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关于施肥 (2010-11-27) aquaponics · 我的漫漫 IT 路 (2007-6-2) gsy
· 独闯 (2007-1-21) voicar · 在纽省的尴尬 (2014-8-20) acoke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楼主:老陶

老陶也来曲高和寡一下 - 古典音乐入门 [复制链接]

退役斑竹 2010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08-10-7 15:59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8# 的帖子

此文章由 老陶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老陶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上次就在想你这个不像前后级分开的。没敢问。再想想吧,现在很多单通道的。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退役斑竹 2010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08-10-7 16:0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老陶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老陶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今天没法填贝多芬了。早上5点就离开家。负责的项目出了状况。一天就在damage control,试图解决问题。刚回来,累垮了。 今天还要补昨天烧菜的流程和文字。再有就是补一篇日记。 请各位筒子原谅。还是先听听前面的音乐吧。谈谈你的看法?

退役斑竹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9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08-10-7 19:4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iger_Kare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iger_Kare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收藏了,等俺老了以后再听

退役斑竹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参与宝库编辑功臣

发表于 2008-10-8 06:5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孔武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孔武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老陶 于 2008-10-7 16:59 发表
再想想吧,现在很多单通道的。

不解?

退役斑竹 2010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08-10-8 06:5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老陶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老陶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前几天看看几个网站,都是谈的左右声道独立功放。真是赶不上时代啊。所以我说,你如果要升级的话,要好好想想。不要冲动。

退役斑竹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参与宝库编辑功臣

发表于 2008-10-8 07:0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孔武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孔武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哦,分声道的独立功放,太先进了。我有个前后级的就很开心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退役斑竹 2010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08-10-8 07:0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老陶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老陶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是啊,都不知道那个是怎么调左右平衡的。

退役斑竹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参与宝库编辑功臣

发表于 2008-10-8 07:0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孔武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孔武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用万用电表,我现在就用这个的。作为一个女生,会搞这玩意,我灰常自豪。

退役斑竹 2010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08-10-8 07:1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老陶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老陶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偶是电气专业的,都忘了用万用表

退役斑竹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参与宝库编辑功臣

发表于 2008-10-8 07:1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孔武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孔武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来你是这个专业的,我正想问你什么专业的呢

退役斑竹 2010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08-10-8 07:1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老陶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老陶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的专业很复杂,你很难猜的。这只是我最差的一个专业。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退役斑竹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参与宝库编辑功臣

发表于 2008-10-8 07:2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孔武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孔武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来老陶是双学士的说?抑或是硕士?高山仰止啊。

退役斑竹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特殊贡献奖章

发表于 2008-10-8 07:2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teveki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teveki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左右声道独立功放?WHY?看不出什么优势。
弄个几声道的调音台不就搞定了?为什么要这么复杂?

原帖由 老陶 于 2008-10-8 07:59 发表
前几天看看几个网站,都是谈的左右声道独立功放。真是赶不上时代啊。所以我说,你如果要升级的话,要好好想想。不要冲动。

退役斑竹 2010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08-10-8 07:24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2# 的帖子

此文章由 老陶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老陶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退役斑竹 2010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08-10-8 07:36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3# 的帖子

此文章由 老陶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老陶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不知道,我只是因为孔武的胆机,所以G了一下,结果看到的都是单通道的胆机。吓得我都没敢仔细看。

退役斑竹 2010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08-10-8 07:3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老陶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老陶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肯是为了追求音质的极致吧。每个通道单独功放,可能会达到个更大的功率吧。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退役斑竹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参与宝库编辑功臣

发表于 2008-10-8 07:3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孔武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孔武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觉得不一定,如何整合呢?

退役斑竹 2010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08-10-8 07:4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老陶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老陶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还是回去看看我的电子电路再回来吧 ,有说过放大电路的。

退役斑竹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特殊贡献奖章

发表于 2008-10-8 07:42 |显示全部楼层

同问。

此文章由 steveki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teveki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孔武 于 2008-10-8 08:39 发表
我觉得不一定,如何整合呢?

