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甜蜜的11月 -- 冰激凌味果仁酥卷~~ (2007-11-11) datou2z · 回忆在悉尼的点点滴滴 (2009-2-24) 大玉儿
· 糊里糊涂的买车记, Subaru XV (2013-4-24) Tictac999 · Box Hill的银行 (2005-10-5) goldenapple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楼主:悉尼好

[医疗保险] 为什么看个小病澳洲这么贵啊?不是高福利吗?是我操作有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8 16:1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oeu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oeu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insight 发表于 2014-11-8 15:18
在北京进修过的医生也都喜欢说'10年前我还在北京当医生'...

谢谢您回复。
我还真没赶上进修。
我喜欢同班的静静,从出生那天就喜欢。至于谁是静静的班主任,只会影响我偷看静静的方式,而决不会削减我对静静的爱。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4-11-8 16:2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oeu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oeu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insight 发表于 2014-11-8 15:18
在北京进修过的医生也都喜欢说'10年前我还在北京当医生'...

自己脑子不清醒,所以别人再怎么调侃再怎么踩,也是自己该!之所以不删,就是等着挨拍呢
我喜欢同班的静静,从出生那天就喜欢。至于谁是静静的班主任,只会影响我偷看静静的方式,而决不会削减我对静静的爱。

发表于 2014-11-8 21:2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ili098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ili098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已经便宜了,有收$75和$78的,国内多少人民币,
在这里就是多少澳元。

发表于 2014-11-8 22:1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ili098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ili098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BOBO^_^ 发表于 2014-11-5 16:17
妈妈生病了在国内,每个月除去报销的,自付的药费大概在2万左右,现在已经花费小二十万了,还在不停治疗中 ...

回到解放前了这么黑?那个地方的?

发表于 2014-11-8 22:1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kkxxi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kkxxi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rebeccamy222 发表于 2014-10-30 21:18
我说的是省级医院,你说的是乡里的?

乡里没有主任医师

发表于 2014-11-8 22:2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hen_edward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hen_edward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rebeccamy222 发表于 2014-10-30 21:08
国内正主任,10元人民币挂号费

你很久没看过了吧。国内看专家,500元。看普通的排队比这里长多了,而且就看5分钟
相信相对论,就是相信人的命运都是安排好的呢?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4-11-8 23:0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莞尔一笑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莞尔一笑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ItsThere 发表于 2014-10-30 22:48
1块5的专家号?
真的假的?

真的,多年前...
现在北京的三甲医院普通门诊也不可能有这个价

发表于 2014-11-8 23:1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insigh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insigh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Collins 发表于 2014-11-8 15:33
还以为是楼主找对象呢,一会levy 3000,一会家族优良遗传,哪位姑娘感兴趣的,抓紧机会了 ...

同感,让那些每年要报15w税的人情何以堪呀。

发表于 2014-11-8 23:2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qingisabell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qingisabell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国内看病累啊,挂号排队划价等等

发表于 2014-11-8 23:3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ili098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ili098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wxy123 发表于 2014-11-8 15:31
65不贵了。。。。我家门口的诊所,看最短时间是80,周末90, 如果看的时间长可能会加一点。medicare报36。 ...

对,有的医生很计算,过一点时间收双倍不止,去年我家人看医生试过被收$170,由史以来最贵的GP.

发表于 2014-11-9 00:0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天地豪情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天地豪情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欢乐贴吧?真的不知道bulk bill?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4-11-9 00:0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uigu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uigu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其实不是澳洲诊疗费贵,是国内医生诊疗费太便宜了
但国内去年开始试点医改了-----医生不从药费里挣钱,而只挣诊疗费,例如北京有5所三甲医院试点,原来¥14的挂号费现在要¥120,北京社保卡(类似澳洲medicare)报销50~70%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4-11-9 00:1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uigu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uigu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guigua 于 2014-11-8 23:51 编辑
chen_edward 发表于 2014-11-8 21:21
你很久没看过了吧。国内看专家,500元。看普通的排队比这里长多了,而且就看5分钟 ...


