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面子产品大交流]之KUN版 感兴趣眼膜的银快进来 (2007-3-12) KUN · 简单回顾一下我们乘 P&O X'mas Cruise的经历 (45楼更新一篇很好的cruise tips) (2010-2-25) 飞儿
· 海狸DIY之 – 4块钱自制worm farm (技术帖) (2013-6-3) 勤劳的海狸 · 2007年MY08 PASSAT 125TDI Wagon买车经历以及一周使用心得! (2013-8-19) vr3ok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icelemontea

说说澳洲的教育如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2-30 14:5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icelemonte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icelemonte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havealook  在 2005-12-30 03:33 PM 发表:

解读澳大利亚基础教育
    2003年04月19日  05:04    深圳特区报

不久前,龙岗区教育系统第一期赴澳大利亚进修的26名教师完成三个月的学习归来。学习期间,他们分散到悉尼北区的20余间学校听课,深入了解澳大 ...


谢谢.我非常赞同的是分层次教学和重过程淡结果的教学思想.
没想到的是澳洲老师的负担很重.
有人了解教会学校吗?
对政治只有遥远的兴趣。穿越谎言,拨开迷雾,见证历史
今生戒不掉的毒瘾,是对咖啡最长情的告白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05-12-30 14:5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iverston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iverston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havealook  在 2005-12-30 03:28 PM 发表:

关注“比例很高的孩子吸毒”,有没有URL?


比例高的让人害怕,新闻里看的,做的调查,就一个月之内的 today tonight里放的,分不同年龄段。高的吓人。

发表于 2005-12-30 14:5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icelemonte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icelemonte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wilsh  在 2005-12-30 03:48 PM 发表:

移民的小孩子还会有额外的问题,

1) 如果让他另外学中文, 要花很大的精力的. 他会觉得不公平, 为什么其他小孩子能玩, 而我要学那么难的中文?

2) 如果国内学了一点后带过来, 那就他会很快英文进步, 中文退步, ...


关注.
这也是我倾向新加坡教育的原因之一.不象国内那么大压力,也不象澳洲那么西化.
对政治只有遥远的兴趣。穿越谎言,拨开迷雾,见证历史
今生戒不掉的毒瘾,是对咖啡最长情的告白

发表于 2005-12-30 15:1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wilsh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wilsh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icelemontea  在 2005-12-30 03:58 PM 发表:

关注.
这也是我倾向新加坡教育的原因之一.不象国内那么大压力,也不象澳洲那么西化.


可是那里有可能两样都学不好啊

Singelish (新加坡英语)那是全球有名的, 那个难听啊.  那里中文也不很普遍, 所以我严重怀疑

发表于 2005-12-30 15:3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avealook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avealook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riverstone  在 2005-12-30 03:57 PM 发表:

比例高的让人害怕,新闻里看的,做的调查,就一个月之内的 today tonight里放的,分不同年龄段。高的吓人。


近1/3的学生使用毒品!

http://www.aihw.gov.au/publications/phe/ndshs01df/ndshs01df.pdf

Teenagers (aged 14 to 19 years) were the age group next most common to have used illicit drugs in the last 12 months. Almost one in three (27.7%) teenagers had used an illicit drug in the past 12 months. Again, marijuana/cannabis was the drug most likely to have been used, one in four (24.6%) teenagers had used marijuana/cannabis in the past 12 months.
松下无人一局残,空山松子落棋盘。神仙更有神仙著,千古输赢下不完。

发表于 2005-12-30 15:3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icelemonte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icelemonte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wilsh  在 2005-12-30 04:14 PM 发表:

可是那里有可能两样都学不好啊

Singelish (新加坡英语)那是全球有名的, 那个难听啊.  那里中文也不很普遍, 所以我严重怀疑


对,这就是双语教学的代价.
中文不如在国内,英文不如在澳洲.不过,英文比中国好,中文比澳洲好.(也许不对)
不过语言只是个媒介而已.用英语可以工作交流,又不丢母语就好.
对政治只有遥远的兴趣。穿越谎言,拨开迷雾,见证历史
今生戒不掉的毒瘾,是对咖啡最长情的告白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05-12-30 15:4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avealook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avealook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havealook  在 2005-12-30 04:30 PM 发表:

近1/3的学生使用毒品!

http://www.aihw.gov.au/publications/phe/ndshs01df/ndshs01df.pdf

Teenagers (aged 14 to 19 years) were the age group next most common to have used illicit ...


