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大肚婆的漫漫路考路 (2009-4-29) hero妈 · 迁徙的鸟--墨尔本买房记(更新在26、27楼) (2006-11-23) sylviaqian
· 【教程贴】DIY 修补 车身小坑 和 擦伤 所需物品和详细过程 (2015-6-11) 安睡如婴 · 让我们一起学会尊重孩子!——由女儿初次和爷爷奶奶相处所想到的:中外育儿思维的大不同! (2012-8-14) 海边小妹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楼主: 匿名

一直不理解为什么中国家长那么喜欢让小孩练琴 [复制链接]

2017年度勋章 2018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25-8-8 08:4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虞宅与美丽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虞宅与美丽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就当是益智玩具吧,家长玩得起就玩呗

只要孩子不抗拒,总不见得比上补习班刷题差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5-8-8 08:5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s008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s008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hs008 于 2025-8-8 09:38 编辑

说一千道一万,其实底层逻辑就是要是孩子不会个乐器,家长出门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
顺便说,每次听到其他家长说,我家孩子是真喜欢练琴,我都是忍住不笑。

发表于 2025-8-8 09:2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obin_ld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obin_ld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Don't judge.

认知的四个层次,你在哪一层

以一个简单的标准,可以把人的认知划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以为自己无所不知,自以为是的认知状态。
第二层,知道自己不知道—— 对未知领域充满敬畏,看到自己的差距与不足,并准备丰富自己的认知。
第三层,知道自己知道—— 抓住了事情的规律,提升了自己的认知。
第四层,不知道自己知道——保持空杯心态,认知的最高境界。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处于第一层“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无知无畏状态里。
殊不知这种低水平的认知,是一个人最大的贫困。
Free Luigi

发表于 2025-8-8 09:2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winforjeweller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winforjeweller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winforjewellery 于 2025-8-8 09:24 编辑

可能家长也不知道为什么,呵呵。我们家老大考过级后,到了中学学习太忙了就停了钢琴,现在看他有时候压力大的时候会弹两手也挺好的。多了一个压力宣泄的出口。加上中学也有音乐课,就算打打基础看看谱吧,我觉得钱没白花。

发表于 2025-8-8 09:2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vjuli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vjuli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想嘎西多干啥?键盘买一个先学学看,不喜欢就改其他的好了,兴趣爱好么就说寻开心呀!

发表于 2025-8-8 09:3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xjzhj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xjzhj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牛剑有Organ奖学金,不懂这怎么玩,看上去和钢琴挺像,有有兴趣的吗?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5-8-8 10:0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xinkaish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xinkaish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学个琴而已,为什么一定要扣到华人家庭如何?
澳洲本身学校的音乐教育也很重视的,
不仅仅是私校,教会、公校中学阶段也都有乐器课。
我娃之前俱乐部的队友(就她一个华人)
剩下的local娃都学钢琴或小提,而且大部分妈妈也都学过一段时间。
聚餐聊起来,他们也都督促孩子练琴,考级,
反而是我们家最不上心了

发表于 2025-8-8 10:0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zyun8288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zyun8288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zyun8288 于 2025-8-8 10:10 编辑

我家是练琴的,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虽然有少数家庭是出于功利的想法让孩子学音乐,但绝大部份应该和我们一样只是为了拓展孩子的眼界,认知和机会。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有某种天赋的,只是没能在早期发掘,以后就被淹没了。所以每个家庭练不练音乐无可厚非,难点其实是在如何或者要不要放弃。所以楼主无需对这个问题过于在意。

唯独有一点我现在才理解的是,音乐和其他艺术一样,其实是我们人类独有的。数理化是属于这个物质世界的,不属于人类。艺术和爱情才是我们人类的创造,值得陪伴我们一生,直到末日。我家孩子应该不会放弃的。

发表于 2025-8-8 10:2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enob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enob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renob 于 2025-8-8 13:47 编辑
cxjzhj 发表于 2025-8-8 09:36
牛剑有Organ奖学金,不懂这怎么玩,看上去和钢琴挺像,有有兴趣的吗?


