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格桑花厨房】 蛋糕系列----特别的蛋糕,给特别的你----附详细做法 (2012-6-29) 格桑花 · 自制蜂蜜柚子茶 (2007-1-20) 飞行
· 现实版《穿普拉达的女魔头》之我的3周半PA故事 剧终 1楼陆续更新 5楼更新番外篇 (2012-7-18) 糯米老虎 · ASDFADS (2012-4-17) mohan29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楼主:方白

中文学校学生作业小展(三)万紫千红迎新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14 21:0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方白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方白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李、杏、菊花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1-12-14 21:2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方白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方白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新年桃花就见得多,其实李花一点都不逊色,李花和梅花、桃花都是同属蔷薇科的植物,它们花期和花型都相当接近。俗话说,桃红李白,有些人喜欢桃花的色彩艳丽,也有人喜欢李花的淡雅清幽。李花与桃花相比,韵味相承又各具特色,桃花疏落有致,而李花簇拥密集,连枝满树,熠熠生辉。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有诗句云:“李花宜远更宜繁,惟远惟繁更足看”。

李花常与桃花并称,常说“桃李芬芳”。

再贴几幅李花的图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1-12-14 21:2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12e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12e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小孩子理解起来有难度吧

发表于 2011-12-14 21:3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方白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方白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把学生称为“桃李”的来历:


春秋时,魏国有个叫子质的大臣,他得势时曾保荐和培养过很多的人,后自己却因得罪人而丢官。他只身跑到京,见到一个叫简子的人,向他发牢骚,埋怨自己过去培养的人在危难时不肯帮助他。简子听后笑着对子质说:如果你在春天种了桃树和李树,到夏天可在树下纳凉休息,秋天还可吃到可口的果实。可是,如果你春天种的是蒺藜,夏天就不能利用它的叶子,而秋天它长出来的刺要扎伤人。你过去培养、提拔的人都是些不值得保荐的人。所以君子培养人才,就象种树一样,应先选好对象,然后再培植啊!

简子用比喻批评子质培养人才不当。后人就把培养人才叫做“树人”;把优秀人才叫做“桃李”。老师培养出来的学生很多,就被誉为“桃李满天下”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8 收起 理由
缓缓 + 8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12-14 21:3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方白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方白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12ee 于 2011-12-14 22:27 发表
小孩子理解起来有难度吧

这个作业是征对有一定中文程度的中学生的。

退役斑竹 2012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9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1-12-14 21:4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缓缓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缓缓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方老师,能插队问一句吗?对古文基础为零的ABC,怎么带他们入门?假期到了,打算小小折腾下孩子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MyDreamhouse + 2 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1-12-14 21:5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方白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方白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杏花有变色的特点,含苞待放时,朵朵艳红,随着花瓣的伸展,色彩由浓渐渐转淡,到谢落时就成雪白一片。“道白非真白,言红不若红,请君红白外,别眼看天工。”这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咏杏五绝,他对杏花的观察十分细致。

另外附几首有关杏花的诗词:

             游赵村杏花  
          〔唐〕白居易   
赵村红杏每年开,十五年来看几回?  
七十三人难再到,今春来是别花来。


                  杏花
               〔唐〕罗隐   
暖气潜催次第春,梅花已谢杏花新。   
半开半落闲园里,何异荣枯世上人?


              故乡杏花
           〔唐〕司空图   
  寄花寄酒喜新开,左把花枝右把杯。
  欲问花枝与杯酒,故人何得不同来?


