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新西兰印象 - 全部更新完毕 (2009-2-3) 老陶 · 〖毛家每日私房菜〗 No.20 → 爆炒腰花 (2005-7-22) powermao
· 吉利大QQ R-design T6 提车一周作业 (2016-4-26) 小Q新视野 · Auburn考察归来,交作业 (2008-11-30) zhengtao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楼主:lingjoy

一个钢琴陪练爸的五年心得(大学音乐系老师数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4-5 21:1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ingjo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ingjo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是。 在过程中,累是一瞬间的,过后就没感觉,都化成回忆,记录在这里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4-4-5 21:2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ingjo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ingjo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lingjoy 于 2024-4-5 22:58 编辑
水中靓鱼 发表于 2024-4-5 21:36
好贴!
请问你从国内买来的音乐琴谱书籍,能用于这儿AMEB八级以上的考级吗?谢谢 ...


我从国内买的书,上音出版(原版引进),个人估计都适合考八级以上。

其他国内出版社的我不清楚。比如人音出版的,原版有些不是西方主流(权威)版本,或者指法别扭(话说肖邦的那几套上音出的,几个老师都说好,Bruce Liu参赛也用那个版本),参差不齐,所以不去烧脑辨别,只是上音没有的一些小品,才考虑用人音的;国内其他出版社基本不碰。

比如孩子现在准备的LMusA,其中肖邦的曲子用上音的那套原版引进,李斯特的也是。其他曲目就在本地music junction拿。他们的书很全。

发表于 2024-4-5 21:4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ingjo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ingjo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lvjulia 发表于 2024-3-25 14:23
这个帖子收藏了好久,今天看完第一页。
开始琢磨是不是要沿着前辈的脚步走一走。 ...

这篇心得,已经服务完一代琴童了么?现在又开始服务下一代琴童了么

从2018年到现在,一些同期的琴童可能暂停了学琴,或许以后还会再摸琴。

我们自己,往上数几代,都没人专业搞音乐,所以在音乐职业发展规划上,我们没有可以提供给孩子的意见。这些年,我或详,或略,看过300多位composer,pianist,muscian的生平,包括知名和不知名的,觉得:如果孩子自己在这方面有,哪怕业余爱好,或者圈子,在ta的后代里,估计能出一两个走职业的。

发表于 2024-4-5 23:3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ingjo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ingjo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lingjoy 于 2024-4-6 00:44 编辑

晚上,两口子讨论将来孩子上学的一些事,老婆问,将来上学,还要不要继续读music diploma。之所以有这个顾虑,是因为major+ minor,再加个diploma,时间上能顾得过来么?另外,学业都用贷款,孩子将来自己去还贷会不会有压力?

我给她做了下面的分析,跟贷款没关系,那是孩子对自己的责任。我们尽量让ta自己来。我们应该主要考虑下面的:

(1)时间。就算是给我10万块,去学琴,我这个年龄最多也只能学到7、8级,可年轻人不一样啊,现在正是曲线边际增长时;21、22岁后,可能到达拐点,边际增速减缓,所以这时候更要加大投入。

(2)学音乐到底为啥?高超的琴技,世界冠军么?如果那么想,格局就小了。学音乐,我觉得是培养素质。让音符渗透到每个细胞里,让声音和符号不断刺激强化神经元,形成特定的,在某种环境下,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知。简单可以理解为三观。在这种认识下,形成一种素养。音乐家的下一代,n代,会继承这种潜移默化中形成的素养。比如,黑手党家族里的孩子们长大后基本上也大多子承父业,或者干着相关的事情。这种传递也是一种素养的传递。而这,是对孩子,以及其后代的培养。

音乐,特别是西方古典音乐,那是过往四百多年形成的,几百亿人里开多少次方,才得到了那么十几个著名作曲家,能称之为经典的,每个作曲家就那么几部十几部。所以盛赞这些音乐为人类瑰宝,一点都不夸张。深以为然。你想,这些音乐,那都是凝结了几千年上千亿人类的发展历史,自然科学、宗教、美学等等,才浓缩出这么一点点精华,甚至可以说每个音符都是人类文明的集大成者。

