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机器人Roomba使用报告 (2009-2-22) astina · Epping看房记 (2010-8-12) 令狐不冲
· 我的那些女人香 --- 说说我与香水不了的情缘 119楼更新~~~ : ) (更新) (2010-7-10) tians_soul · 带钱去AU的几种办法-中行和汇丰 (2005-4-13) maggie_wang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楼主:rdlcs

[NSW] 更新:联系了国内一个希望小学!真想把三年级的娃送回国内上几天学见识一下国内的孩子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2-2 15:1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猪肉炖粉条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猪肉炖粉条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猪肉炖粉条 于 2019-12-2 15:18 编辑
q.luan 发表于 2019-12-2 15:14
"澳洲大学的IT学院里,基本看不见local,理工科的local也很少“

你说的是master 课程吧?我上本科的时候 ...


master。一般印度人,40%华人,剩下的乱七八糟的其他国家的,入学的时候数了一下,一共4个local。
Stay alive Stay eating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9-12-2 17:0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acke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acke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这边的精英教育要和亚洲大面积基础教育互补才能最大发挥作用。西方教育出来的很大比例都是表现我来,吃苦你们去的侃侃而谈型。创意无限,但是没有多少人能静下心来专研和做重复性技术类型工作。所以西方上一辈老化后,新一代人缺口大量技术人才,特别是IT,互联网,工程类这些工科的,都要从印度、中国大量引进技术人员。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6 收起 理由
水月境天 + 6 你太有才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9-12-2 19:3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fitnesspr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fitnesspr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想把娃放假时间送回去, 军训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9-12-2 20:4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k47abcdef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k47abcdef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猪肉炖粉条 发表于 2019-12-2 12:41
小学的数理化没用?那叫打基础,没基础直接学高数,量子理论?别的专业不清楚,澳洲大学的IT学院里,基本 ...

可惜中国现在还没有产生 Geordie Williamson 这个级别的数学家

发表于 2019-12-2 20:5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wuyuan8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wuyuan8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kc_zhang 发表于 2019-11-30 18:19
如果只想考普通oc和精英,的确靠智商都能轻松上,补习只要去trial test就行。
但是顶级oc和精英,特别是 ...

搞突然袭击啊?
我是小袋鼠

发表于 2019-12-2 21:1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investment2012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investment2012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澳洲这里的好处在于不用去花大量时间对付压抑创造力的应试教育。但是我不认为纯粹放羊和“完全轻松快乐的童年”就是好事。孩子一定要通过某种方式(未必是学术和考试)学习面对压力、挑战和挫折,培养毅力和意志力。娃爸曾经跟我说过日本的学生足球联赛,其实对绝大部分孩子来说参加这种比赛就是陪跑,成不了职业运动员,但是孩子在参加训练和比赛,体会成功与失败这一过程中,心理上的成长和对人生的体验远超于参加几年的课外补习班。孩子的时间很宝贵,我们应该帮助或引导他们找到能让他们成长的最佳方式。

评分

参与人数 3积分 +9 收起 理由
LY_LYF + 4 感谢分享
小水牛 + 2 感谢分享
terry11 + 3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9-12-3 08:2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Janiceqi586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aniceqi586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猪肉炖粉条 发表于 2019-12-2 16:16
master。一般印度人,40%华人,剩下的乱七八糟的其他国家的,入学的时候数了一下,一共4个local。 ...

local对master学历没什么追求,大部分都是本科念完就工作。印度和华人很多都是为了移民读master. Local不会花2,3年时间去读同专业的master.也有好多人在本科期间就是读master的学位,毕业的时候是本科和master学位一起拿。拿双学位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件普通的事情。要对比的话要拿本科学位人数对比。

发表于 2019-12-3 08:3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猪肉炖粉条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猪肉炖粉条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猪肉炖粉条 于 2019-12-3 08:40 编辑
ak47abcdef 发表于 2019-12-2 20:49
可惜中国现在还没有产生 Geordie Williamson 这个级别的数学家


中国的人才很大一部分跑到国外了,那是体制问题,在国外的中国科学家太多了。当然在国内,系里好多国外回国的学者,在国外的研究工作非常好,回国后就只剩下用老本发发文章了。印度还有诺奖,印度很发达么。
Stay alive Stay eating

发表于 2019-12-3 08:3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猪肉炖粉条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猪肉炖粉条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Backer 发表于 2019-12-2 17:05
这边的精英教育要和亚洲大面积基础教育互补才能最大发挥作用。西方教育出来的很大比例都是表现我来,吃苦你 ...