最老少皆诵的是叶绍翁的《游园不值》: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发表于 2011-12-14 22:2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方白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方白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D妈妈 于 2011-12-14 22:40 发表
方老师,能插队问一句吗?对古文基础为零的ABC,怎么带他们入门?假期到了,打算小小折腾下孩子了

对于古文基础为零的孩子,首先选择从最浅显的小短文言文开始入手,如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

把每个字特别是实词都给他解释一遍,让他能够理解,比如“株”比如“耒”比如“释”比如“冀”等,对有些虚词如“之”“乎”“者”“也”等可以不求甚解,不需要详细解释,等孩子读得多了,自然就可以理解。可以把简译附在后面,帮助他理解,但把主要重点放在原文上,最好的方式是让孩子把这些小短文能背出来。

读得多了,效果自然而然就会有的。实际上学古文没有想象的这么难的,但学好了,对学习现代文是很有帮助的。

另附几篇小文:

《为学》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其实通过这些小文章,除了学到文言知识以外,还有一个不经意的收获就是潜移默化的有历史地理方面的知识收获,如《为学》里有“蜀”这个地理名词,你只要简单的讲一下,不一定要孩子一定搞懂,但以后他一旦接触到这个字,他的印象会很深,而且知道这是个地理名词。比如在《两小儿辩日》里,提到了孔子,这对他以后理解孔子这个人名打下来基础。所以学习是一个发散性的过程,有时在不经意中会有很多其他的收获。

[ 本帖最后由 方白 于 2011-12-14 23:49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0 收起 理由
缓缓 + 10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退役斑竹 2012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9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1-12-14 22:2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缓缓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缓缓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此帖我收藏了

发表于 2011-12-14 22:4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方白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方白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名诗赏析: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的《清明》抒写“路上行人”的悲喜情怀。清明节在古代是一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大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或踏青游玩,或上坟扫墓;而今行人孤身赶路,触景伤怀,心头的滋味是复杂的。偏偏这时又赶上细雨纷纷,春衫尽湿,这又平添了一层愁绪。“欲断魂”呼应并深化了“雨纷纷”的情感氛围,突出行路之人的心事重重,凄迷纷乱。一、二两句是通过写景来烘托人物的羁旅愁思。三、四两句则记事志喜:行人希望找个酒家,歇脚避雨,饮酒浇愁,于是问路牧童,牧童随手一指让人产生意外的惊喜:那隐约可见的枝头红杏,那随风飘飘的古朴酒旗,唤起了行人心间多少热情和温馨啊!红杏出林,粉红似霞,遥而可及,望而心动。一颗流浪飘泊的心在红杏林边的小小酒店得到了暂时的安顿,行人的心头顿时涌起一股暖流——轻轻的喜悦,淡淡的欣慰。全诗四句,先愁后喜,借杏花闪现传行人悲喜交加之情,细腻而曲折,感伤而凄美。

发表于 2011-12-17 19:5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方白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方白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菊花——

菊花也是大家很熟悉的一种花卉,在深秋的画展中,菊花常常是一枝独秀。在中国传统中,重阳节有赏菊和饮菊花酒的习俗。孟浩然《过故人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菊花除可观赏外也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最为常见的是冲泡“菊花茶”。

菊花茶分类主要有:黄山的贡菊,桐乡的杭白菊以及山东的野菊花。

“黄山贡菊”是从菊花群体中选育出的优良品种,原产于歙县金竹岭一带,既有观赏价值,又有药用功能。 据民间传说,“黄山贡菊”原是宋朝徽商从浙江德清县作为观赏艺菊引进的。在一大旱之年,有许多人得了红眼头痛病,有人采用鲜菊花泡水将火,十分灵验。 以后人们经常用鲜花或菊花干泡水泡茶,医治目赤羞明、胆虚心燥等病。从此,这一带农家门前屋后广种菊花,为了久藏又特意烘制成干菊花,金竹岭由此闻名远近。

清光绪年间,北京紫禁城里也流传红眼病,皇上下旨,遍访名医良药,黄山知府献上黄山菊花干,京人泡服后眼疾即愈。于是徽菊名气大振,被尊称“贡菊”。 贡菊历来被当作一味重要的中药材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1-12-17 20:3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方白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方白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谈谈射阳的“毒菊花”事件(方白)

