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墨尔本私立学校讨论!决定枣子2015不去MGS! (2011-2-16) giggle · R CHILDCARE 初体验。。(第三周更新完毕) (2009-1-13) mqcrystal
· 我在澳洲的第一天 (2004-12-10) astina · 【说说小生意的那些事】--M市中介篇--完整版 (2010-1-27) kgt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楼主:时刻

难道不参加补习班就上不了精英中学了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2-11 10:4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OZWorke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OZWorke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able说的太深刻了,我非常赞同,我也很多次都有类似的想法和思考,我们之所以移居国外,孩子的教育问题绝对是我们考虑的主要原因。
但是,我们心底里又有一种输不起的思想包袱。
我们第一代移民(我指的是直接从国内移民到国外的,在澳洲留学后再办移民的不在此列)现在输给本地人的,就是没有受过本地的教育,没有本地的文凭,没有本地的语言优势,没有本地的人脉关系,没有本地的思维和做事方式,等等。
所以,我们要想我们的第2代移民能融入本地的社会(或者主流社会),他们就需得到良好的高等教育。不是说不上精英不上OC以后就不能接受高等教育了,只是如果上OC上精英,以后继续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会大很多,因为里面校风好。

当然就如休举得那个例子,其实都是看孩子本人的,我也有一个朋友住在HURSVILLE,他的儿子也就读HURSVILLE的那个普通中学,他也没有上过补习班,但他今年也考上了UNSW大学的工程专业,但他说他的那个学校有大把的中东学生,整天的打架闹事,吸毒得也有。

我们家长现在担心的是如果上的学校的环境不好,小孩子很容易学坏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阳光小帅★ + 2 你太有才了,虽然小有争吵,但这里跟你观点 ...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0-2-11 11:0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miletolif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miletolif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patrickzhu 于 2010-2-11 10:35 发表
Chatswood Public
虽然我们搬到Chatswood后也很痛苦(你肯定知道原因 )。。。
不过实话实说,我们大开眼界,知道 ...


痛苦,能理解。但是为什么搬到Chatswood后,才看到“强人强孩子实在是很多很多”。这“强人强孩子”是指华人还是local的孩子?
是不是West Pymble的孩子没有Chatswood的孩子强?

发表于 2010-2-11 11:0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ilkzha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ilkzha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zuozuo 于 2010-2-11 11:18 发表
说实话,挺反感补习班的。可是,作为一个‘俗’家长,既然知道了这条道儿,就不敢不顺着走下去。咱可没西人家长那么坚定,(现在有些西人家长也不坚定了)。

我曾问过我女儿同学的妈妈,一位西人家长, 她的大女儿 ...

我觉得华人在国外, social能力普遍不如当地人强, 那么要想在职场上获得一定地位(或金钱),就得从事那些不需要人际关系但又很难学的专业(例如当医生, 当教授), 那样就必须要考高分, 补习班和精英学校就成了华人的宠爱. 其实还有很多行业是又轻松又能赚钱的, 只不过华人很难插足.

至于为什么华人social能力差或在人际关系强的行业混不开呢, 有人可能会说是种族歧视, 但我觉得这跟个人性格和家庭培养很有关系. 一个很封闭的家长怎么能给孩子创造出很好的培养人际关系环境呢? 为什么我们不能在social方面多培养孩子的能力呢?

退役斑竹 2007 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参与宝库编辑功臣 2012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9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0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4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5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0-2-11 11:2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atrickzh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atrickzh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smiletolife 于 2010-2-11 12:01 发表
痛苦,能理解。但是为什么搬到Chatswood后,才看到“强人强孩子实在是很多很多”。这“强人强孩子”是指华人还是local的孩子?
是不是West Pymble的孩子没有Chatswood的孩子强?

