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文章由 士多可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士多可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十九)导游 (上)
我爸是老师,我妈也是老师,我爸有几个兄弟姐妹是老师,我妈的哥哥是老师,我的外公是老师,我的爷爷是老师,teaching is in my blood, 所以,我成了老师 。我很喜欢老师这个职业,我一直以为老师这个职业是世界上最好的职业,来了澳洲以后我才知道,世界上还有另外两个职业可以和老师这个职业并列,一个是DJ,disc jokey,对,我说的就是一些酒吧和夜总会里的DJ,当我在酒吧或者night club时,我常常会久久地看着那些DJ,欣赏他们,羡慕他们,常想,如有来生,我要去当一个DJ,一晚上就是唱啊,跳啊,然后,music, and more music;另外一个工作就是导游,那是在我组织了第一次China Trip 以后发现的。
多次和导游合作,我对导游这个工作也了解了一些,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
导游分两种,一种叫全陪,全陪就是行程包括一个以上的地方,他/她每个地方都陪着你,以前我以为只是外国团有全陪,自那次参加了农场的怀旧游(看“我的海丰之行”),才知道,如果跨省了,国内旅游团也有全陪;还有一个就叫地陪,就是当地的导游。举个例子,我们的某次中国行包括北京,上海,西安和新疆,那么,到了北京,因为中旅的总部在北京,所以,在北京就只有一个导游,就是那个全陪,这个导游一定是去机场接旅行团的,当结束了北京观光,我们会飞去西安,全陪就和我们一起上飞机,飞到西安,一出西安机场,西安的地陪已经在机场出口处等着我们了,大巴也在停车场等着了,上了车,全陪会在大巴上简单的把地陪介绍给大家,然后,一切就由地陪接过去了。游完西安去新疆,西安的地陪在机场和我们说再见,全陪和我们上飞机,到了新疆,新疆的地陪一定是在新疆的机场接我们的,到了上海也是如此,如果我们在上海离境,上海的地陪在最后一个景点和我们说再见,全陪和我们一起去机场,在那里和我们说再见。
坐在旅游大巴上,我观察过很多很多导游,觉得,一个好的导游有点像好的历史老师:他们都是很会讲故事。好的导游不会死扣细节,他知道,旅游者去到某一个地方不是来上历史课的,也不是来上地理课的,故事内容当然必须和此时此地的情景有关,但讲解的娱乐性远比细节的真实性更重要,一个好的导游,一定具备一些历史,地理和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他们同时分得清,有用和无用的知识。
知识本身不存在“有用”和“无用”的属性,有用和无用是对对象来说的,就导游工作的性质来说,有用的知识就是客人喜欢听的东西,无用的知识就是客人不喜欢听的东西,注意到,一些导游,你一听就知道知识渊博,他对每个细节都了如指掌,他们的讲解给我的印象是,他们试图在十几分钟半个小时的时间里让客人成为这方面的专家,如果这是客人要听的,没问题,但对外国游客来说,唐宋元明清,每朝多少年,皇帝叫什么名字,讲这些东西会让人打瞌睡的。
每天坐在大巴的第一排,听着不同的导游讲解,引起我很多反思,在课堂授课,是否也有“有用”和“无用”的知识?毫无疑问,12年级考试需要的知识是“有用的”知识,但是,我们真的需要把那个 Z C S 和卷舌的ZH CH SH 分得那么清吗?我是上海人,我姓张,但一辈子我从未说过 wo xing zhang, 我一直说的就是wo xin zang,不要说我会误人子弟,我当然会向我的学生介绍前鼻音和后鼻音,我也会让学生们试试卷舌不卷舌的发音,但我们是否要他们非得把卷舌音发清楚不可?有用和无用的知识还有一层意思,除了汉语,作为一个老师—你首先是一个老师,你还能留给你学生一些什么?
几年前,有一天,我在一个饭店里吃饭,隔壁一张桌子坐着一对夫妇,三四十岁左右,他们旁边还有一辆婴儿车,里面坐着一个baby,男的走到我的桌子旁边,跟我说:Zhang laoshi,remember me?,我站了起来,和他握了握手,说,Sorry, you are……, 他说,(用的是英语)我叫xx,你当然不记得了我了,但你是我唯一记得的中学老师…….我知道,除了那唯一一句的中文“张老师”,我应该还留给了他一些别的什么东西。
导游和老师这两个职业竟有相通之处,感觉中,我不但能成为一个好领队(清墨水也认可的),看样子我还能成为一个好导游。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