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朋友晋升IT MANAGER--发贴庆祝 (2007-7-3) moonfish · 一路向南,牵手新西兰之秋。 (2011-7-30) 微风细雨
· 墨尔本Glen Waverley十年来的变迁 (2006-9-24) villa · 静谧唯美的世外仙境 (2013-7-30) wangbo1118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楼主:rachelwang528

[NSW] 感动!我ATAR得了高分, 但是真正的HIGH ACHIEVER是我的父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2-19 13:0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cott.songgps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cott.songgps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D妈妈 发表于 2017-12-19 12:39
记得几年前维州有个home schooling的华裔状元上报,照片放上来,有同学评论人家衬衫扣子系到顶(老土)

有 ...

感谢分享
love maths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2019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17-12-19 13:1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ondo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ondo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Yueliang123 发表于 2017-12-19 11:25
相比较澳洲主流的思想感情,这篇文章挺煽情的,有些细节可以不必写或特意强调,同样可以达到传播正能量的效 ...

知音体?

发表于 2017-12-19 13:4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axiaoc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axiaoc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maxiaoc 于 2017-12-19 14:16 编辑
roselover 发表于 2017-12-19 11:07
我儿子和这个孩子是同学,在学校比较正式的活动,学校的prefects和上台领奖好像都穿上blazer,也有一些学 ...


我们才不介意呐,这个和吃瓜群众有啥关系?我们不过是看到他自己比较介意,指出这个事实而已。这也是他自己在新闻里说的,他要真不在乎,就不会特意提到这个了。

外套不买我还勉强可以接受,毕业纪念衫不给买,真的无法理解。家里大孩子已经中学毕业,知道孩子对这件衣服特别重视。

发表于 2017-12-19 13:5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wand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wand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alee79 发表于 2017-12-19 10:55
他没有说考上,只是说成绩低于200

新闻版的中文翻译和一些公众号都说成考上了OC,我回头看了看英文原文,还真没说有OC offer.以上中文翻译需要纠正一下。

2016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7-12-19 14:2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小小白虎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小小白虎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D妈妈 发表于 2017-12-19 12:39
记得几年前维州有个home schooling的华裔状元上报,照片放上来,有同学评论人家衬衫扣子系到顶(老土)

有 ...

说人老土和评论长相都是很冒犯的言论
我觉得这里的同学都是希望这个孩子不要负担太重,至少心理上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dondon + 3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I used to rule the world   Seas would rise when I gave the word
Now in the morning I sleep alone    Sweep the streets I used to own

发表于 2017-12-19 15:4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usanz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usanz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主流社会同情弱势群体,他又这么出色,还很擅长表达,引起关注,带出来正能量,对他也好吧。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2013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7-12-19 21:5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冬迹之樱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冬迹之樱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Pippa 发表于 2017-12-18 13:13
好孩子!读法律对他是不是好的选择呢?都道听途说这行讲的是关系?

有能力,也能出头。
如果有关系,锦上添花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6 收起 理由
Serenity + 6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7-12-19 22:0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om201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om201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小小白虎 发表于 2017-12-19 14:28
说人老土和评论长相都是很冒犯的言论
我觉得这里的同学都是希望这个孩子不要负担太重,至少心理上 ...

很喜欢VIC 去年那个华人 home school 的ATAR状元。足迹有一篇访问的,感觉那孩子说话很真诚得体。

发表于 2017-12-19 22:1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om201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om201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http://www.oursteps.com.au/bbs/f ... st%3D1%26digest%3D1


采访在家上学荣获VCE 满分的 Stephen Zhang 及其父母


新年前,我和Astina代表新足迹采访了在家上学而获得今年VCE 获得99.95满分的Stephen Zhang一家。长长的三个小时的访谈,聆听他们的故事,各种观念的冲突,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为了客观报道,以下尽量还原访谈内容,避免主观判断(偶尔忍不住的感言都特别注明)。


为何要选择home school

我想很多人都关心为什么Stephen的父母要选择走home school这条不寻常的路。Stephen的父亲张先生Joseph在采访开始时就强调,home school只是他们一家作出的认为适合他们家情况的选择。虽然他认为这是一条很好的路,但是很多家长未必愿意用。