那个需要读三行谱子,还有脚的。

Organ没有钢琴琴键配重和延长,手停声音停,所以手脚眼睛配合更多。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cxjzhj + 3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5-8-8 10:3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方言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方言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家是我逼着小孩去学钢琴的, 但我从来不管她练琴不练琴
每周一堂课30分钟,在家自己想弹就弹,不想就不弹。

发表于 2025-8-8 10:4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wan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wan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那你是否理解小孩为什么练球?
小孩为什么补习?

其中的道理其实是一样的。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2016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25-8-8 10:5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小小白虎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小小白虎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renob 发表于 2025-8-8 11:26
那个需要读三行谱子,还有脚的。

Organ没有钢琴琴键配重和延长,手停声音停,所以手脚眼睛配合更多。

我们学校有管风琴还有管风琴老师...不过这个很小众了。
I used to rule the world   Seas would rise when I gave the word
Now in the morning I sleep alone    Sweep the streets I used to own

发表于 2025-8-8 11:0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莽撞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莽撞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管风琴有点麻烦,尽管现在有那种家用版的,但最好弹那种巨大的有历史来路的, 那除非买个带管风琴的教堂,有点历史传承的音乐学院倒是也有,但往往在音乐厅里头,学生往往要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才能有机会练琴。

发表于 2025-8-8 11:1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ayk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ayk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rayki 于 2025-8-8 11:46 编辑

Organ目前为止,可能是最难的乐器,确实三行谱,但是前两行和钢琴一样,难的是脚。
理论上学钢琴的,很多也都是学一下Organ,但是很多Organist并不是pianoist,因为先学的organ以后没法演奏钢琴了,反之则有一些,有些弹钢琴也弹Organ。
那个牛剑的奖学金很少,一年大致就是千块钱,能cover你学organ的费用的,然后你还要去做services什么的。
其实学简单,没地方练习,这个是最麻烦的。  不推荐不学钢琴,先学Organ那个基本上手指就废了,没法以后学钢琴了,反之则没事,Organ的触键很软,而且有延迟, 你弹出来,2s后才能听到,通过电和管传播的距离。

谁想了解organ,可以问我, 我也不熟,但是孩子做servcies有个3年+了吧,虽然也是替补,聊胜于无。
这么说吧,能弹钢琴的Prokofiev Toccata 是不是挺nb的了,但是远远弹不了organ的Prokofiev Toccata ,因为你脚根本跟不上,哈哈。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cxjzhj + 3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我来问道无余话,云在青天水在瓶

发表于 2025-8-8 11:2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qianshao_13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qianshao_13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在抖音上看到一个叫Scott的中国男孩子在墨尔本公共区域弹琴,挺多女孩子去和他交流的。我觉得会弹琴的男孩子应该以后不怕找不到女朋吧。这就像我搞不懂为什么许多澳洲家长喜欢让孩子去参加橄榄球训练,去参加钢琴训练不好吗?或者足球,乒乓球,篮球训练不好吗?

发表于 2025-8-8 11:3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vjuli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vjuli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有学竖琴的么?这个也挺小众的!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5-8-8 11:4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ayk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ayk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lvjulia 发表于 2025-8-8 11:34
有学竖琴的么?这个也挺小众的!

竖琴曲子太少,和乐队合作的机会也很少,只是感觉弹起来很仙。但是演出机会太少了,我认识孩子学,甚至考VCE,本来觉得是个门路,还冷,但是实际上考的成绩是很一般不太好的。
所以谨慎。
我来问道无余话,云在青天水在瓶

发表于 2025-8-8 11:4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ayk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ayk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Organ小众不是很正常么,受众群体就是教堂音乐,是上帝的声音,给教众听的,所以小众。

发表于 2025-8-8 11:4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uanlin1988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uanlin1988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中国家长自己会音乐的少,又觉得音乐都很高大上,就逼着自己孩子学。

发表于 2025-8-8 11:5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yj1056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yj1056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不止中国人吧,很多西人家庭孩子也都学音乐作为兴趣,而钢琴又比较容易上手。当然如果孩子能钻研点别的也行,否则练琴总比在那刷ipad强

