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三刀厨侠争霸赛】3刀只做了这2样----江西炒米粉和豆腐皮炒白菜 (2008-9-18) spicypig · 吐血奉献,新足迹史上最客观,最全面的关于NRAS的评述 (2013-10-19) 清咖一杯
· 杨囡囡的纯母乳时代 (2010-10-8) 菩提~~~琉璃 · 几张风景 (2012-7-6) ajie711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楼主:Fengqilily

[其他] 鬼佬的算术水平都这样吗?很无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17 12:53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0# 的帖子

此文章由 Tigerpi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igerpi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小菜场买菜时算的快。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0-11-17 12:5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onn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onn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astina 于 2010-11-17 13:50 发表
心算能力到底有啥用阿

好比当年那个王府井百货大楼的“一把抓”,我看过纪录片,他儿子后来也在里面干,练了一手一把抓,说是继承父亲。

我是真没觉得这种所谓的技能在如今能有多少实际用处。
江南有佳丽 出于帝王州 繁花未曾见 王谢纸上闻
茕茕影孑立 烟雨两凄迷 凭栏望楼台 四百寺安在
------陈叁

发表于 2010-11-17 13:0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vata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vata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astina 于 2010-11-17 13:50 发表
心算能力到底有啥用阿


预防老年痴呆
黄色的脸孔有红色的污泥
黑色的眼珠有白色的恐惧

发表于 2010-11-17 13:0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reama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reama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Christy_BJ 于 2010-11-17 11:51 发表



老外能悟出真第?那怎么JR80%都是华人子弟??

基础都打不牢,怎么作上层的东西
提笔忘字的就想当作家



我不太清楚你用JR来想表达什么? 上到JR的就已经达到人生的成功了?很多华人家庭强调补习,强调重复,强调应试,所以他们解题的能力比老外强。

[ 本帖最后由 dreaman 于 2010-11-17 14:04 编辑 ]

发表于 2010-11-17 13:0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kek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kek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astina 于 2010-11-17 12:50 发表
心算能力到底有啥用阿

打麻将算分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 收起 理由
Fengqilily + 1 哈哈,你太有才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11-17 13:0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ifox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ifox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astina 于 2010-11-17 13:50 发表
心算能力到底有啥用阿

有啊,锻炼人的思考.如果心算能力好了,就不用买几个小东西都要拿计算器出来了.多了很多用脑的机会,用多了人都醒目一些.

而且其实更方便,在简单加减法上心算绝对比拿个计算器出来快多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0-11-17 13:0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stin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stin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gifox 于 2010-11-17 14:05 发表

有啊,锻炼人的思考.如果心算能力好了,就不用买几个小东西都要拿计算器出来了.多了很多用脑的机会,用多了人都醒目一些.

而且其实更方便,在简单加减法上心算绝对比拿个计算器出来快多了. ...

我心算就很好,不过真不觉得用处多大,现在什么都电子化了,不必过分强调心算的作用了。有这能力固然好,没有的也不算什么
于无声处听惊雷

发表于 2010-11-17 13:0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ifox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ifox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Yonny 于 2010-11-17 13:56 发表

好比当年那个王府井百货大楼的“一把抓”,我看过纪录片,他儿子后来也在里面干,练了一手一把抓,说是继承父亲。

我是真没觉得这种所谓的技能在如今能有多少实际用处。 ...

心算还是很有用的.基本上每次买东西都用的着.

主要是不要小孩子太依赖电子产品.认识一些ABC,如果身边没有计算器就有数字恐惧症.

[ 本帖最后由 gifox 于 2010-11-17 14:08 编辑 ]

发表于 2010-11-17 13:0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高寿财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高寿财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这就是为什么鬼子发明了计算器、电脑等工具
(paopaobing(3))

发表于 2010-11-17 13:0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12345678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12345678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去华人店就有用了,经常被多算钱

发表于 2010-11-17 13:4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kiddyzhe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kiddyzhe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中国人有算盘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0-11-17 14:2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hristy_BJ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hristy_BJ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dreaman 于 2010-11-17 14:03 发表



我不太清楚你用JR来想表达什么? 上到JR的就已经达到人生的成功了?很多华人家庭强调补习,强调重复,强调应试,所以他们解题的能力比老外强。 ...


