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读私校并不需要家庭很富有, 关键是父母决心有多大, 同时愿意为孩子付出多少.
真正有钱的人是不在乎孩子成绩的. 他们有他们的生活, 我们中的大部分, 也就只是从电影电视里略窥一二. 这样的私校, 比如说 St Catherine’s School at Toorak, Melbourne, 聚集的绝大部分都是有钱人家的女儿.
其他的私校, 绝大多数不过是中产阶级培养子弟的场所而已. 三年前, 我听邻居说, 有年薪6万(税前)的家庭, 自费送孩子去收费很贵的私校, 孩子当时小学五年纪. 没什么不可能的. 关键是做父母的, 愿意为孩子付出多少. 我以前有位澳洲本地的同事, 兄妹四人, 全部Caulfield Grammar毕业的, 当时最小的已经26了, 他父母还在打工, 还他们四个读私校的贷款.
我们中国人喜欢去的几所私校, 并不多见有钱人. 好车很多, 中等车也不少. 即使是在收费贵的学校, 家庭年收入十五六万左右(税前), 一个孩子, 就可以保证在学校比较体面的生活了. 这个家庭收入标准, 对于技术移民的中国年轻家庭而言, 基本都能做到.
2. 在学校, 总体来说, 不同的孩子总能找到自己的同类.
私校肯定是个势利的地方(或许公校也是, 有人的地方都有势利), 但是大多数的澳洲学校, 延承的是西方”虚伪的”礼节. 如果不是个在意的, 孩子的日子也没什么太不自在. 现实生活中可以比较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头发颜色的深浅, 家庭的经济状况, 父母的学历职业, 住什么区, 开什么车, 等等等等. 当然, 相对来说, 越是条件差的, 越容易注意这些小节.
喜欢比较的家庭总是有的, 不分种族. 但是不管什么学校, 基本来说, 孩子总能找到自己的同类做朋友. 私校里, 普通家庭出身的孩子是不少的, 即使孩子是内向的, 家长也根本不用担心孩子会没有伙伴, 更何况孩子的世界和大人的不一样, 亦复杂亦单纯.
孩子个人出色与否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一个穷人家的孩子, 学业人品各方面都很出色, 自然会被充分尊重. 当然被尊重和交朋友是两码事.
3. 私校提供的只是相对良好的环境和设施.
不要指望私校的老师个个敬业, 因为你每年付了一二万钱, 会把你的孩子当回事. 如果你碰到这样的老师, 那是你孩子的福气, 当然有名的学校可以吸引相对好的老师, 你碰到的概率大一点, 仅此而已. 大部分老师的态度, 不过就是一分糊口的工作罢了, 就象我们上班时在这里聊天, 时不时的不负责任.
私校提供的环境和设施相对是良好的. 草坪修剪得很整齐, 走廊是一尘不染的, 厕所是明亮洁净的, 每个人说话都是轻声细语言的, ……, 这些点点滴滴, 都在慢慢的, 潜移默化的, 培养着你的孩子自以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 至于孩子和父母是否因此而产生矛盾隔阂, 那就要看父母本身的条件和造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