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AU*工作*生活*学习*小小篇(第二坑已填) (2005-7-13) 花花 · 读书笔记:十年一觉电影梦 李安传 (2014-11-14) 虞宅与美丽
· 色彩缤纷的家常菜 NO. 3 ————很亲民的冰皮月饼 (2008-8-25) cctang · 随便说说最近看的一些电影(1楼补充《SALT》) (2010-10-19) 月亮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楼主:典

关于老人的话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2 15:5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小米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小米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melbourne_mm 于 2006-11-2 14:06 发表
呵呵,昨天还和老公说起老了这个问题,我们决定不给子孙留一分钱,因为我们现在也是要靠自己奋斗,没道理以后的孩子就可以靠着父母享福。等我们退休了,我们就带着钱去环游世界,到处走走,岂不美哉? 嘻嘻,现 ...



严重赞同。
现在国内那种“啃老族“就很不象话,孩子要结婚买房了,父母就把辛苦积攒的钱拿出来,还觉得挺理所当然的。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06-11-2 15:5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yMelod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yMelod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父母为我们付出那么多,他们老了我们有责任照顾他们,做人要有良心.

退役斑竹

发表于 2006-11-2 15:5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oth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oth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MyMelody 于 2006-11-2 15:52 发表
父母为我们付出那么多,他们老了我们有责任照顾他们,做人要有良心.

退役斑竹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06-11-2 16:2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大球球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大球球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xiangjia 于 2006-11-2 14:17 发表
朋友做老人护工的。回来告诉我,老人比小孩好照顾,问为啥答因为没人理。给白眼又怎样,态度差又怎样,子女都不放在心上呢。又有谁在意呢。听后让俺严重怀疑养孩子的必要性。心寒......

I never thought having children is for taking care of us when we are old.

发表于 2006-11-2 16:2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emilyzhang77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emilyzhang77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miminini 于 2006-11-2 15:48 发表

有没有想过我们的父母怎么办?我时不时的就会想起这个问题,我是独生女,爸爸妈妈现在还算健康,要他们澳洲,他们说只会短住,不会长久呆,因为太寂寞,所以朋友亲戚都在国内,都在那个生活了一辈子的小城市,什 ...


严重的支持!
昨天给家里打电话,我妈在电话里长嘘短叹,原来是和她挺要好的一个老伙伴癌症突发去世了。我妈本来每天早上要去小公园跳舞,结果因为这个老伙伴去世了,我妈也好些天没有去跳了。听她说这些,我心里特别难受,真想马上飞回去陪在她身边,要是有我每天早上陪她去小公园,我想她还是会坚持去跳舞锻炼身体的。
对老年人来说,精神上的支持,比经济的更重要,当然,经济的也非常重要。可是如果只有经济的,没有精神的,比如说身边只有养老院的义工,没有可以谈心的子女和朋友,那日子类似于恶梦。
要是我的父母不能在这边长呆,我想我拿了身份以后还是会回去的。我不是去啃老,可是我要和我父母天天在一起。我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不喜欢和父母在一起,我和妈妈一起逛街,一起看韩剧,和爸爸一起吹牛侃大山,都是人生的大乐趣。
上高中的时候有一次在办公室写作业,听旁边的两个老师在聊暑假去干什么,一个说要回家去看看妈妈啦,另一个叹了口气,说“我只能回去上上坟了。”当时听到这句话时对我的震憾,十多年了,依然历历在目。

退役斑竹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06-11-2 16:2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大球球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大球球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quote]原帖由 小米 于 2006-11-2 15:51 发表



严重赞同。
现在国内那种“啃老族“就很不象话,孩子要结婚买房了,父母就把辛苦积攒的钱拿出来,还觉得挺理所当然的。

Yes, so many young men in China are like that.
Parents spend all their savings on the new house, take care of their children and even do cooking and all the house hold things everyday.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06-11-2 17:1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xiangji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xiangji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小米 于 2006-11-2 15:29 发表
生孩子又不是为了将来养老,照顾自己的。心寒个什么劲阿。你给他生命,他给你带来乐趣,很公平了。成人之后各有各的生活,不应该老惦记着养儿防老,那不就是硬生生的要把孩子的生活和自己的捆绑在一起么?
自己 ...


