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文章由 乘物以游心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乘物以游心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乘物以游心 于 2016-6-24 14:12 编辑
kukupants 发表于 2016-6-24 02:16 
唉 。。。
忽然觉得还是炒炒有益身心。
没事,欢迎讨论。
使用比热容,是喜欢做纸面研究同学常犯的一个错误。
比热容是每公斤物质里能吸收的热量。 表面上看,铝的比热容是比铜高。 (900 vs 385 J/ (kg*K) )
但是别忘了纯铜的密度是纯铝的3.3倍。 如果说一个铜芯锅,锅底厚度是8mm,要保证同样铝芯的重量,厚度就要做到26.5mm。 这显然是不可行的。 你对比铜芯锅和铝芯过,会发现铜芯锅要重好多,就是这个原因。 -- 所以我反复提醒过美女们,这锅很重,非常重,真的非常重,重要的事情说3遍。 我老婆勉强还行,岳母多次跟我抱怨说这锅咋这么重,一般都是我用。
如果你把铝的比热容除以3.3,你就知道哪个更大了。
一致公认热容效果最好的铸铁锅,Searing效果一流,铁板牛柳刺啦刺啦的,铸铁热容才460 J/kg*K,难道它比不上铝? 这明显是不可能的。 为什么? 还是同一个原因,说到底,就是它重啊!
-----
关于18/10和18/8,大家很多人会想当然的人为,10和8是指不锈钢里面的Nickle的量。
实际上,18/10和18/8是很早以前,各国没有发布标准钢号时,市场上使用的编码。 那个时候,18/10的确是要比18/8要好那么一点。 但是各国早就公布了标准钢号,最普遍接受的就是美国标准。 (我们常说的304,316不锈钢,就是这个标注的说法)
知道这个行业的人都明白,各钢厂都是按照标准钢号在生产,基本不可能为了某个厨具厂去小批量制作特种钢材的(那会是天价)。 明白了这个道理后,大家就知道,各个厨具制造商所做的,其实都是在标准钢材里选了。
有了这个认识,我们才来看300系列里,标准钢材的成分如下:
301 stainless steel: 16-18% Cr, and 6-8% Ni
302 stainless steel: 17-19% Cr, and 8-10% Ni
304 stainless steel: 18-20% Cr, and 8-10.5% Ni
316 stainless steel: 16-18% Cr, 10-14% Ni, and 2-3% molybdenum
为了节约成本,钢厂基本上都是按照标准的下限来生产的,所以实际上变成了:
301 stainless steel: 16% Cr, and 6% Ni
302 stainless steel: 17% Cr, and 8% Ni
304 stainless steel: 18% Cr, and 8% Ni
316 stainless steel: 16% Cr, 10% Ni, and 2% molybdenum
可以看到,302 / 304 / 316都满足18/10的标准,所以商家都可以合法的标称18/10或18/8。 换句话说,不管商家标的是18/8或18/10,其实Nickle的含量都可能只有8%!! 除非他们用316钢(Marine Grade,价格贵很多),这可能性很小(当然,也有真正高品质餐具,是用316的,上面也是标的18/10。)。 所以,市面上的18/8 和18/10, 多数其实都是指同一样东西(302 或304,而302和304之间,基本上没有什么差别(只差了1%的Chromium)。
所以,我才说18/8和18/10,其实可能都是指同一样东西。 (当然,不排除有些厂商会去用301钢,那他就只能标18/8了。 牌子货基本不可能,如果去亚洲杂货店,买低档不锈钢餐具,可能就有301钢了。 甚至还有用200系列的不锈钢的,那些会生锈的不锈钢,就是这些了)
在厨房使用,所有300系列不锈钢,效果都是一样的。
-----------
P.S 我不是搞材料的,是搞机械的,也算整天跟金属材料打交道的吧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