2004年的报告是:1/4。比例很高。但是向好的方向发展。

http://www.aihw.gov.au/publications/phe/ndshsdf04/ndshsdf04.pdf

Teenagers (aged 14–19 years) were the age group next most likely (21.3%) to have used any
illicit drug in the last 12 months. Again, with 17.9% of teenagers having used
marijuana/cannabis in the past 12 months, it was the drug most favoured for recent use.
松下无人一局残,空山松子落棋盘。神仙更有神仙著,千古输赢下不完。

发表于 2005-12-30 15:4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icelemonte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icelemonte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havealook  在 2005-12-30 04:44 PM 发表:

2004年的报告是:1/4。比例很高。但是向好的方向发展。

http://www.aihw.gov.au/publications/phe/ndshsdf04/ndshsdf04.pdf

Teenagers (aged 14–19 years) were the age group next most likel ...


对政治只有遥远的兴趣。穿越谎言,拨开迷雾,见证历史
今生戒不掉的毒瘾,是对咖啡最长情的告白

发表于 2005-12-30 16:23 |显示全部楼层

我听了澳洲教育厅的讲座(悉尼)

此文章由 我爱飞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我爱飞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如果你让小孩读五年级过来,精英中学你就最好不要考了.澳洲教育应比国内好.我以前也认为中国基础教育好.想让孩子读完小学过来.读大学或MASTER去美国.教育的观念要改变.

发表于 2005-12-30 17:0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iverston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iverston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havealook  在 2005-12-30 04:30 PM 发表:

近1/3的学生使用毒品!

http://www.aihw.gov.au/publications/phe/ndshs01df/ndshs01df.pdf

Teenagers (aged 14 to 19 years) were the age group next most common to have used illicit ...


我看到的调查是13岁年龄段以上的每个年龄段,50%的人用毒品,4个毒品用的很普遍。

退役斑竹

发表于 2005-12-30 17:0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oth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oth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以前在新东方上课,有个口语老师是个美国女人。她说,我不明白为什么中国人把吸大麻看成很罪恶的事情,而觉得吸烟就很正常。她说在他们眼里,吸大麻和吸烟没啥区别,危害是差不多的。
爱生活,爱减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05-12-30 17:2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iverston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iverston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moth  在 2005-12-30 06:09 PM 发表:

我以前在新东方上课,有个口语老师是个美国女人。她说,我不明白为什么中国人把吸大麻看成很罪恶的事情,而觉得吸烟就很正常。她说在他们眼里,吸大麻和吸烟没啥区别,危害是差不多的。


呵呵,相比之下,吸烟好。吸烟便宜,到处可以买,大麻有时候急了还买不到,吸烟有很多品牌,大麻没有品牌。呵呵,吸烟好处多。

发表于 2005-12-30 17:28 |显示全部楼层

http://book.sina.com.cn/nzt/soc/mgsrhpyjyd/index.shtml 美国是如何培养精英的

此文章由 Jackyangma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ackyangma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2004年我刚刚在波士顿找到工作,家里经济情况还很紧张。第一次买车,只能花3000多美元买辆1999年的旧车,已经跑了快10万英里。原因之一,是孩子到了学琴的时候,要有一大笔开销。货比三家,最后决定买一架3000美元出头的新钢琴(这几乎是我们惟一能负担得起的新钢琴)。钢琴店在波士顿享有盛誉,有自己的钢琴学校;接待我们的销售员就是半个音乐家,不仅卖琴,也帮助介绍钢琴老师。我们明确要求他介绍一个最好的老师。结果找到了现在这位。半小时的课50美元,比一般老师贵一倍。我们刚一听价钱嘴差点儿张开,但咬咬牙还是决定上了。?

  参加这个演奏会,第一次见到其他家长,相谈甚欢。大家知道彼此的共同点:不惜工本地为孩子找最好的老师学琴。小的孩子如我女儿这样,在四五岁之间,还没有上一年级。大的孩子则准备上大学了。钢琴老师相当自豪地介绍,她的学生许多上了哈佛、MIT、布朗。其中有立志当医生的,有准备学科学的,真正要投身音乐专业的很少,包括两个她称为有“上帝赋予的天分”的孩子,也没有当钢琴家的计划。反而一个平平之辈,马上要进音乐学院。?