¥500含号贩子的费用¥200了
北京几个三甲医院特需号¥300,可以和医生聊30分钟,医生每天只看10个病人左右
而一般的号,即使是¥14的专家,也只聊最多10分钟,因为他每天要看80~100病人(有许多复诊、临时加号的),医生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有时要看到晚上,如果医生和一个病人多说几分钟,会影响后续病人看病、自己午饭、下班时间
现在全国人民都可以从这里去抢北京各大医院的号,www.bjguahao.gov.cn,或者010-114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4-11-9 00:2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uigu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uigu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Gaucho 发表于 2014-11-5 15:16
看病,中国是世界上性价比最高响应最及时的地方,没有之一。

严重同意!
中国现在是以牺牲医务工作者的利益为代价,换来公众廉价、高效的医疗福利的




北京三甲的专家,每周通常只出2个半天门诊,其余时间要查病房、准备手术、带研究生、给学生上课,写论文、出书,偶尔还要外地、国外交流,周6通常要内部学术会议,每周只能休息1天

最近内部通知,让医生保重身体,防止过劳死




两周内北京三甲医院倒下三位骨干医生
                                        2014-10-28 05:26:19
                                                                                                                                                                                                                                      作者:北京青年报                                                                                       
导读:一些重点科室、重点领域成为这一情况的“重灾区”。如急诊、外科、心内科、呼吸、消化、儿科、妇产科、神经、耳鼻喉等重点科室,35岁至55岁之间的骨干力量。  本报讯(记者 刘洋)“太多医生忙于工作而忽视了自己的身体健康,眼看着一个个忙碌的身影猝然倒下,实在令人心痛。”几天前,朋友圈中,一位医生得知自己的同行—积水潭医院烧伤科主任医师张普柱突发心脏病去世,不禁发出感叹。
  据了解,近两周时间内,北京两家知名三甲医院接连倒下了三名医生。10月12日,积水潭医院烧伤科主任医师张普柱医生突发心脏病去世,年仅55岁。10月24日,42岁的阜外医院麻醉医生昌克勤在手术室内突然昏迷,发现时已无呼吸,经专家会诊后认为预后极差,最好的结果就是植物人,目前仍在医院的重症监护室。10月25日,积水潭医院骨科的骨肿瘤专家丁易在泰国参加亚太骨科年会期间,突发心脏病去世,年仅48岁。
  短时期内多位医生的猝然倒下令不少医疗界从业者受到不小的震动,而实际上,伴随着强大的工作压力、紧张的医患关系等问题凸显,医护人员“过劳死”在近年来并不少见。去年11月,武警总医院心血管外科年仅49岁的王奇主任因连续五天做手术抢救患者,脑出血抢救无效逝世,经媒体报道后,也引发了社会的极大关注。
  结合近年来医护人员倒在工作岗位上,出现猝死的情况,北京青年报记者发现,一些重点科室、重点领域成为这一情况的“重灾区”。如急诊、外科、心内科、呼吸、消化、儿科、妇产科、神经、耳鼻喉等重点科室,35岁至55岁之间的骨干力量,伴随着工作压力大、家庭负担重等问题,对自身健康多有忽视。
  在这些医护人员中,不少人由于工作业务繁忙,经常错过单位组织的每年一次的体检,日常对偶有不适的感觉没有特别留心,往往一旦发病就无法挽回。而常见的发病原因,则多数是由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病突发造成的心血管急症。
  对话
  医患人数不成比例
  学科专业会议泛滥成灾
  对话人:某三甲医院急诊科主任
  北青报:在高强度重压力的情况下,我们是否考虑过通过扩充医生数量来缓解这一问题?
  急诊科主任:这其实是个很复杂的问题。在有编制的医院,本身对扩充人员有编制的要求,如果扩充,只能以合同工的形式来招,对于医学生而言,吸引力实在不大。同时,扩充人数也难免会考虑到效益问题,人数多了,科室内每个人的奖金可能就会减少。
  北青报:面对医生“过劳死”层出不穷的情况,社会上关于合理倒休、为医生提供更好环境的呼声也很大,这点上具体执行的如何?
  急诊科主任:患者的数量太大,与医护人员的数量不成比例。目前大多数医院几乎所有的空间都尽可能布置成诊室或检查室,医护人员没有休息的地方,有的甚至五六个人挤在一间几平米的办公室里,不舒服的时候也没有办法,只能坐一坐休息一下。
  北青报:除了临床工作的压力,您觉得还有哪些方面给您带来困扰?
  急诊科主任:除了临床工作,医生还要承担科研、教学、行政等多方面的工作。近两年学科专业会议的泛滥成灾也是一大问题。以往每两年或四年开一次的会议,近两年都是年年都搞。一个医生一年参加十几个学术会议都是常事。如果不去会担心错过学科的最新研究或进展,去的话出差最短也要三五天,实在是一种负担。
  北青报:面对医患关系紧张的现状,伤医事件层出不穷是否也给医护人员的日常工作带来一定困扰?
  急诊科主任:这方面确实给不少医生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压力。特别是表现在手术之前一些人会出现彻夜难眠的情况、术中更加紧张,术后甚至也会提心吊胆。尽管手术失败在医学上是很正常的情况,但在现在问题可能没有那么简单。
  “过劳死”医护人员特点
  1.年龄上以中青年为主:伴随着工作压力大、家庭负担重等问题,综合近年来的媒体报道,北青报记者发现,倒在工作岗位上的医护人员多数年龄在35岁至55岁之间。
  2.重点科室的骨干力量:过度疲劳的情况在热门科室,医院重点学科方面尤为突出。其中又以急诊、外科、心内科、呼吸、消化、儿科、妇产科、神经、耳鼻喉等重点科室为“重灾区”。
  3.对自身健康多有忽视:其中不少人由于工作业务繁忙,经常错过单位组织的每年一次的体检,日常对稍有不适的感觉注意不够,往往一旦发病就无法挽回。
  4.常见发病原因:多数是由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病突发造成的心血管急症。
  调查
  “我相信每个医生都有过那种濒死的感觉”
  “每周至少有1-2次上夜班,周末值班,加上门诊、查房、手术、写病历、写论文,甚至应付医药代表,我相信每个医生都有过那种濒死的感觉。”一位供职于某三甲医院耳鼻喉科的主任医师在接受采访时告诉北青报记者,医生工作压力大、负担重多年来已经成为老生常谈的问题,但由于患者数量大、就诊条件有限等实际情况限制,仍然没有找到解决之道。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国内近半数医生每周至少要上一个夜班,八成人中午休息不超过半个小时,甚至不少人午饭及午休时间只有10分钟。近八成医生每天工作8至12小时,几乎所有医生都曾连续工作24小时以上,半数人曾连续工作超过36小时,约有两成医生甚至曾连续工作48小时以上。
  同时,在强大的工作压力下,医生的健康问题也日益凸显。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约有半数的医生都存在心血管疾病风险,35岁以上男性医生高血压患病率已是健康人群的两倍。
  在采访中,不少医生都表示,目前高血压、糖尿病等老年病已日益成为缠绕医生的“噩梦”。由于工作压力大,医患关系紧张,不少医生在手术前都会出现彻夜失眠的情况,长时间给身体带来极大负担。“30多岁就患上高血压,甚至头发也白了不少,这在医生中已经不少见了。”
  同时,“医者不自医”的情况也给医生猝然倒下埋下了伏笔。据了解,目前多数医院每年都会为员工提供一次固定体检,然而由于工作特点,多数医生一旦错过就很少有机会再去补上。尽管身边的同事都是医学专家,但由于患者数量多,很多人不愿开口增加同事负担。“很少把自己的健康当回事儿。”本组文/本报记者 刘洋