不是这个意思,chatswood/West Pymble我也就举举例子而已。

当你和你的孩子生活在一个洋人的环境里的时候,因为文化语言的不同,大部分华人家长是很难有什么真正的本地社交生活的(用流行用语来说,就是融入主流社会:) ),基本上你就什么都不知道什么也看不到,有看到也就泛泛而已。

但是一旦你在一个亚洲人圈子里,有了相近相同的语言文化,你就能够有机会了解很多看到很多,很多时候信息不是你在主动approach,而是信息向你涌来。至于好不好,是否是主流,我小人物一个没有本事说清楚。

其实在教育上我没啥恒久的想法,在华人圈子学到的看到的,在新足迹里学到的,只要有用适合家里孩子的实际情况我就接受,我就实践。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 收起 理由
degra + 5 阿朱说的是大实话

查看全部评分

退役斑竹 2007 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参与宝库编辑功臣 2012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9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0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4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5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0-2-11 11:3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atrickzh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atrickzh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zuozuo 于 2010-2-11 11:18 发表
我曾问过我女儿同学的妈妈,一位西人家长, 她的大女儿快上中学了,正在考虑两所公立中学里选一个,我就问‘有没有考虑要她考Selective School?‘, 她坚定的回答 ‘no’,说那就意味着她要上‘weekend school’, 那是她和她女儿都无法接受的,她女儿weekend需要social life,理应和Friend在一起。还说了一句,她一点都不care孩子将来是不是要做‘Professional Job‘。哦,我明白了,我们绝对是希望将来孩子能够成为 ‘Professional’的,所以我们无法放弃上‘selective’,考大学这条路。如果这条路要靠上补习班才能有把握实现,那就只好硬着头皮上了。

洋人这方面比我们华人实在,如同able同学说的,这里有一个很好社会制度保障。

不过,当有华人的教育家们写了很多书鼓吹相似的调调的时候,就很有趣了。
我猜猜啊(没啥根据随便一说):
很多教育家们鼓励我们无所谓professional,童年最要紧,自己快乐就好,将来做个清洁工也没啥,只要自己舒服,对社会有用。。。等等。。。等等。。。
不过他们可能自己的孩子都上了大学,都有了professional。。。
这就如同有一个自己没有孩子的教育专家写本书告诉你如何对付terrible two一样可笑,呵呵。

同样有人告诉你其实OC是垃圾,精英不重要,HSC分数和将来是否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毫无关系,我根本不在乎孩子将来做什么,blah,blah。。。的时候,我们一定要仔细看清楚了。
这些道理很正确的(这一点我从来不怀疑),但是要注意可能会有条件限制(condition applies)你没有被事先告知。
因为有可能这个人的孩子可能在私校上学,也有可能这个人家里很有钱,呵呵更有可能这个人孩子还没出生。。。etc。。。etc。。。
说实话,我还没听过有个穷人家长,或者是孩子的职业是收银员的家长说过类似的话。。。要么是我孤陋寡闻,要么大概这就是穷人的“杯具"吧。

[ 本帖最后由 patrickzhu 于 2010-2-11 14:31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老猫 + 2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2-11 11:4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帅得不象样子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帅得不象样子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milkzhan 于 2010-2-11 12:06 发表

我觉得华人在国外, social能力普遍不如当地人强, 那么要想在职场上获得一定地位(或金钱),就得从事那些不需要人际关系但又很难学的专业(例如当医生, 当教授), 那样就必须要考高分, 补习班和精英学校就成了华人的宠爱 ...

怎么提高social能力?在国内,陪领导打打牌,喝喝酒,泡泡澡。这边开party不是喝酒就是吸毒的,喝酒还没有下酒菜的,如果是女生还得堤防着有个三长两短的。算了吧,我可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孩子们因为要提高social能力而毁在我手里,等我哪天闭眼了,他们该怎么教育他们自己的孩子就怎么教育吧。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0-2-11 12:0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miletolif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miletolif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还在坚持不让孩子去补习,她今年是year4,不过我不知道能坚持多久。因为她有很多的activities,我想让她今年减少一些,她不肯。她学校(hurstville public school)的同学,75%是华人,竞争可想而知。

我只好对自己说,大不了最后去私校。

发表于 2010-2-11 12:1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薰依草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薰依草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smiletolife 于 2010-2-11 13:08 发表
我还在坚持不让孩子去补习,她今年是year4,不过我不知道能坚持多久。因为她有很多的activities,我想让她今年减少一些,她不肯。她学校(hurstville public school)的同学,75%是华人,竞争可想而知。

我只好对 ...