  我粗粗算一下,这里的孩子,到了八九岁,就得每周上45分钟甚至一个小时的课。一年下来,一个孩子5000多美元。有的家长两个孩子都往这里送。这些家长,许多收入不错,但看不出哪个是大款。一个新加坡来的家长私下还向我们抱怨:“实在太贵了,付不起呀。可是我的孩子换了这么多老师,不找她还是不行。”可以想见,一些家长恐怕也像我们一样,把家底儿全翻出来,投到这个钢琴课上。?表面上看,明知道孩子不搞专业也这样下血本学钢琴,似乎很不理性。但仔细分析,就能解读出这些家长在孩子身上希望着什么。一上课就知道,弹钢琴几乎是对孩子的智力和心灵最大的挑战。小小年纪,刚刚开始读书,就得认读五线谱,同时手要跟着谱子弹出音乐来,又要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这一套不仅需要调动各方面的智能和感性,而且需要高度的纪律和刻苦精神。孩子要是能对付这些,你就不觉得

  她还有什么别的东西不能对付。所以老师十分得意地说:“我的学生长大后干什么的都有,都非常出色。因为学了这些以后,学什么都快。”?

  但是,简单的“智力开发”不能完全解释家长们的动机。大一些的孩子,学钢琴花钱不说,一天至少练二三个小时。一个准备当医生的高中毕业生,甚至为一场演奏会一天练六七个小时。美国的高中竞争越来越凶,家长让孩子在这个看似无用的事情上投入这么大,必有其他所求。以我观察,钢琴课实际上是塑造美国未来精英的文化品位的过程。家长希望孩子不仅有世俗的成功,而且有一个感性丰富的灵魂,既能创造生活,也能享受生活,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这是一个小社会。未来美国的精英,也许就是这么形成的。?走出这个小圈子,你还会看到许多其他的美国孩子。一次在服装店,看两个当妈的在那里忘情地挑衣物,不足两岁的孩子被丢在一旁的购物车上没人管。孩子自然哭起来。当妈的听到哭声怒不可遏,厉声喝道:“闭嘴!”孩子继续哭。当妈的冲到孩子跟前,瞪着眼睛对孩子严厉地小声说了几句,屁股上打了一巴掌,孩子吓得再不敢出声,当妈的继续回去挑自己的衣服,谈笑如常。再到一些游乐场看,许多家长把孩子往那里一丢,给他们几个钱去尽情玩电子游戏,自己和朋友在那里聊大天。

  其实,钢琴课的那些家长,受的教育良好,有自己的事业,时间非常紧张。但是孩子上课、练琴,她们都必须全程陪伴,就和自己学差不多。后一种家长,则文化程度不高,闲功夫有的是,却不愿意给孩子一点时间。这两种家长生活在一个社会,创造着两种文明。?

发表于 2005-12-30 17:30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是如何培养精英的 2

此文章由 Jackyangma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ackyangma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书讨论的,主要是这种贫富分化背后的文化动力。过去的财富和权力,通过继承而来的成分甚大。如今的财富和权力,则是通过教育而来。富裕阶层之所以能逐渐稳固他们后代的社会地位,并不主要是因为他们留下了多少遗产,而是他们利用自己的经济资源,对孩子从小进行严格的训练。等他们的孩子长大后,作为个体具有超人一头的才能,靠自己就能在竞争中获胜。?

  为什么会如此?首先,如今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不断创造出新的财富。而且新财富总是比旧财富大得多。要守成已经没有什么可守的了。关键是要有创新的能力。下一代重要的不是有钱而是有本事。第二,如今的全球化突飞猛进,竞争的规模一下子大了许多,奖赏也大得多。有能力的人,一赢就是全球的赢家。同时,全球化促使美国的产业结构迅速转型,制造业已经成为“濒临绝种的物种”,纷纷移往第三世界。过去美国的工人,是世界的贵族工人,即使他们和其他国家的工人干的是一样的活,但就凭自己是美国人这一条,别人做梦也别想达到他的生活水平。但全球化把大家竞争的起点越拉越平,贵族工人的位置坐不稳了。许多美国人丢失了过去稳定的工作,或者不得不接受低工资。?

