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乡愁 (2009-7-11) tritri · vol au vent,乳酪千层塔,coles的那种好吃。 (2007-11-10) hattie
· 转帖:澳洲买房步骤ZT (2005-2-20) allen007 · 晚餐-------亮点----->烤鹌鹑 (2010-5-10) wideye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楼主:czsu

澳洲似乎汉语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15 10:4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zs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zs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cangaru 于 2011-3-15 11:22 发表
LZ说的汉语的科学性,应该只是汉语的优点吧

汉语还有很多缺点,比如很难符号化、难入门、语音和文字脱离(也许有时候算优点)等等

每个语言都有优缺点,所以应该不存在"科学"的语言

比如我姐的孩子现在5岁,已经可以自己阅读英文小故事了,但中文故事书是不可能让他自己看懂的,估计要到国内三年级水平才可以,就是因为英文字母组合成词很容易让小朋友读出声音猜意思的


我说的科学性是指对生命而言,就一生来说,能够享受到更多信息的语言就是科学的语言。而一时的难与易并不能证明什么。比如,写便条的时候,用手写比电脑打印容易得多。学英语结果只能在一个比较窄的领域内遨游,超出这个范围就受到单词数量的掣肘。除非你再花时间去学新的单词,这不浪费时间吗?另外,你能保证子女一辈子都喜爱背单词吗?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1-3-15 10:4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zs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zs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meigui 于 2011-3-15 11:24 发表


读到这个帖,令我首先想到的也是世界语(Esperanto)。这一门人工语言,相对任何一种民族语言,具有易学性,中立性,规范的逻辑性,丰富的表达力等等突出的优点。中国的知识分子从五四运动起,对世界语就抱着一种虚幻的理想,总想世界 ...


我不太相信有哪个个人能够发明最好的语言。但是我相信一个民族有这个可能。尤其是一个人口众多,语言统一的民族。

发表于 2011-3-15 10:5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zs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zs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meigui 于 2011-3-15 11:25 发表
再来看看,半个欧洲都用“拉丁字母”,何不干脆使有latin呢,还有英、法、西、葡、荷等的学术用语如医学、天文学又非要到latin里去找,文法分析上也要找latin root,latin prefix,latin suffix,全套latin不就完了。农耕社会鼓励 ...

就是,拉丁语是被方言架空而消失的。
至于人类语言是否能够统一倒不妨拭目以待。如果人们能够科学地看待语言加上中国的国力推动也许我们会为人类找到一种相对科学的交流工具。

发表于 2011-3-15 10:57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czsu 1# 帖子

此文章由 Nemonatio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Nemonatio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这里的华人孩子能说就不错了,写都写不好啊,这在国内就是一文盲啊,我以后要好好教我孩子中文啊

发表于 2011-3-15 10:5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春来草自青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春来草自青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语言不单是词汇量的问题,我看英语体育新闻,字都认识,意思没明白多少。我读中文核能资料,字都认识,也看不懂。

汉语的字词组合更灵活了,你说这是优势,恐怕也会成为劣势。认识“神马”二字,可是能当下领会神马是神马,需要的就不仅是词汇量了。

发表于 2011-3-15 11:0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eigu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eigu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czsu 于 2011-3-15 11:45 发表


我说的科学性是指对生命而言,就一生来说,能够享受到更多信息的语言就是科学的语言。而一时的难与易并不能证明什么。比如,写便条的时候,用手写比电脑打印容易得多。学英语结果只能在一个比较窄的领域内遨游,超出这个范围就受到单词数量的掣肘。除非你再花时间去学新的单词,这不浪费时间吗?另外,你能保证子女一辈子都喜爱背单词吗?