除了上文提到的安徽浙江山东的药用菊花外,2006年我曾去过江苏的射阳县,那儿有个洋马镇,几乎家家户户种菊花,我还特意去那个镇上参观了一下。他们种菊花不是为了观赏,而是作为一种经济作物,作为一种经济产业。他们把菊花加工成菊花茶、菊花枕、菊花酒、菊花药膳等,我去得那年可以感觉得出他们的生意做的相当的红火,农民得益匪浅。但在今年,我看到报道,因为“毒菊花”事件而使射阳的菊花产业几近崩溃。

菊花从鲜菊花到菊花成品,最主要的工艺是脱水,就是将菊花中的水分去掉。为了节省成本,传统的菊花制造工艺就是通过硫磺熏蒸,破坏表面蜡质,起到干燥作用。但是从2005年起国家已不再允许使用硫磺熏蒸法,原因是硫磺熏蒸后的菊花药味会变酸,主要成份损失而影响临床疗效,同时残存二氧化硫,对人体有害。所以大的菊花加工厂不再使用硫磺熏蒸,而是采用烘干法,由于需要使用较多的煤电,造成成本的上升,所以农家仍普遍使用硫磺熏蒸。

2011年,一篇名为《射阳洋马200吨‘毒菊花’流向市场》的报道引起了广泛的反响,主要就是说的通过硫磺熏蒸的菊花流向市场,这篇文章一石激起千层浪,给洋马镇的菊花产业带来了毁灭性的冲击,当年菊花销售下跌了90%,当地农户损失惨重。

我在想,中国从三鹿奶粉的三聚氰胺事件到地沟油事件,从瘦肉精到毒菊花事件,为什么这些不规范的违法添加事件屡禁不绝?为什么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这次毒菊花事件的发生这是否和射阳政府的失职、渎职、不作为很有关系?中国的某些地方政府因为某种地方利益局部利益常常会对辖区内的有些问题是睁一眼闭一眼,小事不管,等到大事了,就基本上成了轰动性的新闻了。我很希望中国的政府能在工作上更积极主动一点,把有些事情监管的更严格一点,短期看起来好像有难度有阻力,实际上长远来说,不但有利于广大的消费者,更直接有利的就是这个产业以及所有和这个产业相关的人员,包括地方政府。

(方白简评2011年12月17日)

发表于 2011-12-17 20:5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方白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方白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相关文学知识:

岁寒三友:松、竹、梅。
一方面取其玉洁冰清、傲立霜雪的高尚品格,一方面也将其视作常青不老、旺盛生命力的象征。
“到深秋之后,百花皆谢,惟有松竹梅花,岁寒三友。”——明·无名氏《渔樵闲话》四折

四君子:梅兰竹菊
这不仅由于“四君子”本身呈现出的一种自然美,更重要的是古人把一种人格力量,一种道德的情操和文化的内涵注入到“四君子”之中,通过“四君子”寄托理想,实现自我价值观念和人格追求。《集雅蔡梅竹兰菊四谱小引》中说:“文房清供,独取梅、竹、兰、菊四君者无他,则以其幽芳逸致,能涤人之秽肠而澄莹其神骨。”

发表于 2011-12-17 20:5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方白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方白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在中国的古典文学和文化中,菊花是高雅纯洁的象征。但由于菊花经常出现在葬礼上、墓碑前,因此如果给人送花请不要送菊花。

发表于 2011-12-17 21:0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方白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方白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关于日本作家上田秋成的《菊花之约》:

    很久以前有一个书生叫范聚亲,上京赶考不想忽染重病,躺在客栈里动弹不得,店中主人怕他瘟疫过人,对他不闻不问,幸好客店里住了另一个赶考的书生,名叫张元伯,说:“生死有命,安有病能过人之理。”他亲自为范聚亲精心调理医治,不久范生痊愈了,却耽误了二人的考期,范生对此甚表内疚,二人就此结为兄弟。

