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 我家做的广式月饼和冰皮月饼(附制作方法) (2007-9-24) super168 · 2009澳网总结 (2009-2-2) joaquin
· 我在伊朗的日子 (2010-1-12) kawara · 【偶要飞去那热带的岛屿游泳】马来西亚过境5天4夜超详细流水账欢迎作为攻略参考 (2010-3-18) 小狐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楼主:liu263

[财务贷款] 银行为什么不直接买入住宅房地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20 11:2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damlonge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damlonge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Adamlonger 于 2014-11-20 13:39 编辑

表面上看,银行是给个人贷款买房,实际上当房子settle时,银行要把你的贷款全额付给卖方,所以实际情形就是你和银行共同买下了这个房子,虽然title是你的,但在你没有还清银行贷款前,你的房契是压在银行的。所以对银行而言,在放贷的同时,也买下了这个房子,当然最终你还清贷款后房子会归你个人,银行则得到利息,这可以说是银行的long term investment。

至于说,银行放贷的钱是“从空气中来”,这值得商榷。银行的贷款来源大多是客户的存款,也就是说银行用客户的存款投资,所以银行的贷款利率总是高于最好的存款利率,这利差就是银行赚钱的必要条件之一。假设某一天,所有存款客户都要来取走自己的存款,银行就要倒闭了,这样的例子历史上曾经发生过。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4-11-20 11:4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天行健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天行健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liu263 发表于 2014-11-20 10:27
看来我把这句话理解错了?

低无数倍 打字的时候 出来的是’的‘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发表于 2014-11-20 11:4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李十三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李十三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銀行賺息差

2015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6年度奖章获得者 新闻达人 三奖

发表于 2014-11-20 12:5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iu263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iu263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Adamlonger 发表于 2014-11-20 12:24
表面上看,银行是给个人贷款买房,实际上当房子settle时,银行要把你的贷款全额付给卖方,所以实际情形就是 ...

建议看一下主贴中的链接,来源是英格兰银行。现代金融制度下,钱就是从空气中来。

发表于 2014-11-20 13:2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NDERXON007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NDERXON007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ANDERXON007 于 2014-11-20 13:25 编辑

楼主很善于思考,


可以举个不太适当的栗子

见过放gld的,没见过放贷的自己进 casino的。

发表于 2014-11-20 13:3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NDERXON007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NDERXON007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天行健 发表于 2014-11-19 23:03
银行做的买卖几乎是无风险投资 它为什么要去涉及买地建楼盘这种高风险的投资? ...

银行放贷给地产开发商,实际上已经某种程度参与到房产开发项目中,

只是收益没有地产商高,当然风险也没有那么高。

事实上,也不是所有的地产商,能在任何时候都攒钱。
豁达的人不问过去,乐观的人不问现在,睿智的人不问将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4-11-20 13:4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NDERXON007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NDERXON007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liuyang327 发表于 2014-11-19 20:37
觉得你的主题和内容不太一致。
从主题来说,个人觉得原因有下:
1、银行经营范围受到约束;

说得很对,流动性是银行的命脉。


胡雪岩将钱庄生意比喻成,五六个壶一个盖子,后来他的生意做大的,流动资金跟不上,十个壶才一个盖子,最后被洋人挤垮。

豁达的人不问过去,乐观的人不问现在,睿智的人不问将来

发表于 2014-11-20 14:4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damlonge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damlonge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liu263 发表于 2014-11-20 13:56
建议看一下主贴中的链接,来源是英格兰银行。现代金融制度下,钱就是从空气中来。 ...

不明白”钱就是从空气中来的“是什么意思,是无中生有吗?
难道银行在settle时付给卖家的那部分钱是银行自己印的钞票?按照这种理论,你在银行里存的钱也是从空气中来的?

发表于 2014-11-20 14:5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aged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aged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发表于 2014-11-20 18:3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iuyang327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iuyang327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楼主看的帖子说的没错,楼主说的也没错。
自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元和黄金脱钩,纸币就是政府的一种随心所欲的工具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钱”,确实是无中生有的,但也是根据需要发行的。只不过楼主的问题问的太本源了。
楼主是个爱思考的人。货币起源,货币战争、货币进化史等这些书,可以看看。

2015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6年度奖章获得者 新闻达人 三奖

发表于 2014-11-24 09:5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iu263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iu263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今天的新闻验证了银行的钱确实是从空气中来的。新闻中的例子,某银行住房贷款杠杆率达到100.。。

http://www.oursteps.com.au/bbs/f ... ;page=1#pid20383413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4-11-24 10:1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qingfengsa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qingfengsa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ANDERXON007 发表于 2014-11-20 13:24
楼主很善于思考,

投资如何选择,其实就是投资收益与风险的对等判断,赌博的认为高利贷去赌,收益大于风险,所以干了;高利贷的判断相反,选择的放贷。同理银行觉得放贷的收益与风险比,比买房的风险收益比高,谁对谁错,不知道,市场竞争就是让风险与收益逐渐统一,投资就是发现风险收益比好的所在。
头像被屏蔽