发表于 2025-8-8 11:5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2010LUCK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2010LUCK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有的家长自己是属于争强好胜的性格。逼着小孩练琴,考级自己有成就感吧。高考visual arts可以考钢琴吧?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5-8-8 11:5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ayk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ayk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visual arts 是艺术类吧,和钢琴演奏可能不一样,钢琴/弦乐 一般就是VCE 演奏,也有performence vet 的这种情况,但是都是选曲目去表演的。这个是music performance。

我来问道无余话,云在青天水在瓶

发表于 2025-8-8 12:2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小兰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小兰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学钢琴有很多好处:
1, 手眼协调,手巧心则灵,我觉得对大脑的发育有益处,什么海马体,前额页, 回状沟也不知这些词儿对不对,但有好处绝对错不了。
2, 记忆能力不知不觉中长期得到训练。
3,培养自律性,能长期坚持做一件事是很好的品质。
4,人类发展这么多年,不管科技如何飞速进步, 对音乐的欣赏和追求也未见中断,可见将来也会持续,那么以音乐为相关职业的比如教学,伴奏,比赛,考级这些也同样会持续,所以学音乐也可以是一个有收益的职业或副业。
。。。好处确实很多,值得给孩子尝试,但孩子真不喜欢,完全不用逼着去学。

发表于 2025-8-8 13:0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ky3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ky3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renob 发表于 2025-8-8 10:26
那个需要读三行谱子,还有脚的。

Organ没有钢琴琴键配重和延长,手停声音停,所以手脚眼睛配合更多。

手停声音停,手脚配合,那岂不是鼓手可以试试:)

发表于 2025-8-8 13:2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enob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enob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sky3g 发表于 2025-8-8 13:03
手停声音停,手脚配合,那岂不是鼓手可以试试:)

可以啊。问问你家大娃要不要学。

发表于 2025-8-8 13:3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ADEO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ADEO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弹钢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5-8-8 13:5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aya_cand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aya_cand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朋友圈里一堆同龄孩子的妈妈在show孩子弹钢琴的视频。我家的两个问了好几次,都说不要学,那就拉倒,我也轻松。爸爸买了个电子琴回来,让他们在家里自己瞎按,还挺开心的。

发表于 2025-8-8 14:1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enob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enob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renob 于 2025-8-8 14:55 编辑

正好在今天的文学城看到这两篇文章。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25/08/07/126278395.html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25/08/07/126279051.html

贴一篇过来。郎朗那个太长了。有没有可能是国内的余热在这里还在这里持续未消退?


据《华商韬略》报导,2024年,中国超7000家琴行倒闭,钢琴年销量断崖式下跌至19万台,相比高峰期直接腰斩。进入2025年,行业透出更多寒意。第一季,大陆国内仅有的两家钢琴上市公司业绩双双暴雷:海伦钢琴净亏损968.48万元(人民币,下同),同比下滑154.56%,珠江钢琴亏损达5168.47万元,同比下降162.52%。

“去年是崩盘,今年是清盘。”北京一琴行老板无奈表示:“今年很多琴行都开始亏本清仓了,原价5万元的钢琴,现在5000元都没人要。”

钢琴产业的这场巨震,不仅重创从业者,更让无数琴童家庭的音乐梦想破碎。

“为了我学钢琴,父母前后花了大几十万,毕业出来机构只给我3000元底薪、课时费提成35%,还经常招不到学生,这太讽刺了。”2025年6月,刚从广东某音乐学院毕业的郑女士,如此表达对就业现状的愤懑与迷茫。