一个人能浸淫在这些音符中,就像古罗马神话里,从婴儿时就用药水浸泡全身,进而体格强健,“刀枪不入”,这些音符就像药水,浸泡感官、心灵、脑部等,在人类社会里,思想/精神健壮,刀枪不入。

幸亏老婆问到这个,我深入挖掘了下,老婆也觉得有道理,趁着记忆新鲜,在这里记录下来,让更多的人看到,参考。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 收起 理由
小小白虎 + 1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4-4-11 09:2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vjuli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vjuli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lingjoy 发表于 2018-11-28 17:55
昨天孩子练琴有抵触,今天开心练习,介绍一个引导方式

昨天在练习 K332 3rd movement,有些地方tempo不准 ...

电子节拍器,有啥品牌型号推荐的吗?

发表于 2024-4-11 16:5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ingjo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ingjo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lingjoy 于 2024-4-11 16:52 编辑
lvjulia 发表于 2024-4-11 09:22
电子节拍器,有啥品牌型号推荐的吗?


电子节拍器,可以直接下载APP到手机上。如果是一开始随便试一下,手机下载排名靠前的节拍器都能用,没什么显著差别。但我不推荐电子的。因为它们都有几个缺点:

(1)打开APP,调整好节拍器速度,开始,整个过程需要按键5、6下;停止时也要手动按,再退出。又是2下。经常用的话,这个过程其实挺繁琐。

(2)刚开始学琴,钢琴音量小,对节拍器音量的要求也小,还没什么问题;随着水平慢慢进步,音量会加大,节拍器音量也要随之增大,手机上的APP,要把音量调大后,那动静可想而知。如果忘记调回原状,等来电时,会让你惊喜。

总之,我们一开始用过电子的,APP里包括各种节奏型,不同重音节拍等等功能,看着挺热闹。几个月后,等新鲜劲一过,还是回到机械的,一个日本有名的牌子NIKKO,至今用了十年多。质量杠杠的,从1米多的地方摔倒木地板上两次,都没任何破裂、哪怕一点点故障,一如既往地好用。需要上发条的机械节拍器,自己停止。不管钢琴多大音量,机械节拍器始终如一的声音总能那么不突兀的伴随左右。所以等你们今后要换成机械的话,我推荐那个日本节拍器。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 收起 理由
lvjulia + 5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4-4-12 09:2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vjuli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vjuli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lingjoy 发表于 2024-4-11 16:51
电子节拍器,可以直接下载APP到手机上。如果是一开始随便试一下,手机下载排名靠前的节拍器都能用,没什 ...

日本尼康我已入手,就是我自己上课的时候发现老师用的是电子节拍器,也不是手机app,巴掌大。
尼康那个指针摆动会吸引娃的注意力,所以我想着是不是搞个电子的,直接出节奏。但你说的很有用,非常感谢。

发表于 2024-4-12 09:2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vjuli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vjuli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帖子好长,追起来还真是费劲啊。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 收起 理由
lingjoy + 5 加油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4-4-12 12:0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ifox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ifox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们早就决定让小朋友不要走音乐的道路.

因为太孤独了.

以前太太读音乐. 她还有她的同学们,每天练习8个小时. 遇到表演和关键audition 前几周,每天11个小时. 就一个单间的琴室练. 可能比坐牢好一点. 那时我们住在一起.但是为了多点见面,其实我经常是在她的学校图书馆呆一整天. 就是为了她吃饭时间, 休息时间可以见一面.在家里见不到.

她的同学父母,有的是小有名气的钢琴家.还在有做演出,基本也这样练.有个人还说过3天不练琴全世界都知道了.

