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文章由 absent11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bsent11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absent11 于 2018-3-27 16:18 编辑
在《山海》一文中,我提到了“提炼”。
《歌手》这个舞台所展现的,既是歌手对作品的不断提炼,作品同样也在反向提炼歌手的技术、心态以及音乐鉴赏力。
它让我们看到了“情怀流”赵传、张宇的审美滞后,看到了“技术流”袁娅维、苏诗丁沉重的得失心,同样也看到了“晚会流”韩磊、谭晶唱法的多样性。而在这一季中,我们看到了费尽心思在与大众评审寻找“共鸣点”的张韶涵、李圣杰,一心一意只想留下“好作品”的汪峰,还有完全不考虑听众只想表达自己的艺术家李泉。
当然,还有华晨宇。
他在《天籁》中的很多优秀作品,基本只是丰富了音乐结构与舞台表现力。现在看起来,那就是一场热身,几个月的“蓄力”,为了就是在《歌手》的爆发。
华晨宇《假行僧》 —— 一场人格、欲望、理想二元分裂的自我剖析。
要理解华晨宇,首先我们要先理解原唱崔健的歌曲立意,这首歌本身唱得就是二元对立,一个流于表面的僧与一个内心常驻的鬼,所以为“假行僧”。每一句歌词,都是崔健用背理法在对当时年轻人嘲讽——有理想、在路上,却不知该如何抵达终点。
我要人们都看到我, 但不知我是谁.
你们看到的只是我想表达给你的一面,但是我心里住着的魔鬼你并不了解。
崔健用中国传统的五声音阶,破天荒的用古筝嵌入摇滚乐。整首歌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单二部曲式,主歌由两个四小节的方整乐句构成,两个乐句的前半部分都为“6336”,给人一种踏实有力的听感,一种踏步向前“在路上”的画面。副歌开始旋律往上走,“假行僧”的“假”感觉才出来了:
正因为我得到了你的泪,所以我才更想要天上的水。
正因为我知道你在受罪,所以我才更只看到你的美。
与当年嬉皮士所倡导的自由、不羁地“及时行乐”主义何其相似?有趣的是Bob Dylan在一开始作为嬉皮士精神的领路人,最终又开始对其批判——在整个转变的过程中,创作出了一大批伟大的作品。在一个二元对立中分裂出另一个二元对立,一个对社会发展有损害的事件,却为音乐界提供了大量的灵感素材。
就在不久前,我天真的以为《一生所爱》毫无疑问的能成为本季歌手的最佳live现场。尽管从2015年,我就在这个帖子里如先知般的开始吹华晨宇的《癌》,但是却依然低估了他的能量。
与众多流于表面的翻唱者不同,华晨宇没有把着重点放在逐字逐句的推敲,而是无限放大这首歌的内核——二元对立的分裂与挣扎:
一把钢琴,两个和弦织体完成编曲,用极简的编曲对应原唱极简的旋律。化繁为简,这是第一流的艺术家才有的天赋。如同那堪称七律之首的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对仗工整、气势雄浑,却被李白用近乎白话文的“黄河之水天上来”给摁了下去。
他钟情于巴洛克曲风,天主教里蓝色代表纯真、宁静,多用蓝布裹新生婴儿,紫色代表尊贵、权力。这两种颜色的灯光环绕全场,最终对立直射在他的脸颊,让听者如入魔镜。阴郁的钢琴伴随空灵的音色,让人感受到的只有死寂般的旷野。
诡异的浪笑、遮挡自己蓝色(纯真)一面的脸颊梦呓、积郁的钢琴间奏、马嘶般的咆哮、虚脱的喘息——在这一部伟大的艺术品面前,过多的文字定义只会暴露我的无知。
听不懂他,是你的幸运。
听懂他,也是你的幸运。
痛苦的童年,往往能造就极其敏感的个性与观察力,音乐史上很多伟大的艺术家都是家庭不和睦。(甲壳虫主唱约翰列侬、贝多芬、迈克尔杰克逊、Queen主唱、Armstrong、涅槃乐队主唱柯本、枪花主唱Rose、甚至苹果公司的乔布斯)因为失去了童年,又会无限的向往童年,所以他们可以长期像儿童般的保持创造力与想象力,在他们投身于艺术以后,会用自己敏感的触觉和艺术手段构建一个让他们感到安全的世界。这也很好的解释了华晨宇为什么在现实还像个孩子,一唱歌就疯魔起来的原因。在他的眼中,音乐绝对是有生命的存在,我们反而是物化的。
突然惊醒他的初衷并不是为了让我们关心周围像他这样的孩子,那一定是经纪公司的设计的台词,他只是在享受这种用钝刀剖开自己的快感罢了,一个内心住着魔鬼的天才。
多少年,在这个滋养过魏晋名士土地上,我仿佛又看到了那个鼓盆而歌的庄子,那个打铁的嵇康。我曾以为,那都是遥远的绝响。
只有他们,在推动人类的进程。
只有他们,能向蝼蚁般的我们展示另外一种生命的姿态。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