尽管是中国文化的拥趸,我还是不得不说,自文艺复兴以来的近500年里,无论是在科学技术还是文学艺术领域,英语所承载的信息量都要大大超过中文,不仅在数量上,质量上,包括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甚至娱乐性上,更是如此。

不谦虚一次,我的孩子中文非常好,而且今后只会更好。但我可以肯定他从英文世界里获得的信息更多更丰富。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8 收起 理由
第一名 + 8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1-3-15 11:0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zs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zs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patrickzhu 于 2011-3-15 11:36 发表

呵呵,语言和数学有啥关联我不懂的。
楼主在这里说的理论如果都无法说服这里的一小部分使用汉语的人,又如何去说服其他各国的学者呢?
这个问题不简单,我不认为你可以用数学或者数字就可以清楚的解释明白的,这不是简单的谁 ...

中国的学者在北大中文论坛上基本上能够同意我的观点。这些观点出现在那里大概有十年的时间了。但是要让西方学者承认还要看他的母语和国籍。他顶多是默不作声了,不会大张旗鼓地支持你。
关于英语的单词是指需要记忆的单词,而汉字也是需要记忆的汉字。一个没有学过one的人必须经过记忆后才能知道它的意思。没有记忆就不会知道。而一个没有记忆过什么是‘一’的人也必须经过记忆后才能知道。刚才说过中文的汉字需要记忆的不到五千,而记住这些汉字后你所掌握的单词就可以超过两千五百万。但是英语则不然,如果你仅记住五千单词,大概没人允许你参加高考。
最后,假设一种语言仅能发出两种声音。比如a和b,那么根据电脑的原理,它依然可以描绘整个宇宙。再有一种语言可以发出三种声音a、b和c,不言而喻它也可以表达整个宇宙。这两种语言在表达的速度上能够完全一样吗?使用这两种的人在一生之中所享受到的信息量能是一样的吗?

发表于 2011-3-15 11:0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angar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angar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czsu 于 2011-3-15 11:45 发表


我说的科学性是指对生命而言,就一生来说,能够享受到更多信息的语言就是科学的语言。而一时的难与易并不能证明什么。比如,写便条的时候,用手写比电脑打印容易得多。学英语结果只能在一个比较窄的领域内遨游,超出这个范围就受到单词数量的掣肘。除非你再花时间去学新的单词,这不浪费时间吗?另外,你能保证子女一辈子都喜爱背单词吗?


我觉得你说的英语单词多的例子,也不必然是英语的缺点,因为决大多数英语单词也是组合词有共同的词根

比如你说当初引起你思考的PORK,中国叫猪肉的,中国要两个字组合,而英语PORK(C)-是个猪的词根,很多跟猪有关的都可以用,比如豪猪是"猪"词根PORCU和"针扎"词根PINE的组合,虽然PORCUPINE是个单独的英语单词,但很NOBRAINER,能理解豪猪,也可以理解PORCUPINE,英语90%都是这种词根组合

另一点你说中文有四个读音,但这只是普通话。中文由于读和写是没联系的,所以不可避免产生很多方言彼此无法交流。从读音上说,粤语有8个读音,以你的标准,企不是比普通话还"科学"
参尕儒:水中倒影着美丽的白塔
Reflection in the water with a beautiful Baita

发表于 2011-3-15 11:1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zs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zs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garysu 于 2011-3-15 11:39 发表
我真没明白lz到底想说明什么,准备给中文班的小朋友们讲"汉英两语之优劣"么?


不是为中文班的小朋友讲课,而是告诉家长如何为儿女选择。

发表于 2011-3-15 11:1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zs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zs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patrickzhu 于 2011-3-15 11:45 发表

按照中文字和词,英文字母和单词的关系,按照你的逻辑我硬掰一下(抱歉抱歉)哈,
英文26个字母组成了100万个单词,而中文5000个常用字(其实科学地说应该是9万个)组成了2500万个单词,那么结论是:
英文远远领先于中文,因为效率太高了,呵呵。

关键的问题在于英语的单词是需要记忆的文字符号,需要记忆整个符号的意思之后你才能使用。但是中文不然,你只要知道五千个符号以后,意思将可以自己组合推理。一个人知道什么是‘猪’,什么是‘肉’自然知道什么是‘猪肉’。但是,一个知道什么是pig,什么是meat的人就不一定知道什么是pork。你必须记忆了pork的意思以后,而不是自己推理知道的。也就是说中国的单词由推理而得到,英国的单词由记忆认识。结果就是英语需要记忆的单词超过百万。汉语需要记忆的文字仅有五千。

