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面【原创分享】- 更新完毕 (2016-10-19) eat1983 · 写给即将踏上澳洲土地的朋友们 (3) (2004-12-20) spirit1
· APPLENET在澳洲10次搬家的经历(填完坑) (2008-4-8) applenet · 【冬日里的暖食暖文】好吃好做,一举两得两顿大餐,干锅鸡虾+四川名小吃:冒烤鸭,从自制四川火锅底料开始~ (2015-8-1) 兔子爱吃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BOC

[澳洲资讯] 最新的民调显示总理陆克文的支持率继续下滑 [复制链接]

头像被屏蔽

禁止访问

发表于 2010-2-9 12:5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one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one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虽然我不是太喜欢犹太人,但是他们的处世之道很好。
政客就是拿纳税人的钱,为一定利益群体说话的,别指望他们一直说真话。
哪个政客一直说真话?有吗?没有!天朝方面的,也没有。
有人开心了,是得到利益了,不开心了,就是什么都没拿到,还要倒贴,就算你一个政府代言人会说中文又怎么样,如果不帮华人争取利益,还是要踢掉你。
犹太人唯利是图,很多人鄙视,但是他们利益到手了,开开心心过日子,舒坦,自认清高的就一边喝西北风。
他们选举,不光要选自己的利益代言人,还要投些票给竞争者,敲打一下代言人,别太得意,干得不好,就滚蛋……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0-2-9 14:4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troad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troad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感觉会亲华的人上台后也不见到有多好,你看现在的美国和中国闹的,都说黑人兄弟上台好,感觉越来越乱。当年都是小布什上台对中国不利,现在看来也没有比奥巴马多到哪里去。小陆上台后也没有见和中国有多亲不能说能说中文就是亲华。

发表于 2010-2-9 14:5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ercurial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ercurial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cdfei 于 2010-2-9 13:04 发表
新加坡,台湾,韩国等70%

新加坡,台湾的名字也能和大陆的分的清?胡扯也有个限度吧


第一,台湾、新加坡的拼音名字跟中国大陆的本来就不一样;
第二,你鼻子底下长的嘴不会问吗?而且大多数华裔都会自己说是来自哪里哪里的。
反腐倡廉,打黑除恶,治理环境污染是我国当前的主要任务。-----国务院办公厅

退役斑竹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0-2-9 14:5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大球球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大球球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认为会说中文,工党,左派,黑人兄弟等等上台会“亲华"只能说是一厢情愿。当年老毛都说了,他喜欢和西方右派打交道
头像被屏蔽

禁止访问

发表于 2010-2-9 17:5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tara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tara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ltroad 于 9/2/2010 14:41 发表
感觉会亲华的人上台后也不见到有多好,你看现在的美国和中国闹的,都说黑人兄弟上台好,感觉越来越乱。当年都是小布什上台对中国不利,现在看来也没有比奥巴马多到哪里去。小陆上台后也没有见和中国有多亲不能说能说 ...

被洗脑了,谁说黑人是你兄弟了?说又说白人是你的敌人了?
还有给人贴亲华、反华的标签本来就是无厘头。

发表于 2010-2-9 19:1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lick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lick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陆克文不错了,是不是真亲华不知道,至少他身上的政客臭气没那么浓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0-2-9 19:4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iss2y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iss2y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不管是小鹿, 还是托泥.........为什么都在选举前先拿移民开刀. 特别是厨子, 剃头匠, 无非是想多争取社会基层的选票. 毕竟过量的廉价技术工人或劳动力会对本地工人造成威胁.......

政治就是政治.令人可笑的是, 小鹿上台前,多少同胞把他当个宝, 还是一个会说中文的宝哦.