Stephen是家中四个孩子的长子,随着父母在澳洲搬过好几次家。当他年届入学年龄时,他家住在悉尼的Hurtsville附近的Narwee。 他就读了Beverley Hills North小学,里面华人孩子的比例相当高,他在里面也学习优秀,得过各种嘉奖。

当他读到四年级时,全家搬到了维州,父母替他报名了离家稍远的一家乡村小学,看中的是小学规模小有温馨的气氛。和某英文媒体关于Stephen在该小学受到孤立的报道不同,事实上Stephen在学校里玩得很开心。用张太太Sarah的话说,Stephen在15岁之前并没有多少“自己是华人”的意识,所以完全谈不上被孤立。然而Stephen介绍说那所小学的老师很'slack',不仅在学业上,而且在学生的纪律行为上,都管教不严。从父母的角度来看,10岁11岁孩子刚刚开始青春期阶段,变得淘气了,同龄伙伴说的话比父母说的话管用了。张家夫妇是虔诚的基督徒,他们感觉不仅儿子的心开始离得远了,也离他们所认可和秉承的价值观远了。

Sarah在这之前好几年就接触过在家自己教孩子的朋友,也一直有这个想法。在新州时因为规定繁琐未能实施,到了维州后Stephen在学校里的情况让他们下定决心,把孩子带回家,按照自己的价值观来教育。Sarah说他们家一再强调的是relationship, 上帝和自己之间的relationship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relationship, 兄弟姐妹之间的relationship. 而且父母也一再强调对孩子的爱。

The Age报采访时,Stephen说父母想要在他的教育中有greater say,就是这个意思。


关于home school的学习

我们一定好奇home school的教育是如何实施的,是否父母必须是教育专家才能在家教孩子呢?

Joseph和Sarah夫妇并没有教育相关资质和经验,作为第一代移民英语又是第二语言,所以Sarah介绍说,孩子在低年级时,她还能辅导。到了高年级,基本上靠孩子自学了。home school的孩子原来是不能参加VCE考试的,因为VCE的课程必须要在一个政府认可的学校里进行注册。就是从今年开始,home school的孩子才刚刚开始可以通过distance learning来注册VCE考试,而VCE所需的来自老师对作业的打分部分,其实是distance learning的老师完成的。进入VCE阶段后,在诸如Specialist Maths, English Language等课程,Stephen请父母为他请过tutor,也短暂地去上过补习班。请私教和上补习班,部分的原因是常规教育体系外的孩子,不知道自己在同龄人中处于什么水平,心里没有底。通过这些私人教师以及补习班,他和其他学生有了横向比较。(记者感想:没有对手的武林多么寂寞阿,所以需要比武大赛,推选武林宗师)。

作为一个在家上学的孩子,他的普通的一天是如何展开的呢?Sarah对外界某些她是“虎妈”的猜想颇感无奈。她说张家的孩子的学业的重要性是排在很后面的,他们全家起来后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圣经,其次是各司其职做家务,然后学音乐也排在学业之前。Stephen只有在进入VCE阶段后才开始减少家务时间,花更多的时间在学习上。

home school也有自己的组织,他们这些家庭每月至少聚会一次,就是他们的family day. 绝大多数是西人家庭,也有东南亚华人。大陆来的华人,据Joseph介绍,采取home school的原来仅有他们一家,现在可能有增加也未可知。

怎么走上VCE的道路

之前介绍了,home school的孩子在2014年之前是没有机会考VCE的。父母对Stephen以及张家其他孩子的期望是12年级毕业后念个TAFE早日进入社会工作。以后发现了自己的兴趣后,再以成年学生的身份进入大学修读学位。(记者的话:所以真的不是虎妈阿!)

然而作为成年学生,意味着永远没有机会再去读医科了,这是一个人生的大决定。之前Stephen一直表示自己对读医完全没有兴趣,而且也注册了TAFE的Diploma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的课程。然而机缘巧合,在一次政府为home school的学生组织的first aid的培训中,Stephen发生了对这一行的兴趣。所以当11年级已经进行了一半时,他对父母说,想要推翻之前的决定,去考VCE。这让他的父母猝不及防,因为一直没有做这方面的准备。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想要把Stephen送到学校就读VCE课程,也有一家教会学校表示愿意接纳。然而经过了解,Stephen认为自己不能习惯学校即使当天没有课,学生也必须从上午9点到下午3点一直呆在学校的纪律。经过几番思量,还是选择了通过distance learning学习VCE.