退役斑竹 2007 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参与宝库编辑功臣 2012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9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0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4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5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1-3-15 11:2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atrickzh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atrickzh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czsu 于 2011-3-15 12:19 发表
一个人知道什么是‘猪’,什么是‘肉’自然知道什么是‘猪肉’。但是,一个知道什么是pig,什么是meat的人就不一定知道什么是pork。你必须记忆了pork的意思以后,而不是自己推理知道的。

冒昧问一下,楼主的英文是什么水平?

[ 本帖最后由 patrickzhu 于 2011-3-15 12:26 编辑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1-3-15 11:3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angar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angar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czsu 于 2011-3-15 12:19 发表

关键的问题在于英语的单词是需要记忆的文字符号,需要记忆整个符号的意思之后你才能使用。但是中文不然,你只要知道五千个符号以后,意思将可以自己组合推理。一个人知道什么是‘猪’,什么是‘肉’自然知道什么是‘猪肉’ ...


我觉得LZ老是拿中文的优点比英语的缺点,前面说了每个语言都有优缺点

比如你拿中文的字比英文的词,让我想起来鬼佬经常拿英文的单词比中文的字,他们说英文才26个字母,中文要5千个字母。其实这都不是正确的比较方法

英文虽然有上万单词,但拆分的话也是由很少的词根组合。你要完全拿中文字和英文词比较的话,实在应该考虑英文的词根的作用

所以还是每个语言都有优缺点,比如我敲这点文字需要的时间或LZ说的耗费我的生命,绝对要比我敲英文来的慢得多。从这点看是不是中文更浪费生命呢?!所以不可能有"科学"的语言
参尕儒:水中倒影着美丽的白塔
Reflection in the water with a beautiful Baita

发表于 2011-3-15 11:3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zs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zs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春来草自青 于 2011-3-15 11:59 发表
语言不单是词汇量的问题,我看英语体育新闻,字都认识,意思没明白多少。我读中文核能资料,字都认识,也看不懂。

汉语的字词组合更灵活了,你说这是优势,恐怕也会成为劣势。认识“神马”二字,可是能当下领会神马是神马,需要的就不仅是词汇量了。

科技文献中的许多词汇是翻译声音过来的,一般人不知道原来的单词是很难理解的。这是因为中国多年来没有新发明的结果。所有新单词都是西方国家先使用的。这为中国造成了很多困扰。比如学生物的必须学拉丁文还要懂得英语。不过,还是由于中国孩子上完中学后便不用发愁语言了,多加一门外语,困难并不是很大。不过我在国内论坛依然希望多使用文字意思的组合来表达而少用声音表达。最近翻译的克莱斯特彻奇就不敢苟同。翻译成基督堂Christian church应该比较好。因为中国人一直翻译成基督,这位翻译家为什么要标新立异,哗众取宠呢?一句话,不理解语言的意义在于简单,便捷地传递信息。他把语言学和文学混为一谈了。
至于‘神马’二字,也可能说明,对中国人来说,多一个单词和少一个单词没什么大不了的。双字词就有两千五百万个,多了一个仅仅是两千五百万分之一,微不足道。可是英语就不成了。脑子里本来只能容下几万单词,再加一个,比例就大的多了。

发表于 2011-3-15 11:3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zs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zs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meigui 于 2011-3-15 12:04 发表


尽管是中国文化的拥趸,我还是不得不说,自文艺复兴以来的近500年里,无论是在科学技术还是文学艺术领域,英语所承载的信息量都要大大超过中文,不仅在数量上,质量上,包括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甚至娱乐性上,更是如此。

