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扫地僧满地乱走之一个人的旅行 -- 塔斯马尼亚 (2012-3-4) 扫地僧 · 我的2010摄影总结(多图) (2011-1-5) kur7
· 双职工家庭的福音之三 西餐中吃 最简单的炒鸡翅 (2005-3-23) binbingogo · . (2011-8-17) square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楼主:crunchy

我的德国婆婆的晚年生活(更新结束,174,175楼总结德国人印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15 21:5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ina5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ina5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crunchy 于 2011-11-15 20:54 发表
昨天看电视,有个关于二战的纪录片,外婆的老花眼一认出纳粹的标志,马上转台。
外婆拒绝任何战争题材的东西,她的如花少女时代在战争和战后的困难时期中度过,两个哥哥死在了苏联战场,战争对他们这代人的创伤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


经历过那个困苦时期的人,受到的创伤真的很难抚平。

[ 本帖最后由 tina50 于 2011-11-20 02:19 编辑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1-11-15 21:5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ina5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ina5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们偷偷商议,在我们走前一天,把她冰箱里的东西都扔了,她就是生气也没处发火去,哈哈”

千万别这么做,这么做太直接了。
如果能买到同样的东西,买些新的,把过期的替换出来吧。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8 收起 理由
nini09 + 5 我很赞同
葱包桧儿 + 3 好主意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11-15 22:0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ina5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ina5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crunchy 于 2011-11-15 17:23 发表


大部分人都见不到自己的太爷爷奶奶吧,要不就是太小了没印象。以前德国女人都早婚早育,25岁以上就被医院看做高龄产妇了!
外婆还有个重孙女在澳洲,上中学了,不过不会说德语,没法交流。


是传统还是因为战争过后,人少鼓励生育造成的?
头像被屏蔽

禁止访问

发表于 2011-11-17 18:3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runch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runch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格美 于 2011-11-15 21:52 发表
时代的烙印哟,或许对钱的态度到还好,就是对物质很馋。我妈那个时代的人,衣服布料不舍得丢,总说要用的上,东西越积越多。。。。。。。


很对,外婆花钱并不省,每次去扫墓都花20几欧买花,可做菜剩几粒碎葱都放保险盒里冷冻起来。
我妈正好相反,花钱很细,买个东西思来想去的,但从来不吃剩饭,每顿都现吃现做。
头像被屏蔽

禁止访问

发表于 2011-11-17 18:3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runch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runch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tina50 于 2011-11-15 21:59 发表
“我们偷偷商议,在我们走前一天,把她冰箱里的东西都扔了,她就是生气也没处发火去,哈哈”

千万别这么做,这么做太直接了。
如果能买到同样的东西,买些新的,把过期的替换出来吧。


这倒是好主意,她记性也不好,冰箱里还有香肠什么的2003年就过期了...
头像被屏蔽

禁止访问

发表于 2011-11-17 18:4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runch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runch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tina50 于 2011-11-15 22:02 发表


是传统还是因为战争过后,人少鼓励生育造成的?


好像两种原因都有,希特勒时期拒绝结婚生孩子的德国女人会被关进集中营。战后六七十年代也有一股早婚风潮。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tina50 + 2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1-11-18 10:3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格美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格美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crunchy 于 2011-11-17 18:35 发表


很对,外婆花钱并不省,每次去扫墓都花20几欧买花,可做菜剩几粒碎葱都放保险盒里冷冻起来。
我妈正好相反,花钱很细,买个东西思来想去的,但从来不吃剩饭,每顿都现吃现做。




哈哈,你真把那些东西帮她丢了,估计她也就是遗憾几声。不过,扔掉是时候,找些破损的理由,权当安慰他们心。

我妈呢,东西不吃一定要放冰箱里,但也不吃啊,不坏掉,自己是绝不仍的。
加分欢迎通知,可以开心一小会,嘿嘿。

发表于 2011-11-18 11:0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ina5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ina5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crunchy 于 2011-11-17 18:37 发表


这倒是好主意,她记性也不好,冰箱里还有香肠什么的2003年就过期了...