有没有想过自己会得满分?Stephen笑笑说,自己估计分数会挺高,但是没有敢想过会得满分。

关于home school的一些疑惑,英语,文化,社交以及其他

对于home school这一种我们很不熟悉的小众教育模式,大家想必有很多疑惑,比如说我们相信华人孩子天生聪颖,自学能力强,学业和普通学校的孩子相比,未必占劣势,可是作为第一代移民的孩子,如果没有每天接触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他们是如何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的呢?据记者观察,Stephen说英语比说中文要更自在,而且他也介绍说,中文他只会基本的听说,完全不会读写。

Stephen毕竟在澳洲的小学读到了5年级,英语有了相当的基础。作为虔诚的基督徒,他们全家每周都去教会。而且他们所住的并非华人区,可能在教会里说英语的机会更多。home school组织至少每月一次的family day,也提供了一个英语的环境。此外,Stephen课余大量阅读各类书籍,以他感兴趣的历史类书籍为主。Joseph介绍说,有一次教会活动,Stephen和教会里的一位长者一起祈祷。事后这位长者对Joseph说,我很惊讶Stephen说的是‘noble English'. (记者的话:但是可能小伙伴常用的词汇,暗号,他或许就知之甚少了吧)。他选择的一门VCE考试科目是较少人选择难度较高的English language,取得了46分的高分,就是明证。张家夫妇把这些归功为神的工作,有信仰的人,当遇到自己不确定的问题时,就诚心祈祷,交给神去解决。

对一个ABC来说,去学校上课除了课业,也是一个了解和学习澳洲文化的场所。这一点Stephen是如何看待的呢?比如footy, cricket, Anzac Day的由来这些?Stephen说他当然知道Anzac Day的由来(他补充说如果连这也不知道的话,那也太可怕了),打过cricket, 但是没有玩过footy。 他对于footy tipping这些没有兴趣,也不了解,但是以后若有需要,是很快可以学会的。说这些的时候,Stephen表现了一个高智商孩子的满满的自信。

一个在成长过程中大多数时候在家的孩子,有没有这样的时候,只是简单地想要和小伙伴在一起?Stephen说他也有朋友,比如去补习班认识的同学。(记者感觉好像交往不是最深)。Joseph介绍说,home school的孩子不是没有社交,而是以一种不同方式的社交,比如home school家庭的family day, 经常会有人做演讲,speaker也是各行各业有建树的人。Stephen和这样的人交谈,得到了很多宝贵的人生智慧和经验,这是同龄人所不能提供的。(记者思考:但是同龄人能够提供的友情,陪伴和理解是否还是不可取代的?还是高智商的孩子确实不太和同龄人有交流的需要?)

是否了解澳洲时政,比如选举,比如叙利亚难民问题? Stephen当时的回答是他知道这些事,但是兴趣不太大。不过采访完成后数天,他又补充道他也考虑过难民问题中的一些道德因素,比如把优先接纳基督徒难民是否有违道德?在教会里,他们也曾为难民祈祷过,教会还呼吁信徒接待难民家庭。所以他认为自己还是关心澳洲时事的。


选择home school, 有没有压力以及自我怀疑?

选择与众不同的路,是要付出额外的代价的。包括周围人的质疑,以及自我内心的摇摆等。

当被问道对这个选择有没有动摇过时,Sarah说当然有过。因为home school的有些资源和常规学校无法比拟,而且周围亲友因为担心,也经常质疑他们的做法。尤其当Stephen准备要去考VCE时候,他们一度想要去送他进常规中学。当然最后帮助他们坚持了选择的是一种信仰上的力量,对于人生需要的事物的重要性的排序,他们认定他们所要的价值观比学业更为重要。

如今Stephen获得了VCE满分,我想这是对他们坚持这样做法的极好鼓励。Stephen还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都是在家上学的,父母因此而受的压力以及对自我的怀疑,肯定要少很多了。

顺便说一句,Stephen的大弟在12岁时候就完成了12年级的课程。13岁参加美国SAT考试,获得了2100多的高分。他注册了新州一家大学的线上课程,已经读完了Science的第一年。


学习之外,这位新科状元有什么兴趣爱好呢?

