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2012的最后几张无聊杂图 和 一点碎碎念 (2012-12-28) JerryWu · 【狸出品】 夏日冷面大作战 --- Korea vs Japan <作法见9#> (2013-1-3) 黑芝麻狐儿
· 蛋黄派 (2014-2-8) 高歌 · 绝代佳人----林青霞 (2009-12-27) kimi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楼主:青青岛

中澳老人的身体素质真是差距好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17 22:2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rthurm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rthurm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觉得主要是食品结构问题。
人的身体素质, 一是遗传影响, 二是饮食, 三是运动。 当然还有生活习惯,但恐怕不如前两者影响显著。
我个人觉得, 整体上看, 是食品结构在起作用。
足够的蛋白质, 足够的新鲜蔬菜, 才能保证人体有个良好的新陈代谢, 也影响着人的大脑发育, 骨骼形成, 和肌肉成长。
三十多年前, 在万恶的毛贼东统治刚刚结束时,广大农村地区处于赤贫状态, 国民普遍连热量摄入量都不足, 许多人长期处于饥饿状态,  当然就更别说蛋白质和蔬菜的摄入问题了。中国农民一日三餐的饮食, 就是喝稀饭, 啃红薯, 就着跟罗卜咸菜下饭, 就这样还不能够保证吃饱。由于普遍营养不良, 一个个面成菜色,那时候村里的残疾人(傻子, 疯子)不少, 现在已经很少见了。那时候的老年人, 一年到头就只能吃根咸菜条子, 喝点稀饭, 连面食(馒头, 面条)这些在今天看来在普通不过的东西都吃不上,身体状况自然就非常差, 六十来岁的人, 往往就弯腰驼背, 耳聋眼花, 走路甚至要柱根拐杖。今天的小孩子, 看起来皮肤细腻, 眼睛很有神, 而那时儿童,普遍面呈菜色。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4-11-17 22:3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eltonfiv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eltonfiv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营养,心态,和锻炼都是有很大区别的,而且澳洲老年人大都独立生活,很多事情都是亲历亲为的,不像国内的老人都有子女代劳,无形中减少了他们体力和脑力活动的机会。
Dont complain about life!

发表于 2014-11-17 22:3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e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e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eltonfive 发表于 2014-11-17 22:32
营养,心态,和锻炼都是有很大区别的,而且澳洲老年人大都独立生活,很多事情都是亲历亲为的,不像国内的老 ...

同意

退役斑竹

发表于 2014-11-17 22:4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大饼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大饼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lz大概是没有见识过意大利的肥婆。
意大利男人肥胖的比例不高,体型不错的比例比较高。女的就不行了。

发表于 2014-11-17 23:1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rthurm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rthurm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改革开放之后, 国人的饮食结构有了巨大的变化, 首先是热量的摄入量有了保证, 人们不再挨饿。 其次, 肉蛋也慢慢进入了国人的餐桌, 蛋白质摄入量有了增加, 一年四季都有新鲜的蔬菜买得到, 我感觉国人的整体体制有了巨大的进步。
就以老人而言, 耳聋眼花, 糊里糊涂的老人明显比以前少了,年龄也推迟了。有个农村的亲戚, 整天穿乡做买卖, 就跟我说:现在再想糊弄老人不容易了, 现在的老头不比以前, 一个个精得很。我问他为啥, 他说现在的人吃得比以前好了。
现在的小孩子, 一个个看起来很机灵,皮肤细腻, 长得丑的孩子很少很少, 依我看主要是饮食结构的变化造成的。
来到这边,慢慢的适应这边的饮食了,也感觉到天朝的饮食结构还是要落伍一些。这边的牛奶当饮料喝, 天朝那些牛奶, 一是质量差, 而是数量少,价格高, 还不能像纯净水那样随便饮用。我在这边打羽毛球, 遇到的日本老太太,马来西亚的老头,都是七十岁开外, 居然一周能打五次, 反应能力和耐力,让人很难想象到他们是些知天命的人。
饮食结构的好坏, 对于国民身体素质的影响, 我觉得还有个累积效应, 也就是遗传影响。国民的身体素质刚刚提高了三十年, 仅仅是一代人的时间, 如果国内局势持续稳定, 经济持续发展, 第二代人, 第三代人的平均体质就会一代比一代强壮,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假以时日, 国人的身体就会赶上西人,列位看官就不会再惊讶于西人的壮如小牛了。

发表于 2014-11-17 23:4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lice2012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lice2012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4-11-17 23:5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ingnishu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ingnishu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arthurm 发表于 2014-11-17 20:17
改革开放之后, 国人的饮食结构有了巨大的变化, 首先是热量的摄入量有了保证, 人们不再挨饿。 其次, 肉 ...