基本每个人手腕,肩膀都有多少炎症.没法彻底治愈的,因为physio给的意见就是要长期休息. 没人可以负担. 定期电疗,按摩, 舒缓一下.

轮到自己的孩子, 随便考个8级,完成音乐基础教育就好了. 小朋友有热情,准备好过不一样的人生.怎么都可以. 不然,不想让他们走一样的路.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 收起 理由
lingjoy + 5 感谢你的分享,非常有价值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4-4-12 12:1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vjuli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vjuli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gifox 发表于 2024-4-12 12:03
我们早就决定让小朋友不要走音乐的道路.

因为太孤独了.

是的,工伤难免。
我自己最近被迫换了老师。
同时上三个老师的课,让我迷茫。
追完了楼里蒋爸的帖子,现在当任务一样每天追一点楼主的帖子,再考虑入不入坑。

发表于 2024-4-12 13:5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ingjo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ingjo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lvjulia 发表于 2024-4-12 09:25
日本尼康我已入手,就是我自己上课的时候发现老师用的是电子节拍器,也不是手机app,巴掌大。
尼康那个指 ...

你说的那种巴掌大的,启蒙老师给孩子小时候用过,上面的屏幕还有光谱左右增减显示节拍。估计那时孩子小,用这种显示出来比较直观?

后来孩子大了,老师上课时,就给ta更多用机械节拍器上课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lvjulia + 3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4-4-12 14:5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ianfa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ianfa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lvjulia 发表于 2024-4-11 09:22
电子节拍器,有啥品牌型号推荐的吗?

给你推荐一个,非常好用。
Seiko Metronome Quartz White SQ60(W)
Amazon有卖。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lvjulia + 2 今日最后2分给你啦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4-4-12 15:1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vjuli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vjuli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dianfang 发表于 2024-4-12 14:53
给你推荐一个,非常好用。
Seiko Metronome Quartz White SQ60(W)
Amazon有卖。

刚刚去下单了,但我买了另外一个型号的,Seiko STH200pp Metronome & Tuner。
尼康机械的可以放家里,精工的之后可以随身带。谢谢你的推荐,我在亚麻搜Seiko时候刚好看到了老师同款。

发表于 2024-4-13 17:0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ingjo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ingjo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lingjoy 于 2024-4-13 17:20 编辑

前几天跟几个人聚会,其中一位四十出头,N多年前从一所久负盛名的男校毕业后进入墨大学学器乐,母亲是墨尔本的一位职业钢琴家,前几年还在一所著名女校兼任董事。这么强音乐家庭背景的人,没从事音乐专业。

他说在九十年代,学校不像现在开设了很多VCE课程,那时主要还是数理化英语那几门,大多数男生不怎么好好学习,家里也不怎么管。他自己也不明白学习是为啥。进入大学后,也没怎么一门心思往职业方向上走。他父亲也算是个澳洲科学家吧,不怎么管孩子的学习。家长都没逼孩子走音乐职业路线。现在他偶尔在家里搞搞聚会时表演一下而已。

去年孩子说今年报满所有比赛,年初又一场都不想报,上周导师说弹得好,我趁机问下,孩子同意报比赛。打开比赛的记录表,原来从2016年就开始报名比赛了,现在2024年,时光荏苒。墨尔本就是这点好,艺术氛围很高,有很多古典音乐比赛、活动、等等。

上周一个Ricital Centre来联系,看能不能在,关于推广音乐,以及提升体验方面交流下。在艺术这一点上,墨尔本确实称得上是艺术之都。近几十年古典音乐的受众群体越来越少,去听音乐会的人比几十年前少了很多。遥想当年意大利歌剧在奥匈法也由盛而衰,正常的进化代谢而已,依然还是有固定粉丝的。如果能出一份微薄之力,都很荣幸。