退役斑竹 2010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08-10-8 08:0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老陶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老陶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这下糗大了,向各位筒子认错。前两天G孔武的胆机时,看到单端胆机,吓的我没敢再看下去。结果想当然的认为单端就是单通道,结果刚才看了一下,单端和单通道是不同的概念。大家看看下面的这篇文章,有点长,不过很好解释了一下单端和单通道(mono, mono)。

单端【转】

其实我心目中最理想的真空管扩大机要件与许多要求极致的玩家都差不多,就是「单端」、「纯A类」、「直热三极管」、「无负回授」、「MONO」、「真空管整流」、「绝不并联」与「使用最少零件」八项。一,单端:单端就是Single,简称「s」,例如300Bs,最后面的"s"就是代表「单端」,也就是只用单支真空管做输出强放管或电压放大管之意,有的真空管虽然表面看起来是一支,但内部却有两支,如果做成推挽电路,就不能称为单端,也有的单端用两支以上的真空管,但采用的是单端并联的方式,称为「单端并联」,英文简称"ps",除了单端之外,就是「推挽」,英文简称"pp",如果是「并联推挽」,英文称为"ppp"。

为什么非要单端不可呢﹖刚才已经提到过,推挽式扩大机必需要有倒相电路,要知设计再好的倒相电路都不可能输出完全对称的波形,因此经过推挽级输出的波形也绝不会对称。而单端设计扩大机里是没有倒相电路的,不会有不对称的问题。

第二个原因是我们目前的测试仪器只能做静态的测试,而不能做动态的测试,因此只能测试二次元的东西,而不能测试出三次元的东西,实际上推挽电路在动态的工作中,其输出的波形起始点总会有提前或落后的情形,这是现阶段的仪器尚无法测试到的。但是人耳却对相位差是非常灵敏的,只要有一点点的相位差,就可察觉到。

而单端设计的输出波形没有相位差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单端扩大机听起来较为顺畅悦耳的主要原因,只要比较推挽与单端的声音就可证明。

再一个原因就是推挽电路会大幅抵消二次谐波失真,正由于如此,因而更突显出奇次谐波失真来。

我们知道乐器的泛音以二次谐波所占的比例最大,如果我们刻意降低扩大机的二次谐波,因而突显出高次谐波,与原来乐器谐波的比例不同,那么回放的声音又怎么会像原来乐器的声音﹖

单通道 mono 【转】

五、MONO:提到Mono的设计,就不得不提到我在很久以前所发生的故事,事情是这样的:大约二十几年前,我常替同好们装扩大机,那时我装的机器都是立体声的,并且都用很精密的稳压电路来使声音更清楚,以及立体分离度更好,因为稳压电路可以使级与级之间的电源互串情况降低,当然两个声道之间的电源互串情形也大幅降低。

有一天,我同时为两位同好装好了两台完全一样的前级,经过仪器测试与实际的聆听,一切都正常,正准备关机睡觉,突然灵机一动,心想此时有两台一模一样的前级,何不将两台前级一起使用,一台当左声道,另一台当右声道,看看声音有会不会不一样﹖

说做就做,那时还流行唱头,我就把唱头的输出分别接在两台立体的前级上,结果声音一出来当场就吓了一跳,声音比单一台前级的声音好太多了!怎么会差别那么大﹖用两台前级的声音比仅用一台立体前级的声音透明、干净、更有层次、细节更多、音像更鲜明......,简直是差太多了!

从这次的实验之后,我就立志我将来要为自己装的扩大机,一定要Mono Mono的,不管是左右声道分装两个机箱,或是将两个独立的声道装在一个机箱上。

上面说的话,您要是不信,我劝您一定要试一试,听听看是不是正如我说的﹖假如您正好也有两台一模一样的立体声前级或后级。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12 收起 理由
zmzhu + 4 pfpf
孔武 + 8

查看全部评分

退役斑竹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特殊贡献奖章

发表于 2008-10-8 08:1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teveki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teveki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稳压电路可以使级与级之间的电源互串情况降低,当然两个声道之间的电源互串情形也大幅降低。

如果 MONO MONO 也是因此而出彩,那么以此类推,如果将信号的处理过程全程高比特率数字化,是否能起到同样效果呢?比告诉我还原效果不如模拟哈

[ 本帖最后由 steveking 于 2008-10-8 09:18 编辑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退役斑竹 2010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08-10-8 08:4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老陶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老陶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这个问题实际上很高深,象我这种门外汉就不懂了。不过模拟和数字之争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停过。
【转】
数字音频技术的发展早在70年代就已进入应用阶段,至今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期间数字音频技术的发展和不断的改进、更新使得对声音信号的处理更趋完善和无损,也使大型调音台的操作界面变得十分简洁,自动化控制系统更加完善.尽管如此,工作在音频领域界的专业人士对"数字音频技术能否全面替代模拟音频技术"的问题始终存有不同的看法,一部分人依然坚持使用模拟音频技术的立场并提出了"模拟永远辉煌"的口号,另一部分入则认为数字音频技术是今后的发展必然趋势,它的种种优势最终必将全面替代模拟市场,到底应如何正确地看待这个问题正是。。。。。。。

