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文章由 absent11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bsent11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absent11 于 2015-10-27 10:48 编辑
现场与录音棚(下)
其实吧,一直没写这部分还有一点是因为不知道怎么写,不知道从哪里找切入点。
很多零散的知识点用文字组织起来是一件头疼的事情,那些编教材的老师都是人才。
可惜俺不是,所以大家伙凑合着看吧,意思到了就行了。
上文说到歌手唱现场的一些要素,其实遗漏了一点,那就是练歌的时候千万要多照镜子。
像贝贝唱歌有时候有皱鼻子的习惯,典型的鼻颤时传音的动作,这个时候如果有专业的老师教你,肯定会让你改掉的。
但是很多不是科班出身的孩子,往往会忽略这一点。孙伯伦也有一样的习惯,不过他更加凄凉,只皱了一半的鼻子,结果就是歪脸了。看看他好声音的几场表演经常能看到,来一个直达链接。
现在说回录音棚,如果说歌手的现场表演都能通过后天努力来达到,那么录音棚就比较残酷了。
录音棚是一个彻底的音乐世界,这里没人看你的外形,没人在意你的动作,没人了解你煽情的人生经历。
这里基本上完全靠老天赏饭吃,这里是一个音色至上的世界,如果没有一个“好”音色,基本上多努力都不会有结果。
我这里所说的“结果”,是指一个歌手完全靠高品质的歌声红起来,征服了听众,而不是靠其他手段。
更加残酷的就是这个所谓“好”音色的标准,也不是恒定的,它是随着时代的前进而变化的。
像孙伯伦这种“苦情”的演唱,很多听众觉得不走心,可是如果搁在二十年前,他可能比张宇还要红。
张宇与他相比,除了一个大颤音的特点,其他各方面技术都不如孙,而孙同学只要感冒鼻塞了就能唱出张宇的音色。
我觉得一位歌手的CD品质就相当于学生高考的成绩,歌手想真正的红起来,还是得靠高品质的专辑。
而要想能持续的红,则需要大量高品质的专辑。像那种文工团型的,晚会型的,综艺型的,选秀型的歌手,他们就有点像寄生虫,实际上是寄生在那些电视节目上的,节目的消亡也会伴随着他们的消亡,所以他们得不断的去参加各种节目晚会来维持自己的新鲜程度。
唱片型的歌手则不同,就算几年不出专辑,像张学友,陈奕迅,林俊杰,周杰伦,王菲,张惠妹一样可以保持相当大的粉丝数量。谭维维为什么说现在是做音乐最困难的时期?就是因为很多已经过气的实力派歌手依然霸占着QQ音乐网易云音乐这种虚拟的唱片市场。当然,也存在黎明 ,林志颖,梁咏琪这类的偶像型唱片歌手,但是随着时代的变更,听众掌握资源的丰富,选择标准的提高,这类偶像型歌手会越来越难生存。
好了,言归正传。为什么音色在录音棚里会变得那么重要?
因为随着录音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瑕疵,都可以通过后期处理来掩盖。歌手在录音棚里,只要你有足够的财力,你可以在录音老师的指导下,一句一句,甚至一字一字 的去唱,最后合成一首歌。可是天生的音色,是恰恰很难改变的。
那我是不是音色好,就能红呢? 不是。 音色是歌手进录音棚所必需拥有的一把钥匙,可是你开门进去会发现还有成百上千个音色不错的歌手在里面等着你,而在同一个时代能红起来的歌手不过二三十个。还有什么能让他们分出高低?
这里先把前面几个月说过的内容归纳一下,来看看唱歌好听的几个要素。
1 声乐基本功(音准,节奏,气息)
2 声音的强度,压力,宽度,厚度 (主要作用在于现场的表达)
3 听得出什么声音好听,走心 (耳朵对于唱歌很重要,你听不出哪种声音感人,你怎么能唱出来?)