发表于 2024-4-15 15:1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vjuli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vjuli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哦耶,追完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 收起 理由
lingjoy + 5 祝贺~~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4-4-16 09:1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vjuli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vjuli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追完之后,居然看开了,佛系学琴就好~~~~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 收起 理由
lingjoy + 5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4-4-16 23:4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ingjo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ingjo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lingjoy 于 2024-4-16 23:51 编辑
lvjulia 发表于 2024-4-16 09:14
追完之后,居然看开了,佛系学琴就好~~~~


希望我们的经验和弯路能对你们有参考。

现在回想当初,我们可能是谨慎。因为能看得出,自己孩子在哪方面有天赋,哪些方面高于平均,哪些弱于平均。

对历史上著名的演奏家,作曲家了解的越多越深入,越能体会:(1)“天赋”是可以在很小时就被发现出来的。小时候提早训练,可以超出同龄孩子很多;(2)这种超出,有些属于真正“异禀天赋”,有些则仅仅是“鸡娃拔萃”而已。(3)随着年龄增长,“异禀天赋”的会一直往上走,不需要外界强迫;”鸡娃“的,进阶到高段位时,踯躅不前。

有了”天赋“,还要有家族背景/关系,再加上运气。至少一大半历史上知名的演奏家、作曲家要么是文二代、要么是音三代。如果有幸在这样的家庭出生,那么基础真不错。然后就要遇名师了,在打下良好基础后,不管什么时候,只要能跟对名师,基本就算一只脚迈进殿堂了。剩下最后一点点靠运气。


当然,上面这只是我自己对成为“著名演奏家/作曲家”需要哪些积分的偏见,对从事一般音乐工作的不在此列。

孩子在不同阶段,受到认知局限性,会有各种奇思妙想。家长在充分尊重个性前提下,如何引导方向,是挺有挑战的。



头像被屏蔽

禁止访问

发表于 2024-4-17 06:0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erseveranc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erseveranc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音乐是刻在人类基因里的东西,付出这么多都没学好,多数跟家长老师有关,学个琴先从指法练起,把孩子强行按在那里固定操作,想想都有多烦人,孩子还能有乐趣?体会音乐的律动?
黑人天生的节奏大师,有黑人的钢琴大师,作曲家的吗?中东,印度,南美,新疆,朝鲜族,傣族,蒙古族天生的能歌善舞,中国人买了全世界最多的钢琴,结果呢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 收起 理由
lingjoy + 5 讲得挺好的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4-4-17 09:1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ky3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ky3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lingjoy 发表于 2024-4-16 23:42
希望我们的经验和弯路能对你们有参考。

现在回想当初,我们可能是谨慎。因为能看得出,自己孩子在哪方面 ...

顶“天赋秉异”和“鸡类拔萃”。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 收起 理由
lingjoy + 5 鸡类拔萃 改得好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4-4-17 09:4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vjuli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vjuli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lingjoy 发表于 2024-4-16 23:42
希望我们的经验和弯路能对你们有参考。

现在回想当初,我们可能是谨慎。因为能看得出,自己孩子在哪方面 ...

楼主,你很多心得分享挺触动我的。
如果纯粹从“玩”音乐的角度来看的化,钢琴学到业余的啥水准可以弹个配乐或者跟提琴合奏一曲。
再或者自己可以编个小曲?这个也是帮我自己问问,年纪大了,陪练体力吃不消。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lingjoy + 3 恭喜恭喜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4-4-17 09:5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ayk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ayk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弹个配乐或者跟提琴合奏 --- 这个前者是要求伴奏,后者是chamber music
编个小曲 --- 是composing

要求稍微有点高, 编曲来说最难,要求专门的学,简单的music theory远远不够。
伴奏要求sight reading要好,好多考完Lmusa的不能伴奏的大有人在。
至于chamber music相对来说如果sight reading 好,学校有机会和能合作的同学,要求水平至少相差不太多的话,是可以的,需要两者有很好的沟通能力。