发表于 2010-2-9 20:1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江上往来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江上往来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做为一个澳洲的总理,他最主要的是维护澳洲的利益。
他无论亲谁,只要是有利于澳洲的总体利益的,我就投他的票。
在这个总前提下,我才看是否亲中。

发表于 2010-2-10 13:0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心语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心语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比李白还白 于 2010-2-8 15:25 发表
足迹网友都笑了:
1。大派钱,等同印钱--你先弄清楚小鹿发的钱是哪里来的再上来说吧,省的贻笑大方;
2。纸钱贬值,造成通货膨胀--好像这期间澳币是从4点几涨到6点几的吧?即使下跌也是从这几天才开始的吧?
3。通货膨胀!?--更是岂有此理了,正如你所说通货膨胀澳币应当贬值才对,2009年4月份澳币:人民币是1:4.8, 现在是1:6
          你说是贬值了还是升值了?

1.虽然小鹿没有真正印钱,但发的钱本来是用来干什么的?难道钱多得没地方用吗?那钱挪用了,该用的地方要用的时候怎么办?那只能去借,这样一来,流通领域钱多了,跟真正印钱有不同吗?而大量借钱,结果是引起利率上升。而流通领域钱多了,造成流动性过剩,而对应商品不足,结果就是物价上升,通货膨胀就来了。如果创造了财富(商品),然后增加等值的钱,那是合理的,但如果没有创造了财富(商品),却增加钱,那是不合理的。所以有人建议是减税,让大家努力工作创造多点财富,手头的钱就会合理地多,这样才是正道。
2。看是否通货膨胀是用汇率来定义的吗?回到第一点,由于金融危机,人们节省开支,实体经济收缩,但流动性过剩,人们又不敢把钱投去生产(实体经济),而政府又拼命挽救那些造成危机的罪魁祸手,而事实上那些人和机构就是过渡投机导致金融危机,这样无形中政府间接鼓励投机,人们就把钱投到股市,地产,商品期货等投机领域,导致了通货膨胀。
3。通货膨胀是指买同样的东西,花钱更多了,澳币对人民币升值,令中国进口的货物便宜,但电,煤,水,交通,医疗,房屋等等没有升价吗?按统计局的数据通胀为零吗?如果没有通胀,央行也不会连续三个月加息吧。

发表于 2010-2-11 06:31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9# 的帖子

此文章由 click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lick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而大量借钱,结果是引起利率上升。”
这是为什么呢?美国政府借钱,大量发行国债,利率升了吗?
“而流通领域钱多了,造成流动性过剩,而对应商品不足,结果就是物价上升,通货膨胀就来了。”
对于经济危机,明显的问题就是商业信心不足,大家的钱都不投入了,导致商品过剩。目前各国的刺激经济政策就是国家投钱,维持商业,这是正确的政策。减税虽然也是有用,但是见效太慢,不可取。

发表于 2010-2-11 08:2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心语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心语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click 于 2010-2-11 07:31 发表
“而大量借钱,结果是引起利率上升。”
这是为什么呢?美国政府借钱,大量发行国债,利率升了吗?
“而流通领域钱多了,造成流动性过剩,而对应商品不足,结果就是物价上升,通货膨胀就来了。”
对于经济危机,明 ...

美国政府借钱,大量发行国债,却有中国和日本大量购买,当然可以维持低利率,澳洲没有这个福气。
对于经济危机,明显的问题就是商业信心不足,大家的钱都不敢投入实体经济,此时政府国家投钱,维持商业,如果投钱的地方正确,当然可以达到目的,但随便发钱,只是刺激一时,并不能解决问题。因为关键是大家的钱都不敢投入实体经济,而政府又拼命挽救那些造成危机的罪魁祸手,而事实上那些人和机构就是过渡投机导致金融危机,这样无形中政府间接鼓励投机,人们就把钱投到股市,地产,商品期货等投机领域,这就是去年股市,地产,商品期货狂长,却没有实体经济的支持。令澳洲央行多次警告房地产的狂长会损害澳洲经济,而且拉动了通货膨胀,为此只能多次加息。
至于政府的房屋政策是最有问题的,现在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澳洲是房屋供应短缺,需求强劲,如果是这样正确的政策应该是刺激供应,而政府的房屋政策都是刺激需求,结果是供需更加失衡,钱完全投到错误的地方。政府以为需求强劲,供应必然增加,事实上没有这帮白痴想的那么简单,目前结果也是这样。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0-2-11 08:4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12oz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12oz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了解中国/亲中是两回事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