    后来范聚亲辞别张元伯返回故里,当时黄花红叶装点秋光,正是重阳佳节,便定下菊花之约,约定来年今日再相聚,把酒赏菊。

    转眼一年过去了,又到九月九,一大早起来,张元伯便打扫草堂、遍插菊花、宰鸡备酒,家人说不必着急,因为路途遥遥范聚亲不一定如约而至,来了再杀鸡也不迟。张元伯不听,从早上等到中午,从中午等到下午,太阳落山了还不见范聚亲的影子。家里人都以为范聚亲不会来了,劝他吃了早点歇息。张元伯仍是不信,独自等到半夜。

     不久范生真的来了,二人相聚甚是欢悦,只是面对酒菜范生不食不语。张元伯问其缘由,范聚亲说:“兄弟,我其实是鬼。去年回到故乡,考试未成便做起生意,日日繁忙竟忘了约会之事,到了九月九想起菊花之约,已经迟了,听古人说,人不能日行千里而鬼可以,便拔剑抹了脖子,乘阴风前来赴约。”

发表于 2011-12-18 18:3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方白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方白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菊花之约》实际上取材于中国素材《后汉书·独行列传·范式传》,明代冯梦龙首先对它进行了改写《喻世明言·范巨卿鸡黍死生交》,“范张鸡黍”的故事深入了每个中国人的心灵,有两个字显得重若泰山,那就是“承诺”。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1-12-18 18:5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方白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方白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散文阅读:
                                          
                                          《菊花之约》与“承诺”
                                                     作者:佚名

          第一次看到这个故事时,沉思了许久,脑海中一直思量着“承诺”这个词。  
          承诺对于某些人是沉重的,他们不轻易承诺,可是一旦立下诺言,必然穷其一生的力量,也要去实现自己曾经立下的承诺。这些故事在外人看来,让人感动,让人从心底想起多年前还没有兑现的承诺。  
         可是对于另外一些人,他们很轻易对身边的人承诺,或许他们并非存心欺骗,或许他们说的只是善意的谎言,或许他们在许下承诺的那一刻,至少是那一刻,他们自认为自己会去遵守这个承诺,只是他们忘记世事的曲折,忘记了现实并不会是想象中的那样,忘记自己没有足够的意志,于是背弃承诺。也许他们也会难过,以表现自己的愧疚,可是无论多么愧疚也是无补于事了。  
     在爱情的世界里,有太多关于承诺的故事。承诺就像一份甜品,几乎每个女人都爱吃,当你吃到了期待很久甜品那一刻,你会觉得自己是幸福的。可是在幸福的同时,忘记了吃太多的甜品是会长胖的,承诺既是甜美的,也是危险的。  
     承诺,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开始分量变得越来越轻了。  
         不要说如“菊花之约”那样抹颈赴约,而是从来都没想过去兑现自己的承诺。
         在最初相爱时,无数的山盟海誓,承诺爱对方一生一世;承诺一辈子只爱对方一人;承诺给对方幸福;承诺执子之手,与之偕老;甚至承诺为对方摘下天上的星星、月亮。然而,往往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厌倦了对方,爱上了别人,背叛了最初的所爱,不管她悲伤与否。  
          承诺的真相,是那么的不堪。  
     有的人极少对对方许下承诺,女人总会埋怨他不够浪漫,认为他不爱自己。可是,却不知他暗地里默默地为女人计划着将来,口里虽然不说,却一直疼爱着她,凡事都为她着想,任何时刻都守护在她的身边,不离不弃。后来,女人可能要用一生的时间,直到头发花白,才明白他那深刻的爱,他一直坚守着当年那个承诺。  
      我们都无法保证自己许下的承诺都能在某天兑现,能做到的是不轻易承诺,除非你有坚定的决心,并尽力而为。  
           男人,女人,都不要轻易承诺。  
           许下承诺,就一定要遵守。  
           尽管很难,很难。  
           也许,错了,悔了,才明白承诺的神圣。