总而言之有点难,当然了如果孩子sight reading 好, 甚至都不需要考级到啥高水准都可以干伴奏和提琴合奏的事儿,因人而异。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 收起 理由
lingjoy + 5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我来问道无余话,云在青天水在瓶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4-4-17 11:1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vjuli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vjuli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rayki 发表于 2024-4-17 09:52
弹个配乐或者跟提琴合奏 --- 这个前者是要求伴奏,后者是chamber music
编个小曲 --- 是composing

过来人的回复就是专业啊!
其实简单来说就是娃可以把她唱的歌曲给弹出来就好。
问题是没有现成曲谱的时候,自己可以workout出来。
所以我会想说有没有啥App是干这个的。

这周我听她唱,她要我给她拉伴奏,就那么几句词,难死我了,勉强搞出来后,总觉得怪怪的。
今天带去问下提琴老师,他是学作曲的。

发表于 2024-4-17 11:1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ayk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ayk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rayki 于 2024-4-17 11:22 编辑
lvjulia 发表于 2024-4-17 11:13
过来人的回复就是专业啊!
其实简单来说就是娃可以把她唱的歌曲给弹出来就好。
问题是没有现成曲谱的时候 ...


她唱的歌是现成的曲子吧, 只不过想找对应的曲谱。  那样的话有软件可以的, 我问问我丫头看,她买了好多付费的软件。
没有现成的, 你自己现谱曲那难度太大了,基本上你必须耳朵也好,然后还可以准确的弹奏出来,这个要么是小时候学过sozuki, 要么就是天才。
莫扎特小时候就这样,哈哈,听下来的就直接弹出来。

刚问她了, 她用Muse score,一般的曲子和流行的,老的,都有music sheet好多free是粉丝自己提交的,都可以用,比如Interstlla的钢琴曲,理论上是没有的,只有管风琴版本而且外面找不到,但是这里面有。 可以参考。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8 收起 理由
lingjoy + 5 感谢分享
lvjulia + 3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我来问道无余话,云在青天水在瓶

发表于 2024-4-17 12:3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vjuli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vjuli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rayki 发表于 2024-4-17 11:19
她唱的歌是现成的曲子吧, 只不过想找对应的曲谱。  那样的话有软件可以的, 我问问我丫头看,她买了好多 ...

娃唱的童谣啊,学校教的。
还没达到你女儿那么高级的程度。
你推荐的App我也去搞来玩玩。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6 收起 理由
rayki + 6 你太有才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4-4-17 12:4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ayk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ayk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lvjulia 发表于 2024-4-17 12:35
娃唱的童谣啊,学校教的。
还没达到你女儿那么高级的程度。
你推荐的App我也去搞来玩玩。 ...

哈哈。童谣一定有的,因为现在还记得我丫头小时候要找how to build snow man的sheet的时候,这个很多的:)
我来问道无余话,云在青天水在瓶

发表于 2024-4-17 17:3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ingjo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ingjo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lingjoy 于 2024-4-17 18:52 编辑
perseverance 发表于 2024-4-17 06:03
音乐是刻在人类基因里的东西,付出这么多都没学好,多数跟家长老师有关,学个琴先从指法练起,把孩子强行按 ...


正好你提到这个,【黑人天生的节奏大师,有黑人的钢琴大师,作曲家的吗?中东,印度,南美,新疆,朝鲜族,傣族,蒙古族天生的能歌善舞,中国人买了全世界最多的钢琴,结果呢】,我稍微谈谈自己的观点:

相对来说,黑人在钢琴的古典演奏和作曲方面可以视为近乎于零,原因可能有几个方面:

(1)遗传基因,这个应该众所周知,就不展开说了。欧洲封建纪元,非洲大哥们还在钻木取火,茹毛饮血,没啥音乐基础,简单的打击乐就能让部族嗨起来了。上千年形成的的基因里没带古典音乐的,但节奏基因满格。