没有移民,澳洲以后就只剩服务业了。
Stay alive Stay eating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9-12-3 13:2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k47abcdef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k47abcdef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猪肉炖粉条 发表于 2019-12-3 09:35
中国的人才很大一部分跑到国外了,那是体制问题,在国外的中国科学家太多了。当然在国内,系里好多国外回 ...

你说的是普通科学家,和工程人员,说实话这些人对社会的推动有限,这些人很容易培养出来,印度中国一大堆,包括清华北大的,最后都是普通人,我说的是像galoise那个级别的天才,中国的教育制度很难培养出来

发表于 2019-12-3 13:4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acke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acke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ak47abcdef 发表于 2019-12-3 13:28
你说的是普通科学家,和工程人员,说实话这些人对社会的推动有限,这些人很容易培养出来,印度中国一大堆 ...

这种级别的天才都不需要培养的。工程师在基因里就预设好了,他们直接就是来改变人类历史的,一般办完事就撤了。普通人在教育系统里面学习成长,依赖于这套系统。而他们主要负责给教育系统指路,告诉设定教育系统的组织应该给普通人学什么。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berserkyjc + 2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9-12-4 04:1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erserkyjc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erserkyjc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Pippa 发表于 2019-12-2 07:24
我在广州认识的亲戚朋友,近五年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的,因为这种地区分层制度而失去高中资格的很多。 ...

你说的这种情况,不正是 政府对于贫富差距(教育方面)的对策吗。这个政策的目的,就是教育平民化。一方面是生源质量,一方面是师资质量,通过长期实施,使得两者平均化,估计最终目的是想实现教育资源的平均分配。  就这个教育平均化而言,我觉得目前的配套还有待发展。而这个配套就是毕业生分流(社会分工)。 蓝领工作 服务业等,如果可以维持一个不错的生活水平,就可以大大减少对精英教育(主要是大学)的竞争。这个需要人均GDP和收入的大幅增加。没有个二三十年,难以做到。所以,这个政策的结果很可能会增加家长在课外教育的投入。

另外,突破制度的方法,也说明了国内确实在往法治方面努力,并且有进步。遥想高考那年,是北京第一届电子调档(取代人工调档)。 这个改革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就连市招生办主任的儿子也只能凭真实成绩上了个二三流的大学。要知道,过去,不到最低录取线,也是有办法可以进去的。

还好,高考不可能是派位的。相对美国的录取制度,国内还是比较公平的。当然,国内中学教育这些制度的建立,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跨越阶层的难度和成本。这个难度是加在六七十分水平上升到七八十水平上的(社会100层分层)。中下阶层,其实在这个派位制度下,无形中多了一些机会(算是一种转移支付)。顶层的富豪是不会在意这些机会的,所以对他们没有影响。

如果是在这个环境下,我觉得家长在极限能力的60-80%的投资下就足够了。我觉得与其把资源(包括家长的时间)都投资到这些外部不可控因素上去,不如投资到孩子其他能力的培养上。比如让孩子明确自己想要什么,如何选择,如何对待朋友,树立一个好的金钱观,爱读书,遇到不懂的问题怎么解决,什么是靠谱,如何查资料什么的等等(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好的行为习惯,性格,是基于好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的,毕竟,精英教育传授的也就是这些吧。 家长也要自己多读读优秀教育家的书籍文章,学学他们的教育方法和理念,同时,确保孩子的朋友圈不要太夸张,也就够了。另外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那就是要尽量客观的认识自己的孩子,不要抱有不切实际的期待,这样是对双方的伤害。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3 收起 理由
小小白虎 + 1 感谢分享
小水牛 + 2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9-12-4 04:3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erserkyjc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erserkyjc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aoe1453 发表于 2019-12-2 11:41
"可笑的是,社会精英的子女享受的可不是快乐教育,而是实实在在的严格的高质量的精英教育。"

我个人总觉 ...



“传说中的严格的高质量的精英教育恐怕也只是很少很少一部分人,而且强度和侧重点恐怕和国内是完全不同的”  
这是因为国内是一视同仁的只看分数的高考,而国外大学录取看的东西是除了分数还有其他很多比较复杂的东西。
这边大体上是    私校是学生怕老师,公校是老师怕学生。越好的私校越是这样,越烂的公校更是这样。学费一万以上私校的学生数量不能算很少很少一部分人吧。


同层流动,而不同层流动很少,不就是阶层固化吗。  阶层固化,就是阶层间的流动性差,不是不流动。

建议你看看 人生七年  这部纪录片。YouTube上搜搜就有了。

发表于 2019-12-4 04:4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erserkyjc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erserkyjc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Janiceqi586 发表于 2019-12-3 09:27
local对master学历没什么追求,大部分都是本科念完就工作。印度和华人很多都是为了移民读master. Local不 ...

