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几度西山夕阳红 - 2010年度 (38楼更新) (2008-3-8) 西关少爷 · 2012 Wollongong 扫海总结 (2012-12-28) Wolongshan
· 征文 -- 一封写给我2003那年的我的信 (2008-11-23) MingDeng · 孩子的可怕真相--父母的可怕真相 (2011-9-29) 林草123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satellite0

[北美] 比尔·盖茨宣布未来20年捐出几乎全部身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5-9 19:5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对你爱不完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对你爱不完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对你爱不完 于 2025-5-9 19:58 编辑
vivianvivian 发表于 2025-5-9 18:02
据说美国搞慈善是为了合法避税。
澳洲不能这样操作。


在澳洲,利用慈善捐赠、家族信托、养老金等方式进行“合法避税”是被允许且常见的

在中国大陆是不被准许的,富豪在中国捐出去多少钱,就是真捐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5-5-9 21:2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umbleweed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umbleweed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ChatGPT一下;
✅ 是的,一些富豪的确通过设立基金会,保留了对财产的控制权或影响力:
家族成员担任管理者

很多私人基金会(Private Foundations)确实由创始人家族成员担任董事、执行长,甚至发工资、支配基金用途。

这在法律上是允许的,只要遵守相关的报税和用途规定。

资产未必立刻捐出

有些基金会持有大量股票(例如巴菲特捐给盖茨基金会的是伯克希尔的股票),这些股票可能多年不卖出,暂时并未变现用于慈善。

有节奏地拨款

根据美国法律,私人基金会每年只需要将资产的 5% 用于慈善支出。这意味着 95% 可以继续投资、增值,理论上“家族可以一直掌控基金会”。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说“钱还是家里人管着”,确实有一定依据,尤其在一些“名为慈善、实为家族传承”的例子中。

❌ 但另一方面,这种说法并不完全公平或准确,原因有:
这些资金已经脱离个人资产

一旦捐入基金会(合法注册、备案),那部分财产就不再是“私人资产”,富豪不能随便拿回来买豪宅或传给儿孙当遗产。

基金会必须符合慈善用途

即使家族成员管理,也必须将资金花在符合 IRS 定义的慈善用途上(教育、医学、扶贫等)。

不符合规定的支出会被罚款、撤销免税资格,严重者甚至有法律责任。

许多富豪明确表示不会把钱留给子女

比尔·盖茨、沃伦·巴菲特等人都公开表示,他们只会留极少一部分钱给子女(比如每人1000万美元),绝大多数财富将用于公益。

他们子女也大多从事普通职业或非营利工作,并没有继承“庞大王国”。

公共基金会受更多监管

一些富豪的基金会并非私人基金会,而是公共慈善组织,有更高的透明度、外部董事、政府审核等机制。

???? 小结:这是一种“灰色地带”的现实
部分富豪确实利用基金会实现税务优化、代际控制

但许多人的捐赠是真实的,有制度约束、社会影响和实际公益结果

不能因为制度有漏洞就否定所有人的善意和贡献

发表于 2025-5-9 21:2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umbleweed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umbleweed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1. 对税务制度不理解,误解为“避税”
中国公众普遍不熟悉美国复杂的税制和慈善抵税机制。很多人看到“捐款可以抵税”就认为是“假捐款、真省钱”。但实际上:

美国的抵税机制并不是全额抵免,而是按比例扣减应税收入,并且有上限。

比如捐100万美元,并不等于能少交100万美元的税。

富豪捐出的是自己真正的资产,即使部分可抵税,净损仍然巨大。

2. 对“基金会”的不信任
中国有些“挂羊头卖狗肉”的基金会或“慈善”机构滥用捐款,使公众对“成立基金会”的行为持怀疑态度。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国人看到比尔·盖茨和巴菲特将大量财产捐入私人基金会,自然会质疑其动机是否真是“行善”。

3. “信私不信公”的文化背景
中国人习惯于亲情、血缘或小圈子的信任,对陌生人、陌生制度天然不信任。这种背景下,很难理解为什么一个人会把钱捐出去给“无关的人”。他们宁可相信富豪是“为了名声”“为了避税”或“为了控制舆论”。

4. 缺乏本土参照和榜样
中国历史上也有行善者,但当代很少有像巴菲特那样,把99%以上财富捐出去的极端例子。而中国富豪更常被报道的是转移财产、移民、买豪宅等行为。这使人更难相信富豪会“无私”。

5. 媒体与舆论导向的影响
有些中文媒体或自媒体将美国慈善制度简化为“避税工具”,强化了这一印象,加剧了公众的误解。

小结
中国人不相信巴菲特和盖茨真心捐款,一方面是对美国制度的不了解,另一方面也是基于本国的现实经验和文化心理。
但从事实来看,这些美国富豪的确实实把大量资金投向了公共事业、医学研究、贫困救助等领域,其个人财富实打实地减少了。

你觉得这种不信任是一种理性怀疑,还是文化上的隔阂更大?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