一、一场美梦

90年代末,大陆政府推行素质教育,很多地方开始将乐器等级证书纳入中考加分范围,无数家长因此看到升学的“捷径”。

如果说加分政策是钢琴热的“里子”,钢琴所代表的上流家庭的文化光环则是“面子”,功利需求与身份象征的完美结合,让钢琴产业迎来爆发增长。

以郑女士为例,在当年钢琴热的风潮下,郑爸爸为她花费近6万元购买钢琴,一对一钢琴课需要700元/节,加上小三门的课时费等,全家每年在钢琴学习上的支出高达数万元。

更极端的是詹同学,一个来自工薪家庭、自身条件一般的男孩,父母不惜卖房送他参加北京名师特训,只为一张音乐学院的入场券。

在钢琴热的时期里,“每个孩子都该学钢琴”成为全民信仰,据《经济学人》统计,巅峰期中国有超4000万的琴童,占全球80%,相当于整个加拿大的人口规模。

井喷的需求释放出巨大的红利,众多的钢琴培训机构在其中赚得盆满钵满,钢琴老师成为当年最滋润的职业之一。

2000年,贵州县城的陈老师在当地开办了个人钢琴工作室,每节课收费100元,她还与琴行合作销售钢琴,靠着多年累积,最终她在上海杨浦区给女儿买了房,成了当地人闲谈时的羡慕对象。

陈老师所深耕的还只是人口不足30万的县城市场,若换作一、二线城市知名音乐学院教授的培训班,课时费可轻松达到千元。

音乐行业存在一个心照不宣的规则:专业老师是谁,决定了学生未来的发展上限。为此,许多考生在报考前,会不惜重金去“跑课”,即寻找目标学院的老师一对一上课。当然,“投名状”的价格不低,主课一般都是1000-3000元/节不等,还常有加课的情况。

圈里有些老师,还会给其他老师打招呼:“这是我的学生。”短短6个字,就是求学路上的通行证。

而在音乐专业的毕业生中,仅15%能跻身专业乐团,约60%最终会成为培训机构老师,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正是下一代父母为之买单的学费。

这就进入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循环:音乐生毕业→创办培训班→培养新考生→考生再成为培训班老师。“钢琴热”形成了自给自足的商业闭环,宛如一场击鼓传花的“游戏”。

维系这个循环的关键是家长群体,只要他们始终认可这笔投资的性价比,繁荣就不会终结。

火爆的钢琴市场,让上游的钢琴厂家同样获利颇丰。

2012年5月30日,具备大陆国资背景的珠江钢琴率先上市,当年产销突破13万架,全球市占率超25%。短短20天之后,浙江宁波的海伦钢琴也在深交所成功上市,成为“中国民营钢琴企业第一股”。

支撑两大龙头企业的,是中国完善的钢琴产业链。在浙江湖州、湖北宜昌等地,形成了规模巨大的钢琴产业集群,带动了数万人就业。仅湖州洛舍镇一地就有钢琴相关企业114家,从业人员约4000人,年产钢琴占大陆全国总产量的七分之一。

2019年,中国钢琴产业的繁荣达到顶点:年销量突破40万架(美国同期仅3万架),全产业链产值逼近2000亿元。中国是当之无愧的全球最大钢琴生产国和消费国。

二、退潮了,梦醒了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席勒在著作《非理性繁荣》中曾警示:市场的疯狂往往源于“叙事”的传播。人们被一个“好故事”吸引,并因此陷入集体非理性,但泡沫总会破裂。

当一架架钢琴进入寻常百姓家,培训机构遍地开花,琴童前仆后继从琴室走向社会,这场“非理性繁荣”能持续多久,取决于家长的教育观念何时改变。

2018年,大陆全国31个省份全面废止艺术考级、竞赛证书加分政策,这对钢琴行业无疑是个打击。然而真正的转折点,是就业市场的降温。

“钢琴热”时期培养的大量音乐生涌入市场,钢琴教师岗逐渐供大于求。与此同时,新生儿数量持续下滑,学琴儿童逐年减少。供需关系的逆转直接稀释了从业者收入,许多音乐生陷入“毕业即失业”的困境。

海南师范大学张燚教授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2000年初,钢琴专业本科生很容易在高校任职,现在即便是高水平的博士也很难入职。”

曾经的“捷径”变成了独木桥,并且上面还站着千军万马。家长们的态度也从追捧转为观望,这场持续多年的击鼓传花游戏,终于迎来终局。

2025年,培训班招生愈发困难,有的机构老板雇了三个专业的招生团队,居然一个学生都没招到,这是从业多年来机构们第一次看到的景象,昔日高薪的钢琴老师们开始自嘲“脱下长衫”,以求自救。

有不少机构试图降低学费、以价换量,却收效甚微。有的机构在转向老年市场后,又因客单价太低而难以为继,某机构负责人坦言:“一般老年大学里,钢琴课的市价是每人一年380元,实在没法教。”