你真乐观!
Put all my soul into it, play the way I feel.

发表于 2014-11-18 00:0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ang5637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ang5637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现在国内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到底是什么成因至今还是个谜?你说老年人爱患这个病,可是现在年轻人也逐渐曽多。单位食堂吃饭前净是打针吃药滴,真可怕啊!不知澳洲鬼佬糖尿病多不多?
老老实实做人,老老实实做事。

发表于 2014-11-18 00:2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rthurm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rthurm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arthurm 于 2014-11-18 00:26 编辑
tingnishuo 发表于 2014-11-17 23:57
你真乐观!


横向比较, 同澳洲相比, 当然不能乐观。食品污染严重, 地沟油问题, 比比皆是。 但纵向比较的话, 我还的确是挺乐观的, 毕竟人们不再挨饿了, 不再为没有足够的粮食发愁。估计你没有经历过那个滋味, 假如你的粮囤里面, 只有八个月的粮食, 一年当中, 剩下的四个月, 你如何面对你那可怜巴巴的孩子?你就只有给他们吃野菜,吃槐花, 吃野栆,等等了。那年头, 估计你只要过上一年, 就会为今天的食品充足而乐观了。

发表于 2014-11-18 11:1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j1985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j1985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theforest 发表于 2014-11-17 20:11
一个估计20公斤左右,一个人一次扛走13把...

13*20 = 260KG....这个!!!

项羽.........

发表于 2014-11-18 11:4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pringwel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pringwel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想想国内同龄的老人整天哼哼唧唧,离不开药罐子不说,没病也得给自己安上个毛病。差距真是太大了。

很同意。简直是我公婆的写照。这次他们来,让捎个电高压锅(3公斤)。说捎不了,我婆婆说她去楼下的菜市场买菜,提4个柚子都费劲,气都喘不匀。年龄67岁。
Your time is valuable. Before taking the time to critically evaluate an issue, ask the question, "Who care?"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4-11-18 11:50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众生丸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众生丸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cutebaby 发表于 2014-11-17 20:19
国外老头60多了,见了姑娘,叫darling, 玩笑开得很自然。中国老头见了姑娘呢....

不一样的文化,也养育了 ...

哈哈哈哈哈
是否赞赏,并不影响交流

发表于 2014-11-18 11:5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al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al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yang5637 发表于 2014-11-18 00:04
现在国内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到底是什么成因至今还是个谜?你说老年人爱患这个病,可是现在年轻人也逐渐曽 ...

淀粉摄入过多。因为大量吃米饭

发表于 2014-11-18 11:5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pringwel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pringwel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不过按照人口平均寿命,北京上海的比澳洲还高,是81还是82。大家都说这里吃肉喝奶好,可是吃肉喝奶是动物蛋白,容易患大肠癌、乳腺癌。中国人的蛋白质来源主要是豆制品比如豆腐、豆皮等,黄豆中含有异黄酮,各种癌症发病率就很低(尤其是激素依赖型癌症比如前列腺癌和乳腺癌)。
澳洲各类家务、花园打理等都要亲力亲为,家里必须有个handyman才能转得动,同时也就锻炼了身体。再加上娱乐设施很少,体育场所很多,所以就活动相对多一些。
在中国,则是遛弯、逛街、太极拳、广场舞等轻运动可能对老年人更好。像四川等地老年人经常聚会,吃转转会,就是今天去这个茶园明天去哪个饭店,也不会觉得孤独减少心理疾病,还打麻将锻炼了脑子。
唉,只能说两边的生活方式各有优缺点。互相学习一下就好了。

Your time is valuable. Before taking the time to critically evaluate an issue, ask the question, "Who care?"

