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文章由 CSW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SW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CSW 于 2015-7-28 13:22 编辑
show 这位同学给我加过分哈,我就随便说说了。。
学校代言照片的种族划分,我也留意过,基本与你观察相符。不过结论却导不出歧视。因为虽然大环境是白种人社会,但是在学校这个小环境,白种人成了少数民族(85% vs 15%)。我其实挺同情那些混迹在优秀的黄种人中的孩子的。
其次关于潜规则,听过不少人提过这个观点:就是做义工的家庭比家里不做义工的孩子在评分上吃亏。第一, 不是所有华人妈妈都上班,很多做义工的家长恰恰是很会时间管理的全职工; 第二, 做义工的其实是更加跟自己的性格有关,利益相关的猜测是对真诚奉献的家长的一种偏见;第三,孩子其实是家长的缩影,那些以后会承担社会责任的孩子,有很多是受家庭影响、熏陶的,第四,你真的无法说服大家,在一个亚裔达到85%的学校里,考上精英的白人更多,就因为家长做义工了,反例就是jr。公校系统,还是一个拼自己的社会。这点你也承认是公平的。
然后说到澳洲教育中呈现出的问题。先辩护一下,我真心觉得咱土澳学霸接地气,跟美国来的华裔学霸的精英范儿一比,掉渣儿了。但是,这里关键又是华裔!这论坛上,多少华人说起澳洲人来,基本会用到“土”一字吧。我们华裔的确很精英。澳洲的教育,是提供平等,所以像此楼里另一个网友说的,好学生吃不饱,坏学生跟不上,它的主旨就是给出一个大家通用的大纲,然后个体差异就照顾不到了。幸好新洲还有OC和精英,而其它各州只能上私校。但是我们还要知道,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是精英和OC吗?不是啊!是学习学习的方法,是由老师引入一个神奇的天地,是提供一个遨游时必需的技能。这种本质体现的效果,不是10年15年能看到的,百年树人就是这个意思。你们认为学校没有出成果的时候,是给的时间不够;而那些说坚决不补习的,其实也没有完全明白不补习其实是给孩子思想松了绑,但是要用其它东西填充,比如艺术、体育、辩论等等。
说到奖学金。也许有些人是占小便宜。但是我们知道,奖学金从来不是一种类型,就拿某学校的七年级奖学金来说,多达6种:开放奖学金,两种类别的补助奖学金,给毕业生孩子专设的学业奖学金,音乐奖学金,土著学生奖学金。有的还有体育奖学金,但如果成绩不好,也申请不到。没有学校说奖学金是只给困难学生的、或者富裕家庭就没有资格拿奖学金,学业优秀是基本条件。那个孩子连跳三级其实还是能说明一些问题的。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