来了。

发表于 2017-6-13 10:4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jasonzheng1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asonzheng1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楼主见识太肤浅

退役斑竹

发表于 2017-6-13 10:5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arys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arys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什么人都有,不必介怀

发表于 2017-6-13 10:5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lisawa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lisawa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除了食物空气这部分不赞同,其他人家没说错,国内会越来越好,lz是你自己见识少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7-6-13 11:0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uigu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uigu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ekong 发表于 2017-6-13 09:45
对于父母来说,工作不用说英语,平时日常也不用说英语,比在澳洲压力能少很多。对于小朋友,反正不学英语 ...

外企 著名民企的面试至少1轮全英语 有的甚至2~3论与国外老板电话面试

发表于 2017-6-13 11:2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ajia07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ajia07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alisawang 发表于 2017-6-13 09:58
除了食物空气这部分不赞同,其他人家没说错,国内会越来越好,lz是你自己见识少了 ...

很同意。现在国内养老也是条件很好,听国内朋友说条件很好的养老院,一个月也就5k人民币左右,上海附近还有专门给老人开办的食堂,有政府补贴,价格特别便宜。

澳洲是需要政府买单,不然一切都贵得极其离谱。比如看牙,比如养老院。当然如果收入极低,一切都是政府买单,那真的是会讴歌澳洲的。工薪阶层其实没有那么大的区别,在哪里都差不多。


我反正是真心实意希望国内越来越好的,现在也真的是看到越来越好的趋势。比如家乡小城市,现在公职人员的态度都比以前好了很多,也不刁难人了,还成了为民办事的试点。我们毕竟是中国人,国内越好,我们以后的选择就越多。

发表于 2017-6-13 11:3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lisawa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lisawa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majia07 发表于 2017-6-13 10:23
很同意。现在国内养老也是条件很好,听国内朋友说条件很好的养老院,一个月也就5k人民币左右,上海附近 ...

非常正确,所以我的孩子们我们都要求在家一定要说中文,每个周末都要学习中文,国内的关系也都要铺垫好不能断,让孩子以后有的选,不能因为来了澳洲就目光短浅看不到外面世界的变化

发表于 2017-6-13 11:3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otod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otod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经济爆发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以前太自卑太不自信,      现在起来了。      等到经济衰退,民族情绪受挫的时候就回到该在的位置了,  LZ用不着急于打击人家,    不用争那些优越感。   请文明用语互相尊重外国和盲目民族自信都是狭隘的。
现在来这里旅游和 转移财产的国人十有八九口口声声这里落后, 什么都又旧又土,   即使他们到美国日本也会这么说,  好像 全世界都比不上中国一个县城的酒店街繁华。   

发表于 2017-6-13 12:0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eko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eko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guigua 发表于 2017-6-13 10:07
外企 著名民企的面试至少1轮全英语 有的甚至2~3论与国外老板电话面试

要求能一样?你需要去用英语买保险和claim么?要用英语去和自己的会计聊退税么?更何况不同的体系.
英语的要求完全没可比性.再说了,全英语面试谁在澳洲不做啊,留学生们回去自然比在澳洲舒服的多.也不需要太高的英语水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7-6-26 03:1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WEIB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WEIB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click 发表于 2017-1-29 09:33
你之蜜糖他之砒霜,观点不同而已,没什么好奇怪的
训练这个词就用的过了
以前中国有早请示晚汇报,大会小会 ...

现在都改成微信训练了,与时俱进啊。

发表于 2017-7-2 04:5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Wiedzmi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Wiedzmi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大牛哥 发表于 2017-1-29 09:40
从小到大,上学的每一天其实都是在训练。这种训练并不是说爱党爱党国(当然,这也是其中一部份),最重要 ...

中国人还自大,中国喜欢请文明用语互相尊重外国人得不知道有多少,要是自大,谁管他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7-7-2 05:4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wf2872222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wf2872222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楼主low爆了

发表于 2017-7-2 08:5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碧姐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碧姐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totod 发表于 2017-6-13 10:32
经济爆发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以前太自卑太不自信,      现在起来了。      等到经济衰退,民族情绪受挫 ...