各位筒子所面临的问题啊。

退役斑竹 2010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08-10-8 12:3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老陶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老陶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贝多芬的这一楼好了。前几天和老豆在讨论贝多芬的时候,他强烈推荐我推荐其中的一首非主流的大提琴,小提琴和钢琴的三重协奏曲。为此他还翻拍了很多关于这首乐曲的资料给我。



幸好我这里也有一盘D版的。我昨天晚上听了两遍(一边回帖,一边听),这收乐曲之所以现在如此出名是因为他的演奏着太有名了,都是大师啊。巴伦博依姆指挥兼钢琴、帕尔曼小提琴、马友友的大提琴。或者更老的,更有名的:卡拉扬找来里赫特、大卫·奥斯特拉赫和罗斯特罗波维奇的演奏(EMI出品),三位大师在台上较劲,卡拉扬领着BPO在后面猛追,十足的一场“三英战吕布”。

【转】
贝多芬《三重协奏曲》(OP.56 为钢琴、小提琴、大提琴和乐队所作)作于1803年原来是为了献给贝多芬的主要赞助人和学生鲁道夫公爵,后来不知道为了什么变成了另一位赞助人罗布高维兹公爵。据说因为鲁道夫公爵跟着贝多芬学了二十多年的钢琴,可是水平始终不怎么样,为了让公决出出风头,贝多芬就煞费苦心的作了这么一部三重协奏曲。一般的协奏曲里,独奏为主,乐队协奏。可是公爵的钢琴水平实在不成,就找来一大一小两把提琴来帮忙。在这首曲子里,钢琴和小提琴、大提琴共同组成了乐曲的独奏部分。而在以三重奏组成的独奏部分中,并没有按照一般的习惯三种乐器各用一个声部,而是小提琴和大提琴组成了一个声部,衬托钢琴声部,也就是二重奏的结构,这样可以突出钢琴的独奏。不过钢琴的独奏乐段比较简单,而且没有大段的华彩,而小提琴和大提琴的演奏对技巧的要求却很高。整个乐曲用简单的话来说,就是用比较容易的钢琴加上比较有难度的小提琴和大提琴来组成的独奏部分。

我好不容易找到了这段视频,大家欣赏一下?(三人组,大约是从2.35分开始的)颇有味道。



当然我还是比较习惯浅一点的,旋律优美的东西。所以我就放在这里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16 收起 理由
zmzhu + 4 thanks for sharing.
孔武 + 12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退役斑竹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参与宝库编辑功臣

发表于 2008-10-8 12:3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孔武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孔武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老陶 于 2008-10-8 09:44 发表
一部分人依然坚持使用模拟音频技术的立场并提出了"模拟永远辉煌"的口号

那就是我吧!

退役斑竹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特殊贡献奖章

发表于 2008-10-8 12:4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teveki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teveki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嗯,狠不错,可惜没分啦。

原来老陶背后一直有陶老的强大支持,怪不得咧

发表于 2008-10-8 12:42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4# 的帖子

此文章由 zmzh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zmzh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yes, I stilll have my turntables and records, btw, could you please show me your Hi End audios?? I really wanna have a look.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08-10-8 12:4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Unless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Unless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fantastic

退役斑竹 2010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08-10-8 12:49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6# 的帖子

此文章由 老陶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老陶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退役斑竹 2010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08-10-8 12:53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5# 的帖子

此文章由 老陶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老陶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上阵不离父子兵嘛。最主要是怕说的不对,对不起大家。G呢,是一种方式,还有就是和高手讨论,但如果不熟悉的人,你又不敢说。和老爸嘛,就比较随便了。

发表于 2008-10-8 12:59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8# 的帖子

此文章由 zmzh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zmzh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thanks for that, I didn't read that thread,  btw, I have some Hi End CDs as well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