发表于 2011-12-18 19:1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方白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方白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说起日本的国花,很多人都会脱口而出:樱花。

但实际上这么回答并不完整,樱花只是日本的国花之一,日本是双国花,另外一个就是菊花。

日本皇室的家徽是16花瓣的菊花,日本武士道的象征是刀。本尼迪克特说:“菊花与刀,两者构成了同一幅画。”

菊与刀,看似水火不容,实则相依为命,对于菊与刀意象的把握,即是对于日本民族心灵史的挖掘。举起刀杀人或剖腹,放下刀赏菊或游冶——如此截然不同的意境,不过是日本人民族性格的两面。菊花与刀,两种意象,内涵其实是完全相同的:菊花的凋谢,岂不就是刀的拔出?看似矛盾,但刀拔出人死亡,那种瞬间的形态恰好照应了菊花的凋谢。菊与刀,向死而生,为死而生。菊本身就是死亡的化身,而刀无疑是通向死亡的桥梁。刀成为了菊的工具,菊化为了刀的目的。在菊花的隐喻中,刀和主人都是被动的,杀人是使命,被杀或自杀则是必然;而在刀的语法中,菊代表了不可知的前身和宿命的未来。本尼迪克特写出了菊与刀的不可分离,菊与刀的相得益彰,在死亡的舞台上,二者如影随形。她用写意的笔法准确地把握了一个民族的实质,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民族的光荣与梦想,也看到了一个民族的底色与基调。

8世纪末,日本将都城移至平安京(现在的京都)。开始了在日本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平安时代。在平安朝初年,皇室乃至公卿贵族和文人墨客都大力推崇菊花之美。中国每年的九月初九重阳节在日本又称菊节。在这一天,皇太子率诸公卿臣僚到紫宸殿拜谒天皇,君臣共赏金菊、共饮菊酒。10月,天皇再设残菊宴,邀群臣为菊花践行。也许日本皇族族徽上的菊花便是此时镌刻上去的。遥想当年,平安朝留给人们的记忆似乎就是菊黄蟹肥。菊花是日本皇室尊贵的象征,因此菊花被定为日本国花深受皇室观念影响的。

发表于 2011-12-18 20:2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方白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方白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水仙、牡丹、玉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1-12-18 20:3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童心的魔镜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童心的魔镜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这一定学到一定的高度了才可以欣赏的,我家孩子还在学学前班和一年级的水平,lz的高度的作业绝对做不了。说实在的,看到lz的作业,心里难免有点焦虑,觉得中文的学习任务也是好繁重阿,我家孩子一周学中文时间大概5-小时(包括做家庭作业),觉得进展得好慢。。。看来利用假期要好好加油了!

发表于 2011-12-18 20:3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方白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方白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水仙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有凌波仙子和玉玲珑的美称。在中国以产地来说最著名的为漳州水仙和上海的崇明水仙。

我曾养过几盆水仙,水仙的雕根、光照、水量都会影响其生长。常出现的问题1、枝干太长,2、花期提前或推迟。3、哑花(花不开或中途突然凋谢)。

新春期间,一盆水仙置于案头,凌波独立,观形赏色闻香,不亦一种享受乎。

[ 本帖最后由 方白 于 2011-12-18 22:14 编辑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1-12-18 20:4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方白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方白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童心的魔镜 于 2011-12-18 21:30 发表
这一定学到一定的高度了才可以欣赏的,我家孩子还在学学前班和一年级的水平,lz的高度的作业绝对做不了。说实在的,看到lz的作业,心里难免有点焦虑,觉得中文的学习任务也是好繁重阿,我家孩子一周学中文时间大概5-小时(包括做家庭作业),觉得进展得好慢。。。看来利用假期要好好加油了!