中国有的县城真的很繁华啊

发表于 2017-7-2 09:0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碧姐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碧姐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guigua 发表于 2017-6-12 18:02
以前按出身分阶级 现在按财产分阶层
微信总有帖子宣传阶层 人们对号入座 ...

成熟点的同学应该记得“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7-7-2 09:0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碧姐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碧姐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guigua 发表于 2017-6-12 14:39
现在叫做阶层

避称“阶级”是不是怕提醒大家“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7-7-2 09:4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uigu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uigu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碧姐 发表于 2017-7-2 08:03
成熟点的同学应该记得“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底层应试教育、中产素质教育、顶层精英教育, 美国教育的今天会是中国的明天?
2017-03-17 北京教育观察


现代教育没有那么大的力量,它最大的作用就是改变底层人民的命运,把孩子变成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但是到了中产阶级,“学校教育”的作用就没有那么大了,最主要起作用的是“家庭教育”,家庭和学校联手合作,才能让这个孩子变成一个更优秀的人,来等待社会的挑选。

而最顶层的精英教育,学校说白了,那就是提供一个基本的环境,最终起作用的是家庭本身的思想观念、社会阶层和财富地位。

本文来源:“英华兰的DrBing”(ID:HiDrBing),本文是《罗辑思维》第185期内容节选经DrBing修改。

........................................



一、底层应试教育



教育的内容,教育的目标,教育的使命,对各个社会阶层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还是拿美国来说。

美国社会底层接受的教育,目的是什么?就是让娃够着一个饭碗,说白了,把娃变成一个有用的社会工具就可以了。它不是在培养一个人才,只是在打造一个工具。

在美国教育界那个可歌可泣的例子,是一个完全正面的典型,叫KIPP。

它是一种针对贫民区孩子的公立学校,KIPP什么意思呢,就是“知识就是力量”。



这个学校办得特别好。

刚进来的那些底层的孩子,进来的时候水准,比其他中产家孩子的学校要低两个年级,可是经KIPP一培训之后,马上就追上了其他中产的孩子。

诀窍很简单:就是跟中国一样,做应试教育。你可别觉得美国的学校都是什么素质教育,不是,对底层来说,应试教育是最好的教育,因为至少可以让他够上一个饭碗。

可这种KIPP的学校的核心就是考上大学。你看应试教育,那两个基本点是,叫WORK HARD,BE NICE——就是努力学习,好好做人。

它的基本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让这些底层的孩子,尤其是那些黑人,或者拉丁族裔的孩子跟他们原来的社区切割干净。



原来跟街区的小混混一起玩,一起吸毒。现在就天天在学校呆着;别人早上八九点钟上学,下午三点放学,KIPP的娃早上七点半上学,下午五点钟放学,然后大量的家庭作业,做完作业累趴了直接睡觉,根本没时间跟街区那些小混混玩了。

这个学校里面有一个非常复杂的奖励系统。刚进这个学校,对不起,你没有桌椅,全部坐在底下上课;要是有好的表现,例如测验成绩好,赏一课桌椅。而且非常讲究纪律,一个小朋友做了小动作、走了神,老师马上停下来,

说:“来,我们全体帮助他一下,看怎么改掉你的坏毛病!”。奖励也很直接,表现特别好,低年级学生给几只铅笔,或者直接发现金;更高级的还有例如允许你中午吃饭的时候带上耳机听音乐……

一直管到吃饭,包括上厕所,怎么用哪个卫生纸,用多少,这都是有规定的,接近军事化管理。


安徽毛坦厂中学万人送考

所以你看,我们中国的那个什么毛坦厂中学,大家都说他是高考集中营,你到美国去上KIPP你才知道什么叫集中营。因为只有这种方法,才能让底层的孩子能够克服自己的那些习性,然后进入一个大学的门槛,他们的一生的命运才能被改变。

所以虽然这是一个正面的例子,但是我想告诉大家的正好是一个反面的信息,那就是底层的教育,最好的只是这样了,跟我们中国的应试教育的那些学校是一模一样的,没有素质教育!