不谦虚一次,我的孩子中文非常好,而且今后只会更好。但我可以肯定他从英文世界里获得的信息更多更丰富。

说得好,中国的语言有这么多的优点,为什么近五百年以来,什么都是西方人发明的,实在是说不过去。

发表于 2011-3-15 11:4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春来草自青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春来草自青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czsu 于 2011-3-15 12:35 发表

说得好,中国的语言有这么多的优点,为什么近五百年以来,什么都是西方人发明的,实在是说不过去。


这不是语言的错。一根椽子搭不起房子。

发表于 2011-3-15 11:4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Ia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Ia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看了一下lz前面的意见,似乎lz主张汉语语音优于英语语音,是因为按LZ观点汉语音素较多,有四声,表达会更简短,而是LZ又说了些反对汉语拼音化,那谈论的就不是语音而是文字了。

如果汉语能够用差不多数目的声韵母拼音化,证明其音素不见得就比类似的语言多。英文词汇虽然没有四声,去仍然可以用抑扬顿挫表达涵义,我们却必须用吗嘛吧麽一类来表达,因为没有性数格时态的变化,也经常需要用更多的词来描绘,是不是也是浪费生命?

而且按你的意见,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越来越浪费生命,古汉语要比现代汉语简略得多。所以一直是退步的。

语言是信息的载体,不见得简洁都是最好的,信息可靠性也是非常重要,甚至更重要的。而信息的可靠性通常是靠冗余来实现的。太简洁的语言,引起歧义的机会大,这一点大家是有体会的。

汉字如果说有优势,那就是不必然和发音连接,中国各种方言和一定时期内日韩都使用过汉字。不过汉字难学大家都有体会,我们至少都学了五六年汉字,比用拼音文字花更多时间了。
大的样本空间似乎使每个事件变得可以独立表达,从信息处理的角度来讲,复杂性也大大增加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1-3-15 11:5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zs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zs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cangaru 于 2011-3-15 12:09 发表


我觉得你说的英语单词多的例子,也不必然是英语的缺点,因为决大多数英语单词也是组合词有共同的词根

比如你说当初引起你思考的PORK,中国叫猪肉的,中国要两个字组合,而英语PORK(C)-是个猪的词根,很多跟猪有关的都可以用,比如 ...

英语的确有不少单词有词根,尤其是来自拉丁语的词根。但是,由于单个声音的数量以及符号的数量都远远地小于汉语,因此,这种组合的数量必定小于汉语组合后的数量。因为声音数量的短缺和字符数量的短缺使得那种语言在实际组合的时候无法实现。
2的2次方是4,而10的2次方却是100.这说明,当基数大的时候,每增加一次方,幂所增大的倍数就大了很多。
关于粤语的问题,曾经一度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的。不过,粤语虽然有9声,遗憾的是,它的声音使用量仅1600种。而普通话是1200种。粤语能够发出的声音应该有五、六千种,普通话能够发出的声音有2800种。可见粤语利用的效率不高。此外,粤语中zh、ch、sh等音都不存在。因此,在比较的时候还应该考虑的更多一些。
最后,最重要的是普通话已经推行了一百多年,从清朝末年就已经开始了。当年出于反清意识,很多人提出过以湖北话或陕西话为国语,最后,大多数人还是认为按既定方针办。一国的语言已经是这种情况了,最好不要改。尤其是为了某地的地方利益而改。结果就是谁也不服谁,非要闹到像印度那样几百种地方语言使得一个国家的人无法互相沟通才高兴吗?

发表于 2011-3-15 11:5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zs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zs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patrickzhu 于 2011-3-15 12:25 发表

冒昧问一下,楼主的英文是什么水平?