发表于 2014-11-18 12:0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nickzhang111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nickzhang111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中国人寿命不耽误,另外你那澳洲劳动人民和中国休闲阶层比不对。农村老头60多天天干活的有的是

发表于 2014-11-18 12:0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Fernand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Fernand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yang5637 发表于 2014-11-17 23:04
现在国内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到底是什么成因至今还是个谜?你说老年人爱患这个病,可是现在年轻人也逐渐曽 ...

这根本不算什么迷,主动去了解一点相关知识都知道了
多读点科普,少看那些转来转去的养生鸡汤
like hell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4-11-18 12:1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uftca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uftca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家隔壁的老头,今年83岁了,照样自己做重体力活。上周末自己开车200公里以外,去买一张餐桌,然后自己扛到车上,再开回来,搬进家里去。

发表于 2014-11-18 12:3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angar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angar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去NURSING HOME去看看,就都是老弱病残的

退役斑竹 2012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9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4-11-18 12:4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缓缓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缓缓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cangaru 发表于 2014-11-18 12:39
去NURSING HOME去看看,就都是老弱病残的

华人的老弱病残养家里。

退役斑竹 2012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9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4-11-18 12:5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缓缓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缓缓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家四位老人,75%人口符合楼主说的中国老人的“症状”,句句命中。

周围的中国老人里,体能最好的一位,70+还在打羽毛球(不是后院里随便打打的),大多数人一次能慢走2公里已经不错了。

发表于 2014-11-18 12:5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佳音妈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佳音妈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那是因为你不认识我爸。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4-11-18 12:5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aoliang0082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aoliang0082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山西渔夫 发表于 2014-11-17 18:58
中国人不会养生

经常吃些乱七八糟的补品

中国老人太"会"养生了,整天坐在电视机前看养生,说起养生头头是道.
但仅次而已.

发表于 2014-11-18 13:0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unn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unn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em. agree

发表于 2014-11-18 13:0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flora885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flora885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爹才60出头。觉得自己身体这不好那不好。医院检查没大病。还是觉得自己有大病。都是心理问题。没有国外老人的不服老的精神。

发表于 2014-11-18 13:4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ilkzha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ilkzha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yang5637 发表于 2014-11-17 23:04
现在国内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到底是什么成因至今还是个谜?你说老年人爱患这个病,可是现在年轻人也逐渐曽 ...

我前几年看过一个研究报告,就是说亚洲女性移民到了西方国家,得糖尿病的比例比当地女性高好几倍。纠其原因好像是因为她们从小的饮食跟移民后的饮食变化太大,身体适应不过来,就发生了代谢紊乱。我想这个理论应该也适用于国内,因为以前国内人民吃的普遍太差,现在生活好了,吃的也好了,但是身体不能适应,反而生病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yang5637 + 2 谢谢!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4-11-18 13:4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无名草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无名草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周围国内老人早上公园打拳,下午朋友聚聚,搓搓小麻将,打打牌或者一起逛逛,每年出国游一次,国内游3次,生活滋润着呐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4-11-18 13:5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ilkzha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ilkzha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D妈妈 发表于 2014-11-18 11:52
我家四位老人,75%人口符合楼主说的中国老人的“症状”,句句命中。

周围的中国老人里,体能最好的一位,7 ...

我爸都75了,他走起路来我LG都赶不上他(我LG可是网球俱乐部冠军啊),他快走2公里都不带气喘的,很多年了(自己都数不清)都没吃过药。要说养生,锻炼,他一个苦孩子出身(8岁就孤儿了),哪懂这些,全贫爹妈给的好身体。虽然他还比不了LZ说的意大利老头,但是我觉得他这样的,应该算是healthy aging life了。

发表于 2014-11-18 13:5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不常上网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不常上网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老虎和老鼠的差距。

发表于 2014-11-18 14:0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面窝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面窝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楼主把自己周围有限的一点点样本数,就推广到全中国和全澳洲了。
其实稍微做一点点功课就行了

Google "average life expectancy australia" 82.10 years

Google "average life expectancy china" 75.20 years
Google "average life expectancy shanghai" 82.51 years

上海已经超过澳洲了,中国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也要不了多久就差不多了~

个斑马

发表于 2014-11-18 14:1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ingnishu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ingnishu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活得长,不等于活得健康。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