那素质教育是在哪儿展开的呢,是在中产阶级的学校。





二、中产素质教育



这样学校培养孩子,更多的体育特长、更多的才艺,你得唱歌跳舞、画画,还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口语表达的能力、社会交往的能力、组织人群的能力、还有探索问题的能力。

比如说这样的学校要上历史课,老师往往就布置一个作业,我们全班小朋友会不会就这段历史事实,拍一个电影,有人专门写本子,有人专门拍画面,最后弄得非常好。

你看,这就是中国中产阶级最羡慕的,美式素质教育了。



但是注意,这样的素质教育仍然不是培养顶级精英的,他培养的是一个中产阶级人格,啥意思,用万维刚的话说,这叫培养工艺品。

请注意,工艺品和艺术品是不一样的,艺术品每一个东西都不一样,可是工艺品一个档次的,是一样的,因为它的价值取决于材质。

我们谈工艺品的时候总会说,这是黄金打造的,这个是花梨木雕刻的——中产阶级的教育可不就是这么回事吗?

就是给自己的娃披金戴银,来创造更多的才智,让他变得更加的优秀,这样他将来到社会上之后才能被挑选,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这叫中产阶级的教育,也就是我们一般说的素质教育。





三、顶层精英教育



那美国顶级精英的教育是什么样呢,这种教育往往是由私立学校来承担的。



他的核心使命不是让娃“变得更好”,因为“变得更好”是为了被人挑选的,他们那个阶层是“挑选别人”的人。

他们为什么要懂怎么做PPT?根本不需要!所以这不重要。


▲ Sidwell Friends Middle School

真正顶级精英教育核心只有一条,就是培养他们的决策能力。这样的学校往往也不讲究什么纪律,为什么?他们的观念是:你是你的船的主人,开快开慢你自己决定;我们要教你的就是:学会怎样决策你的快慢。

在这样的学校,你要上历史课,老师就不会布置拍什么电影了,那都是中产阶级娃的事,老师往往会引导这样的讨论。

比如说在博罗奔尼撒战争期间,伯利克里他犯了什么样的错误,而雅典公民有犯了什么样的错误,这样的讨论可能有持续一天,这种教育的核心使命,是要让孩子学会怎样选择和改变世界,这才是顶级精英的教育。

▲Phillips Academy Andover



四、三种教育总结



你也许听出来了,现代教育没有那么大的力量,它最大的作用就是改变底层人民的命运,底层人民其实家庭也不用过度的介入了,只要你找到像KIPP这样的超级学校(衡水中学那种考试工厂?),它就有本事把你的孩子变成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已经非常棒了。



但是到了中产阶级,“学校教育”的作用就没有那么大了,最主要起作用的是“家庭教育”,家庭和学校联手合作,才能让这个孩子变成一个更优秀的人,来等待社会的挑选。

而最顶层的精英教育,学校说白了,那就是提供一个基本的环境,最终起作用的是家庭本身的思想观念、社会阶层和财富地位。



五、中国教育会重复这种未来吗?



三种教育本质上就是这么来的——为了满足社会不同人群的基本需要而生,中国同理。

但是,中国和欧美的区别在于: 1)教育资源更稀缺 2)社会竞争更高、基本保障更低。结果就是大量城市家庭要兼顾“应试”和“素质”,家庭在时间和金钱投入巨大,家长钱包和孩子时间都“苦哈哈”的根源就在于这里。



所以,父母在教育上应该有取舍。不能全部兼顾,看清楚自己的位置和实力,就不会跟风胡来。没存好娃留学学费的,就不要欢呼减负了。个人认为,对中国的大多数人,时代还没迈入到享福偷懒的阶段。



引用罗胖的话:

今天的中国,社会分层还没有最终形成,教育分层还远着呢,所以这是一个大好的时机,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提升自己的认知,而超越自己的阶层。

提升认知,成为英雄!

其实人家啊,就是用很委婉的话,叫你,娃爸和娃都滚去干活学习,别磨磨唧唧的。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7-7-2 09:5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uigu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uigu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碧姐 发表于 2017-7-2 08:03
成熟点的同学应该记得“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北京状元戳破真相:你努力的天花板竟然只是人家的起点!
2017-07-01 岩松读书



高考成绩出炉,全国各地的高考状元陆续浮出水面,然而最刷版面的是北京的文科状元熊轩昂这个耿直Boy说的一番话——“现在的状元都是这种家里又好又厉害的。”



一句大写的实话,瞬间戳疼无数国人的心!