不高,也就小学程度

发表于 2011-3-15 11:5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eigu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eigu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楼主说的汉字的优点,在唐德刚的《胡适杂忆》里都有提到。比如他说,在单音节的词汇里,认识“羊”字,就能知道“公羊”“母羊”“仔羊”“羔羊”“山羊”“绵羊”“羊肉”“羊毛”。而到了拼音文字里,羊氏和族叫sheep,羊先生叫ram,羊太太叫ewe,山羊绵羊叫goat,羔羊叫lamb,羊毛叫wool,羊肉叫mutton。都要分别记忆。因此,在中文里我们认识四五千字,则所有报刊杂志都一览无余,但是要阅读《纽约时报》非得有五万字的词汇量。还有,长期以来"书同文"的方块字,是保证中国大一统的一个重要原因。汉字的另一个功绩在于对中华文明的传承上,一个汉语程度好的高中生把公元前一世纪的名著《史记》当小说看也并不稀奇,这在任何其他文明里是不可想象的。

中国文字有这些好处,所以胡适之之流想要的改革汉字,汉字拉丁化,都被大浪淘沙了。这些早就不是新鲜事儿。倒是楼主所说的科学性值得商榷。不过这里真不是讨论学术问题的地儿,I rest my case.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8 收起 理由
第一名 + 8 继续继续,我爱看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3-15 12:0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zs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zs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cangaru 于 2011-3-15 12:32 发表


我觉得LZ老是拿中文的优点比英语的缺点,前面说了每个语言都有优缺点

比如你拿中文的字比英文的词,让我想起来鬼佬经常拿英文的单词比中文的字,他们说英文才26个字母,中文要5千个字母。其实这都不是正确的比较方法

英文虽 ...

所说的两种语言的差别乍一看并不明显。因此,需要用数学来进行精密的计算。只有经过计算以后才能明白自己一生最大的知识范围有多大。这就是语言学以及心理学要研究的问题。遗憾的是,很多院校的语言学者多年来不愿意思考超出他们书本范围的那些内容。因此,如刚才那位朋友所言,许多高等学府所讨论的问题还不如这个贫民网站。不信你们可以到任何一个语言学网站上讨论一下,看看他们能说出什么新鲜东西来。

发表于 2011-3-15 12:1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Ia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Ia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Ian 于 2011-3-15 12:49 发表
看了一下lz前面的意见,似乎lz主张汉语语音优于英语语音,是因为按LZ观点汉语音素较多,有四声,表达会更简短,而是LZ又说了些反对汉语拼音化,那谈论的就不是语音而是文字了。

如果汉语能够用差不多数目的声韵母拼音化,证明其音素不见得就比类似的语言多。英文词汇虽然没有四声,去仍然可以用抑扬顿挫表达涵义,我们却必须用吗嘛吧麽一类来表达,因为没有性数格时态的变化,也经常需要用更多的词来描绘,是不是也是浪费生命?

而且按你的意见,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越来越浪费生命,古汉语要比现代汉语简略得多。所以一直是退步的。

语言是信息的载体,不见得简洁都是最好的,信息可靠性也是非常重要,甚至更重要的。而信息的可靠性通常是靠冗余来实现的。太简洁的语言,引起歧义的机会大,这一点大家是有体会的。

汉字如果说有优势,那就是不必然和发音连接,中国各种方言和一定时期内日韩都使用过汉字。不过汉字难学大家都有体会,我们至少都学了五六年汉字,比用拼音文字花更多时间了。
大的样本空间似乎使每个事件变得可以独立表达,从信息处理的角度来讲,复杂性也大大增加了。


而且lz的思维比较飘逸,有时会飘得比较远。一会语音,一会文字,一会有说印度有几十种语言。
除非lz要全世界都放弃本民族语言改说普通话,印度有100种语言也和这个话题不相干。
语言这东西从效率,可靠性,复杂性不同的方面评价。优劣是有的,完全一面倒是不太可能的。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1-3-15 12:1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ulaoh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ulaoh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cangaru 于 2011-3-15 12:09 发表


我觉得你说的英语单词多的例子,也不必然是英语的缺点,因为决大多数英语单词也是组合词有共同的词根

比如你说当初引起你思考的PORK,中国叫猪肉的,中国要两个字组合,而英语PORK(C)-是个猪的词根,很多跟猪有关的都可以用,比如 ...