如果一个星期有5小时的中文学习时间,再加上家庭的重视,假以时日,孩子的中文程度一定会有长进的。我觉得在澳洲学中文,如果孩子能坚持的话,9年级学生应该可以达到国内的小学毕业的中文水平,12年级应该可以达到国内的初二初三的中文水平。

发表于 2011-12-18 21:1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方白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方白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I may not have a mansion                              
I haven't any land                                       
Not even a paper dollar
To twinkle in my hand
But I can show you morning
On a thousand hills
And kiss you and give you seven daffodils

也许我没有豪宅,也没有土地,
甚至没有一张纸币在我手中熠熠生辉,
我能做的是带你去看那清晨,
在群山之巅
我轻吻你,送你七朵水仙花。

I do not have a fortune
To buy you pretty thing
But I can weave you moonbeams
For necklaces and rings
And I can show you morning
On a thousand hills
And kiss you and give you seven daffodils

我没有足够的钱为你买美丽的饰物,
但我能为你编织月光做成的项链和戒指,
我还要带你去看那清晨
在群山之巅
我轻吻你,送你七朵水仙花。

Oh, seven golden daffodils
All shinning in the sun
To light our way to evening
When our day is done
And I will give you music
And a crust of bread
A pillow of piney boughs
To rest your head
A pillow of piney boughs
To rest your head


哦,七朵金色的水仙花
在阳光里璀璨闪亮
照亮我们夜晚的路途
当白天过去,
我会带给你音乐和面包
然后松枝作枕,让你休息依靠。
松枝作枕,让你休息依靠。



这是60年代美国著名的和声小组Brothers Four的一首歌,题目叫《七朵水仙花》,非常优美动听。

发表于 2011-12-18 21:2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方白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方白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中学生作文选

                                        水仙的奇迹
             海南海口九中初二(8)班 贾茹

  一条幽深的小巷,一户普通人家,一个老奶奶与她的小孙女相依为命。每天,小孙女背着书包去上学,老奶奶在家里做饭,日子平淡,却也宁静。

  一天中午,老奶奶买菜回来,把几颗蒜头倒进一个小碗中,便去忙着淘米了。她的视力不好,没有注意到自己买的蒜头中有一颗“与众不同”。

  那是棵水仙啊。她不知怎么地,离开了大地母亲的怀抱,与一堆和自己长得很像的蒜头在一起,被老奶奶买了回来。此时此刻,她正安静地躺在蒜头中间,用一双怯生生的、好奇的双眼打量着周围。她看到一间被油烟熏得发黑的小厨房,斑驳的墙皮,昏暗的吊灯,似乎都在诉说着这间屋子的沧桑。没有铺瓷砖的水泥地板坚硬而冰凉,“哗啦啦”的水声不时伴着老奶奶的几声咳嗽。

  水仙感到惊奇。妈妈在哪里呢?她四下张望,却只看到一张张陌生而又相似的面孔。她有着圆滚滚的身体,娇嫩洁白的皮肤,身上还穿着一件薄如蝉翼的小背心,正好很像她周围的那些蒜头们。尽管他们比水仙个头小很多,而且都好像怕冷似的紧紧抱在一起,只有水仙孤身一人,他们却还是把水仙当作他们中的一员。

    只有水仙知道,自己与他们不同。他们甘于做一颗普普通通的蒜头,最后被当作炒菜时的佐料。“我和他们不一样。”水仙想到,“我不能就这样被埋没。我生来就是为了开花,只有绚丽的花朵才能体现我生命的价值,我不能甘于平庸!”正当她这么想的时候,老奶奶把盛装他们的碗拿了起来,在水流下冲洗。蒜头们知道,这意味着他们的生命马上就要结束了,只有水仙张开嘴,大口大口地喝着这生命的甘霖。蒜头们哄笑道:“命都快没了,喝水有什么用!”老奶奶把他们放在砧板上,又去择菜,却没注意到水仙滚落下来,掉进了水沟里。