1
那究竟熊轩昂的家庭有多厉害呢?熊轩昂来自一个中产家庭,这已经不是小康、小资家庭所能比拟的。

北京的中产家庭往往父母都是大学的教授,上市企业高管,著名医院的主刀大夫、重要的技术科研工程师、拥有尖端技能的高职业素养人或者某些特定行业里尖端的人,等等。如熊轩昂的父母是外交官。

根据瑞信银行的国际中产标准来统计,在北京上海等地过上体面的中产生活,一个家庭必须储备起码1000万左右才能保证全家人的生活品质。除了拥有坚固难以被摧毁的家庭经济基础之外,固定资产外,中产家庭还需要具备家长双方拥有良好的教育背景、有着较高的职业价值或者社会地位、追求健康的生活品质,拥有良好的礼仪等特征,而这些特征将中产阶级区分与“暴发户”。

他们家里代步的车一般都有两辆或者以上,以奔驰、奥迪和路虎居多。他们的孩子上清华附中或者是人大附小,一到暑假就飞到世界各地参加夏令营。

父母的朋友也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认识一个牛津剑桥或者是哈佛大学的教授一点都不稀奇。

我们所谓的博雅教育,国学,戏剧,话剧,高尔夫,芭蕾舞,小提琴等等,是这些孩子的标配。

他们没有很繁重的课业压力,所以他们可以发展出不少的第二专长,一身艺术细菌稍微突出一点就能够到国外参加比赛,毕竟这样的机会也不少。

他们寒假到海德堡参加竖琴表演,暑假到南非大草原做义工,他们小长假的时候跟父母出国旅游,一切都显得非常自然。

这就是中产,跟很多普通家庭晋升起来的小康、小资族不同。他们同样能周末看电影,逛街购物,进入高级餐厅,更重要的是能够来一场走说就走的巴黎街头喂鸽子,能给孩子支付美国夏令营的时候,眼睛也带不眨一下。

申请大学时候,或者是找工作的时候,非常容易被这些孩子碾压。

毕竟,你一个恨不得一天18个小时都用来学习的书呆子,是没有办法和他们闪闪发光的简历相提并论的。

和三线城市的小书呆子们相比,他们活泼,灵动,成熟,还有恰到好处的天真。

你如果是面试官,你都会嫌弃你自己。毕竟,你努力的天花板,也只是别人的起点而已。

条条大路通罗马,没错,可是那个孩子,人家已经在罗马了。

2
寒門基本不出貴子



聽到熊軒昂的話,不禁讓我想起:“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這句話。雖然在上小學時,經常聽到老師在上課時這麼樣罵我們,但現在想想也是合情合理。

熊轩昂的话很有意思,他说他地处在北京这样一线的教育资源“大国”,拥有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拥有很多通向教育的“捷径”,而这些是农村地区的孩子无法享受到的。

请注意“捷径”这个词,换句话说,同等的高考应试门槛,其实还是有通向这个终点的学习“捷径”,而不是一味死磕课本、题海战术。

无独有偶,作为2013年的北京文科状元孙婧妍也曾在采访中,孙婧妍也分享了很多父母对她在阅读上的教育,为了选购了很多书本,给她带来了良好的语感,最后还是那句话,她的成功也是“水到渠成”的。

换句话说,这些教育里的精英学生,从小的时候就接受综合性的教育,拥有名师提点如何只做“一题”就能精通同类的题目,这就是“捷径”。他们拥有大量的阅读,作为自己的素养沉淀,而这些是一些普通家庭或者农村学生所无法做到的。

曾经在教育圈里听说过这样的情况,同样是考上北大的文科生,大城市来的学生对国外的作家、名著里的话侃侃而谈,而小城市、农村来的学生却半句话都答不上来,唯独能对课本指定背诵的段落倒背如流。