4 音乐的素养和表达能力 (对编曲,旋律,歌词的理解,表现在语感,气息和律动的变化,这点对于即兴的爵士乐特别重要)
5 天生的音色(这里包含声音的过电能力,类似于拍电影的上相程度)
6 声乐进阶技术(真假声,混音,声带闭合,关闭唱法,后端发声,边缘化发声等)
(3,4条也可以合称为唱商)
1,2条在录音棚里可以用后期技术美化,而后面的四条都关乎着CD录音的品质。当然如果你能找到那英这样的老师带着你一句一句的录音,而你的音 色又不错,那只要掌握第6条就可以了。(可如果歌手的悟性不高,他永远也不能超过自己的老师,因为在大多数百姓的耳朵里,除了音色之外听到歌手唱商的表现远远多于那些高端声乐技术,例子就是这次好声音很多喜欢张磊的粉丝也说不出张磊的技术好在哪儿,而一些高音歌手往往飙几句高腔就把我们给震撼了。
如上所说,其实能唱好录音棚,也是唱歌实力的一种表现,不过这更像歌手的软实力。
我们来稍微接触一下第6条,为什么要稍微的接触呢?
因为彻底的接触要放在后几期帖子,名字我都想好了《从张学友到陈奕迅——歌神的接力棒》。
看来我又成功的给自己的未来挖了一个大坑, ,我们先来把现在的坑填好。
关于上面的第6条,因为录音棚可以后期处理的缘故,其实有一个非常取巧的地方。。。。
在棚里,那些各种高端技术都了解一点,但不是很精的歌手特别占优势,很多技术他们只要会用就行,一次不成功可以尝试十次,十次不行可以尝试一百次,反正只要录成功的那一次就行了。看了一下,这贴文字写的太多了,肯定看起来很累。
那我就扒一下华语乐坛的常青树——王力宏吧
其实听着王力宏出道以来发的专辑,就可以了解这20年以来世界声乐技术的发展里程。
从他95年出道时,完全模仿的就是咱歌神张学友的唱法,连腔调都学的一模一样。
听听他第一张专辑里的 《你伤了我的心》
让我惊讶的是:这个帅哥不只会写歌,竟然还开始系统的完善的自己的声乐技术。
01年,当年发行专辑《唯一》的同名主打歌成为许多音乐学院男声的十级考试歌曲。
04年,《爱错》出现边缘化发声。
08年,《心跳》出现note bending。
《我完全没有任何理由理你》出现完全打开咽腔通道的换声大挪移。
10年,《你不知道的事》出现整首歌的关闭唱法。
15年,《裂心》出现咽音。
在专辑里他还有很多很多小技术的运用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在录音棚里给我们的感觉王力宏已然封神。。。
可是上天是公平的,他赏赐了平安一个“录音棚”,也给予了王力宏一个“现场”。
只要一回到现场,王力宏水平立马回归到陶喆林俊杰的档位,从歌神变回好歌手。
我们找一首歌来听听吧,08年的《心跳》。
note bending我也不知道中文叫什么,不是普通的转音。让声音瞬间变调,在转换共鸣腔体时发出一种类似过电的音色。
在这首歌的CD版,这种技术大量使用。我们来听听比较集中的一段:(红字部分就是note bending)
2:30开始 你的温柔如此靠近,带走我的心跳
2:40接着 能不能给一秒
以及紧跟着的下一句 哪一天你也想起
好了,听完了完美的录音棚,我们再来听听王力宏的现场版本。
相同的段落出现在2:59,三次note bending,只在最后一次的“起”用了一点点,其他的都是李安式的普通转音。
最可怕的是到了现场,他以前那个张学友的声音还在跟自己的新唱法在相互掐架。。
写到这里。。
我想如果现场是歌手展现真实实力的审判台,录音棚则是让歌手展现技术上限的秀场。
而你,喜欢的是哪一种歌手呢?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