我就是看到这个例子后就决定不跟LZ认真了 - 如果他连pork, veal之类的词是外来词都不知道,还在纠结为啥不叫pig meat或者baby cow meat,那还有啥好讨论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jimqiu + 3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退役斑竹

发表于 2011-3-15 12:1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arys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arys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是打算给自己的中文班打广告么?

发表于 2011-3-15 12:2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zs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zs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Ian 于 2011-3-15 12:49 发表
看了一下lz前面的意见,似乎lz主张汉语语音优于英语语音,是因为按LZ观点汉语音素较多,有四声,表达会更简短,而是LZ又说了些反对汉语拼音化,那谈论的就不是语音而是文字了。

如果汉语能够用差不多数目的声韵母拼音化,证明其音 ...

你说‘我们却必须用吗嘛吧麽一类来表达,因为没有性数格时态的变化,也经常需要用更多的词来描绘,是不是也是浪费生命?’这话是什么意思,难道汉语的情绪都要消耗汉字个数吗,意思的变化不能传递情绪吗?可否举一些例子?
我并没有反对拼音化改造。但是在语音没有统一以前,最好别这么干。否则,各地方言将会把汉字拼成几百中语言。
人类的发展应该是用最快的方法获得最多的信息。比如,古腓尼基人是拼音文字的老祖宗,他们的字母中仅有22个辅音,没有元音,因此他们的声音种类仅有22个。但是古希腊人发明了几个元音,将声音种类增加了数倍。本来的一个M现在变成了ma、mi、mo、mai、mu五个声音,这就大大地加速了语言传递的速度,速度增加也就意味着一生享受到的信息量增加。而所谓的声调是针对一个ma将声音又增加了数倍。也就是说声音种类的增加加速了一个人享受信息的总量。
再举一个例子,一个仅能发两种声音的人与英国人比较,英国人的声音种类大约在400左右。假设世界上仅有400种事物需要表达。英国人可以用每一个声音代表一种事物。而发两种声音的人有时要用9个声音来表达400种事物之一。因为2的9次方才大于400.也就是说,英国人每发一个声音,它所传递或接受的信息是只会发两个声音的人的9倍。如果两人都活了100岁,那么英国人在这一百年中所发出或得到的信息是后者的9倍。也就是后者有九条命才能获得相同的信息。那么,你说是不是有一种语言浪费了人的生命?

发表于 2011-3-15 12:2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zs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zs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meigui 于 2011-3-15 12:58 发表
楼主说的汉字的优点,在唐德刚的《胡适杂忆》里都有提到。比如他说,在单音节的词汇里,认识“羊”字,就能知道“公羊”“母羊”“仔羊”“羔羊”“山羊”“绵羊”“羊肉”“羊毛”。而到了拼音文字里,羊氏和族叫sheep,羊先生 ...

我来这里聊聊天是因为在正式的语言学论坛里,实在是有些烦了。因为这些问题都触及到各个学派的切身利益。他们说的话能那么口对心吗?关于汉语的优点其实主要在赵元任的著作中存在。但是当年,由于全国都在全盘西化,没人敢说,就是有人敢说,固执的听众也不买账。

发表于 2011-3-15 12:3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zs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zs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Ian 于 2011-3-15 13:11 发表


而且lz的思维比较飘逸,有时会飘得比较远。一会语音,一会文字,一会有说印度有几十种语言。
除非lz要全世界都放弃本民族语言改说普通话,印度有100种语言也和这个话题不相干。
语言这东西从效率,可靠性,复杂性不同的方面评价。优劣是有的,完全一面倒是不太可能的。

当然不能一蹴而就,让别人都放弃自己的语言也不现实。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讨论一下,给各种语言定一个规则。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规则都是西方人定的,我希望我也能定一个规则来玩一玩。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1-3-15 12:3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fzt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fzt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这个帖子学术性真强,(paopaobing(49))

发表于 2011-3-15 12:4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Ia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Ia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czsu 于 2011-3-15 13:22 发表

你说‘我们却必须用吗嘛吧麽一类来表达,因为没有性数格时态的变化,也经常需要用更多的词来描绘,是不是也是浪费生命?’这话是什么意思,难道汉语的情绪都要消耗汉字个数吗,意思的变化不能传递情绪吗?可否举一些例子?
我并没有反对拼音化改造 ...