我住在南区唯一的担忧也是,孩子以后竞争压力会不会太大,唉

发表于 2010-2-11 12:1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miletolif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miletolif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patrickzhu 于 2010-2-11 12:28 发表

不是这个意思,chatswood/West Pymble我也就举举例子而已。

当你和你的孩子生活在一个洋人的环境里的时候,因为文化语言的不同,大部分华人家长是很难有什么真正的本地社交生活的(用流行用语来说,就是融入主流 ...


我非常理解,因为我在hurstville,就跟在中国相差不大,孩子的朋友绝大部分是华人,她很开心,我就觉得少了点什么。不知该怎么办。在迷茫之中,我就来到了足迹,想找找答案。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0-2-11 13:0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egr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egr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patrickzhu 于 2010-2-11 12:34 发表

洋人这方面比我们华人实在,如同able同学说的,这里有一个很好社会制度保障。

不过,当有华人的教育家们写了很多书鼓吹相似的调调的时候,就很有趣了。
我猜猜啊(没啥根据随便一说):
很多教育家们鼓励我们 ...


同意, 很多的专家说自己快乐就好,将来做个清洁工也没啥,只要自己舒服,对社会有用 etc, etc. 既然如此他们还是要他们的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 其实这些工作读完year 10就足够了。

发表于 2010-2-11 13:2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miletolif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miletolif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gandu 于 2010-2-11 14:09 发表


同意, 很多的专家说自己快乐就好,将来做个清洁工也没啥,只要自己舒服,对社会有用 etc, etc. 既然如此他们还是要他们的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 其实这些工作读完year 10就足够了。


这些专家是对别人这么说,对自己的孩子就不会这么说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0-2-11 13:3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ilkzha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ilkzha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gandu 于 2010-2-11 14:09 发表


同意, 很多的专家说自己快乐就好,将来做个清洁工也没啥,只要自己舒服,对社会有用 etc, etc. 既然如此他们还是要他们的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 其实这些工作读完year 10就足够了。

不要小瞧清洁工, 这里好多做清洁的都是博士甚至博士后.

退役斑竹 2007 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参与宝库编辑功臣 2012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9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0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4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5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0-2-11 13:4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atrickzh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atrickzh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milkzhan 于 2010-2-11 14:30 发表

不要小瞧清洁工, 这里好多做清洁的都是博士甚至博士后.

是指移民吗?

发表于 2010-2-11 13:4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al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al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不要小瞧清洁工, 这里好多做清洁的都是kai baoma he lingzhi de

退役斑竹 2007 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参与宝库编辑功臣 2012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9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0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4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5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0-2-11 13:4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atrickzh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atrickzh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pal 于 2010-2-11 14:47 发表
不要小瞧清洁工, 这里好多做清洁的都是kai baoma he lingzhi de

也是指移民吗?:)

发表于 2010-2-11 13:5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ilkzha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ilkzha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patrickzhu 于 2010-2-11 14:41 发表

是指移民吗?

我见到的都是移民. 当地人哪里会为了将来做清洁而去学博士.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头像被屏蔽

禁止访问

发表于 2010-2-11 13:5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bl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bl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patrickzhu 于 2010-2-11 14:41 发表

是指移民吗?


同问

发表于 2010-2-11 13:5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al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al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patrickzhu 于 2010-2-11 14:49 发表

也是指移民吗?:)

nope

退役斑竹 2007 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参与宝库编辑功臣 2012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9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0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4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5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0-2-11 13:5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atrickzh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atrickzh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pal 于 2010-2-11 14:54 发表

nope

除了no还有具体的吗?

发表于 2010-2-11 14:0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ilkzha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ilkzha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原来的邻居就是做清洁的(欧洲移民), 还是给人打工的, 开的就是宝马. 不过他并没多少钱(因为他不会过).
头像被屏蔽

