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看网球比赛是从老桑温网夺冠以后,到现在也有十多年了.球王已经从老桑换成小费了,而且小费很快就会变成老费退役了.这十几年来,最大的改变就是发上的人越来越少,甚至成了濒临绝种的动物了.现在ATP前十的没有一个是发上的.想想老桑时代,除了老桑球王外,发上的大满贯得主还不少(虽然有挺多是一满贯得主),如贝克,艾特堡(这两位应算桑王朝之前的)拉夫特,伊凡,克拉吉塞克,没有夺得大满贯的但实力强劲的发上也不少.现在,严格意义上的发上真是很少,而且连前十都排不上.费德勒在夺得大满贯前还算半个发上,2001年温网16进8和老桑对撼的那场,他打的是发上.拿了第一个大满贯后,就基本是留在底线了.
我有一段时间一直在思考为什么发上越来越少,总结了几个原因:
1.球拍的材料和制造技术的改进和提高,使球拍越具攻击力,留在底线就可以打出很强攻击力的球.
2.现代网球理论的进步(包括正反手击球理论)使底线击球更具攻击力,球员在底线就可以打出攻击力很强的球,没有必要跑到网前冒被穿越的危险.
3.培养发上的球员要花更多的时间,换个意思表达就是,发上的球员出道(打出好成绩)更晚(通常比底线球员晚好几年)意味着攒钱更晚,各方投资会更多,机会成本更高.
4.发球理论没有多大的进步.没有好的发球作保障,发上也是白上,不被打爆才怪.
5.相反,接发的理论提高很多.使发球方害怕回发球,所以不敢上网.
6.发上球员少了导致掌握发上的教练也少了,造成恶性循环.
7.比较牵强的理由,随大流.既然大家都这样,所以就这样.
8.没有一个强的发上球员出现,年轻球员找不到发上的榜样,又一个恶性循环.
虽然发上越来越少,但他的魅力是底线无法比拟的.所以TSONGA(特松加,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前面要加一个"特",T是不发音的,不知道谁是始作俑者?此人英文水平真不敢恭维)即使他只是偶尔打出发上,我总会为之叫好.毕竟,底线不能代表网球的全部.
补充:
1。现在底线速度越来越快,角度越来越精准。
2。现在的球员跑动越来越快,靠调动时基本打不死人的了。
3。现在的网球启蒙也对网前球的训练不那么重视了,这样好多球员从小就没养成上网的习惯了。
4。最近5年,发展得最快的是接发球技术,接发的速度,角度越来越好
5。现在流行的全场型打法,其实是发上的发展,在底线压住对手,获得充足的时间,再寻求机会上网得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