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E&E -- 一个普通周日的美食 16/08/2009 (2009-8-16) 闲夏采薇 · 从北陆到东北,日本九回目一人旅 (2017-5-2) violinlearner
· 回复”儿子的一些经验教训“一帖,谈谈我对孩子阅读、兴趣班、成功等的一些看法 (2014-1-30) JuliaTung · 我十多年的战痘心得,曾经长痘痘的姑娘们都说说你们是用什么战痘的. (2012-7-13) Goofy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楼主:fiony

[NSW] Parramatta12岁男孩步行20公里求学Sydney Grammar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3-2 08:1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umpelstiltski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umpelstiltski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可是SG是1857年才正式开张的,他上的是SG的前身吧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1-3-2 08:3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NZAUS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NZAUS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eguan88 发表于 2021-3-2 08:10
貌似一直都是悉尼最好,直到90年代才被JR取代。

你说的取代是在亚裔圈子取代吧。本地主流社会不会觉得JR比SG好吧?

发表于 2021-3-2 08:3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fion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fion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远飞 发表于 2021-3-2 08:12
我冠军不敢说,奖牌无数,哈哈。踢足球我能踢一天不累。然后上班以后身体就不行了,一天比一天差。 ...

大大的赞!可以重新考虑走路上班,哈哈

发表于 2021-3-2 08:4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嘟嘟0809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嘟嘟0809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发表于 2021-3-2 08:5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马到成功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马到成功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这种有毅力的孩子上任何学校都会成才的

发表于 2021-3-2 08:5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igtailca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igtailca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相比之下,现在的小孩都太弱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1-3-2 08:5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fion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fion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Rumpelstiltskin 发表于 2021-3-2 08:16
可是SG是1857年才正式开张的,他上的是SG的前身吧


是的是的,标题党被看穿了,他上的是Sydney College,SG的前身。

In 1830, Sydney College was founded. Sir Francis Forbes, Chief Justice, became President of the College and laid the foundation stone of the present building in College Street on the 26 January 1830. In 1835 Sydney College opened in this building with WT Cape as Headmaster. In 1842 he resigned and was succeeded by TH Braim. In 1850 Sydney College was closed. Sydney Grammar School was founded by Act of Parliament in 1854, after Sir Henry Parkes, the Father of Australian Federation, tabled a petition from a group of citizens concerned that the fledgling University of Sydney should have a "nursery" to provide it with well prepared undergradutes

发表于 2021-3-2 08:5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fion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fion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bigtailcat 发表于 2021-3-2 08:54
相比之下,现在的小孩都太弱了


时代不同了。现在是小朋友坐着飞机不远万里到国外上小学,另外一种体验。但人类追求美好教育的初心,不分种族,不分国界,都是相通的。

发表于 2021-3-2 09:0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远飞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远飞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fiony 发表于 2021-3-2 08:34
大大的赞!可以重新考虑走路上班,哈哈

三年骑车上班,风雨无阻。后来太远了就放弃了,现在越来越懒,身体越来越差,哈哈,人真的要运动啊!

退役斑竹 2012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9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21-3-2 09:30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缓缓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缓缓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当年马夫的孩子一样能上SG

发表于 2021-3-2 09:3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ipimaoche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ipimaoche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有毅力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1-3-2 09:3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eguan88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eguan88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NZAUS 发表于 2021-3-2 07:34
你说的取代是在亚裔圈子取代吧。本地主流社会不会觉得JR比SG好吧?

对,说的是HSC成绩, 95年以前SG也是最好

发表于 2021-3-2 10:0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fitnesspr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fitnesspr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白雲山民 发表于 2021-3-1 23:59
为何不坐飞机?

怕被打, 哈哈哈哈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 收起 理由
白雲山民 + 5 你太有才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1-3-2 10:1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am_cheu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am_cheu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孩子吃点苦是好的,记得我小时候住在3线城市,小学一年级脖子挎钥匙中午午休自己往回家走,大概30分钟以上吧,女孩子也没有同伴一起走(那时候同学大都住学校边上)虽不是特别远但要穿过一片麦田,那边都是马车连公车都没有。现在自己的孩子15分钟上下学都不放心他们自己走。。。

发表于 2021-3-2 10:2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uiyi2021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uiyi2021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还有这样一段历史,有趣

发表于 2021-3-2 10:2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ellepop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ellepop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老一辈人上学都是靠11路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1-3-2 12:3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ilkzha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ilkzha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LG原来有个教友,她的孩子(现在已经大学毕业了),在toorak学校上学,可她家在micham住,每天上下学要4个小时,他儿子的作业都是在公交车上做的。她女儿考上了comperwell私校奖学金,所以也是每天要花2个多小时上下学。当时她的小儿子还在上小学,也立志将来上哥哥的那个学校,也是要每天花4个小时上下学。

这是白人家庭,我觉得华人做不到。即使真的到那上学了,家长肯定要接送的,不会让孩子在路上花4个小时。

发表于 2021-3-2 12:4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auraineya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auraineya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这么意志坚定向上的人,成功是必然的,但让我纳闷的是那时候parra附近十公里以内没有好学校么?