澳洲的master by course确实很水。不过着这种课程设置,一般都是水货研究生和本科生一起上课的吧,只是课程代码不一样而已。不知道这个是不是全澳都这样,反正我上的时候是这样。 lcoal确实很少(包括本科生),而且能坚持毕业的更少。但是确实有很优秀的,比如毕业设计卖给公司赚钱的。这样的人,跑去美国居多

理工科生少,在西方国家比较常见,美国那边也都是一半以上在读理工科生是非美国人。

发表于 2019-12-4 07:4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ipp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ipp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berserkyjc 发表于 2019-12-4 05:17
你说的这种情况,不正是 政府对于贫富差距(教育方面)的对策吗。这个政策的目的,就是教育平民化。一 ...

说别人的事情总是容易风淡云轻。当自己的孩子在初中已经被决定只能去读个职中的命运,你心里真的能感谢这样的制度吗?因为爹妈穷住在学区不好的地方而被剥夺了去重点中学的竞争机会,这样的制度真的算平民教育吗?相对来说,澳洲的教育制度无论多差。它永远给予机会。即使是十六岁未婚先孕生孩子的女孩在三十几岁醒悟过来也能得到高等教育的机会。用制度扼杀别人前途的系统可能是有效率的,但绝对不能叫教育平民化。就这点,我绝对不会觉得广州这种系统是积极的。

发表于 2019-12-4 08:2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小水牛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小水牛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美国的压力确实很大。我朋友儿子在美国读完高一,暑假回国近三个月,在国内给儿子天天上补习班,既便宜又抓得紧,物美价廉,目标是美国前20的大学,我觉得娃好可怜。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9-12-4 09:0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esktop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esktop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国内的高考就是过去的科举制度,把人的思想都禁锢了

发表于 2019-12-4 09:3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avid72s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avid72s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Backer 发表于 2019-12-3 14:46
这种级别的天才都不需要培养的。工程师在基因里就预设好了,他们直接就是来改变人类历史的,一般办完事就 ...

哪里需要天才级的,现在IT普遍应用的几种语言、framework、protocol,这些都不需要天才,就是智力高一些的一群人协作,可惜没一个是国人搞出来的。国人可能编程能力不错、技术不错,但还是跳不出框框。有可能是国内市场已经足够大了,在既有框架下搞一些应用已经赚翻了

发表于 2019-12-4 09:3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henv1982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henv1982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chenv1982 于 2019-12-4 11:04 编辑

你看过湖南卫视的变形计吗?
之前有一期就是找的我家乡的一个娃,那个地方特别贫困。节目播完就播完了,没有人再持续后续报道。但是我们了解的是结局不够好。这是一种不公平行为,节目中把“城里人”的体验生活建立在别人“不能改变的生活之上”。你回去有没有想过对希望小学别的孩子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我有同学在希望小学任教,大部分是留守儿童,夫妻离异,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的。你有没有想过对你的小孩有什么负面影响吗?
教育孩子还是要亲力亲为,不要以为换了环境就能改变什么。

发表于 2019-12-4 09:4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nux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nux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上学的两层意义:
① 接受教育(读书)
② 参加选拔(考试)

中国人(绝对)多、资源(平均相对)少、分配(极度)不均衡 → 削尖了脑袋冲啊不然咋出人头地买车买房娶媳妇儿
澳洲人(绝对)少、资源(平均相对)多、分配(还算比较)均衡 → why bother? 去路边拿个lollipop也能挣挺不错的钱然后吃饭喝酒享受生活

发表于 2019-12-4 15:0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oe1453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oe1453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berserkyjc 发表于 2019-12-4 02:32
“传说中的严格的高质量的精英教育恐怕也只是很少很少一部分人,而且强度和侧重点恐怕和国内是完全不同 ...

私校学生怕老师? 这里一万以上的私校学生里,有几个人是在真正在严格的高质量的精英教育,比如说周末全排满,每天学习到半夜?

至于所谓的阶层固化,我觉得是在制造焦虑。这个问题古今中外一直有,我没觉得现在比以前严重,恐怕只是现在因为媒体发达,能看到更多而已。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9-12-4 17:4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xbab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xbab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清咖一杯 发表于 2019-11-30 14:59
家有女儿在国内一直读到五年级才过来,没觉得累,可以说轻松适度,孩子也很开心。国内真正开始压力大是从中 ...

那是以前,现在国内小学就很辛苦。

发表于 2019-12-5 12:1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erserkyjc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erserkyjc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Pippa 发表于 2019-12-4 08:40
说别人的事情总是容易风淡云轻。当自己的孩子在初中已经被决定只能去读个职中的命运,你心里真的能感谢这 ...

