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和S的餐饮故事
此文章由 magicfox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agicfox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竟然有高人认为我就是A,真是晕啊,不说别的,我要是A,下午这个点应该在新店里忙碌准备吧,要是还有时间和精力在这里码字,估计S的脸都要变成猪肝色了。呵呵,接着昨天的写啊。
打工的小弟小妹
在S的店里面,完全没有请全职的服务生,全部都是留学生,就是A当年也是留学生。全是留学生,好处我就不用说了,便宜,以S的性格,怎么会给超出广大华人餐饮业雇佣留学生的标准呢。当然也不是绝对,S 店由于小费比较丰厚,所以也能多少补一点。
说到小费,我就先写点题外话,A曾经给我详细的讲过各个种族消费人群对小费的态度。先说咱们自己人,A说起来就摇头,先自己汗一下,不过也别担心,咱中国人不垫底。A说咱们自己人,小费虽然给的少,有时还没有,但是咱自己人态度都比较谦和,不装孙子。不像某些大中华地区之外往南的部分地区,不但给的少,还得装,好像给你50仙小费简直就是天大的恩赐。至于欧洲人,基本上跟咱中国人是属于一个战壕的,很难榨出油。澳洲人是主体,还可以,小费从几块到几十不等,由于人数众多,是小费的主要来源。当,当,当,大家注意,小费最大方的出现了,就是不怎么讨人喜欢的美国佬。据A说,曾经一个美国佬在他们店过生日,最后给了一百元小费。呵呵,这就写的歪了,保持队形,回到正题。
请留学生有好处是不假,但也有很多问题,经常旷工翘班,时不时放假回国加考试。这个过程,A说就是大浪淘沙,最后剩下来的都是可以长期稳定工作分子。实际上,这些小弟小妹英文很一般,不过主要负责吹牛的是A和S,也不影响什么,但是手脚都比较麻利,能吃苦耐劳,都是朴实孩子。有个小插曲,S店里大概80%的服务生都来自一个地区,我就不说那里了,大家自个琢磨去吧。
既然工资没有吸引力,那怎么保持一个稳定的团队呢?S平时主要扮演的角色就是好人,基本以表扬和小恩小惠为主,逢年过节请大家去他家吃个饭什么的。吧啦吧啦吧啦,这些手法,坛子里有很多做过老板的人,大家都清楚。那恶人谁做呢,基本不用猜就是A。严厉的批评这活基本让A包圆了。我曾给A说过,这不是拿你当枪使吗,但是好像A也没什么折。总之就是S一般不轻易训斥下面的人,他都是直接训斥A,A再搞下面。不过A也有一个好的地方,就是讲义气,每天下班结束,小费的分配都是A来做,A 说他基本上没有给自己分过小费,都是分过了小弟小妹和厨房,有的时候如果小费不多,A还偷偷少给厨房分一点,多分一些给前面的人。我写这个,倒不是说A有多高尚,当时S给A的工资是要高一些的,至少我认为,当时A作为一个留学生,拿那个工资是不错的。但我个人认为,A至少还是朦朦胧胧明白了“钱聚人散,钱散人聚”的道理,这也是我一直都很看好A的一个原因。
我能了解的就几招,反正S店的服务人员比较稳定,那几年去吃饭,基本都是那几张面孔。就是这次A和S的新店开张,叫来的服务生,还是之前那几个,直接熟手免培训。有点一呼百应的感觉,自己先佩服一下。
一个饭店的成功应该还有很多,但是我毕竟都是听A说来的(嘿嘿,再一次澄清我不是A啊,汗!汗!汗!),水平有限也就只能写到这里了。下面,我就打算还是写写A和S 新店的近况,然后就打算庆祝这个坑终于被我挖完了。哈哈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