现在都2011年的年底了

发表于 2011-11-18 11:2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ozvan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ozvan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让我想起了我老公的妈和他的外婆。他外婆明年都90岁生日了,我老公想回去看看他,但是我和孩子就不一定回去了。他妈妈呢,儿子出生后来过一次澳洲,女儿出生连东西也没送过,更别说来看了。所以那里的人,上下祖孙的观念很谈的,不想中国人那样

发表于 2011-11-18 12:4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ocowhit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ocowhit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crunchy 于 2011-11-15 20:54 发表
昨天看电视,有个关于二战的纪录片,外婆的老花眼一认出纳粹的标志,马上转台。
外婆拒绝任何战争题材的东西,她的如花少女时代在战争和战后的困难时期中度过,两个哥哥死在了苏联战场,战争对他们这代人的创伤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

看来经历过二战的老人都是那样呢,我老公说他爷爷生前也很喜欢囤积粮食,买好多的黄油,土豆和罐头食品放车库里。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发表于 2011-11-18 12:4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冬歌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冬歌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鬼佬这样的人挺多。不是经历二战的也不少。看超市鬼佬的trolley 堆得象小山那么高。华人就很少。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1-11-18 12:5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2010101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2010101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冬歌 于 2011-11-18 12:44 发表
鬼佬这样的人挺多。不是经历二战的也不少。看超市鬼佬的trolley 堆得象小山那么高。华人就很少。

有同感,曾经看过一报道,说好多人买的时候见了就拿,搁食物柜里冰箱里也不经常整理,时间长了就忘,到时再买,过期就扔。 每年在食物上的浪费很惊人。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1-11-18 12:5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第一名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第一名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crunchy 于 2011-11-17 18:37 发表


这倒是好主意,她记性也不好,冰箱里还有香肠什么的2003年就过期了...

发表于 2011-11-18 14:2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uckynumbe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uckynumbe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写得真好。文化和文化间的差异其实满大的

发表于 2011-11-18 14:3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AICA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AICA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DING
头像被屏蔽

禁止访问

发表于 2011-11-18 16:2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runch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runch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ozvany 于 2011-11-18 11:22 发表
让我想起了我老公的妈和他的外婆。他外婆明年都90岁生日了,我老公想回去看看他,但是我和孩子就不一定回去了。他妈妈呢,儿子出生后来过一次澳洲,女儿出生连东西也没送过,更别说来看了。所以那里的人,上下祖孙的观念很谈的,不想中国人那样


你老公老家是哪个国家的? 我们结婚外婆也给礼金了,外婆的女儿们都和她很亲密,隔三差五打电话,但儿子们几乎从不联系,外婆倒也淡然。看来不论中外还是养女儿贴心。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1-11-18 16:2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ozvan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ozvan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老公是你们家隔壁的,呵呵
Österreich
头像被屏蔽

禁止访问

发表于 2011-11-18 17:03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ozvany 77# 帖子

此文章由 crunch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runch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奥地利呀,比较接近巴伐利亚风俗吧,挺有特色的。

发表于 2011-11-18 20:2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wni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wni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每天偷偷扔一点,让她以为你们吃了,但也不能让冰箱太空,再偷偷买回一些新鲜的把过期的换掉,不要太多,否则又要留到过期了

发表于 2011-11-18 21:2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h11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h11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发表于 2011-11-18 22:0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ozvan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ozvan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crunchy 于 2011-11-18 17:03 发表
奥地利呀,比较接近巴伐利亚风俗吧,挺有特色的。

我们这种远程的会觉得有特色,真得住里面了也不觉得有什么特别的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头像被屏蔽

禁止访问

发表于 2011-11-19 00:2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runch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runch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作为一个中国人,不能免俗,今天跑去买双立人了,回来外婆不理解买那么贵的刀子干嘛,哈哈。

发表于 2011-11-19 09:1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ina5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ina5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crunchy 于 2011-11-19 00:20 发表
作为一个中国人,不能免俗,今天跑去买双立人了,回来外婆不理解买那么贵的刀子干嘛,哈哈。


就是呀,你已经在德国了,就没有必要一定要双立人的了,德国本地人用的,物美价廉的更好。记得德国的小机械产品很好,德国制造意味着质量有保证。
头像被屏蔽

禁止访问

发表于 2011-11-19 16:10 |显示全部楼层

居住环境

此文章由 crunch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runch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记得纳粹说,真正的德国人应该是热爱土地的农民。纳粹不少高官来自农民家庭,大学学得农业并业余时间总研究农作物阿灌溉啥的。东德期间建了不少集中居住的楼房,和中国以前那种单元房很像,客厅就一过道,卧室很大。小镇人大部分住这种房子里,却不忘田野,在郊外买一小块地作为花园,花园里一般还有个小木板房。我觉得好笑,弄块花园那么远,辛辛苦苦种花自己却欣赏不到。