很显然阅读是其中一件。我们可以看到背后的书架上,密密麻麻的各种书。但是张家的孩子是不被鼓励读小说的,因为“小说里面的内容都是虚构的”,Joseph说,这样容易对人生产生幻觉,而不是脚踏实地的生活。Joseph和Sarah鼓励孩子读那些包含truth的书籍,比如人物传记等。但是Stephen在一边轻声说,以前也是读过小说的。

家里电视是不看的,孩子们是没有手机的,不使用facebook等社交媒体的,那学习累了看书累了有没有什么放松的呢?Stephen偶尔打篮球,但是谈不上爱好,14岁时候开始学钢琴,但他也只是轻轻带过。当再次被问道你的hobby是什么的时候,他说数学,化学,还有电脑编程。(记者观察,他好像真的爱电脑编程,说到computer programming的时候,眼睛里有闪光)。

事实上Stephen对数学的兴趣是显而易见的。他此次获得墨尔本大学的奖学金,选择了读science而不是医科学生大都会选择的BioMedicine,是因为后者的课程设置里,数学不占什么份量。

补充说明: Stephen后来在邮件里又告诉我们,他其实打过篮球,学过体操,游泳,也参加过home school孩子的运动小组。这些他在采访中忘记提了。

stephen.jpg

父亲在孩子教育中的作用

采访中让我印象很深的是Joseph一再强调父亲在孩子教育中要起的作用。他说教育不是爸爸去挣钱,妈妈管孩子那么简单,父亲的角色不可替代,他能教给孩子男人的必备技能,责任感以及担当。home school组织常有专门只有父亲与儿子才能参加的活动,孩子从中得到男子汉的教育。在家里他教Stephen使用各种工具,比如冲击钻等,让他慢慢积累以后在自己的小家庭所需的技能。Stephen甚至为弟弟做了一张简单的课桌。

Stephen14岁时候就开始为邻居割草,挣零花钱,直到考VCE那年因为太忙碌而暂停。Joseph自豪地说:“他(Stephen)自己攒了一些钱呢”。 后来他还为其他学生补习,不仅挣钱,也是学习理财,培养责任感。

Joseph自营生意,和客户见面的时候,他常带上年长的两个儿子,让他们学习。也有父子一起参观博物馆等机会,培养父子感情,进行男人间的对话。

父亲的观念对于儿子的选择也起了很大的作用。比如Joseph认为孩子要早点进社会,所以知道home school的孩子原没有机会考VCE,也不认为这是什么缺憾。在Stephen获得VCE满分,获得Monash和墨尔本大学两家的奖学金时候,父亲也曾表示儿子应该选择莫纳什,因为这家大学学医5年就可毕业,而墨大要7年。“男孩子要早日进入社会,担当责任”, Joseph一再强调。当我们指出澳洲其实从事任何一种职业自食其力都没有问题时,他说“我们家的儿子一个人要挣两个人的钱,因为以后他们的小家庭,妻子是要全职在家照顾家庭的”。


宗教的影响

采访Stephen一家,宗教是个绕不开的话题。其实进行home school这个决定就和信仰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宗教也时时体现在家庭日常中。比如前文提到的每天全家都要一起学习圣经,"not only His Words, but His Works as well'. (为了和孩子沟通方便, Joseph和Sarah的说话也是中文英文夹杂的),还要把圣经联系到自家的实际。比如说Stephen在VCE的时候选择较难的English Language而不是更多人选择的相对教容易的English,是因为后者的课程中有一篇文章和他们家的宗教信仰以及价值观不符。

作为虔诚的基督徒,全家六口人每周都要去教会,而重大决定虽然全家商量,但是最后也是要祷告寻求神的旨意。Sarah跟我们强调说,大的决定都是on the knees作出的。她连续说了三遍on the knees,我们这才学习到了一个新词,原来on the knees就是祷告的意思。

在采访中,Stephen的父母多次引用了圣经里的话,可见这些对于他们来说是耳熟能详的。在VCE成绩放榜的那天早晨,全家也循例虔诚祈祷。他们说,有什么困难的时候,就相信主,把问题交给主。