(2)社会条件,这里主要指社会对黑人玩古典音乐的接受程度。中世纪开始的宗教宫廷音乐,及其传承;十七八世纪,音乐家们集中在圣彼得堡,莱比锡这些大学里埋头搞音乐,贩卖到欧洲美洲大陆的黑人大哥们那时还在伺候地主侯爵。别说黑人了,就算到了十九世纪,女子都不能做职业音乐家。(比如克拉拉舒曼他爹就是最广为人知的例子),黑人的奴隶身份让他们根本没机会在古典乐方面迈出哪怕一小步。就算在今天,社会对黑人玩古典也是有看法的,主要是审美习惯问题。人们喜欢李斯特,门德尔松这种有闲有钱又帅的,黑人不是这个领域里的主流审美趋势。

由于以上客观原因,在古典音乐界里,很难看到黑人身影。反观Jazz,这些本身就源自于黑人文化,那种与生俱来的节奏感和自由度,让绝大多数搞古典的大师来,都把握不住其精髓,甚至还不如一个黑人小学生更能表达的好。

这些跳舞的,其实跟上面黑人的情况缘由比较类似。

总之古典音乐圈是有讲究的,没带黑人兄弟玩。

中国人买了最多的钢琴,这个情况可能只限于1990年之后的情况,在这年份前,买钢琴最多的肯定不是中国人。应该是美国人和日本人,再往前一两个世纪,应该是德奥法意。这里有个时间差。如果把时间拉长些,可以看到,钢琴销量最多的地区,在后来几十年上百年里,会涌现出不少音乐家。以韩国为例,七八十年代开始,他们的钢琴产量开始飞速增加,此后的二三十年间,陆续涌现出不少钢琴家,和作曲家,比如郑 氏三兄妹。假以时日,相信中国也能出来更多的古典音乐家。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4-4-17 17:5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ky3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ky3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lingjoy 发表于 2024-4-17 17:32
正好你提到这个,【黑人天生的节奏大师,有黑人的钢琴大师,作曲家的吗?中东,印度,南美,新疆,朝鲜族 ...

这种分析就太精彩太有内容了。
想看的就这这种少一些乐器间和风格间的鄙视,多一些这些干货的干货分析。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 收起 理由
lingjoy + 5 谢谢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4-4-17 17:5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icesu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icesu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perseverance 发表于 2024-4-17 06:03
音乐是刻在人类基因里的东西,付出这么多都没学好,多数跟家长老师有关,学个琴先从指法练起,把孩子强行按 ...

Scott Joplin可以秒杀中国所有钢琴大师和作曲家了吧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 收起 理由
lingjoy + 5 不一定啊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4-4-17 18:0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ky3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ky3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lingjoy 发表于 2024-4-17 17:32
正好你提到这个,【黑人天生的节奏大师,有黑人的钢琴大师,作曲家的吗?中东,印度,南美,新疆,朝鲜族 ...

说个题外话,源自于最近参加了一次架子鼓大师签名会之后的感想。
可能类似于钢琴提琴这类相对主流的乐器,华人追赶的脚步会更快一些。而打击乐,架子鼓这类所谓的“边角料”乐器真的是遥遥无期。
因为是目前最顶尖的架子鼓大师签名会,全维洲至少八九十的当打之年的职业鼓手,架子鼓老师都聚集在了一起。然而我愣是我没有找到一个华人老师。想想现在华人机构真心不少了,可这圈子真的完全不入流呢。我觉得至少钢琴不会发生这么尴尬的事情吧。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 收起 理由
lingjoy + 5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头像被屏蔽

禁止访问

发表于 2024-4-17 18:1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erseveranc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erseveranc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icesun 发表于 2024-4-17 17:52
Scott Joplin可以秒杀中国所有钢琴大师和作曲家了吧

发现你们就爱抬杠 练的再怎么牛也赶不上个流行音乐,随便玩玩就行了,注重娱乐,作曲创作,不要希望孩子能为像朗朗那种,西方就不用比,能成王力宏,陶喆,周杰伦不就挺好的么?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