呵呵,看起来你前面骂了一通胡适、钱玄同、陈独秀,全都是不相干。你又不反对拼音文字了。建议您先把您要谈的事情理清楚,免得别人莫名其妙。

汉语性数格时态变化是需要额外词汇来说明的,疑问质问等等要句尾加字的。而英文不用这些,是用语调和性数时态变化表达的,按你的原理节约了发音,因而节约了时间。并不是我要反对汉语加这些助词副词形容词语气词,相反,我认为多出来的这些词有助于增加语言交流的可靠性。

任何语言都是效率,复杂性,可靠性的平衡,程度上不同而已。我前面已经告诉你,冗余度对于保证信息传递的可靠性是有利的,这方面的评价是很复杂的。英语文字常用字和罕用字统计的讲基本是符合信息论原理的。或者说多数语言在其自然演变中都趋向符合信息论原理。

[ 本帖最后由 Ian 于 2011-3-15 14:10 编辑 ]

发表于 2011-3-15 13:3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春来草自青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春来草自青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czsu 于 2011-3-15 12:53 发表

英语的确有不少单词有词根,尤其是来自拉丁语的词根。但是,由于单个声音的数量以及符号的数量都远远地小于汉语,因此,这种组合的数量必定小于汉语组合后的数量。因为声音数量的短缺和字符数量的短缺使得那种语言在实际组 ...


一种语言中声音数量的排列组合数量可以计算出吗?结果一定是无穷无尽吧,就像音符组成的音乐无穷无尽一样。如果如你所说,英语中以词根组合的方式组成新词的能力较汉语弱,那就必然增加大量需单独记忆的新词。但实际上,在近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情况下,我们接触到的多数英文新词都是通过词根组合(比如computer,hardware)和旧词赋予新义(比如电脑里的memory,chip,mouse)达成的,并没有增加新词的负担。反倒是中文中你举的科技文献译文时常见到音译词,说明中文的构词能力并非万能,也有一时无法用原有的字义表达的时候。

楼上所举的goat、sheep、lamb、mutton 不如中文之“羊”词简练易懂,其实中文也有许多细分的时候,就说JADE 玉吧,每种不同的形状就有一个不同的字,环、璋、琚、玦、璜...盛食物的高脚盘子,木头做的叫“豆”,竹子做的叫“笾”,瓦做的叫“登”。谁说会五千汉字连古文都能读了,要是不专门去记而能读懂真是奇迹。一般这种划分非常细的词, 是该种语言中比较常用和重要的概念。当这个概念随着时代变化不再重要的时候,就被简化了。为何中文里消失
的细分概念似乎比英文多呢?我猜是因为中国的字太多了,几千年下来自然淘汰掉了很多。

现代中文里也遗留着比英文麻烦的词。英文中marry就是结婚了,中文还要分嫁和娶,说错了可很尴尬。英文中uncle通吃伯伯叔叔舅舅,中文一定要分父系母系。antie、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同理。还有的到现在也没有合适的中文词,比如 liberty 和freedom,中文都用“自由”,实际上是不同的自由。所以,在现代的概念里,还有中文所不及之处。

随便写的,没啥条理。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6 收起 理由
bulaohu + 6 你太有才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3-15 16:3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icelemonte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icelemonte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在新加坡教了很多年的中文(华语),有学生,工作人士,有家庭妇女,形形色色人士,有的和中国有交道,有的想去中国做生意,有的是兴趣,这些人动机绝对有,华语的实用性他们绝对意识到,但是都无一例外的说,华语难!看太多他们的“挣扎”"啦
大道理不会说,从我自己的亲生经历,如果说汉语能取代英语,我实在看不出这个可能性:)

[ 本帖最后由 icelemontea 于 2011-3-15 17:34 编辑 ]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