结尾的话

Stephen Zhang新年里就要进入墨尔本大学修读Science学位了,3年后他可以选择继续读医,也不排除他去学习其他专业的可能。华人的孩子学业优秀的并不罕见,然而在家上学的又获高考状元的绝无仅有。我们祝愿Stephen在大学的生活愉快而顺利,并且非常关心青少年时期经历与众不同的经历会对他今后的道路有怎样的影响。祝福,并拭目以待。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6 收起 理由
bhua9 + 6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7-12-19 22:2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retty6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retty6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海之女 发表于 2017-12-18 15:34
我印象里,清洁工的工资不低的。

同感啊,因为一个认识的163投资移民也开过清洁公司,就自己干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maxiaoc + 2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7-12-19 22:2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retty6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retty6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小小白虎 发表于 2017-12-18 18:30
故事是很励志,孩子肯定非常努力,成绩也无需置疑的好,但是以下几点可以探讨

1.They are uneducated, a ...

我女儿是16岁开始打的工,对这篇新闻里的一些内容我不是很认同。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 收起 理由
小小白虎 + 1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7-12-19 22:3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Zhuanzhua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Zhuanzhua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虞宅与美丽 发表于 2017-12-19 12:03
也许这个穷对于孩子来说就是客观存在的感受,为什么不可以坦然地说?刻意避讳才是心态不健康的表现吧?

...

我认为一个健康的心态是: 贫穷不是感受,是客观,如果在意物质上的差别,绝对不是一个健康的心态!所以压根不需要提到贫穷,绝对不是避讳,是没有任何必要强调自己家庭条件。因为成绩和贫穷没有任何关联!这个孩子所要表达的是感恩,感恩是感谢父母对自己的照顾,培养,不是感恩于贫穷的父母对自己的培养!如果他的家庭背景是中产,感恩不也应该一样吗!感恩和贫穷没有任何联系!这就是我不明白这个孩子为什么提到家境贫穷。难道一个家境贫寒的孩子的感恩会比家境富裕的孩子的感恩更值得称赞吗?还是更吸引关注?

评分

参与人数 6积分 +16 收起 理由
Anna_Chen999 + 4 我很赞同
小小白虎 + 1 感谢分享
bhua9 + 3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2017年度勋章 2018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17-12-19 23:5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虞宅与美丽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虞宅与美丽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Zhuanzhuan 发表于 2017-12-19 21:31
我认为一个健康的心态是: 贫穷不是感受,是客观,如果在意物质上的差别,绝对不是一个健康的心态!所以 ...

目前的情况就是:一个家境贫寒的孩子做了一个感恩的表述,有的人读到了感恩,有的人读到了贫寒。很多人被这个感恩所感动,你说的没错,无论出身富裕还是贫寒,感恩都是一种美好的情感;可偏偏还有很多人在贫寒上要做出很多揣测,有些揣测,还真不是那么善意。

贫穷是一种客观存在,就像每一个家庭都会有各自的短板,可能是财力上,也可能是其它方面;人人无非是在自己的出身水平和天赋之下尽力发挥,争取达到可能达到的高度。我觉得这个孩子做到了。他当然不完美,他当然还有未测的人生;但是谁的人生又是完美?谁又能一键定制一个完美无缺的未来?

至少这个孩子在这个阶段,实现了他自己和家庭的目标,他爱他的父母、也是诚意满满。

层主我没有在针对你,只是顺着你的讨论,有感而发。

评分

参与人数 5积分 +19 收起 理由
SRMO + 2 感谢分享
小小白虎 + 1 感谢分享
fishmum + 4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7-12-19 23:5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ipp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ipp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Zhuanzhuan 发表于 2017-12-19 22:31
我认为一个健康的心态是: 贫穷不是感受,是客观,如果在意物质上的差别,绝对不是一个健康的心态!所以 ...

我觉得不是孩子思维问题,应该是平时父母对此强调较多

发表于 2017-12-20 00:3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海之女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海之女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Zhuanzhuan 发表于 2017-12-19 22:31
我认为一个健康的心态是: 贫穷不是感受,是客观,如果在意物质上的差别,绝对不是一个健康的心态!所以 ...

