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5-8-4 10:0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真是个无聊的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真是个无聊的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真是个无聊的人 于 2015-8-4 14:22 编辑
上个部分提到的五件事情,已经解决了两件(楼的建成日期和Engineer的report),上个部分忘了提到,要注意的是楼的建成日期不止一个,我们当时就找到了两个(First和 second completion date),solicitor建议算7年的时候最好看first completion。
说到第三件事,Solicitor问建筑商拿我们把温度设太高的证据,当时我记得我们很怕他们能提供什么照片之类的,后来他们迟迟不回,solicitor说他断定他们根本就没有什么证据。等我们递交律师信之后建筑商确实发了个所谓的证据过来,我们一看原来是我们自己一直用的plumber公司提供的一张statement,statement上就一句话写着水温超过60,在65-70度之间。我们在继续追问建筑商有没有照片证明的同时我们也质问我们plumber说为什么当时会把当时的水温设的这么高,他们给的答案我到现在都觉得很无语,他们说他们一直都是设在55-60度,写那个statement的时候只是把手放在热水器上感觉水温在65-70,从此之后我真的对这家plumber公司没什么好印象。
第四件事,查建筑商的公司是否还在运行。这个当时我们查的是ABN是不是还active,虽然当时我们知道这个建筑商的很多新的楼盘还在市面上卖,但是很有可能他们已经把原有的公司deregistered而注册了另一个公司。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就回天乏术了,当然谢天谢地,最担心的这种情况没有发生。当时我就想如果真的这种情况发生了,这里的法律难道真的拿这种一点办法都没有吗?那我们消费者的权益谁来保护?这属于法律漏洞吗?我是会计我学过company law,我其实是知道这个法律的,但当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就觉得这个法律是不是有要修改下的必要呢?我问过solicitor,他摊了摊手无可奈何,当时ABN我们找出是active的所以也就没继续问了。但是足迹的大神们有谁知道这个领域可以出来发表下意见。
不久后律师信也出来了,但是我们面临着另一个问题。也就是第五件事。
第五件事,需要在AGM/EGM上owners再次同意才行。Strata老板跟我们说了这方面的规定,EGM的时候要在场的超过半数人通过才行,或者在EGM的时候可以有全部owners三分一的同意书也行。要在EGM的时候超过半数并不容易,因为我们并不能预测来的业主有多少人,而且在来人里有多少人是同意的,记得上次EGM在激情高昂的情况下也是刚刚好超过半数的人同意而已,而且大多数都知道这件事随时是个无底洞。所以我们决定采取同意书这个方法。从此我就开始了“door to door sales”,当时时间也不多距离EGM我们只有三个礼拜时间,加上我周三到周五晚上还有份part time工,所以我就利用周一二和周日的时间挨家挨户敲门跟业主们解释。现在想起来这个过程虽然很embrassing但是挺有趣的,现在很多人住在apartment里连隔壁邻居是谁都不知道,但我有这个机会认识了楼上楼下很多的邻居,感受到了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也感受到了邻居间的温暖的帮助,尝试着去发现你们的邻居,其实他们还是挺可爱的。Strata给我的委托书叫Proxy form,为了保险起见我让每个我谈过的业主不管到时候来开会还是不来开会的都帮我签一份让我可以在开会的时候帮他们投票,以防万一他们当天有事来不了。
就这样我拿到了足够的proxy,每天都跟保护文物一样的放在包里跟着我上下班,放在家里我都觉得不放心,我想很多, 我觉得会不会有建筑商卧底溜到我家来偷这些proxy,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好笑哈哈。
AGM顺利的通过了控告建筑商的决定,会上很多人用了很多问题,比如如果case赢了我们能拿回这些律师费,Engineer费用和这几年因为漏水所花出去的修补费吗?solicitor说如果打官司赢了法官也许会这么判。我问那如果我们输了是不是相反要付对方的律师费呢?solicitor说是的有可能。说实话当时思绪万千,也很担心这条路的前面不知道会怎样,但无论如何一纸控告建筑商的律师信就这么递上了Supreme Court。
第三部分 就写到这。
不好意思,开始有点忙了,现在开始可能更新的有点慢,谢谢很多positive的feedback。
还是有些人私短信问我哪个区哪个楼说他们会保密,我在这统一回复一下,对不住,真的不能说。
还有人问那apt现在还不能买了?我的个人建议是当然可以买,但有三点,1. 买楼花的选大的开发商,我个人觉得楼花问题比较多,但是至少大的开发商和建筑商相对用料好,而且不会轻易破产,再有他们注重自己的声誉所以解决问题起来还是比较靠谱的。2. 买二手较新的apt(十五年之内的)也是要看建筑商,理由同上,然后就是看strata report,看看楼里已经有过哪些问题,已经解决了多少或者有多少还在解决中。个人意见已经解决了问题的二手房比新房来的有保障。3. 买比较旧(超过15年)apt和unit,看strata report和levy,看report理由同上,看levy如果levy控制在一千以下的都是合理的,加上楼的年龄可以看出这楼已经稳定了。
个人意见,欢迎讨论。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