禁止访问

发表于 2010-2-11 14:2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bl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bl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关于清洁工(以及相似工种)的话题,我是这么看的,如果是移民,多半是所迫,所迫还有什么快乐可言?但对local来讲,也许他做这个只是获取生活最低标准的一个手段,心灵满足来自于其它方面,比如探险?参加一个小型乐队?等等。
我认识一个local,不算富豪,但也拥有一个家族企业,一儿一女,哪个也没上私校,女儿中学已经毕业了,听说志向是到小学去教体育,儿子还在上高中,对我说以后要去当builder,我挺不明白的,只能说是文化差异了吧?还有一个家庭,也算是中产了,孩子在当小学老师,前一阵子买了房,她父亲提起来很自豪的样子,这对于国人来讲也不太好理解吧,我觉得身边的华人恨不得孩子将来都成为医生啊,药剂师啊律师啊什么的,要是只当个小学老师估计说起来都是轻轻一笔带过吧?说到底,价值观念太不一样了,local更多是活自己,华人更在乎光鲜亮丽的东西。
其实我也是很挣扎的,老怕放养耽误了孩子,国内那一套又实在接受不了。目前的标准是,无论孩子将来做什么职业,我都不希望那是无奈之选---如果将来做传统的上等职业不希望是被我逼的,如果做国人传统不屑的职业不希望是因为考不上他喜欢的专业。总之,尽力挖掘内心的渴望,然后实现它,做快乐的人。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 收起 理由
第一名 + 5 很愿意多听你说说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头像被屏蔽

禁止访问

发表于 2010-2-11 14:2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bl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bl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milkzhan 于 2010-2-11 12:06 发表

我觉得华人在国外, social能力普遍不如当地人强, 那么要想在职场上获得一定地位(或金钱),就得从事那些不需要人际关系但又很难学的专业(例如当医生, 当教授), 那样就必须要考高分, 补习班和精英学校就成了华人的宠爱 ...



具体说说什么专业又轻松又赚钱却没我们华人的份儿啊?

退役斑竹 2007 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参与宝库编辑功臣 2012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9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0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4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5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0-2-11 14:3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atrickzh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atrickzh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觉得身边的华人恨不得孩子将来都成为医生啊,药剂师啊律师啊什么的

我倒是不这样看,有这样想法的老移民居多。

最近五六年的技术移民的家长我觉得都不是这样想的了,或者说看的面比过去一代人更宽广了。
看看新足迹,现在的移民里各行各业的都有人,相对的文化程度知识水平语言能力都比过去强很多,他们在对待孩子教育这方面绝对有很大的不同。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0-2-11 14:3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egr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egr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pal 于 2010-2-11 14:47 发表
不要小瞧清洁工, 这里好多做清洁的都是kai baoma he lingzhi de


我是说一般不需要一个degree, 从year 10 就开始做, 当其他人大学毕业时清洁工已经有5年工作经验了。再说, 开什么车和做什么工没有绝对的关系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0-2-11 14:3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egr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egr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milkzhan 于 2010-2-11 14:30 发表

不要小瞧清洁工, 这里好多做清洁的都是博士甚至博士后.

误解啊, 我的意思是说, 如果志愿是清洁工那还需要读个学士,博士甚至博士后吗(当然有极端例子)

2020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10-2-11 15:4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zuozu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zuozu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觉得最理想的状态是要我们的孩子做个‘快乐的读书人’,既爱读书,又不死读书。既能从书本中获得经验和乐趣,又热爱生活,能把知识结合到实践中。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0-2-11 15:4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dcwayx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dcwayx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时刻 于 2010-2-10 21:42 发表
是不是一定要参加补习班才可以考上精英中学呀? ...


十年前或许可以,现在不可能了。

退役斑竹 2007 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参与宝库编辑功臣 2012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9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0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4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5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0-2-11 15:5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atrickzh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atrickzh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Selective High是09年度13336考生里录取3533名。

我相信里面至少有10%的学生是没有上过补习班的。

发表于 2010-2-11 16:3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miletolif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miletolif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在我周围(hurstville),我知道的,只有一个BOY是没有补习考上OC班的,他妈妈说,他只是参加了一期模拟考。现在是精英中学的year8.

发表于 2010-2-11 16:4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miletolif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miletolif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patrickzhu 于 2010-2-11 16:57 发表
Selective High是09年度13336考生里录取3533名。

我相信里面至少有10%的学生是没有上过补习班的。


比例没有那么多,大概是小于5%。以前是孩子到4,5,年级才补的,前二年是3年级开始补,现在是1,2年级开始补,有些已经从kindy就补课了。
国内常说“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谁要开个学龄前的补习班,也一定有市场。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