美国的富裕阶层,很快看明白了这一点:将来一切竞争都是全球性的。我们的孩子必须有全球的竞争力。他们不仅相信制造业正在本土消失,当工人已经没有任何前途,甚至觉得一些高度技术性的工作,如数据处理、会计分析、制图等等,也早晚要外包出去。因此,他们的下一代,必须占据最高端的、非工具性的工作,并且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最优异的。于是,创造力、想像力、领导才能、人文价值、艺术品位等等综合性素质,成为他们从小训练孩子的根本。我们已经不能再说美国的家长不重视教育了。从暑期班、周末课程,到我女儿上  


的这种私人钢琴课,许多美国的家长,从三四岁就督促孩子一个班一个班地上。甚至不惜一个家长辞职,专门在家监督孩子的功课。耶鲁的一个社会学教授私下对我说,这种现象,十足地体现了美国人对全球化的焦虑。?

  这样的竞争,当然不能全被富人垄断。毕竟读书还要靠孩子自己。孩子不争气,你投下几百万还是白烧钱;孩子争气,家里穷照样出头。比如像我自己的家庭,夫妇两人都是耶鲁的博士,如今一个人刚刚工作,收入绝对在当地的平均水平以下。但和大款的孩子竞争,我们并不觉得有多大劣势,因为我们家庭中有自己的文化资源、价值观念。我们从来不觉得自己对人的理解比一个大款低。?

  但是,如我书中所言,富人的优势虽然不是绝对的,却是明显的。首先,当今的富人,大多数是1960年代以来崛起的教育精英,本身受的训练甚好,知道怎么教育孩子。第二,美国的普通教育是学区制,经费由本学区的纳税人提供。富人区钱多,学校就好。学校一好,更多的富人会为了孩子的教育搬进来,结果进一步抬高当地房价,穷人就更别想住了。相反,穷人的区没有钱,学校勉强维持,质量越来越差,最后有点经济能力的人为了孩子都搬走,使这个地方越来越穷。所以有人说,现在美国已经没有什么种族隔离,但却有贫富隔离。穷人富人根本不住在一个地方,生活在两个世界。第三,富人有钱,给自己的孩子在课外创造了各种机会。从这个班、那个班,到高级夏令营、海外学术旅行、SAT考试准备、申请大学咨询等等,动辄几万美元就花下去。那些每年花两三万送孩子进私立贵族学校的就更不用说了。可以说,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到课外教育,富人处处占先。个别不肖之子可能荒废大好的条件和机会,但从整体而言,富人子弟肯定领先他人一头。?

  一般劳动阶层并非完全没有意识到身边发生了什么。比如他们大多知道应该去上大学。但是,挡住他们的不仅是经济障碍,还有文化障碍。如前所述,经济障碍不可怕,政府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加以消除,就像当年的“新政”一样。文化障碍最难办。比如在1960年代施行种族平权政策以来,美国从上大学到就业,给黑人的优惠越来越多。但黑人的教育成就和经济地位仍然非常低。这里当然有社会根深蒂固的种族偏见在起作用,但黑人社区内的文化力量,恐怕是他们成功的主要阻力。比如,有的黑人社区,竟没有一个父亲,全是拖着一大群孩子的单身母亲。当妈的要打工养家,只好听任孩子在街上学坏。黑孩子读书一好,同伴就笑话,说他在模仿白人。在这样的文化中成长,怎么能够成功?如今美国的劳动阶层面临同样的问

  题,他们中许多人是非常肯干、能吃苦的工人,在过去没有必要读书。但如今,当工人的机会正在消失,不读书没有出路。这些劳动家庭,差的像我上面说的那样,根本不管孩子。好一些的,管也不知道怎么管,因为自己本身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甚至不认识一个上过大学的人。他们的孩子,只有自己摸索。当然不能排除其中有奇才,以后像克林顿那样当总统。但作为一个阶层而言,他们在教育上和中高产阶级的差距越来越大。这种差距,很快就会换算成经济地位。?