发表于 2014-11-9 00:2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ili098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ili098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天地豪情 发表于 2014-11-9 00:00
欢乐贴吧?真的不知道bulk bill?

很多地方没 health care card 没得bulk bill. 多年前家庭医生愿意bulk bill 后来改了, 要bulk bill 要去很远,都还不知道那个医生肯bul bill的, 3天2头换家庭医生也不行。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4-11-9 00:4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uigu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uigu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guigua 于 2014-11-9 00:26 编辑
binfen99 发表于 2014-11-1 19:29
北京朝阳医院 --- 三甲


北京公立三甲医院挂号费是政府统一定价的

完全自费、不报销的话:
¥5是最便宜的,住院医
¥7是主治
¥9副主任 (博士/教授/专家号)
¥14主任 (专家号)

若是在职人员,有北京社保卡,每年¥1800以外部分,政府掏70%,个人自付¥1.5
许多单位都给员工买商业医疗保险,门诊报销90~100%,可以把¥1.5再交给保险公司做二次报销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4-11-9 01:1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wha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wha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楼主怎么老是强调看病3分钟结束,好无知的感觉,小病自己去药房找药剂师买个药就行了。看次医生付30你还嫌贵,我们这里付75呢,看专家更贵。

发表于 2014-11-9 08:3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ItsTher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ItsTher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insight 发表于 2014-11-8 14:18
在北京进修过的医生也都喜欢说'10年前我还在北京当医生'...

