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选课的艺术
此文章由 starch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tarch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新学期悄悄的开始了,我们系所在的建筑在墨大校园之外,是一幢全新的六层建筑,名字为ICT Building, 听说我来之前一年才搬进来,条件很不错,唯一不足的是位于校园之外,比较冷清,大楼里面除了计算机系,还有科学学院和数学系,基本上没有MM,直到5年后的2009年中,计算机系被经济学院攻占才有所改观。ICT的授课教室主要是三个theatre, 一楼两个,二楼一个,三楼到五楼属于PhD和员工,六楼是技术支持中心。开学第一件事情是注册课程,澳洲大学一年两个学期,每个学期一般修4门功课,这在国内大学一学期动不动就是8-10门课程的情况大不相同,于是一种轻敌的情绪在我体内蔓延,这也未免太轻松了。注册需要在开学后的前两周完成,在这两周内,学生可以自由参加可供选择的课程,并且按照自己的计划选定课程和课程表,同时这段时间的流动性相当大,不到第三周你通常不确定你的老师和同学到底是那些。
选课绝对属于一门伟大的艺术,不同的组合能够对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首先,课程的选择决定了你的时间表,同样四门课,选好了,可能你只要来两天,选不好你可能要来六天。其次,有些课程只在某个学期存在,或者只在它出现的时候存在(因为它有被取消的可能),这样你就需要按照自己的需求和兴趣来选择了。再次,看老师是很重要的因素,有的老师严格,有的老师比较放松,有的国家老师说话让你想死,这些你最后的成绩有着重大的影响,有的课程可能第一学期是一个给高分的老师,第二个学期确实一个经常让人不及格的家伙。还有,课程的难易程度也直接影响你的成绩,最后,课程的考核方式,作业和考试,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这就是为什么,有的课人数众多,有的课寥寥数人,有的课直接一次以后就消失的原因。一般在选课的时候,总是会有很多关于课程和授课老师的流言蜚语,这些都是前面一期的受害者或者受益者的真情流露,所以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后来我了解到的信息,从2005年到2009年ICT计算机系的前后辈们最惧怕的一门魔鬼课程编号为433620,老师是一个比较搞笑的人Mike, 他的最后命运是被学生扫地出门,因为难度太高,最后搞到怨声载道,无法为继。
当然,刚来的我对这门艺术的了解度为0,我选课完全按照兴趣和时间来,直到后来几次,我干脆发展到专门挑战高难度,哪门课程传得最凶,我就专门选择它,颇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气魄。这种抉择,直接导致我选择的是一条不平坦的道路,同样造就了一种不服输和勇于挑战难度的个性。在这种背景下,我在很快就决定了课程选择,当然我还是毅然远离了代号433678的课程,因为印度老师的手舞足蹈的上课方式和原始的印度口音把我给彻底震撼了,我决定永远不碰这门课。有的时候你越厌恶的事情,它就越是和你关系最大的事情,万万没有想到433678和这位ICT拥有最高等级印度口音的高级讲师在最后一年成为我人生新的起点。
就选课的时候,我对自己的英语能力产生了严重怀疑,特别是写作能力,因为基本上没门颗都需要些essay, 偶的神啊,这可是我最讨厌的东西,咋办?于是我跑到教务处,向他们提出严正交涉,我要上专门提高写作用的语言课,没想到还真有,艺术学院有一门专门这样的课程,很多工科国际学生都选修,就这样我加了这样一门语言课,同时将必修课从四门减少到三门。这个决定不但有效的提高了我的英语写作能力,为数年后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决定了我们在澳大利亚的命运,它成为著名的两年政策的有效对策,成为我们移民的关键。有的时候一些看似很小的独立事件却能够产生具有决定性的关键环节,这难道就是知名的蝴蝶效应?不得而知,可能是老天爷的安排,又或者是一个人的命运轨迹。
经过两个星期的折腾,终于可以步入主题了,多么艰难啊,当然真正的挑战也正式拉开帷幕,表演开始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