  她很高兴自己得救了,终于有了开花的机会。一只大壁虎嘲笑道:“你都落到这步田地了,还想着开花?简直是做梦!”但水仙并不气馁,尽力吸收着养分,刚好头顶上的天花板有许多破洞,阳光从那里射进屋来,一下雨,水就滴滴嗒嗒地漏。水仙必须忍受苍蝇、蚊子的嘲笑,蟑螂还把她咬得伤痕累累。但她告诉自己:“我是水仙,我必须用开花来证明自己。”

  于是就这样,时光的车轮“轰轰”驶过,终于有一天,水仙头上嫩绿的翠芽开出了一朵白色的小花,似乎在微笑着欢唱。

  老奶奶很惊讶地发现了这朵奇迹般长出来的水仙花,她慈祥地笑着把她养在一个绿色的缸里,放在窗前,窗外是大片大片的稻田和冒着炊烟的农舍。这样的景色,水仙曾多少次在梦中见过,梦想着看到那片水仙祖祖辈辈开花的土地,现在,她的梦想实现了。

  老奶奶坐在窗前,看看水仙花,又看看田野,笑了:“生命总会找到出路的,不是吗?”

发表于 2011-12-18 21:3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方白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方白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牡丹是我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花大色艳、雍容华贵、富丽端庄、芳香浓郁,而且品种繁多,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长期以来被人们当做富贵吉祥、繁荣兴旺的象征。牡丹以洛阳、菏泽牡丹最富盛名。

上文我们谈到了缠枝牡丹,不要认为缠枝牡丹是牡丹的一种,其实缠枝牡丹和牡丹是两个不相干的品种。

缠枝牡丹,是旋花科多年生草本,蔓生性植物。

牡丹是毛茛科,落叶灌木,属木本植物。

两者没有亲缘关系,虽然名字里都带个“牡丹”

发表于 2011-12-18 21:3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方白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方白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严格来说,缠枝牡丹属于外来入侵物种,养的话一定要盆栽,因为它的根系特别发达,种地上两年就泛滥了,铲都铲不完,零下40度冻不死,零上40度热不死,生命力异常顽强,一小节根一年就可以繁殖很多。在中国陆上入侵物种里仅次于加拿大一枝黄花。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1-12-18 21:4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方白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方白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中国有两个地方的牡丹最有名:一个是洛阳牡丹,还有一个是山东菏泽牡丹。

          《赏牡丹》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 本帖最后由 方白 于 2011-12-18 23:00 编辑 ]

发表于 2011-12-18 22:0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方白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方白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相关链接:八十年代初中国家喻户晓的《牡丹之歌》 

    牡丹之歌     - 作曲 唐柯 吕远 ,作词 乔羽,演唱 蒋大为

  啊牡丹
  百花丛中最鲜艳
  啊牡丹
  众香国里最壮观
  有人说你娇媚
  娇媚的生命哪有这样丰满
  有人说你富贵
  哪知道你曾历尽贫寒
  啊牡丹啊牡丹
  哪知道你曾历尽贫寒

  啊牡丹
  百花丛中最鲜艳
  啊牡丹
  众香国里最壮观
  冰封大地的时候
  你正蕴育着生机一片
  春风吹来的时候
  你把美丽带给人间
  啊牡丹啊牡丹
  你把美丽带给人间
  你把美丽带给人间

发表于 2011-12-18 22:2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方白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方白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说起牡丹大家都很熟悉,但对玉树大家就可能比较陌生了。

上几张玉树的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1-12-18 22:2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方白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方白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玉树的花是很难开的,一般10多年20多年才开花都是正常的。有道是“铁树千年开花,玉树万年开花”。

玉树树冠挺拔秀丽,茎叶碧绿,可作为观叶植物。玉树开花十分清雅别致,若配以盆架、石砾加工成小型盆景,装饰茶几、案头,十分诱人。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