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此文章由 流金岁月76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流金岁月76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流金岁月76 于 2025-10-5 11:18 编辑
Deepseek翻译和总结:
根据提供的多张图片内容,这是一篇关于2025年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发生空中冲突的详细军事分析文章。文章主要从巴基斯坦空军(PAF)的视角,描述了其作战理念、技术装备以及在这次虚构冲突中的战术运用和成果。
以下是全文的核心内容概要:
背景与冲突起因:
· 文章设定在2025年,起因是4月22日在印度控制的克什米尔地区Pahalgam发生了一起恐怖袭击,印度政府指责巴基斯坦。
· 印度空军(IAF)于4月29日尝试空袭巴基斯坦境内目标,但据称被PAF的电子战单位挫败。
· 5月7日,IAF发动了大规模空袭行动(代号"Operation Sindoor"),PAF随即实施了反击行动(代号"Operation Bunyan-un-Marscos")。
主要交战过程(5月6/7日):
· 规模: 据称是史上最大规模的超视距(BVR)空战,涉及114架战斗机(IAF 72架,PAF 42架)。
· PAF的指控: PAF声称在52分钟的空战中击落了6架IAF战机,包括4架先进的"阵风"(Rafale)战斗机,以及1架苏-30MKI、1架米格-29UPG。此外,还提及击落1架"幻影2000H"和1架"苍鹭"MK2无人机。
· PAF的战术核心 - 多域作战:
· 指挥与控制: 在PAF司令赞希尔·艾哈迈德·巴博·西杜空军元帅的推动下,PAF建立了高度一体化的国家ISR和空战中心(NIACC),通过"Link 17"和数据链(如Skyguard系统)将战机(JF-17、J-10C)、预警机(Erieye)和地面单位连接起来,形成统一的战场态势图(CCAP),实现了信息优势。
· 电子战: 部署了新型机动电子战单位,在关键时机干扰和切断了IAF战机的数据链和通信,使其丧失态势感知能力。
· 网络战: PAF网络司令部同步发动了大规模网络攻击,瘫痪了印度部分社交网络、关键系统、铁路、航空、银行和能源网络,制造混乱。
· 太空能力: PAF太空司令部利用国产卫星提供全天候ISR支持,并通过卫星通信(SATCOM)增强战机通信和作战能力。
· 关键武器: 强调了中国制造的PL-15远程空对空导弹 的作用。文章称其射程(约190公里)优于IAF"阵风"携带的"流星"导弹(约150公里),并且采用AESA导引头和数据链支持,具备"发射后不管"乃至第三方引导的能力,使PAF战机能在"流星"导弹射程外发起攻击。
· IAF的困境: 文章描述IAF在通信被干扰、雷达被压制、数量优势无法有效发挥的情况下陷入混乱,其"阵风"战斗机的先进电子战系统(Thales Spectra)也未能有效应对PAF的战术。
战后与争议:
· PAF通过新闻发布会公布了战果,并展示了部分证据,如通信录音、雷达信号消失记录等。
· 印度官方最初否认PAF的战果,但文章称印度国防参谋长阿尼·乔汉将军后来间接承认了IAF有战机被击落,但未说明具体数量。印度国内也存在相互矛盾的说法。
· PAF声称拥有视频和战损评估图像作为证据,但选择在适当时机公布。
· 文章提及了2019年的"Swift Retort"行动作为背景,并对比了PAF在此次冲突中展现出的显著进步,尤其是在多域融合方面。
PAF的建设与发展:
· 文章大量篇幅介绍了在西杜司令领导下,PAF大力投资和发展网络、电子战、太空、无人机等新质作战领域,并将其与传统空中力量整合,形成"多域作战"能力。
· 提到了PAF的战术开发学校、ACE训练设施以及"侵略者"中队在针对"阵风"等潜在威胁进行的高强度训练。
· 强调了PAF在装备上依赖中国产品(如J-10C、JF-17、PL-15/PL-10导弹),同时也寻求与土耳其等国的合作。
1. 授奖情况:
· 8名巴基斯坦空军(PAF)飞行员因在“Bunyan-un-Marscos”行动中的表现,被授予巴基斯坦第三高的军事奖章——“Sitara-i-Jur'at”(勇气之星)。
· 获奖者名单,包括他们的军衔、姓名和所属中队(主要来自第14和第15中队)。
2. PAF的能力建设:
· 装备与指挥: PAF司令西杜推动引进了J-10C战斗机,并创建了多域作战中心(MDOC) 和国家ISR空战中心(NIIAOC),实现了对所有作战单元的统一指挥和监控。
· 训练设施: 位于穆沙夫PAF基地的空中力量卓越中心(ACE) 被升级为世界一流的战术训练场,用于内部和跨国(如“Indus Shield”演习)联合训练。
· 技术研发: 国家航空航天科技园(NASTP) 成为推动技术自主和创新、支持PAF动能和非动能作战的关键机构。
· 情报优势: 文章声称PAF通过多域情报搜集,对印度空军(IAF)在西线司令部的动向(包括每架飞机的起飞)了如指掌。
3. 指挥风格:
· 在危机期间,PAF司令西杜坐镇指挥中心,与电子战、网络、太空等各领域负责人共同决策,体现了“集中控制、分散执行”的原则。他甚至在空战中直接向J-10C飞行员下达开火指令。
4. 印度的报复性空袭(5月10日):
· 据称IAF对巴基斯坦11个军事基地发动了空袭,使用了“Spice 2000”等精确制导炸弹。
· 袭击目标包括努尔·汗基地、拉菲基基地、穆里德基地(无人机中队驻地)、博拉里基地(一架萨博2000预警机受损)和穆沙夫基地的跑道等。
· PAF声称所有受损设施均被快速修复。
1. PAF的报复行动:
· 作为对IAF空袭及平民伤亡的回应,PAF使用NASTP自产的“杀手无人机”对印度境内的多个基地(包括阿丹普尔、阿格拉、斯利那加甚至首都德里)进行了打击。
· 文章声称这些无人机因IAF防空系统被压制而未遇抵抗。
· PAF在5月10日打击了34个目标,一半由战斗机完成,另一半由无人机完成。PAF称其行动有所克制,甚至取消了对一架在阿格拉的A-50预警机的攻击。
2. 压制敌方防空(SEAD):
· 目标: 俄罗斯制造的S-400防空系统被PAF视为最大威胁之一。
· 行动: 一架来自第14中队的JF-17C Block 3战斗机执行了这次“摧毁敌方防空”任务。在电子战单位的强力干扰掩护下,该机突破S-400的防御范围,发射了两枚CM-400AKG 超音速空地导弹。
· 结果: PAF声称导弹直接命中了S-400的“Cheese Board”低空追踪雷达和“Big Bird”预警雷达,使该套S-400系统失效。文章还质疑了印度总理后来视察S-400单位时展示的完整性(未展示雷达部分)。
· 评价: 此次成功被归功于PAF在“空中力量卓越中心”和“战斗指挥官学校”进行的反复、高强度针对性训练。
3. 核心中队表现:
· 装备J-10C的第15“眼镜蛇”中队在5月7日的空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 文章特别指出,尽管该中队飞行员在J-10C上的飞行时数仅100-120小时,但他们将大量时间投入到各种规模的空战对抗训练(如2v2, 4v4等),严格的训练是他们取胜的关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