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章由 annahw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nnahw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在短期中,经济有时高涨,有时衰退,有时有通货膨胀,有时有失业。经济中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也不在于“生辰八字”,而在于“我们自己”。
经济学家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来研究宏观经济中的各种问题。其实还是价格一条线,物价水平下降,消费增加,投资增加,净出口增加,从而总需求量增加。物价水平与总需求量是反方向变动关系。
加国和美国边境上线上的人,通常是加国人宁可开车到美国去收快递,在美国还要再带些东西回去,因为美国物价便宜。大概就是宏观下的微观表现。
粘性价格、粘性工资和错觉理论都是短期中会出现的现象,这就解释了物价水平与总供给在短期中同方向变动的原因。在长期中,工资由劳动供求决定,不存在粘性。
粘性价格是指短期中价格的调整慢于物品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工资变动慢于劳动供求变动形成工资粘性。
错觉是指人们在观察物价水平变动时所发生的错误感觉。
作者举了两个例子,用小纯的话来说是马后炮,作者说用此模型的分析是一致的。例二说的是70年代美国的石油危机与滞涨。目前原油宝的负值用马后炮模型理论估计是不行了,用活久见理论则比较显而易见。 |