“当自己的孩子在初中已经被决定只能去读个职中的命运,你心里真的能感谢这样的制度吗?” 哎,这是要走后门吗?这个意思是我我高考或者中考分数低,还非要上清华北大??


广州这种系统积极与否其实不重要,我也没有说过它积极,也没有赞扬它,但你不能否认它是ZF做出的朝着教育公平化的努力。我只是点出来了ZF的意图而已。我不是也说了吗——其结果很可能是增加家长的额外投资。这难道是正面的评级吗?


呵呵,我个人最喜欢的一个座右铭是: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来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有智慧能够来分辨两者的不同。 最后一段,我用黑体字写明了,在广州那个系统下的我觉得最好的办法。 多数人到不了这个程度——认识‘’教育局副局级别或者心仪学校校长和教导主任级别的人才——使游戏规则在个人面前改变。在国内的家长,难道怨天怨地吗?这是多数个人改不了的。而我说的那些是可以改变的。

澳洲也没有你说的那么好,只不过是人均资源多而已。体制上和国内的学区制度一样的(毕竟国内是和西方学的)。学区房价在很大程度指明了公立教育质量。高质量的教育,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都是不平均分配的。
只不过澳洲的华人,要么自我剥削(辛苦工作),要么国内积累了财富,并且澳洲竞争低,比较容易进入中产阶级,进而可以享受到澳洲中产的教育待遇而已。

最后,我们都是幸运的,至少可以在两种特别不同的系统之间,进行选择。我比较担心的是,二十年后,我们的孩子会不会移民回中国呢。

我没有打算说服你,只是对自己的思路进行整理而已。

发表于 2019-12-5 12:2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erserkyjc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erserkyjc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aoe1453 发表于 2019-12-4 16:09
私校学生怕老师? 这里一万以上的私校学生里,有几个人是在真正在严格的高质量的精英教育,比如说周 ...

嘿嘿,建议你看看 人生七年。 这是一部纪录片。英国的。

“比如说周末全排满,每天学习到半夜?” 虽然没有你说的那么夸张,但是课外补习和学习必不可少。什么钢琴 跆拳道 小提琴 数学 有用什么的课外班和补习,多的很。这是我了解到的收入达到足迹平水平家庭的投入。

总的来说,除了天才和傻瓜,正常人的投入越多产出越多。(其他条件一样,并且产出和投入不一定是线性相关的 但一定是正相关的) 不知道这个可不可以算作阶层固化的理论依据?

发表于 2019-12-5 12:2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hlil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hlil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chlily 于 2019-12-5 13:31 编辑

发表于 2019-12-5 12:2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hlil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hlil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几年前我家小孩四年级结束,我们一起回国探亲。在我同学的安排下我家孩子去国内当地的一家公立小学四年级体验一天学习生活。
我孩子跟着当地的孩子参加了早晨升旗仪式和同学们在学校的食堂一起就餐,当然他旁听了当天所有的课程。放学后我家孩子根据自己的体验,告诉我国内外学习的差异。
1、国内的老师比较凶(严格)
2、国内的教室大,玩(活动)的地方小
3、国内的英文很简单,数学课听不懂
4、国内的老师不仅管学习还要检查学生午餐吃多吃少,国外老师是不管的。
后来我问孩子要不要再去体验几天,孩子拒绝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9-12-5 12:5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zigza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zigza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不要冲动。
建议先考虑一下你孩子到了希望小学后可能会问的问题,以及你的回答。
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准备,后果有可能是:孩子对中国/中国人/中文的反感。那样就南辕北辙。

冷静一下。

发表于 2019-12-5 13:0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ist1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ist1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希望小学估计沒马桶,娃会便秘的

发表于 2019-12-5 13:0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oe1453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oe1453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berserkyjc 发表于 2019-12-5 10:24
嘿嘿,建议你看看 人生七年。 这是一部纪录片。英国的。

“比如说周末全排满,每天学习到半夜?” 虽然没 ...

纪录片嘛,主要作用就是贩卖焦虑

反正我的观念是,长远的事,不用想太多,大方向有了就可以了,小孩快快乐乐地发展自我就好了,不能太刻意。家长的重点是帮助小孩发现兴趣和原意坚持的事情,就可以了。看看我们自己的过去,以前很多很担心的事情后来都不复存在了,以前的焦虑也都是没意义的。

发表于 2019-12-5 13:5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my00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my00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看到我女儿的慢性子我就觉得不行 学习首先要有自觉性 自律性 也想回国给她报一个类似军训吃苦的班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