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结篇
此文章由 落梅摇香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落梅摇香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时间到了2006年6月。就在我准备认真思考何时回到澳洲安定下来时, 所在的集团公司又征求我对另一个职位的意见。 集团控股的一个网络公司已经运营了一年半, 但时任总经理远走深圳,老板邀我担任管理职位。 当时这个网络公司正处在一个经营的瓶颈:网站的战略方向不明, 看不到明晰的盈利模式, 公司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没有市场定位。 我虽然不懂It技术, 但是我对网络一直有着关注, 对互联网产业的发展也颇有兴趣。 而且, 管理公司其实是一个有着共同主要技巧但在行业有着不同细分的一项工作。我想我也许可是再试试进入IT公司的管理实践。从职业规划上将, 这对我的管理水平将是一个提升, 从个人事务来讲, 老公到澳洲的移民也还需要些时间, 我还需要在国内生活至少一年。 况且, 网络公司的气氛我很喜欢, 都是一群80后生人, 他们做派时尚潮流,性格很自我但却很包容,对新事物有着无比快速的好奇和实践的欲望。 我想, 跟这帮年轻人一起, 我的心态会变得年轻的。 我决定接手网络公司事务。
事实证明, 我在网络公司工作的很有成效。 我向老板提出了改变网络经营模式的构想, 我们花了3个月确立了新网站的web2.0的经营模式,确立了我们的市场定位和目标受众, 制定了公司未来近期和中长期的发展目标。以前对公司目标不明朗觉得没有希望的员工渐渐有了工作的激情。我们一起加班熬夜制作电子杂志, 一起探讨web2。0模式下我们公司独有的经营领域, 让这些20多岁的刚毕业不久的孩子担当重任, 看着他们一天天的成熟。我的对公司的管理技巧也进一步提高, 我学会了对员工的辅导和让他们在工作中的到提升, 我也必须随时关注互联网产业的最新动态和发展, 我需要为我们的网站如何尽快盈利实现现金流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 在技术上和经营上一步步实现我们确定的盈利模式。通过公司的年轻人我了解了很多他们那个年龄特有的语言和思维方式, 也让我自己的心态变的年轻。 互联网产业不断有新的神话出现, 也让我们不断有有着梦想和激情。 虽然, 这一产业的众多创业现在都在一片荆棘丛中坚难跋涉, 都试图能在强手如林的互联网公司中独辟蹊径开创别人意想不到的一条通往罗马的道路, 我们依然对自己的梦想抱着执着的信念。
但人生总有不如意快乐和烦恼总是相伴而生。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 有时候面临的最大困惑就是, 在实现股东(老板)的经营目标过程中, 得不到充分授权, 日常经营管理直接受到强烈干预并且来自老板的管理理念与自己有着很大的不同。 面临这样的困境是很痛苦的。 你看到了公司所处行业的优势和经营模式的独特潜力, 可是日常管理和战略目标的具体执行和实施却常常受到老板的直接干预并且造成公司管理的氛围扭曲和发生多重指令体系。我和同行交流过,这也许是很多职业经理人都面临着的同样的问题。 在这些冲突中, 我经常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一边是觉得大有可为的行业和公司, 一边是经常自己必须执行与自己管理风格违背的上级决策。 这使得我经常萌生退意,甚至考虑过自己再创业的可能性.
可是我也知道,我的管理经验在回到澳洲这样并非我native country的国家里,基本是没有多大用处的。我在中国管理一个30人公司的工作经验到了澳洲是不被承认的。 澳洲对一个人工作经验的认同, 最看重的一点就是Local working experience. 在中国的职业经理人虽然积累了公司管理的基本经验, 但因为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完全不同的公司管理理念和风格, 这些经验恐怕是没办法平移海外的。自己回到澳洲后, 大不了我还是做一份实实在在的工作, 不用加班, 不用看老板脸色, 大家平等沟通, 回到家里快乐宁静的生活, 也许还是不错的。从忙碌回归平静, 从鸡头变为凤尾, 会让我很失落吗?
如果说, 我曾经想要尝试有职业成就感的生活的梦想,回国4年的经历已经让我实现了。
我自己本来也没有想过今生要成就什么大事业, 就当体验了与我过去30多年完全不同的生
活, 丰富自己的人生。 而这几年的人生阅历和感悟, 我想在今后不管是打工还是自己创
业, 我都有足够的心里准备去把控局面。
若要说, 人生的精彩重在过程, 也许我的经历是笔财富。可如要说, 人生需活得富足和现实,我貌似又并没得到很多。因为南宁毕竟不是一个经济发达城市,在这里不管是创造的财富的规模和速度都还不能与发达城市相比。 我当初决定从澳洲回国时,曾经怀着自己挖一桶金的梦想,但在后来的现实中, 很多时候跟着人生的惯性的牵引,与自己的初衷渐行渐远。我时常自嘲地想,也许人有时候追求的不一定是单纯物质上的回报。自己选择回国, 不就是因为国内有着你可以施展才能的更大的舞台, 这里是你生长于斯的文化土壤,这里是你午夜梦回的精神家园, 这里发生的一切是牵动你心的深处的哪一份悸动吗。
当然, 人不能只活在精神满足中。 有时在msn上经常和澳洲的朋友们聊天, 告诉我说房子又涨价啦, 澳元又升值啦。 我现在仍然为是否应回到澳洲而难以决策。生活就是这么有意思, 总是在一个又一个的选择题中继续。回国了, 又要为何时回澳洲而苦恼。围城效应的影子无处不在。我也时常会问自己:回国后的收获是否值得这几年在澳洲的舍弃?我什么时候应该回澳洲? 每每不得答案。也许,怎样选择,全看自己怎么觉得舒服, 就怎么过吧. 当然, 凡事都有因果代价, 你选择了一种方式, 必然以另一种机会为代价. 全看你觉得代价是否值得.
回国4年, 回澳3次。 每次回来,我都能体会到澳洲生活方式的种种好处,也让我开始用不同的态度和价值观去体验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人文环境带给我的感受。很多东西的对比可以表达出很多意义,大到政治制度、福利保障体系、生活方式、文化环境等等,小到物价的对比、工作的环境、住房的优劣等等。这些对比可以引导你去权衡自己的何去何从, 去规划你的人生轨迹,但是永远没有正确答案。 作为第一代海外新移民,我们就注定了要承受这么多矛盾和选择, 是幸运还是不幸?也许留待我们的后人去评价。我只是觉得: 其实,在哪里生活都可以是天堂,只要你做出了选择, 你就认真地投入地积极面对。人生本来就是一个过程,富甲天下名扬四海毕竟只是少数人的命运。 大多数人都是平凡如你我度过一生。 只要你用适当的心态和价值观去珍惜你现在的拥有, 不管是在国内还是海外, 都可以过得快乐。 那就足够了。
完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