2024年,大陆钢琴行业迎来寒冬,许多从业者尚存希望。到了2025年寒冬依旧,希望彻底沦为失望,这就引发钢琴教师的转行潮。

在这波浪潮中,不少从业者囿于单一的艺术教育背景,对其他行业知之甚少,再加上钢琴天然的表演属性,于是他们将自媒体视为首选赛道。少数“幸运儿”转型成功,单场直播收入就能超越过去整月教学所得,但绝大多数人最终黯然离场。

另一部分人则彻底跳出了艺术圈从零开始,有的寄希望于考公家单位编制上岸,有的则投身保险销售等行业。

2025年仅有46.3%的音乐专业从业者月薪超6000元,多数毕业生需要靠几份兼职才能维持生计,收入与当初高昂的教育投入不成正比,多年苦练付诸东流。

“我放不下的不是钢琴这个专业,而是放不下当年父母投入的本钱和原本对这个行业的期望。”这句话是很多音乐生的心声。

寒流也从下游培训机构迅速蔓延到上游钢琴厂商。2025年7月14日,珠江钢琴发布公告称,预计2025年1-6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亏损为1.21亿至1.57亿元。

求生欲驱使厂商纷纷转型。珠江钢琴斥资2亿成立文旅子公司,布局文旅产业;湖州洛舍镇的“中国钢琴之乡”标语旁,随处可见“厂房招租”的告示,当地不少厂商已转型家具制造,钢琴厂老板的微信名也不得不加上“全屋定制”的标签。

从机构到工厂,整个产业链的萧条已成定局,行业上下也达成共识:2025年,寒冬更加冷冽。

作为乐器之王的钢琴,一向被视为音乐教育市场的晴雨表,它的崩盘意味着整个市场后续的不乐观。如今,古筝、长笛、声乐等培训市场集体遇冷,2025年艺考报名人数更是创下历史新低,首次跌破100万,就连央美等名校也面临招生人数未满的境况。

“十年练习,百万投入,换来的只是一纸证书。”一位上海家长的评论道出行业困局的核心,“当艺术教育异化为功利性投资,这场泡沫的破灭早已注定。”

等市场回归理性,艺术回归兴趣,这个行业或许才能找到新的出路。

三、鸡娃永不眠

大陆钢琴市场回归理性并不意味着教育焦虑的终结。焦虑不会消失,它只是从艺术转向了另一条赛道。

随着钢琴热的消退,家长们将目光迅速转向编程、人工智能等领域。

2024年11月,大陆教育部公布《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明确鼓励将人工智能教育逐步纳入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北京、上海、浙江等地更是早已将编程(程式设计)纳入中考评价体系。

这些政策直接推动了少儿编程培训市场40%-50%的年增长率。2024年该市场规模达到488亿元,预计2027年有望达1400亿元,成为增长速度最快的素质教育类目之一。

这样的爆发式增长也与就业市场的前沿变化息息相关,麦可思《2025年版就业蓝皮书》显示,本科就业率最高的“绿牌专业”清一色是理工科,包括:微电子、电气自动化、机器人工程、信息工程等;音乐表演专业则被列为“红牌专业”。

鲜明的就业对比,使得家长们在社交平台热烈讨论著更具性价比的教育投资方案:“现在还学什么艺术,未来的发展趋势还是人工智能。”“我们停掉了所有兴趣班,专攻语数外主科,将来也是走理工科。”

今年6月份高考(大学联考)结束后,一位来自重点高中的杨老师观察到:“2025这届毕业生填报志愿,10个理工科9个要报人工智能。”

相较于艺术生就业的不确定性,理工科在如今这个时代就业前景更加明确。只不过,当钢琴被键盘取代,乐谱被代码更替,现下的“编程热”“AI热”是否会复刻“钢琴热”的剧情,只能等待时间给出答案。

发表于 2025-8-8 14:4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jantis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jantis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学乐器就是经典传销,最后都是屁用没有

2019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25-8-8 14:5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ondo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ondo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有人真喜欢,有人觉得有用,有人跟风:)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