着你这样说,任何情况都可能算不上成功

虽然有工具,但是很多职业,尤其跟数字打交道的工作,是需要基本心算能力,和大数的估算能力
比如金融,会计,医生,IT等
有时候拿一大堆报表数据,错误日志分析时,看一眼,大概就心理有数,不可能一项一项去验算

不要求十位二十位的计算,但三四位的加减法,俩位乘除法,分数小数百分比大概互换等,就算不够精确,但是要心中有数
这很难吗??小学生完全可以搞定

你完全可以用你的方法来教育你的孩子,如果你的孩子三四年级还不会乘法表,买东西不知道应该找多少钱
你再来说

发表于 2010-11-17 14:2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oinsetti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oinsetti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好奇下,谁还会打算盘?

我先说,我会,学过。不过只会加减。现在想下,居然还记得。

发表于 2010-11-17 15:24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63# 的帖子

此文章由 kek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kek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国内考会计证不是都要考珠算的吗,这里这么多会计,肯定都会。我也会,加减乘除都学过,现在只会加。

发表于 2010-11-17 15:5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onn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onn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avatar 于 2010-11-17 14:01 发表


预防老年痴呆

想起了以前国内学开车时师傅告诉我们的,开自动档车子只需要动右手右脚,手动挡则是双手双脚一起动。以后还是要开手动车,可以预防老年痴呆。

看来以后女性的老年痴呆会比较多,嘿嘿
江南有佳丽 出于帝王州 繁花未曾见 王谢纸上闻
茕茕影孑立 烟雨两凄迷 凭栏望楼台 四百寺安在
------陈叁

发表于 2010-11-17 16:1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Fernand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Fernand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dreaman 于 2010-11-17 09:49 发表
问题是文科也要修高数,能从其中学到方法论?大学老师真误人,这样的事情第一节课就该讲明白啊

文科不学哲学吗?怎么会觉得方法论没有用?很多著名的哲学家同时又是物理学家,数学家,等等,这都是有内在联系的。

你的"有用"是怎么定义的?是对打牌有用,对减肥有用,还是对生儿子有用?
假设你定义"有用"是指对工作有用。那在开始念大学的时候,谁又能知道以后自己干什么工作?工作了以后,谁又能保证自己不转行?如果是这样,大学念的课未必都有用,那不用念大学,先定工作,定了工作再学,或者念一个职业学校.

我认识许多念文科的毕业以后做IT,那么对他们来说,大学是白念了,都没用了?有个高中同学自动化毕业去了昆剧团,那他念的理工科也都没用了吗?

如果仅仅是为了对工作"有用",觉得学这也没用,学那也没用,那在中国可以念个职校,在澳洲可以念个tafe,或者根本不用念书,找个师傅带着,可以直接工作了。也不用浪费高等教育资源。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Christy_BJ + 3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like hell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0-11-17 18:0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reama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reama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Christy_BJ 于 2010-11-17 15:25 发表


着你这样说,任何情况都可能算不上成功

虽然有工具,但是很多职业,尤其跟数字打交道的工作,是需要基本心算能力,和大数的估算能力
比如金融,会计,医生,IT等
有时候拿一大堆报表数据,错误日志分析时,看一眼,大概就心理有数,不可能 ...


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不一样,但是JR绝对算不上啥成功。那上了JR以后呢? 退休了?功成身退了? 这个命题太远,论坛里面已经有很多这样的帖子来讨论了。 我随便找一找,找到这个帖子:http://67.210.97.52/bbs/viewthre ... p;extra=&page=1

至于说什么专职人员需要心算能力,其他领域不敢胡说,会计还懂一点。没有过面试的时候考心算能力的吧?那些做senior的很多整体和excel打交道的老外,心算能力都很强嘛?

发表于 2010-11-17 18:1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ink_maoma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ink_maoma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JR是什么?

发表于 2010-11-17 18:1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reama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reama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Fernando 于 2010-11-17 17:11 发表

文科不学哲学吗?怎么会觉得方法论没有用?很多著名的哲学家同时又是物理学家,数学家,等等,这都是有内在联系的。

你的"有用"是怎么定义的?是对打牌有用,对减肥有用,还是对生儿子有用?
假设你定义"有用"是指对工作有用。那在开始念 ...