  在过去,不读书并非不能赚钱。美国有不少这样的故事、电影。比如一个女孩子,从小站柜台,后来省吃俭用存了点钱,开一家小店,起早贪黑地拼命,最后发展成一个连锁店王国。要知道,19世纪末是镀金时代,也是个“读书无用论”的时代。大学生、知识分子被讥为“鸡蛋脑袋”,常常受到嘲笑。卡耐基这样的穷孩子,什么大学也不用上,就跳到企业界的峰顶上。其实,一直到1950年代,美国的大款们常常还看不起读书人。怪不得霍夫斯塔特1960年代初要写《美国历史上的反智主义》。但是,1960年代以后,世道渐变。“常青藤”收学生越来越看重分数,淡化家庭背景。那一代成长起来的知识精英,统治着当今的美国。你有盖茨那样的技能,当然能够出人头地,甚至用不着上完大学。但是,这样的技能还是需要训练的,是超常的知识的结果。你如果想从摆摊起步,最后造就一个沃尔玛式的销售帝国,已经

  完全是白日做梦。我相信卡耐基如果活在今天,还从当童工起家,他绝对不会获得当年那样的成功。因为教育关过不了,他根本进不了高层次的竞争。人家一看履历就不要他。?

  劳动阶层面前的这一教育坎怎么过?还没有人想出什么办法。目前的贫富分化,不完全是制度不公平,而是劳动阶层缺乏一种教育的文化。而中高产阶级恰恰发展出了这种文化。可以说,美国的上流社会,实际上非常开放。只要你认同其文化,懂得游戏规则,只要从小悉心培养,你的孩子就可能一下子跳上这个世界的顶峰。这让我想起美国的建国之父亚当斯和杰弗逊关于社会理想的讨论。继承了大庄园和大批奴隶的杰弗逊,过着贵族般的生活,却把人人平等奉为社会理想。鞋匠之子亚当斯,当了总统后一辈子还是紧巴巴,却相信任何社会都有一种天然的等级秩序,因为人的能力和德行是不同的。只是欧洲的等级秩序是世袭的产物,美国的等级秩序则将是公平竞争的结果。以后美国的历史,似乎是沿着杰弗逊的思想走。但最近的趋势,则显示了亚当斯的预见。说不定美国社会今后会从杰弗逊主义转向亚当斯主义。看眼下的趋势,说美国将成为发达国家中社会等级最为分明的社会,已经不是天方夜谭了,虽然,这是一个开放的等级社会。?

发表于 2005-12-30 17:31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是如何培养精英的 3

此文章由 Jackyangma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ackyangma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如果让我预测未来的话,我会用精英社会而非贵族社会来描绘美国。道理和亚当斯的论述相类,精英是开放社会竞争产生的,贵族是世袭的。看看美国的教育热就知道,美国的精英,将是世界上最有能力的精英。这一精英集团的兴起,像是一场文艺复兴,以塑造完整的个人为宗旨,并不仅仅是传授手艺。所以,家长会不惜工本送孩子学钢琴,不是去学电脑。美国大学的专业选择更说明问题。越是精英的大学,越务虚不务实。全美大学生,有20%以上选择商学为自己的本科专业,学历史文学的寥寥无几,凑不出个百分点来(学表演的为5%  


左右,其他的文科,除了教育和心理学外,全在此之下,图表上因比例太低显示不出具体数据)。但是耶鲁的学生,选历史专业的竟达15%左右,高居第一。政治学和经济学(这是纯理论性的经济学,并非教你怎么做生意)紧随其后。接下来的热门专业则是英语。商学这个专业在本科教育中根本不存在。明摆着,这些精英将来是要统治世界的。教育给他们的是价值观念、社会理想、对未来的远见、对人类命运的关怀,而不是怎么在那里数钱。?

  这一套教育的价值,劳动阶层很难理解。我教书的大学就充满了这样的子弟。一上课就说:“我就对钱感兴趣。请告诉我怎么赚钱。为什么要学历史这些没用的东西?”他们还是在工厂里干活、在麦当劳收银台点钱的那种心态,要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他们还想凭自己的美国国籍在世界上当劳动贵族。但是,全球化将会逐渐消除“国籍贵族”:你在美国缝袜子,不再可能靠自己的美国国籍来拒绝第三世界国家缝袜子的人的挑战。谁做的袜子好,价钱便宜,谁就赢得了竞争。美国的工人不可能再当国内的平民、世界的贵族了。所以,全球化在美国是个塑造精英的时代,在世界又是个去贵族化的时代。去贵族化的结果,是美国的平民也成了世界的平民。他们的生活水平,和美国的精英越来越远,和世界的平民越来越近。这就会在美国造成巨大的贫富分化。这一格局,和美国的草根民主会产生激烈的冲突。一旦美国的平民把自己看成是这场社会变革的输家,他们的政治能量就会释放出来。近期的表现,就是贸易保护的民粹主义运动。中国的崛起,可能会使中国的老百姓和刚刚沦落为世界平民的美国老百姓成为对头。因为人家觉得你抢了他们的饭碗。但另一方面,人家的精英要赢,也会赢到我们头上来。从这个角度讲,我相信本书对中国读者多少有些意义。?