同意你的意见。感恩应该不分贫富。
不过我觉得这孩子是在真的很感谢父母,也许父母缩衣节食给他补课,(众所周知,现在临近高考这一年的补习费都要上万的)才有可能考到这么好的成绩。对于不富裕的家庭来说,那是很大一笔钱。只是这孩子没有说具体内容,但又提到贫穷的的背景,所以有点不知所措的感恩。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4 收起 理由
fishmum + 4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2019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17-12-20 08:5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ondo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ondo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楼上有位同学说的好,贫穷对这个孩子来讲大概是一种主观感受。。我猜想这个孩子父母是相当节约的。。但是他家还是有收入,一个孩子,应该不贫穷。
现实生活中也认识一家夫妻都不工作,没有任何房产(国内和澳洲都没有),两家父母也不能接济,而且还想让他们给家里寄点钱的那种。他们每个月可以从政府那里1000多呢,小女儿的牛奶金,妈妈不上班在家里带孩子的补助,租房补贴。 学校每年给孩子补助校服钱,看牙政府也给。。孩子上学了,我看人家也是全套新校服,新书包。。倒是其他一些家庭尽管有收入,连书包都不舍得给孩子买,因为书包大概50块,。即使是在公立学校,学校里活动也多的不得了,都是免费的,学校里camp,各种活动,学校都想办法把费用降到最低,可以说是非常thoughtful考虑到各种收入的家庭了。。
我对现实生活中的这家人和sbh的这个孩子都没有任何恶意,只是我觉得澳洲这里福利这么好,真正的穷人还是很少很少的。。更何况这个孩子的父母非常勤劳,也有收入,只有1个孩子,因为新闻里每提高其他兄弟姐妹。。
在澳洲媒体上看到有人提到贫穷的问题,还是很诧异,不过也许我对贫穷的理解不一样,也许看的太多了中国贫穷的例子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2019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17-12-20 09:1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ondo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ondo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这个孩子自然是懂事的,看得出blazzer的事情,不是家里买不起,而是孩子懂事不要求,也有补习,估计父母很看重孩子学习,不知道有没有让孩子出去打工。。不过感恩父母是对的,但是希望这个不要成为这个孩子的负担。。

发表于 2017-12-20 09:4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oselove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oselove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虞宅与美丽 发表于 2017-12-19 23:53
目前的情况就是:一个家境贫寒的孩子做了一个感恩的表述,有的人读到了感恩,有的人读到了贫寒。很多人被 ...

非常同意你的关点,我就是被孩子感恩这点打动。我想孩子提到家啦的贫穷,是他看到父母为他的付出更是不容易。

发表于 2017-12-20 09:5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hua9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hua9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tom2010 发表于 2017-12-19 22:15
http://www.oursteps.com.au/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156219&extra=page%3D1%26filter%3Ddigest ...

在生活中真正操练和实践信仰的例子啊. 他们一家人的信心很大.

我非常赞同他们家的几个观念/信仰
1. 关系排在最优先的次序.
2. 父亲在教育儿子上的重要责任
3. 男孩子要早点进入社会, 尽早独立自主

不那么赞同的爸爸的一个看法, 就是男人要挣两个人的工资,因为以后太太是必须在家全职的.
他还得问问未来儿媳妇的意见, 不是嘛

发表于 2017-12-20 11:0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Zhuanzhua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Zhuanzhua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Pippa 发表于 2017-12-19 23:55
我觉得不是孩子思维问题,应该是平时父母对此强调较多

我觉得‘穷’和‘富’在这个孩子的心里已经根深蒂固了,可以从他的文章里很多地方明显看出,包括楼主所被感动的那最后一段话,13年的学习生活,所总结出来的,强调‘勤奋’,强调‘感谢父母的无私付出’非常值得称赞,但为什么要和‘家境好’、‘有天赋’的孩子的成功比较呢?!
我没有任何恶意去揣测这个孩子的心理,但就这篇文章,我觉得太多人的赞誉不一定对这个孩子是件好事。
可能每个家庭的教育理念不同,我所传递给我孩子的观念是:健康(包括心理健康)永远排在第一位。至于‘穷’‘富’,没有标准,如果‘钱’作为标准,那有多少钱就过多少钱的日子!不用去比较别人家的生活,也就不会‘羡慕’‘鄙视’,也就不会在意别人对你‘家境’的评论。
孩子的压力,负担这些因素最不该来自于家庭,父母应该做到的是教育,引导。
希望这个孩子是真正阳光、快乐、孝顺,而不是我从文章里感受到的心理压抑甚至有点偏执,负担沉重的孩子。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 收起 理由
小小白虎 + 1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7-12-20 11:0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e275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e275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好孩子!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7-12-20 12:40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uiwe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uiwe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补课费太贵了,贵到没钱买校服。

发表于 2017-12-20 12:5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uiwe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uiwe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吉他很贵的哦那也舍得买! 应该赞一个!