好吧,可以像132楼所说,天文地理,数理化哲学政治通吃。但是教学的目的呢? 难道不是为了升学,为了文凭,为了考分绩点,以图将来找个好工作吗? 哪里是为了引发"兴趣", 树立人生观,价值观之类的。(中国的价值观教育还停留在为无产阶级奋斗的理想上吧?或许整个社会就已经没有了共同的值得奋斗的人生观了。除了钱还是钱)

我从来没有表达“有用”是指工作有用,可以是工作有用,也可以是生活有用!高等数学生活中用得上吗? 至少我是没有从学习中学到什么方法论。也许是导师太差,也许是我悟性太低。这些专业的学科不如留给专业的人士。

很有用的一门学科--理财投资,却不是任何一个“学”的必修课。 有用的东西却不教。我不清楚是不是老外的学校会不会教这门学科。

发表于 2010-11-17 18:2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ink_maoma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ink_maoma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好了,我来总结一下。

发表于 2010-11-17 18:4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猪猪的宝贝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猪猪的宝贝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Christy_BJ 于 2010-11-17 15:25 发表


着你这样说,任何情况都可能算不上成功

虽然有工具,但是很多职业,尤其跟数字打交道的工作,是需要基本心算能力,和大数的估算能力
比如金融,会计,医生,IT等
有时候拿一大堆报表数据,错误日志分析时,看一眼,大概就心理有数,不可能 ...

其实我很想知道您想论证什么?是中国的教育很好?还是华人天生比其他人种聪明?还是心算能力真的很重要?
你被捧上天,你被批评得一无是处,只要看到你踢球时熟悉的样子,我就知道你依然是你。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0-11-18 21:25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69# 的帖子

此文章由 Christy_BJ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hristy_BJ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http://www.time.com/time/world/article/0,8599,1938671-4,00.html

2. Education Matters
  教育事项
  
  On a recent Saturday afternoon, at a nice restaurant in central Shanghai, Liu Zhi-he sat fidgeting at the table, knowing that it was about time for him to leave. All around him sat relatives from an extended family that had gathered for a momentous occasion: the 90th birthday of Lius great-grandmother Ling Shu Zhen, the still spry and elegant matriarch of a sprawling clan. But Liu had to leave because it was time for him to go to school. This Saturday, as he does every Saturday, Liu was attending two special classes. He takes a math tutorial, and he studies English.
  Liu is 7 years old.
  上周六下午,在上海市中心一个很不错的餐厅里,刘志何很烦躁地坐在桌子旁,因为知道他得走了。坐在旁边的都是些大家庭里的亲戚,为90岁的刘志何的老祖母庆祝生日,这是很重要的时刻。他的老祖母叫林淑珍,还很精神和优雅,是这个大家族里的家长。但刘得走了,因为到时间去上学了。这个周六,像以往一样,刘上了两个特教班。他有一个数学的家教,还学英文,他只有7岁。
  
  A lot of foreigners — and, indeed, a fair number of Chinese — believe that the obsession (and thats the right word) with education in China is overdone. The system stresses rote memorization. It drives kids crazy — arent 7-year-olds supposed to have fun on Saturday afternoons? — and doesnt necessarily prepare them, economically speaking, for the job market or, emotionally speaking, for adulthood. Add to that the fact that the system, while incredibly competitive, has become corrupt.
  许多外国人,其实还有许多中国人,认为中国教育的逼迫性太过了。这制度让人死记硬背,把孩子逼疯了。7岁的孩子不是应该在周六的下午玩耍的吗?没必要为他们的就业和成年时的事情准备。另外,这异常激烈的竞争制度,已经变得恶化了。
  
  All true — and all, for the most part, beside the point. After decades of investment in an educational system that reaches the remotest peasant villages, the literacy rate in China is now over 90%. (The U.S.s is 86%.) And in urban China, in particular, students dont just learn to read. They learn math. They learn science. As William McCahill, a former deputy chief of mission in the U.S. embassy in Beijing, says, "Fundamentally, they are getting the basics right, particularly in math and science. We need to do the same. Their kids are often ahead of ours."
  确实,是这样,但对于最重要部分,这些是不要紧的。在几十年对覆盖到最边远的农村的教育系统的投资后,中国的识字率已超过了90%(美国是86%),而在中国城市,学生们不仅学习阅读,还有数学、科学。就像美国驻北京大使馆的前副局长William McCahill说的,“根本上,他们正享受最基本的权利,特别是在数学和科学上,我们也需要这样做,他们的孩子走在我们的孩子之前。”
  