高考状元中,現在普通家庭的孩子已经不会成为状元了。

精英家庭注定孵化出精英,而寒门的子弟往往孵化不出贵子。因为一个家庭的经济硬实力,父母的软实力奠定了一个孩子的学习能力、眼界高低、执行力、胆识与魄力。

3

中产家庭不可忽略的软实力

真正好的教育,真的不是只读书,是父母的格局。中产阶级的家庭除了有固定资产、流动资产之外,还有个人的能力和价值、社会地位、教育素养及其生活品味。

蔡康永从小就看《红楼梦》,9岁的时候就开始学习评剧,因为他的妈妈是上海名媛,他的爸爸是知名商人和律师,太平轮就是蔡康永家的轮船。

蔡康永说,爸爸对于他唯一的要求,就是要读到硕士,而且是一流大学的硕士。蔡康永爸爸的好朋友,亲笔写了推荐信,让他到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念书。

高晓松的爷爷是清华大学校长,外婆是北航大创办人之一,爸爸妈妈都是清华的教授,妈妈是梁思成的学生…等等,他从小在清华校园里面的二层小楼长大,说,他上清华的时候,想要辍学去玩乐队,妈妈说,可以。你要是分文不拿,能在天津坚持一周,我就让你玩乐队。



这是父母知道人生精彩,不只是上学这一种可能。

其实这样家庭的小孩子最讓人羨慕,可能是像文科状元这种,他们从小就见多识广,他们能享受最好的,也见过最差的,他们的父母不是让他们死读书,他们的父母的教育,就是让他们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那些真正跑赢同龄人的年轻人,是拥有见识+知识+格局的结果。

4

沒有硬實力,一切都是白搭

社会阶层的分化,就摆在那里。



近年来,“农民工二代”、“贫二代”、“富二代”、“官二代”、“垄二代”(全家几代人都在国有垄断企业)的概念日渐清晰,人们感到改变命运的渠道越来越窄。

这个社会财富阶级化、教育资源阶级固化是一个事实。不愿意承认的人,只不过掩耳盗铃而已。拒绝、否定、不接受不等于不存在。认清事实,反而对个人、子女的生存和发展更有意义和价值。

既然中产阶级孵化精英,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去追寻中产阶级之路?中产阶级之路究竟有多远呢?答案是很远。

多数的中产阶级是上一代中产阶级带出来的,而只要不出意外,他们终将带出下一代中产阶级。这是一个家庭的硬实力、教育素养的日积月累的沉淀与代代相传。



作为“脱贫”、“奔小康”、“小资”阶级的我们,没必要盲目去追寻中产阶级。因为中国每天每年都有很多家庭死在去追寻中产阶级的路上。当你硬实力凑不上来的时候,要懂得服软。正如我前兩天發的文章《有一種成熟叫認慫》說的一樣:

即使是在这个时代,“有多少能力就做多少事”仍然是金科玉律。

或者准确地说,正是因为在这个时代,我们更需要按照自己的能力来决定未来的行动。

一个成熟的人,必然有着认清现实的自知之明和延迟满足的精神力。

大多数人的痛苦,源于他们不能接受一个现实:有些欲望就是无法达成。

作为中产以下阶级的人,其实认清现实比盲目攀比更重要,尤其在教育这个方面,能做到带孩子出国看展览固然是好事,但如果做不到,简单的去复制中产的生活方式实际上意义不大,因为这些方式对于他们自己的能力是跳跃式的。



缺乏基础和积累,这种跨越式的尝试,很难达到中产们一样的效果。就像同样是去名校,若孩子本身太缺乏基本的素质教育,跟不上别人的节奏是常事,甚至只会发展出一份自卑的情绪。这也是为什么社会普遍对于凤凰男凤凰女们看法不好,大概率来看,很少有人能够在阶级跨越这件事上表现优秀。当然你要跟我死磕有不少优秀的典范,我当然承认,但那很少,且难。

只是说这些家庭需要认清现实。能够在既定条件下给孩子提供最好的,已经是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东西了,这一点是家长,以及特别是孩子应该认清的。

而另一方面,如果家长愿意肝脑涂地奉献自己,也不能抱有揠苗助长的心态,因为你们想要的结果不是简单地一次卖房子可以达到的,因此抱着必然收获的心态来给孩子压力也毫无意义。

所以最好的选择是什么?不是去教育孩子,而是教育自己,如果你自己没有阶层上升的愿望和持续的行动力,又怎么可以寄希望于一个孩子草鸡变凤凰,一代人改变你们家族的宿命呢?

发表于 2017-7-2 13:2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何处惹尘埃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何处惹尘埃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他自己觉得幸福就可以,有何不可?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