禁止访问

发表于 2016-4-18 20:3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newplac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newplac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newplace 于 2016-4-18 20:36 编辑

楼主厉害,

一定买房赚了很多钱,

羡慕嫉妒恨

一定向你学习

也做个地产富豪

发表于 2016-4-19 11:1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iger2959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iger2959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ANDERXON007 发表于 2014-11-20 13:46
说得很对,流动性是银行的命脉。

主要是后台挂了

发表于 2016-4-19 11:3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ourock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ourock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kjking 发表于 2014-11-19 08:25
很有道理,房产名义上是个人的,实际从抵押房产贷款的那一天开始就已经属于银行,而且不但属于银行,还在贷 ...

有道理。这么说银行的确是在买入房地产,只不过是通过房奴的手在买。

发表于 2016-4-19 11:3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knz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knz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gknz 于 2016-4-19 11:39 编辑
liu263 发表于 2014-11-19 11:18
您要是看看英格兰银行的文章,就不会这么说了。


央行的钱可能是从空气中来,但商业银行不是的。

银行不买房产有风险偏好、监管等多重因素。在中国,虽然房价飙涨这么多年也不是所有苦逼行业的转去炒房了啊。

另外貌似金融界尤其擅长把简单的事情弄得很绕,然后大家晕乎乎地就把钱掏给他们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退役斑竹

发表于 2016-4-19 12:1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ingyip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ingyip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楼主以后有银行那么多钱的时候就知道赚钱不重要,求稳才最重要。Risk premium很高的,不信你问银行风控。

发表于 2016-4-19 12:3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dyouwms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dyouwms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所以卖楼花的还是靠卖出楼花赚钱,自己买那么多套风险太高

2015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6年度奖章获得者 新闻达人 三奖

发表于 2016-4-19 12:4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iu263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iu263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ddyouwms 发表于 2016-4-19 12:34
所以卖楼花的还是靠卖出楼花赚钱,自己买那么多套风险太高

买多套是包装,实际产品是卖楼花。

包装的好,产品就好卖。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6-4-19 12:5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fademark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fademark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哈哈刘总太搞笑了,2014年底11月的帖子

发表于 2016-4-19 13:0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dyouwms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dyouwms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liu263 发表于 2016-4-19 12:47
买多套是包装,实际产品是卖楼花。

包装的好,产品就好卖。

那包装费可就太高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2015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6年度奖章获得者 新闻达人 三奖

发表于 2016-4-19 13:0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iu263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iu263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ddyouwms 发表于 2016-4-19 13:01
那包装费可就太高了

反正首期没有多少,放一点deposit就可以说有房了,settle之前出手就好。楼花销售都是这么想的。

现在收紧贷款,将会一地鸡毛。

发表于 2016-4-19 13:0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aol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aol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商业银行的精髓就在于用巨量的本 稳赚不赔的模型 哪怕是一丁点一丁点的利润率 来获取丰厚的报酬 模型要稳赚不赔 至少在数学上稳赚不赔 比方说你向银行存入了6个月的定期 那银行就去市场上放出6个月的贷款 然后获取这中间的差价回报 其实有3个月的贷款利率更高连着放两次不是更划算 银行也不该干 那样背负了一定的风险 不是银行该做的 银行干本分事 把不可控的风险尽量控制好一点 就已经能赚翻了 干别的那就不是商业银行了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6-4-19 13:1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ajtax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ajtax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fademark 发表于 2016-4-19 12:59
哈哈刘总太搞笑了,2014年底11月的帖子

哎,不知道那时候有多少人被他害惨了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6-4-19 13:3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fademark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fademark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rajtax 发表于 2016-4-19 13:18
哎,不知道那时候有多少人被他害惨了

这个我倒不同意,买房是自己的事情,如果有人靠论坛舆论就左右自己的买房决定,那没自住房租房一辈子也是咎由自取

发表于 2016-4-19 14:5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anana4appl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anana4appl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说的深刻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6-4-19 15:0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jimmysh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immysh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商业银行也有投资商业资产。但不投资residential property. 管理太麻烦了。风险而且相对而言大

发表于 2016-4-19 15:2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ozforeve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ozforeve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脑袋被门挤了。医生直接自杀就好。

发表于 2016-4-19 17:3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zhongw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zhongw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zhongw 于 2016-7-7 23:14 编辑

请删除

发表于 2016-4-19 18:5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NDERXON007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NDERXON007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liu263 发表于 2014-11-20 12:56
建议看一下主贴中的链接,来源是英格兰银行。现代金融制度下,钱就是从空气中来。 ...

如果商业银行的钱可以从空气中来,


请问雷曼银行何以倒闭? 从空气中再多拿些还债就好了。
豁达的人不问过去,乐观的人不问现在,睿智的人不问将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