  读者在读本书时,可能会有杂乱之感。我为此向读者致歉。如今讲美国的书很多。最风行的品种大概就是启蒙式的:教中国人怎么学习美国。本书不属于这类读物。我相信,读者的理解力不会比我差,不需要我的启蒙。大家看法不同,大概是生活经验和环境所塑造的。我在美国生活了十年,宁愿通过一个真正在这个社会生活的人的眼睛,把所看到的矛盾写出来。所以,我对这个社会的不解、困惑,也都会流诸笔端,带来“混乱”。最后还是请读者自己形成结论。?

退役斑竹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05-12-30 18:0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大球球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大球球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偶以后绝对不让小孩回去念,我都受够了,还让小孩受啊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退役斑竹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05-12-31 18:4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大球球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大球球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说什么也不让小孩回国念书
我们总喜欢帮小孩设计他的人生,这样是不是自己和小孩都太累了点?

发表于 2005-12-31 19:4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avealook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avealook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ding

退役斑竹

发表于 2005-12-31 19:5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oth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oth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riverstone  在 2005-12-29 18:32 发表:

呵呵,要是女儿,我就让她呆在我身边,绝对不出去,男孩子就应该出去打天下。


为啥?
谢天谢地,你不是我爸
爱生活,爱减肥

发表于 2005-12-31 20:0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luesk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luesk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my god our purpose to come here is some what for the kid.if that is the fact,what can we do then.any way maybe make a living and have better life is more easier here than in china.does any body agree??

发表于 2006-1-3 16:4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avealook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avealook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爱飞  在 2005-12-30 05:23 PM 发表:

如果你让小孩读五年级过来,精英中学你就最好不要考了.澳洲教育应比国内好.我以前也认为中国基础教育好.想让孩子读完小学过来.读大学或MASTER去美国.教育的观念要改变.



有没有URL或者其他的更进一步的信息?比如,这个报告是不是经常有?
松下无人一局残,空山松子落棋盘。神仙更有神仙著,千古输赢下不完。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06-1-3 16:4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avealook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avealook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moth  在 2005-12-30 06:09 PM 发表:

我以前在新东方上课,有个口语老师是个美国女人。她说,我不明白为什么中国人把吸大麻看成很罪恶的事情,而觉得吸烟就很正常。她说在他们眼里,吸大麻和吸烟没啥区别,危害是差不多的。


澳洲也把大麻看成是非法的。
松下无人一局残,空山松子落棋盘。神仙更有神仙著,千古输赢下不完。

发表于 2006-1-3 17:1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icelemonte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icelemonte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moth  在 2005-12-31 08:51 PM 发表:

为啥?
谢天谢地,你不是我爸


为人父母的一种保护心理吧.西方人可以让自己的孩子在18岁离开家,尽管我在某些方面非常赞同西方的教育理念,不过这一点我恐怕做不到.当初没孩子的时候,叫嚣着就应该让孩子独立嘛.现在有了女儿,就不这样想了.大概在孩子20多岁吧,才放心,也许到时候又不放心了.所以是不是在过度保护,这也是个为人父母要把握的尺寸问题.
对政治只有遥远的兴趣。穿越谎言,拨开迷雾,见证历史
今生戒不掉的毒瘾,是对咖啡最长情的告白

发表于 2006-1-3 21:1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aribel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aribel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BUMP~ 很有意思的话题,大家继续!

发表于 2006-1-4 11:0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hunde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hunde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下班时还要带一堆作业回去批改,备课基本上都是用晚上的时间。


澳洲老师没这么好吧,怎么像中国老师

发表于 2006-1-4 11:0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elmbh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elmbh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If I have kids, I will definitely put them in local schools rather than send them back to china. Making them as members of the elite is not my expectation. I just want them to be independant human beings with their own judgement, choice and capability not daring to try.  Generally, education system in china is just ......crazy.
Add fuel to the fire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