没指望他们能照顾自己,可是来看一看哪怕打个电话问候一声总是老人心理的安慰吧。可惜那些在养老院里的老人好像连这点起码的关心都很少感受到。能不寒心吗?可能我受的教育让我觉得那样对待老人很残忍吧。我们远隔千里万里也是一周几个电话的问候着,挖空心思想这怎么和父母团聚。他们近在咫尺却让老人自生自灭,能不让人唏嘘吗?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06-11-2 17:5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xiangji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xiangji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很难理解西方的这种亲子关系,这边很多孩子独立离家后好像就和父母没了多少关系似的。也就圣诞节回来看看或者发个贺卡。一个朋友嫁给了鬼佬,老外是二婚,结婚三年来从没见过他的孩子出现过,就是每年寄一张圣诞卡。做爸爸的也只能指着照片(还是很久以前的)感慨以前抚育他们的岁月。我相信不论是中国还是西方的父母,他们内心深处都渴望得到一份亲情的抚慰。所以当朋友跟我说起圣诞节,老人等着被接回家时兴高采烈期盼的样子,和希望落空孤独的走回房的背影。真得让我落泪了,为那些我从未谋面的老人伤心。比较起来我还是更喜欢中国式亲情,也许有的时候会有些不自由,但是父母和子女都是全心全意地在爱着对方。当父母力所能及的帮助子女,做子女的尽自己可能回馈父母,尤其在他们最需要的时候。浓浓的人情味,温暖着一家人的心。当然中国式也有很多弊端,但总比西方这种冷漠来的更让人容易接受吧。

2007 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06-11-2 17:5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oolio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oolio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yeah, totally agree......

发表于 2006-11-2 17:5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ailingInOZ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ailingInOZ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养儿防老”是我最厌恶的传统思想之一。
“啃老族”是我最鄙视的人群之一。

退役斑竹

发表于 2006-11-2 18:0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oth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oth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不用厌恶也无需鄙视,中国几千年的传统就这样,我不觉得这是完全错误的。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06-11-2 18:0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zfsunn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zfsunn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父母肯定是要照顾的,不仅是传统美德,更主要的是自己爱他们...

退役斑竹 特殊贡献奖章

发表于 2006-11-2 18:0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飞行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飞行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moth 于 2006-11-2 18:02 发表
不用厌恶也无需鄙视,中国几千年的传统就这样,我不觉得这是完全错误的。

NOD.偶是永远把父母放在第一位的!

发表于 2006-11-2 18:4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什么东西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什么东西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午夜飞行 于 2006-11-2 18:07 发表

NOD.偶是永远把父母放在第一位的!

同意
辞职了,真的要出来了,才发现这么的丢不下父母。。。
我妈和我说,已经打听了养老院,我都要哭了。。。心痛啊!如果还能选择不辞职,我想我就不会出来了。。。
唉,过几年总要回去的。。。一家人在一起,比什么都好。。。

发表于 2006-11-2 19:1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aggie_wa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aggie_wa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和老公早都商量好了,不给孩子留钱,退休后周游世界,等走不动了,就找个喜欢的地方住下来。我想无论如何,老了的时候有个相伴了一辈子的人陪你还是挺好的吧。我门也不要求儿女养我们,非接我们跟她们一起住,不过经常的问候和走动还是必要的吧。现在我的女儿我门也会保留很多中国的教育方式,我希望她首先要会听说读写中文,知道自己的父母是中国人,另外的就是看重家庭吧。所以我认为现在重要的还有件事情就是好好锻炼身体,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嘛。

发表于 2006-11-2 19:2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iminin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iminin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pisces 于 2006-11-2 15:50 发表

那孩子呢,他们已经在这里成长受教育,除非等到他们成年。。。

我希望她能在国内接受基础教育!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06-11-2 19:2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iminin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iminin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maggie_wang 于 2006-11-2 19:17 发表
我和老公早都商量好了,不给孩子留钱,退休后周游世界,等走不动了,就找个喜欢的地方住下来。我想无论如何,老了的时候有个相伴了一辈子的人陪你还是挺好的吧。我门也不要求儿女养我们,非接我们跟她们一起住,不 ...


