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此文章由 shine_o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hine_o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shine_on 于 2025-10-19 03:48 编辑
我通常是不写装备的,毕竟各人有各人用惯了的东西,但这次把我用了多年的Páramo软壳防水(Páramo还是更适合英国的天气)换成了layers,多买了好几样东西,准备趁机写写产品简评。
先分享一下我travel agency建议的packing list:
Clothing & accessories
Hiking boots with ankle support
3-5 thick pairs of walking socks
2 pairs walking trousers/leggings
2-4 walking t-shirts (long and short sleeved)
Shorts
Waterproof jacket and trousers
Fleece
Insulated jacket & spare warm layer
Hat, gloves, buff
Spare clothes for evenings
Sun hat and sunglasses
Walking poles
2 1-litre water bottles per person
Sandals or flipflops
Rucksack
30-45L trekking rucksack
3-4 small drybags
For the huts
Sheet liner
Microfiber towel
Earplugs
Battery pack
Miscellaneous
Passport & Visa
Mobile phone (with international calling plan) & charger
Plug adapter
Personal medications
Embassy and insurance contact details
Copy of insurance policy
Waterproof document case
Travel tickets + bank cards
Bank cards and cash
Navigation
Maps, route cards, GPX tracks, travel notes, itinerary
Compass
Toiletries
Toothpaste & toothbrush
Shampoo & soap
Sun cream
Safety
First Aid Kit
Lightweight emergency shelter
Headtorch and whistle
在这个基础上,对我个人来说有用的东西:
Garmin inReach Mini 2
我为了这次徒步专门买了个satellite communicator,以防万一。蛮好用的,平时就挂在背包上方当个普通GPS用,设置正确了也不费电。没信号没网时给家里报个平安,万一出了问题有个SOS按键,连接24小时的Garmin紧急联络中心。需要subscription,有个一次性的开通费,然后按月收费,不用时可以暂停,12个月内重开就不再重复收开通费了。我选了一个包蛮多项目的standard plan,结果一个月过去忘记取消了,白白多交了一个月月费……
Microspikes
Microspikes用不用得到呢,取决于你去的时间。一般WHR的徒步季是7月中旬到9月中旬,7月中旬的时候大概率有些路段雪还没化,过这种冻了一冬天比较硬的雪地,microspikes是很有用的。如果冬天的雪化了,然后又下了新雪的话(WHR因为海拔高,基本上每年7-9月都会有两三次降雪),新雪较软,通常几天就化了,microspikes的用处就不大。我这次出发前已经从网上确定路上没有积雪了(实际上只走了一段大概五米的雪地),但以防万一还是带上了,最后没有用到。
水泡预防/处理
水泡预防的话,我觉得澳纽人的foot fleece(Hiker's Wool, WonderWool...叫什么的都有)是最有用的。其实就是一团羊毛,包在容易长水泡的地方,它可以跟徒步袜支撑起一个缓冲空间,减少摩擦,就不长水泡了。我还试了Compeed的Anti Blister Stick,其实就是一种润滑,涂在脚上减少摩擦,感觉没有羊毛好用。
但一旦长了水泡,Compeed的各种水泡贴就比较合适了,贴得及时的话走起路来基本没有不适感,但粘度并不像宣传所说的洗几次澡都不掉那样,小的贴片我通常两天就得更换,大的能坚持久一点。
水过滤装置
相比TMB,WHR更“野”,在路上一整天也遇不到山屋啊水槽啊这些续水的地方也是常有的事,所以能直接在路上接水处理的话会方便很多。Knife Edge那本书里用了不少篇幅比较各种水处理方式的区别,对比之下我买了过滤装置,主要是看中了它能去除水中的细小混浊物,这在穿越像Grand Désert这种水流中含有大量冰川泥沙的地方尤其有用。大部分过滤装置都没法去除病毒,不过病毒在这条高山路线上通常不是大问题。接水的话,找水流湍急、远离动物的地方是最重要的。
护膝
我是去年才买的Bauerfeind GenuTrain,如今已经是我徒步标配了。WHR的下坡很陡,即使是从来没有过膝盖问题的人,都可能会在这条路线上经历膝盖疼痛,不可掉以轻心。
Foam roller
上一个已经跟着大胡子一起出逃了,这次我换了个颜色买。超轻,且硬度很高。当然这个直径对有些部位来说滚起来有点困难,需要拗一个很奇怪的姿势才能滚到。

以下是我这次新买的:
徒步靴:Hoka Kaha 3 GTX Mid
比起传统的硬底徒步靴,这双真是好穿太多了。想当年走West Highland Way时要是有双Hoka,我应该也不至于天天捶脚痛不欲生。抓地力很好,之前担心过这么舒服的鞋帮会不会ankle support不够好,纯粹也是杞人忧天,人家只是padding做得好显得软而已,我有一次走乱石路踩偏了也及时纠正过来了。
这双鞋为人诟病的点如下:
窄,没有宽鞋型版:Hoka自己的建议是买大半号。我是带着自己平时穿的厚版徒步袜去店里试的,大半号的话感觉鞋正正卡在脚前掌两侧,怕走起来不舒服,于是又加了半个号。我属于普通略宽的脚型,走路时没有觉得任何不适,但break in期间前脚内侧确实长过水泡,自我用foot fleece以来还是第一次。Broken in(四五十公里)之后就没有这个问题了。
因为鞋面是皮质的,所以热。我好巧不巧又是买了双黑色的,大夏天的,走起来确实像烤火。后来我休息时就直接把鞋脱下散热,临走再穿上,舒服好多。
另有些小问题,比如鞋舌摆放不当会很不舒服,鞋带偏“硬”有种绑不紧的感觉,以及Hoka特有的“大底比鞋身宽”的设计,刚开始时会让你对自己的鞋能通过的空间产生错误估计,但这些都是适应后就能解决的。
当然WHR比较费鞋,我出发前只穿了不到一百公里,结果WHR这二百公里下来,鞋面已经有不少伤痕,鞋底有些小细纹也被磨平了。
Fleece:Patagonia Women's R1 Air Full-Zip Hoody
怎么说呢,人们一提到layers,总是base layer、fleece、puffy、shell,所以我四样都备齐了。但实际上夏季徒步这四样同时上身的几率很小,而fleece又是当中你最不会穿的一件。我全程都没有穿到,到了Zermatt,晚上出门吃饭时觉得有点冷,背了一路又不甘心,就把它套上了。有一说一,这衣服不算重,如果你有穿fleece的习惯,它的性能/重量比是不错的。
Puffy:Rab Women's Xenair Alpine Light Insulated Jacket
Puffy在实际徒步中比fleece有用。在你爬到山口满身是汗,准备坐下来休息时,第一个套上身保暖的一定是那件puffy。我有过汗湿的衣服直接套shell,然后冷汗贴身感冒的经历,所以每次停下来休息略觉得有点冷时,我都会套上这件puffy。这件Rab非常轻薄、暖和,我很喜欢,晚上在山屋也会穿(用冰川水洗了冷水澡也靠它保暖),强推。
Shell:Arc'teryx Beta Jacket Women's
没有买手臂带拉链透气口的Beta SL,因为实在没法justify那个价格。防水是没有问题的,只是穿惯了Páramo的软壳,觉得这种硬壳的都太rigid,不管是走起来还是收纳,都显得笨重。
防水裤:Montane Women’s Spirit Lite Waterproof Trousers
很轻便,侧面的拉链是3/4腿长,穿脱方便。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