某次家人的高中同学小范围聚会,几对夫妇都在银行、民航、高校、医院、外企工作,俺感慨她们同学工作好学历高,其中一位淡淡地说:我觉得是我们外地来的在支撑着北京。
至于医院里,科里北京出生的大多是护士。
别君去兮何时还,白鹿已老青崖间。。。

发表于 2014-11-9 08:3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ItsTher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ItsTher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guigua 发表于 2014-11-8 23:20
严重同意!
中国现在是以牺牲医务工作者的利益为代价,换来公众廉价、高效的医疗福利的

是啊,国内人多工作强度大系统也有病。
两年没见俺妹夫一见吃惊他老了一圈,正高了还这么累。
别君去兮何时还,白鹿已老青崖间。。。

发表于 2014-11-9 08:3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ItsTher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ItsTher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coeur 发表于 2014-11-8 15:16
谢谢您回复。
我还真没赶上进修。

你得多学习啊。
别君去兮何时还,白鹿已老青崖间。。。

发表于 2014-11-9 09:1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wxy123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wxy123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ItsThere 发表于 2014-11-9 07:31
某次家人的高中同学小范围聚会,几对夫妇都在银行、民航、高校、医院、外企工作,俺感慨她们同学工作好学 ...

本来就是如此啊,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不一定有外地人学历高位置高工作好。你看看中央的,全是外地人。。。。我家是外交部,经贸部,航空部的,我们这些部委的多数是外地留京大学生。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4-11-9 09:4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uigu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uigu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ItsThere 发表于 2014-11-9 07:31
某次家人的高中同学小范围聚会,几对夫妇都在银行、民航、高校、医院、外企工作,俺感慨她们同学工作好学 ...

北京土著因为天生物质基础好,至少结婚有现成的房子,所以经济压力比外来移民小许多,压力小了自然就少了竞争意识、职场上的拼劲儿
以前在北京一著名民企工作,90%员工没北京户口,招了个北京土著,30岁有孩有房有车,工作明显没有其他人勤奋,还不虚心听取领导建议,试用期没通过就请他走人了
央企里的北京土著很多,50多岁的北京老大姐找关系把大学毕业儿子弄进自己的行业单位,又给儿子全款买个顺义的房子准、离儿子单位很近,再送一辆15万左右的车子,然后说“让儿子以后自己去奋斗吧”

上面说的都是普通工薪人家,不贪腐,只是祖上的积累,尤其是房子

发表于 2014-11-9 10:0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ll_Black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ll_Black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rebeccamy222 发表于 2014-10-30 21:18
我说的是省级医院,你说的是乡里的?

他说的是古代的,赤脚医生。。

发表于 2014-11-9 10:1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ll_Black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ll_Black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binfen99 发表于 2014-11-1 20:06
主任医师,以前是一块五,后来两块了,专家五块。国内时,单位报销,需自付五毛。 ...

话说以前,工资还$40 人民币呐 一个月。。一块钱 9 个鸡蛋。。没有超市,都是老乡自己家养的鸡

发表于 2014-11-9 10:1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uxuanli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uxuanli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澳洲很多医生不搞bulk bill,不是每个医生都愿意bulk bill

楼主还只是看gp,如果看专家,有你掏钱的呢!

发表于 2014-11-9 10:1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uxuanli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uxuanli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还有,有私保,为什么要交levy?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4-11-9 10:2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uigu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uigu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guigua 于 2014-11-9 09:32 编辑

还有,为什么levy不能归个人自由支配,例如对于身体健康很少有医疗消费的人,应该允许人家取出levy的现金
就象北京医保存折那样,个人和单位交的总共每月小¥500都免税并且可取现随意消费,同时在公立医院看病可享受社保福利待遇(个人负担30%门诊费用)

发表于 2014-11-9 11:1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infen99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infen99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All_Black 发表于 2014-11-9 09:10
话说以前,工资还$40 人民币呐 一个月。。一块钱 9 个鸡蛋。。没有超市,都是老乡自己家养的鸡 ...

我说的是五年前好不好,不是一块钱9个蛋的时候.
慢慢走,让灵魂跟上身体

发表于 2014-11-9 11:1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ili098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ili098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yuxuanlin 发表于 2014-11-9 10:10
澳洲很多医生不搞bulk bill,不是每个医生都愿意bulk bill

楼主还只是看gp,如果看专家,有你掏钱的呢! ...

家人看过一悉尼大学的名气老教授加专科医生, 首次门诊收$600,一般收$300多。

发表于 2014-11-9 11:1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edho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edho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国内专家36块?你开玩笑吧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