  What the Chinese can teach are verities, home truths that have started to make a comeback in the U.S. but that could still use a push. The Chinese understand that there is no substitute for putting in the hours and doing the work. And more than anything else, the kids in China do lots of work. In the U.S., according to a 2007 survey by th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37% of 10th-graders in 2002 spent more than 10 hours on homework each week. Thats not bad; in fact, its much better than it used to be (in 1980 a mere 7% of kids did that much work at home each week). But Chinese students, according to a 2006 report by the Asia Society, spend twice as many hours doing homework as do their U.S. peers.
  中国人教的是真理、家庭观,这些在美国又开始流行,但还是需要一些推动力。中国人明白这些毫无疑问是需要花时间去做的工作。而且,中国孩子做很多的作业。 2007年美国的教育部调查显示,美国37%的10年级学生在2002年每周花超过10个小时的时间做功课,这个挺好,比之前要好得多(1980年仅仅有 7%的学生达到这个),但中国的学生呢,根据2006年亚洲协会的报告,比美国学生多花了一倍的时间在作业上。
  
  Part of the reason is family involvement. Consider Liu, the 7-year-old who had to leave the birthday party to go to Saturday school. Both his parents work, so when he goes home each day, his grandparents are there to greet him and put him through his after-school paces. His mother says simply, "This is normal. All his classmates work like this after school."
  部分原因是家庭督促。想想刘,一个7岁的小孩,不得不为周六补课而离开生日聚会。他的父母都工作,所以当他每天回到家时,他的奶奶会督促他的放学后的功课。他的妈妈非常坦白地说“这个很正常。他的同学放学后都这样。”
  
  Yes, big corporate employers in China will tell you the best students coming out of U.S. universities are just as bright as and, generally speaking, far more creative than their counterparts from Chinas élite universities. But the big hump in the bell curve — the majority of the school-age population — matters a lot for the economic health of countries. Simply put, the more smart, well-educated people there are — of the sort that hard work creates — the more economies (and companies) benefit. Remember what venture capitalist Tam said about China and the electric-vehicle industry. A single, relatively new company working on developing an electric-car battery — BYD Co. — employs an astounding 10,000 engineers.
  对,中国大企业老板会告诉你,最好的学生来自于美国大学,通常要比中国的要更具创造性些。但贝尔曲线的大驼峰--最主要的学龄人口--对于国家的经济健康尤为重要。简而言之,把越多的比较聪明的,受过良好教育和那些努力工作精英放在一起,越能为经济(企业)创造价值。想起风险投资家Tam说的关于中国和电动汽车产业:一个单一的、相对较新的发展电动车电池的公司BYD,雇佣了令人惊讶的10,000个工程师。
  
  China, critics will point out, doesnt produce (at least not yet) many Nobel Prize winners. But dont think the basic educational competence of the workforce isnt a key factor in its having become the manufacturing workshop of the world. It isnt just about cheap labor; its about smart labor. "Whether its line workers or engineers, were finding the candlepower of our employees here as good as or better than anywhere in the world," says Nick Reilly, a top executive at General Motors in Shanghai. "It all starts with the emphasis families put on the importance of education. That puts pressure on the government to deliver a decent system."
  评论家指出,中国没有很多(至少现在还没有------译者注:其实这篇新闻出来不久就出现一个中国诺贝尔和平奖了,呵呵)诺贝尔奖获得者。但不要认为劳动力的基础教育对于成为一个世界制造工厂不是一个重要因素。这不仅仅是关系到廉价劳力,还关系到精英劳力。“不管它是流水线工作还是工程师,我们将在这里找到跟世界上任何地方一样好,甚至更好的雇员的希望。”这全都源自于家庭对教育的重视,这迫使政府建立一个比较好的体系。
  
  And the Chinese government responds to that pressure in some intriguing ways. It insists that primary-school teachers in math and science have degrees in those subjects. (Less than half of eighth-grade math teachers in the U.S. majored in math.) There is a "master teacher" program nationwide that provides mentoring for younger teachers. Zhang Dianzhou, a professor emeritus of mathematics at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in Shanghai who co-chaired a committee charged with redesigning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programs across the country, says recent changes have begun to reflect more of a "real-world emphasis." Computer-science courses, for example, have been integrated into the math curriculum f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China is placing even more importance on teaching young students English and other foreign languages. If you think Chinas willingness to constantly fine-tune its educational system is not going to have much of an impact 20 years from now, theres a 7-year-old boy in Shanghai whod be happy to discuss the issue with you. In English.
  中国政府对这个压力有一些很有趣的反应。要求小学教育的数理科老师在那些科目上有学位证明(不到一半的8年级数学老师在美国主修数学),有一个“高级教师”的项目,在全国范围对年轻老师提供指导。张典舟(音译),一位上海的华东师范大学退休教授,与一个委员共同重新修订全国高中数学,他说,“近代变化已经开始更多的反映现实生活。”例如,计算机教程,在高中,已经与数学融为一体,中国现在更重视年轻学生的英文和其它外文学习。如果你认为中国不断调整它的教育体系对将来20年没有大影响的话,上海的一位7岁的小男孩就能用英文来跟你讨论这个问题。