发表于 2021-3-2 12:5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avid72s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avid72s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Grit

发表于 2021-3-2 13:3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ilkzha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ilkzha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不知道那个时候悉尼人民的生活水平怎么样,这要在中国,只要有这机会很多孩子都会这么做的。

我爸爸上中学那会是上个世纪40年代末,他中学时每天要走山路4个小时上下学,没时间准备午饭甚至早饭都不吃(因为天还没亮)就带个馒头上学了,回到家已经天黑,随便弄点烧饼馒头就睡觉了。他这么上学上了三年,没觉得苦,因为大家都如此。他因为没有饭吃饿晕在教室里,所以后来老师安排他住校。因为不用花4个小时上下学了有时间温习功课了,所以成绩一下子就好了,大学随便考。当时相应国家号召就报了哈工大,但是没钱报名准备回家务农,他的老师觉得太可惜了就借钱给他报名然后给他买了个大箱子送他上了哈尔滨的火车。到现在,我爸爸只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他从没觉得小时候的经历很苦,很励志,因为那个时候大家都如此。相反他很庆幸,遇到了这么好的老师,自己没有饿死,还上了大学。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lindsey + 2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2016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21-3-2 13:4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小小白虎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小小白虎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milkzhan 发表于 2021-3-2 13:32
不知道那个时候悉尼人民的生活水平怎么样,这要在中国,只要有这机会很多孩子都会这么做的。

我爸爸上中学 ...

能流芳百世肯定不是因为Martin先生能吃苦,而是因为他担任了新州总检察长,后来连任三届新州州长,从州长退休后,又担任了新州首席大法官。

I used to rule the world   Seas would rise when I gave the word
Now in the morning I sleep alone    Sweep the streets I used to own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退役斑竹 2012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9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21-3-2 13:4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缓缓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缓缓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lauraineyan 发表于 2021-3-2 12:42
这么意志坚定向上的人,成功是必然的,但让我纳闷的是那时候parra附近十公里以内没有好学校么? ...

那时候可能没有更好选择

发表于 2021-3-2 13:5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ilky_d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ilky_d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每天吗?天啊,好有意志力。就想知道走多久啊每天20公里往返。小朋友的日常是放学徒步回家,午夜到家吃家人给他留下的晚餐,然后收拾一下书包,就又要去上课了吗?

发表于 2021-3-3 10:30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onlyyo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onlyyo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感动????

发表于 2021-3-3 11:00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fion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fion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小小白虎 发表于 2021-3-2 13:42
能流芳百世肯定不是因为Martin先生能吃苦,而是因为他担任了新州总检察长,后来连任三届新州州长,从州长 ...

嗯,这其实是一个一岁跟随父母来澳洲的爱尔兰移民的澳洲梦的案例。徒步上学只是管中窥豹

发表于 2021-3-3 11:2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滚滚雷声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滚滚雷声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milkzhan 发表于 2021-3-2 13:32
不知道那个时候悉尼人民的生活水平怎么样,这要在中国,只要有这机会很多孩子都会这么做的。

我爸爸上中学 ...

令尊上个世纪40年代末上中学?那现在怎么都得80岁朝上了吧?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1-3-3 11:4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urpleligh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urpleligh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milkzhan 发表于 2021-3-2 13:32
不知道那个时候悉尼人民的生活水平怎么样,这要在中国,只要有这机会很多孩子都会这么做的。

我爸爸上中学 ...


其实当时看到这个新闻,我想到了八十年代初期 让我敬仰的中学同学们。

我们学校是当地的重点中学,班里有三四个同学是要翻山越岭来回四五小时上课的. 其中有一位同学,中饭几年一直带的都是咸菜榨菜,就这么过来了。

其中最让我景仰的一位同学,是我们年级的头等学霸,奥数牛人。 平时没怎么看他学习可什么都能beat掉我,包括英文,和最后的高考. 还记得有时看到他家爸妈在附近卖菜, 我都会悄悄的去买一把带回家支持一下
风吹麦浪

发表于 2021-3-3 11:5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奶油蛋糕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奶油蛋糕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学习的榜样

发表于 2021-3-3 12:4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op3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op3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milkzhan 发表于 2021-3-2 13:32
不知道那个时候悉尼人民的生活水平怎么样,这要在中国,只要有这机会很多孩子都会这么做的。

我爸爸上中学 ...

遇到了好老师,但是那个年代大学真的是随便考

一、全国普通高考1950-2016录取人数
1950年,招收新生:5.8万人,
1951年,招收新生:5.2万人,
1952年,报考人数:7.3万人,高校招生数6.64万人,录取比例91(%)
1953年,报考人数:9.0万人,高校招生数7.0万人,录取比例77(%)
1954年,报考人数:13.4万人,高校招生数9.38万人,录取比例70(%)
1955年,报考人数:17.7万人,高校招生数9.8万人,录取比例60(%)
1956年,报考人数:35.0万人,高校招生数18.5万人,录取比例48(%)
1957年,高中毕业生人数:19.4万人,高校招生数10.6万人,录取比例54.6(%),报考人数:25.2万人,录取比例42 (%),
1958年,高中毕业生人数:21.9万人,高校招生数26.5万人,录取比例121.0(%)
1959年,高中毕业生人数:30.0万人,高校招生数27.4万人,录取比例91.3 (%),报考人数:33.3万人,录取比例 81(%),
1960年,高中毕业生人数:29.0万人,高校招生数32.3万人,录取比例111.4 (%)

发表于 2021-3-3 18:2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ilkzha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ilkzha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Purplelight 发表于 2021-3-3 10:45
其实当时看到这个新闻,我想到了八十年代初期 让我敬仰的中学同学们。

我们学校是当地的重点中学,班里 ...

在艰苦年代,可以上学是件很奢侈的事,哪怕每天要走几个小时的路。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