对,要好好锻炼身体,有什么也不能有病!健康买不来!

退役斑竹 参与宝库编辑功臣

发表于 2006-11-2 20:4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xingb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xingb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只想老的时候还能和我家同学在一起,就什么都不怕了。

发表于 2006-11-3 09:2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小样儿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小样儿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上高中的时候有一次在办公室写作业,听旁边的两个老师在聊暑假去干什么,一个说要回家去看看妈妈啦,另一个叹了口气,说“我只能回去上上坟了。”当时听到这句话时对我的震憾,十多年了,依然历历在目。”

看到这里,我眼泪也下来了。“子欲养而亲不待”。

发表于 2006-11-3 20:1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ooly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ooly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想回家了。55555555

发表于 2006-11-3 21:5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小兔子乖乖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小兔子乖乖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蜜兔~~~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06-11-4 21:0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Orchid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Orchid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孩子很多东西都是向父母学习的,如果从小他看到父母怎么善待祖父母,他长大了就会遵从这样的方式对待父母。
从自己做起吧,多谢关心我们的父母。。。。。。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06-11-4 21:5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moth 于 2006-11-2 18:02 发表
不用厌恶也无需鄙视,中国几千年的传统就这样,我不觉得这是完全错误的。


在中国不光是传统, 就是法律也是个很模糊的区域. 法律规定子女有赡养的义务, 无论父母怎样对待子女, 等他们老了, 没经济能力时, 子女都得赡养. 在这种环境下想单方面谴责啃老现象, 很难有说服力.

发表于 2006-11-4 22:2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大嘴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大嘴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人类进入现代社会后,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均有较为成熟的养老体系。理论上来说,没有子女的照顾,老人也能“生存”下去,也就是说养老在相当程度上已被社会承担。而国内个人保障系统的不完整乃至缺失,使得养老问题不得不更依靠个人及其家庭来担负。这也就是“养儿防老”的想法在中国目前依然存在的现实基础。

单从个人角度来看,归国陪伴老人,一面是对老人的关怀,但从另外一面我相信也是不少人自己的心理需要。这是一种双向的心理需求,不能单说小辈对长辈做了多大的牺牲。

在老人身体和精神状况进入相当糟糕的阶段后,这时候,很可能需要没日没夜地陪床,端屎端尿,临终关怀等等。而通常此时小辈正值中年,面临事业,个人家庭的种种压力,此时才是真正考验小辈“孝心”的时候。

[ 本帖最后由 大嘴 于 2006-11-4 22:39 编辑 ]

2007 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06-11-4 22:3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oolio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oolio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不容易啊

发表于 2006-11-6 11:2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indy22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indy22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从小是爷爷奶奶带大的我,现在确没有办法陪伴他们,每次打电话回去,他们都是问我几时能回去。想到他们都快80岁了,我还是打算要回去。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06-11-6 11:3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小兔子乖乖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小兔子乖乖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cindy22 于 2006-11-6 11:26 发表
从小是爷爷奶奶带大的我,现在确没有办法陪伴他们,每次打电话回去,他们都是问我几时能回去。想到他们都快80岁了,我还是打算要回去。



介个是我认识得cindy吧。。。

发表于 2006-11-6 11:4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no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no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听到亲人出事却无能为力。。。

有时家人为自己着想,有时即使有事情也不愿意说,或者事情发生很久才告诉自己,感觉非常非常痛心~~

发表于 2006-11-6 12:2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安州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安州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和朋友住到同一个养老院,
2 个 COUPLE, 就开一桌,
4 个 COUPLE, 就开两桌

不过前提是, 另一半能在一起, 一个人就不好玩了.

发表于 2006-11-6 22:0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Orchid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Orchid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NOD, 人老了其实最怕的是失去老伴。。。。。。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