发表于 2010-11-18 21:3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ixiaom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ixiaom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 本帖最后由 aixiaoma 于 2010-11-18 22:36 编辑 ]

发表于 2010-11-18 21:3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wangwalte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wangwalte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中国中学教育太强调技巧

发表于 2010-11-18 21:4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hristy_BJ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hristy_BJ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也出現了美國科技和產業向高端提升的情況。這就要求美國被技術進步淘汰的中端技術人才,必須進行再教育,而轉移到高端技術工作上去。

而這一點,是美國非常失敗的地方。那就是因為美國基礎教育中,對數理化的不重視,大部分小學和中學教育水平太差,造成美國自己教育系統和再教育系統里面,無法提供大規模的高科技人才。

如果看一下兩大高科技行業,一個就是信息產業,在美國的 谷,走在路上的電腦工程師,大部分是來自印度和中國。另一個就是生物化學產業,也主要由中國人擔綱。

雖然可以說美國在吸收海外人才上面,有其獨到之處,但是這樣大量的靠網絡外面的高科技人才,同時把自己國家的中端技術人才,給趕到了一邊,而不是靠提高這些人的技術水平,來滿足產業升級的要求,必然在社會中形成仇恨移民的本土保護主義情緒。

把這個和德國經歷過的產業升級換代,就可以看出美國的失敗之處。

所以美國工薪階層的情形,就是高科技的勞工需要從外面輸入,低端的勞工職位,比如說農場里面去收割農作物,收集草莓等等,美國人又養懶了,沒有人願意去干。甚至很多小企業里面的藍領工作,也找不到美國人干。

因為美國和加拿大、墨西哥簽訂了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結果政府補貼的美國大農場,狹持轉基因等等技術的威勢,就在墨西哥人主要的食物玉米上,把墨西哥的很多小農經濟給打垮了。

而這些失去了農業維生的農民們,要麼就轉種一些毒品,或者幫墨西哥毒販打工,或者就一窩蜂擁入美國。這些來自墨西哥的非法移民就佔據了美國的大部分農場勞工、建築業下工、餐飲業幫工,以及超級市場的低端工作機會。

因此在美國高端和低端兩個職業市場,算是被合法和非法的外國移民給佔得差不多,而中端的工作機會漸漸消失,大部分美國人在沒有多少技術含量的服務行業謀生。

发表于 2010-11-18 22:0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快乐每一天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快乐每一天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kevinj 于 2010-11-16 18:47 发表
挺正常的。。。
很多鬼佬离开计算器没法活的。

他们接受的教育主要也是学如何利用工具来让生活和工作变得更简单。
国内的教育是尝试开发儿童的智力,用脑袋也能进行复杂的计算。
比如20多年前在国内很多城市相当辉煌 ...


全忘光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0-11-18 22:1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icj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icj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不要小看鬼子,他们都不蠢,不要被表面现象迷惑。华人在澳洲还没有大企业。刚看到平均周工资,我想华人的平均工资要差很远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0-11-21 13:5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第一名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第一名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avatar 于 2010-11-17 14:01 发表


预防老年痴呆

预防老年痴呆学钢琴最有用

发表于 2010-11-21 14:2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你太有才了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你太有才了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Fengqilily 于 2010-11-16 12:44 发表
刚调来一个同事坐我邻桌,小姑娘23岁,土耳其人,不过是在这里出生长大的,是老板的亲戚,本来在公司只是负责接电话的,不知为何最近被调到我们accounts部门,负责给客户做invoice.
今天她跑来问我一个问题:“Business Hour的时候,每 ...


很无语。

我老板有次跟我说,你看0xE0 除以4是 0x0E对吧。
我想都没想就说,“不对”。 他运行了calc.exe,说,"恩,还真不是"。

[ 本帖最后由 你太有才了 于 2010-12-4 18:42 编辑 ]

发表于 2010-11-23 21:5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vilata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vilata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你太有才了 于 2010-11-21 15:24 发表


很无语。

我老板有次跟我说,你看0xE0 除以4位是 0x0E对吧。
我想都没想就说,“不对”。 他运行了calc.exe,说,"恩,还真不是"。


什么意思?0/0?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