走在去郊外的路上见到漂亮的house,每个都很大,两三层,大部分白墙黑瓦,屋檐极陡几高,很有特色。 花园面积也很大,在悉尼绝对算是豪宅了,价钱却很便宜,足迹家庭大概都买得起。过了这些房子走上泥泞地乡间小路,只容二人并行,有汽车开来,我们侧身让过,司机面无表情,并不挥手致谢。住了这么些天,我发现这里和澳洲不同,路上行人并不微笑打招呼。有时我发现有人看我,我冲他笑一下,对方才勉强把嘴角上扬十五度。再加上骑自行车的特多,还有后座带孩子的,我觉得十分亲切,好像回到了天朝。

评分

参与人数 3积分 +24 收起 理由
nini09 + 10 同想天朝了
tina50 + 6 感谢分享
astina + 8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头像被屏蔽

禁止访问

发表于 2011-11-19 17:5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runch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runch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到达了外婆的花园,其实已经不是外婆的了。因为外婆无力打理,本来要以1500欧的价格卖给一个柏林人,但那个人临时反悔,又不买了。外婆把花园赠与她的闺密,那个老阿姨的花园就在隔壁,这样她的土地能连成一片了。

郊外一派萧瑟地秋天景色,远处还有几个稻草人,这里有时有野鹿出没。最近来了一群狼,从俄国来的,几次袭击农民的羊,至今还未伤人。地方政府下令保护狼群,除非袭击人,不能还击,损失的牲畜可以去政府领取赔偿。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15 收起 理由
nini09 + 10 感谢分享
tina50 + 5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11-19 19:3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ina5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ina5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crunchy 于 2011-11-19 16:10 发表
记得纳粹说,真正的德国人应该是热爱土地的农民。纳粹不少高官来自农民家庭,大学学得农业并业余时间总研究农作物阿灌溉啥的。东德期间建了不少集中居住的楼房,和中国以前那种单元房很像,客厅就一过道,卧室很大。小镇人大部 ...


花园在乡间,这个享受的是什么乐趣呢,种植的乐趣?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1-11-20 02:1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ina5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ina5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格美 于 2011-11-15 21:52 发表
早年困难的生活对她的生活习惯有很大影响。她喜欢囤积食品,两个冰箱都塞地满满,好多食品蔬菜都过期了,谁提出扔掉她就很生气。剩菜都保存起来,炖肉剩下的肉汤,猪肉的猪油,一点一滴都放阳台上留着做菜用


时代的烙印哟,或许对钱的态度到还好,就是对物质很馋。我妈那个时代的人,衣服布料不舍得丢,总说要用的上,东西越积越多。。。。。。。


我也有一包布料,大块小块的都攒一些,家里随时用的上的

发表于 2011-11-20 10:2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ina5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ina5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crunchy 于 2011-11-19 17:56 发表
到达了外婆的花园,其实已经不是外婆的了。因为外婆无力打理,本来要以1500欧的价格卖给一个柏林人,但那个人临时反悔,又不买了。外婆把花园赠与她的闺密,那个老阿姨的花园就在隔壁,这样她的土地能连成一片了。

郊外一派萧瑟 ...


“到达了外婆的花园,其实已经不是外婆的了。” 唉,这句有点凄凉。

发表于 2011-11-20 10:5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elenacarri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elenacarri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lz继续

发表于 2011-11-20 14:0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陈氏钢琴行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陈氏钢琴行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crunchy 于 2011-11-13 18:53 发表
太婆婆很注重仪表,她去做头发是雷打不动的事,经常打电话结束语是:我要走了,去理发店;在我做好头发前是不会出去见人的!
她的头发白了,也很稀疏,不过染了后吹吹看着还是很不错的。她出门穿米色风衣,戴珍珠项链,十分干净得体。其 ...

   每周穿戴整齐去给去世的丈夫献花.....,打心眼里喜欢这个老太太。很想跟她问声好!不好意思,今天先白条。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