发表于 2017-12-20 14:0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kajia321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kajia321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也是醉了,这样努力和睦积极向上的家庭,也有一群键盘侠各种揣测人家压力山大,缺乏自信,父母恩情论,凤凰男,父母苛待孩子。。。 这都是哪里来的思想和优越感哪。。。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6 收起 理由
1997 + 3 我很赞同
icomm + 3 有共鸣

查看全部评分

2016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7-12-20 14:2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小小白虎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小小白虎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小小白虎 于 2017-12-20 14:38 编辑
kajia321 发表于 2017-12-20 14:08
也是醉了,这样努力和睦积极向上的家庭,也有一群键盘侠各种揣测人家压力山大,缺乏自信,父母恩情论,凤凰 ...


1.没受过教育,不会英语却选择去英语国家.
2.年轻力壮的父母,双方都工作,收入却在贫困线之下.
3.来澳大利亚13年+,仍然几乎不会英语.
以上这种困境,要怪社会咯?

父母付出那么多,孩子的回报方式就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用成绩证明一切.
以上这种思路,要怪社会咯?

父亲工作累倒病倒,家庭负担大半都落到刚成年的孩子身上.
以上这种压力,要怪社会咯?

新闻讲究真实性,逻辑合理.不是煽情的工具,对不合理的地方提出质疑就是恶意揣测吗?
以上这种偏见,要怪社会咯?
I used to rule the world   Seas would rise when I gave the word
Now in the morning I sleep alone    Sweep the streets I used to own

发表于 2017-12-20 14:3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kajia321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kajia321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小小白虎 发表于 2017-12-20 14:28
1.没受过教育,不会英语却选择去英语国家.
2.年轻力壮的父母,双方都工作,收入却在贫困线之下.
3.来澳大利 ...

这就是你从这篇文章里看到的一切?
其实看到你的第一条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总有人觉得自己有本事有能力至高无上的去judge别人的一切的。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2016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7-12-20 14:4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小小白虎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小小白虎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小小白虎 于 2017-12-20 14:47 编辑
kajia321 发表于 2017-12-20 14:39
这就是你从这篇文章里看到的一切?
其实看到你的第一条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总有人觉得自己有本事有能力至 ...


对于新闻(隐私另当别论),每个人都有权利拥有自己的解读,有自己不同的judgment不可以么?

以上只是针对你的评论的回复,我对文章的见解参见前面数条评论

父母选择了一条难走的路,走出来了就是成功,走得不顺也只能说成年人,应该自己承担责任.反而是这个孩子没有选择,只能华山一条路,
I used to rule the world   Seas would rise when I gave the word
Now in the morning I sleep alone    Sweep the streets I used to own

发表于 2017-12-20 14:5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kajia321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kajia321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小小白虎 发表于 2017-12-20 14:45
对于新闻(隐私另当别论),每个人都有权利拥有自己的解读,有自己不同的judgment不可以么?

以上只是针对你 ...

这篇文章里没人怪社会,一家人积极向上孩子取得了好成绩感激父母的付出,就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用不着一副“高端人口“评价”低端人口”的语气来评价批判人家家父母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3 收起 理由
1997 + 3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7-12-20 14:5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fayefay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fayefay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记者采访时应该会问很多问题,然后再把吸引眼球的多写写,这样我们这些吃瓜群众才能热烈讨论,是不是。原本可能小孩一笔带过的事,在记者笔下,变成了话题,成功的是这篇文章,不是吗?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 收起 理由
小小白虎 + 1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7-12-20 14:5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axiaoc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axiaoc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有些人看到啥听到啥都信,有的人习惯上自己先分析一下就。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